肝脏常见病变影像诊断.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41483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脏常见病变影像诊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肝脏常见病变影像诊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肝脏常见病变影像诊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肝脏常见病变影像诊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肝脏常见病变影像诊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脏常见病变影像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脏常见病变影像诊断.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肝脏常见病变影像诊断,影像科:王洪玉,肝硬化(Cirrhosis of Liver)【影像诊断】一、X线:1,胃肠道钡餐造影可见胃底、食管静脉曲张。2,动脉造影可见肝动脉分支变小变少、扭曲;脾、门静脉扩张。,肝硬化并发食道静脉曲张,轻度,中度,重度,【影像诊断】二、CT检查:1,肝脏大小的改变:早期肝硬化肝脏正常或增 大,中晚期则肝脏缩小。2,肝脏形态轮廓改变:肝脏边缘呈结节状凸凹 不平,肝右叶萎缩,左叶和尾状叶增生肥 大,导致肝叶比例失调,尾叶/右叶横径比 0.65;右叶/左叶前后经比大于或小于1.2 1.9。,【影像诊断】二、CT检查:3,肝内密度改变:肝实质内密度不均匀,再生结 节呈略高

2、密度,脂肪变性和增生的纤维组织呈 低密度。4,肝门和肝裂增宽,门静脉增粗,脾脏增大,可 伴有腹水。5,增强扫描肝内密度趋向均匀一致,同时可显示 簇状或条索状曲张的胃底食管静脉。,【影像诊断】三、MRI检查 1,肝大小及形态所见与CT相同。2,肝脏再生结节在T1WI上一般呈等信号,在T2WI 上呈低信号,当结节有等信号或高信号时,提 示癌变。3,MR门脉造影可观察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对分流 术和肝移植提供重要术前信息并评价术后分流 情况,代替有创性门脉造影。,肝硬化 CT平扫示肝脏体积缩小,肝裂增宽,肝实质内密度不均匀,可见结节状略高密度,脾大、厚,胃底、脾门区可见许多结节状、长条状及略低密度影,

3、为异常扩张之血管影。,肝硬化 MRI横断面T2WI(AD)平扫示肝脏体积缩小,表面呈 波浪状凹凸不平,肝实质内MR信号尚均匀,肝脏周围可 见弧形异常高信号影为腹水,脂肪肝(肝脂肪浸润)(Fatty liver)1、基本病理(脂肪变性)肝细胞肿大,内含大量脂肪球;弥漫性,局灶性;2、一般CT表现(1)受累部位肝实质密度降低 轻度 水样-30Hu;低于脾;肝实质与静脉密度差缩小,甚至反转;(2)增强特征 病灶内血管分布、走行正常;各时相与正常肝的密度差基本不变;,平扫 肝饱满,密度低于脾、血液,似增强CT,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概述】肝海绵状

4、血管瘤常多发,女性多见,由扩张的血窦组成,大小不一,较大者可有血栓或疤痕形成。病人一般无症状。,【影像诊断】一、X线(肝动脉造影):多发生在动脉末梢,供血动脉增粗 早期(动脉期)肿瘤边缘出现斑点、棉花团样显影,呈“树上挂果”征 静脉期肿瘤显影逐渐向中央扩散,表现密度均匀、轮廓清楚的肿瘤染色 肿瘤染色持续到肝实质后期不退,呈“早出晚归”的特点。,肝左叶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动脉造影动脉期(A)示供血动脉不明显增粗,在动脉分支旁出现“血湖”,呈“树上挂果”征;静脉期(B)仍可见“血湖”显示,呈“早出晚归”,【影像诊断】二、CT:1,平扫表现单发或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缘清晰。2,大的瘤体内中部有时

5、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影。3,动态增强扫描,典型血管瘤早期为边缘增强,可呈结节状,与血管密度相同。4,随延迟扫描强化向中央扩展,约数分钟至10分钟肿瘤与肝组织完全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5,瘤内血栓或纤维化部份始终为低密度。6,少数肿瘤从中央开始强化或混合强化。,【影像诊断】三、MRI 1,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在T1WI像上为均匀稍低信号,质子像上呈均匀稍高信号。2,T2WI像上随回波时间(TE)延长,信号逐渐增高,重T2WI像上信号更高,称为灯泡征。3,形态特征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T1WI)血管瘤强化表现同CT所见。,肝右叶下段海绵状血管瘤 CT平扫(A)示肝右叶下 段内有一椭圆形异常低 密

6、度病灶,边界清楚。增强扫描早期(B)示病灶周围呈结节状强化,延迟扫描(C)示病灶内 部呈明显均匀性强化,肝右叶后上段海绵状血管瘤 MR横断面平扫示肝右叶后上段 内有一分叶状近椭圆形病灶,其 内信号均匀,T1WI(A、B)呈 低信号,T2WI(CF)呈高信号,边界清楚,轮廓光滑,大小约 4.05.2cm;增强扫描(G)早 期边缘见结节状强化,延迟后(HJ),病灶内部逐渐填充,呈均匀高信号,肝囊肿(Liver Cyst)【概述】肝脏囊性病变分为单纯肝囊肿和多囊肝。单纯性肝囊肿可单发或多发,从几毫米到几十厘 米大小。囊液清亮无色或淡黄色,合并出血时呈 咖啡色。小囊肿多无症状,大的囊肿可有右上腹 胀痛

7、感。多囊肝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病变,常合并多 囊肾。,【影像诊断】一、CT检查 1,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整低密度 区。2,密度均匀,CT值接近水,015Hu。但囊肿合并 感染或出血时其密度可以增高。小囊肿因部分 容积效应而使病灶密度增高。3,增强后囊肿不强化,显示更清楚。,【影像诊断】二、MRI检查 在T1WI上囊肿呈均匀极低信号区,边缘光整 锐利,少数囊肿蛋白含量较高或有出血时,可呈等信号或高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囊肿轮廓更清楚,囊肿无增强。在MRCP上囊肿仍为明显高信号。,肝右叶囊肿 CT平扫(A、B)示肝右前一类圆形边缘光整的均匀低密度区,CT值接近于水,多囊肝,

8、多囊肾 CT平扫(AD)示肝实质内布满大小不等之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灶,病灶之间可见明显囊壁及分隔;双肾实质内可见许多类圆形低密度灶,并有少许高密度钙化影。,肝囊肿、肾囊肿 MRI平扫示双肾及肝脏内布见多个圆形囊性病灶,T2WI(A、B)呈均匀高信号,T1WI(C、D)呈均匀低信号,边缘光整,增强扫描(E、F)囊壁强化,肝脓肿(Abscess of Liver)【概述】肝脓肿是化脓性致病菌作用下肝组织局灶化脓性炎症。根据致病菌不同分为细菌性、阿米巴性、霉菌性、结核性。肝脓肿可单发或多发,多数位于肝右叶,脓肿中心为脓液和坏死肝组织,周围有纤维组织包裹、炎症细胞浸润及水肿。脓肿穿破横膈可波及胸膜腔和

9、肺组织,引起脓胸和肺脓肿,亦可引起腹腔脓肿。肝脓肿的典型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寒战、高热。,【影像诊断】一、X线:平片对肝脓肿诊断意义不大,通常本病不需要做血管造影。二、CT检查:1,平扫示脓腔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区,圆形或椭圆形,早期病变边界多数不清楚,后期边界较为清楚。2,脓肿壁呈稍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的环形带。3,约20%病灶可见气体或液平。发现气体为诊断肝脓肿可靠证据。,【影像诊断】二、CT检查:4,增强扫描,脓腔不强化。脓肿壁呈规则环形强化,轮廓光滑,厚度均匀。典型表现呈“双环征”或“三环征”,即坏死组织纤维肉芽组织周围水肿带。有时内部可见分隔状强化(为残留部分肝组织)、蜂窝状

10、强化。有时脓肿早期内部液化还未形成,平扫和增强扫描时 肝脓肿表现类似于肿瘤的软组织肿块。,【影像诊断】三、MRI检查 1,MR平扫示脓腔呈长T1和长T2信号改变,即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2,脓肿壁的信号稍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组织。3,Gd-DTPA增强后脓肿呈环形强化,脓腔不强化。4,MRI对脓肿周围的水肿显示敏感性高于CT,呈T1WI略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称谓“晕环征”。如果发现环形强化和在脓腔内有气体影,为典型肝脓肿表现。,肝右叶脓肿 CT平扫(A、B)示肝脏右叶内有一圆形低密度病灶,中间可见少许分隔。增强扫描(CH)见病灶周边及分隔部分有轻到中度强化,中央低密度区无

11、强化,病灶周围可见充血带,肝右前肝脓肿 MRI平扫示肝右前一不规则异常信号区,T2WI(A、B)呈等高混杂信号,T1WI(E、F)呈低等混杂信号影,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N、O)病灶强化更加明显,部分病灶呈环形强化,中心液化、坏死区无强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概述】大体病理解剖分为四型:巨块型:直径大于5cm,单个结节或多个结节融 合而成。结节型:可单发或多发,直径小于5cm。弥漫型:多为1cm以下小结节,弥漫分布于全 小肝癌:为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且数目 不能超过2个,直径之和3cm。微小肝癌:直径1cm,,【影像诊断】一、X线(肝动脉造影):

12、1,动脉期可见供血动脉增粗,呈推移、拉直或被肿 瘤包绕。2,动静脉瘘形成,动脉期静脉早期异常显影。3,肿瘤内显示形态不规则的肿瘤血管。4,毛细血管期:可见肿瘤染色,能勾画出肿瘤的大 小轮廓,坏死区则为充盈缺损,5,少数肝癌呈少血管性改变,表现为充盈缺损。6,间接门静脉造影可显示门脉癌栓所致充盈缺损或 阻塞。,右叶巨块型肝癌 A:肝动脉造影示肝右叶供血动脉增粗、推移,出现大量 形态不规则的肿瘤血管(富血供肿瘤)B:肝动脉造影示肝右叶充盈缺损(少血供肿瘤),【影像诊断】二、CT诊断 1,平扫示肿瘤大多呈不均匀低密度影,癌灶内合并 坏死和囊变或脂肪变性区则密度更低。2,肿块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不

13、清楚(浸润生 长者),少数呈膨胀性生长者边缘有假包膜形成 则边界清楚。3,肿瘤可造成局部膨隆,肝叶增大,肝内管道和 肝门推移。,【影像诊断】二、CT诊断 4,肝硬化表现 5,增强扫描:常规增强扫描只能观察到门静脉期 或肝实质期,肿瘤呈不规则强化,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中央坏死区 呈裂隙状更低密度区。,【影像诊断】二、CT诊断 6,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呈“快进快出”表现。采用专用压力注射器以2.03.0ml/s速度 注射80100ml对比剂,开始注射后延迟 1620s开始扫描为动脉期;延迟5060s开 始扫描为门静脉期;延迟至110120s扫描 为平衡期。,【影像诊断】二、CT诊断 6,螺

14、旋CT动态增强扫描:各期肝癌强化特点 动脉期:肝癌为动脉供血,此期病灶明显强 化,高于周围肝脏密度。门静脉期:肿块密度开始下降,而正常肝组织 逐渐明显强化,肿块呈等或略低密度。平衡期:肿瘤呈明显低密度。7,肝癌侵犯门脉时可见血管内充盈缺损,8,转移: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远处转移等,【影像诊断】三、MRI诊断 1,T1WI上病灶多为边界不清楚稍低信号,T2WI上 信号稍高于正常肝组织。2,如瘤灶内有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囊变等,可 呈不均匀混合信号。3,Gd-DTPA增强后,T1WI上多数呈不均匀强化信 号,边界更为清楚。4,用超顺磁性氧化铁(菲立磁)增强后,正常肝 脏T2WI信号下降,而肝癌

15、T2WI仍保持高信号。,肝右叶巨块型原发性肝癌 CT平扫(A、B)示肝脏体积增大,肝右叶内可见巨大占位性肿块,呈圆形,其内密度不均匀,部分呈等偏低密度,中央可见不规则形更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动脉期(C、D)肿块内可见明显异常强化血管影及片状高密度强化;静脉期(E、F)及延迟后扫描(G、H)示肿块中央低密度区无强化,呈更低密度,周围呈轻度至中度强化,低于正常肝实质密度,边界清楚,肝右叶小肝癌 CT平扫(A、B)示肝右叶上段近膈面处有一小结节状低密度灶,呈规则圆形,边界尚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C、D)示肿块明显强化,高于肝实质密度,静脉期(E、F)见病灶呈低密度,肝右叶原发性结节型肝癌 MRI平

16、扫见肝右叶后上段内有一分叶状占位性肿块,T2WI(A、B)上呈不均匀略高信号,T1WI(C、D)呈不均匀略低信号,边界尚清,大小约4.04.5cm,周围血管明显受推移、挤压。增强扫描(E、F)示肿块略呈不均匀强化,低于正常肝实质信号,肝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 of Liver)【概述】肝脏是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转移至肝脏 的肿瘤有四种途径:1,邻近器官肿瘤的直接侵犯,如胆囊癌 2,经肝门部淋巴路转移,如腹部恶性肿瘤 3,经门静脉系统引流的脏器,如结肠、胃、胰等 4,经肝动脉转移的肿瘤,如乳癌、肺癌、肾癌、卵巢癌等,【概述】病理见肿瘤常多发,大小不等。来自肾癌、平滑肌肉瘤、甲

17、状腺癌等的转移瘤多为富血供肿瘤;来自胃癌、胰腺癌、食管癌、肺癌等的转移瘤多为少血供肿瘤;来自平滑肌肉瘤、结肠癌、类癌等的转移瘤常有囊变。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临床可以首先或在原发肿瘤的基础上出现肝脏症状,类似原发肝脏肿瘤。出现肝脏肿大,肝区疼痛、消瘦、黄疸、腹水等,AFP多为阴性。,【影像诊断】一、X线检查(DSA):根据动脉血供的多少可分为三型。1,富血管型:造影上和原发性肝癌类似。表现有供血血管增粗、病理血管、肿瘤染色、动静脉漏等 2,乏血管型:动脉期无明显肿瘤血管出现,动脉晚期可见细小的肿瘤血管,实质期染色较淡或没有染色,正常血管受压弯曲,典型者呈“手握球征 3,无血管型:动脉期无肿瘤血管

18、,实质期无肿瘤染色而表现为增强的肝实质背景上的充盈缺损。但瘤体周边有时可见环状染色。,鼻咽癌肝内多发转移瘤 肝动脉造影示肝实质内多个富血性肿瘤病灶,【影像学诊断】二、CT检查 1,平扫呈多发的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不等,有时可单发,肿瘤较大,边缘可光整或不光整。2,多数肿瘤密度较均匀,发生囊变、出血、钙化时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匀。3,增强扫描时多数病灶有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以周边强化为主,其典型表现呈“牛眼征”。4,少数血供丰富的肿瘤动脉期呈显著强化,类似于原发性肝癌。,胃癌肝内多发转移 CT平扫示胃底部有一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影,肝实质内可见散在分布大小不等之结节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示胃底部肿块呈不均匀轻度强化,肝内结节灶不强化,仍呈低密度,边界更加清楚,【影像学诊断】三、MRI检查 1,肝内多发性大小不等圆形结节影,边缘较清楚。2,T1WI多数呈低信号区,信号均匀或不均匀,T2WI多呈高信号。有的瘤灶中央可见小圆形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称为“环靶征”。有的转移瘤边缘T2WI可见高信号带称为“晕圈征”(Halo sign)。3,增强扫描可提高检出率,多数呈不均匀或环形强化。,肝转移癌,Good luc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