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社会因素与健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社会因素与健康.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行为、社会因素与健康,公共卫生学院张 贺,行为与健康,主要内容,行为的定义、分类及行为类型介绍 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促进的定义、策略 行为改变的理论和模式,(一)行为的定义、分类,行为即我们的所作所为 严格的定义:行为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在内外环境因素的刺激下,通过内心的判断而发生的一种相对固定的反应,行为的定义,-这种反应可能外显也可能内隐-行为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行为主体、客体、环境、手段、结果 简示:刺激 有机体 行为反应 S O R,行为的定义,人类行为的生物性,年龄,行为的定义,人类行为的生物性,屈曲性,力量,基本的身体功能,其他,行为的定义,人类行为
2、的社会性,“人不可能生存在真空中”“人生不能无群”,家庭,家庭,学校,工厂,家庭,社区,学校,工厂,家庭,社区,文化、经济、政治因素,学校,工厂,行为的分类,以是否与人们的健康或疾病有关:健康无关行为(用左手吃饭还是右手吃饭?)就医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 日常生活行为:危害健康行为以致病类型为标准:A型、C型行为以是否成瘾为标准:成瘾和非成瘾性行为,常见行为类型简介,一、促进健康行为1.基本健康行为 定义: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积极锻炼、适量睡眠和积极的休息,2.预警行为 定义:指预防事故发生前和事故发生时正确处置的行为。如:使用安全带、溺水、
3、车祸、火灾发生后的自救。,常见行为类型简介,3.保健行为 定义:指正确、合理地利用卫生保健服务,维护自身身心健康的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及时就诊、遵医嘱服药等。,常见行为类型简介,4.避开环境危害的行为:定义:主动回避生活和工作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心理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因素的行为。如:采取措施减轻环境污染、积极应对紧张事件5.戒除不良嗜好:戒除烟、酒、赌博等行为。,二、危害健康行为1.不良生活方式(习惯性行为)2.致病行为模式(A、C型行为)3.不良疾病行为4.违反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常见行为类型简介,1.习惯性行为定义:就是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行为,又称习惯性行为,是构成生活
4、方式的表观内容。特征:-动力定型:亦即人们在完成行为时不必耗费很多心智和体力。习惯性行为常是非常轻松自如的,有时甚至在无意的状态下进行的。,-潜袭性:长期作用于人,而自己对其危害却一点也不知晓。-累积性:在无意中长年累月完成的。其造成的影响非但不能在短期内消失,而且很容易积累下来,直到最后产生严重后果。,-可塑性:习惯行为对健康影响较轻,每次持续时间也不太长,如能及时中止不良行为,可消除损害健康的源泉。-泛影响性:许多习惯行为对健康影响都无器官特异性,影响范围很广。,常见的不良习惯行为:-不良饮食行为:禁忌或偏爱(妇女产期饮食禁忌、嗜糖、嗜盐)、“食不厌细,脍不厌细”、母乳喂养率低-吸烟行为:
5、我国是吸烟大国,据调查表明,15岁以上男性成人吸烟率是60.01%,每日被动吸烟15分钟以上者为39.75%-缺乏体育锻炼,-酗酒行为:无酒不成宴,不醉不成礼,灌酒之风盛行-失眠:睡眠不能持续或睡眠质量不高。,快速反应:A型行为有什么特征?进攻性 雄心勃勃 竞争性强 一心想到工作 缺乏耐心 时间紧迫感强,2.致病行为模式 A、C型行为 一般A型行为的冠心病发生率、复发率及死亡率比非A型行为者高2倍以上。,快速反应:C型行为有什么特征?内向、善思 安静 被动胆小、善克制 内在行为比外在行为丰富生动,C型行为是一种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3.不良疾病行为 疾病行为指个体从感知到自身有病到疾病康
6、复全过程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如:疑病、不及时就诊、不遵医嘱。,迷信行为:人们对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不能理解,便想象存在鬼神、上帝、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在左右人的生命,逐渐产生关于生命的超自然信仰。正因为迷信将疾病归因于超自然的东西,相信迷信的人往往在患病时不去寻求医学的帮助,即明显影响人们求助于迷信方法的治疗。用迷信方法“治病”,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4.违反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 不仅直接危害行为者个人健康,又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如:吸毒、性乱等行为。,(二)行为与健康的关系,人的行为既是健康状况的反应,也对健康发生巨大影响。,初级卫生保健 社 区 范 围 行 环生 卫 为 物
7、 生 和 境学 保 生 健 活 因因 方 服 式 素素 务 健 康,1.行为对健康影响的分类:-自我健康影响:主要通过心理(精神)和生物两方面实现。如行为未达目标的心理挫折等造成的不利健康影响;通过行为摄入不利健康的物质,如吸烟、酗酒等。-他人健康影响:个人的行为通过社会感应和心理感应,对他人的心理情绪和社会特性产生影响。个人的行为给环境带来污染。,-环境健康影响:包括群体行为构成的社会风尚、风俗习惯、社会精神面貌等,这些既是群体健康的表现,又会进一步影响个人健康。,行为与健康的关系,2.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危害 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成最大“杀手”,行为与健康的关系,胚胎时期 父母吸烟、喝酒:
8、畸形和先天性疾病出生后 家庭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婴幼儿时期 喂养不当、饮食不卫生:营养性 贫血、偻病儿童少年时期 饮食、起居不合理:脊柱弯曲、龋齿、砂眼青少年 朋友的影响,家庭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老年期 生活方式不健康:心脑血管疾病、糖尿 病等,发发发发发,行为与健康的关系,不及时增减衣服者:易感冒 养鸟、养猫、养狗:动物传染的疾病增多 同性恋、吸毒:艾滋病的传播 白领患糖尿病机会较高:缺乏运动;经常外出用膳;静态活动为主。,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可致癌症(80%):肺癌:长期吸烟与被动吸烟乳腺癌:高脂肪、高热量膳食食管癌:霉菌污染食物、腌制食品胃癌:高盐、烟熏、煎炸及霉菌污染食品大肠癌:长期高脂肪、低
9、纤维膳食宫颈癌:不洁性生活等,3.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好处人类的健康和长寿,40依靠遗传和客观条件,其中15为遗传因素,10为社会因素,8为医疗条件,7为气候条件;60依靠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研究认为,良好的生活方式使年龄在40岁的中年人,其健康程度与20岁的具有不良生活方式的青年人的健康情况几乎相等。,美国加州对6928名成年人进行5.5年追踪观察,结果发现:遵守下列67项健康行为的人群比只遵守03项的人群期望寿命延长11年。,7项生活方式:(1)减少夜生活,每天吃早餐;(2)每天睡眠78小时;(3)一日三餐间不吃零食;(4)保持标准体重;(5)有规律的体育锻炼;(6)不吸烟
10、;(7)不饮酒或少量饮酒。,(三)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1.倡导(advocacy)2.增权(empowerment)3.协调(mediation),健康促进的五个主要活动领域,1.制定公共政策(健康政策)2.创造支持环境(健康环境)3.加强社区行动(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健康技能)5.调整服务方向(健康服务),行为改变的理论和模式,行为改变理论的分类按用途分:解释行为的理论行动的理论(指导行为改变的理论),按作用对象来分:个体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健康信念模式、自我效能理论、阶段变化理论人际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群组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理论,(四)行为改变的理论
11、和模式,多种理论的综合应用模式:生态学模式格林模式,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HBM),理论背景理论假设HBM中基本概念理论的操作模式,背景,HBM是由美国的 Hochbaum,Kegeles,Leventhal and Rosenstock 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来的。用于解释为什么人们不接受“疾病预防性筛检”(人们不愿意接受X线检查来筛检结核病)。1950s 和1960s,美国卫生部门非常强调提高人们对新的医疗技术、服务和设备的使用,HBM的理论假设,HBM 认为,健康行为是由个体对疾病的自觉易感性、自觉疾病的严重程度、采取特定行为的自觉好处和可能障碍决定的。
12、健康信念模式应用了心理学的概念来解释人们的健康有关行为。它认为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HBM中的基本概念,自觉易感性(Perceived Susceptibility):指个人内心感觉到自己健康状况面临受到损害、面临某种疾病的威胁。如某人发现自己很有可能发生癌症、癌症复发。,HBM中的基本概念,自觉严重程度(Perceived Severity):人们对得了疾病的严重后果或得了病不治疗的严重后果的认识。如得了病是否会死亡、残废、剧烈疼痛?得了病之后自己的工作、家庭生活、社会关系是否会受到严重影响?,HBM中的基本概念,自觉益处(Perceived Benef
13、its):人们对于采取某种行为以后,能够有效地消除健康损害、避免疾病发生和减轻损害后果的主观认识。如采取某行为之后,能否有效缓解病痛。只有人主观上感觉到了行为能够带来的益处,才能主动采取这种行为。,HBM中的基本概念,自觉可能障碍(Perceived Barriers):人们对采取某种健康行为可能遇到的客观困难或自己心理上的障碍的主观认识。人们在考虑行为好处的同时,也在判断该行为风险(副作用)、不愉快(疼痛)、花费过多等。,行动的引发物(Cues to Action):促使某种行为发生的“导火线”,如某一突发事件或因素。,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人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执行某一特
14、定行为的自信程度。自信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人们感觉到采取某种行为会面临许多困难时,需要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才能最后建立起这种行为。自我效能(自信心)对于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吸烟、饮酒、缺乏锻炼等行为时尤为重要。,HBM中的基本概念,1威胁 A自觉疾病的易感性(如可能患癌症)B自觉疾病的严重性(如死亡)2结果的预期 A自觉特定行为的益处 B自觉执行行为的可能障碍,3效能预期: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所推荐行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另外:社会人口学因素,如教育、年龄、性别等也以间接地影响行为的改变,理论的操作过程,阶段变化理论 Stages of Change,社会学习(认知)
15、理论Social Learning(Cognitive)Theory,理论的综合应用模型生态学模型(Ecological Model)格林模式(Precede-Proceed Model),课后复习思考题,行为的定义?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如何?健康促进的定义及策略?,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经济状况与健康公共政策与健康文化与健康社会关系与健康家庭与健康,Theodore Cooper指出:,“我们的同行发现了一个重大而严肃的事实:现代卫生保健对人们的影响可能低于经济状况、教育、住房和环境卫生的影响。我们的固有观念,即充足的、容易得到的高质量卫生保健包治百病,纯粹是一种虚构”。,社会经济、社会支持、个人
16、自尊和自我监控能力等都是对健康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一)社会经济状况与健康,收入差距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贫困与健康的关系,首先,贫困人口更加容易患病,因为他们缺乏清洁的饮水和卫生设施、安全的住房和医疗保健,也得不到关于预防行为的信息及足够的营养。,第二,贫困人口更少求医,即使紧急需要时也不求医,因为他们与保健提供者距离更远,他们缺乏现金 支付卫生保健费用,并缺乏如何最佳应对发病的知识。,贫困与健康的关系,第三,如前所述,严重疾病的支出可能将他们推进贫困的怪圈,使他们不能自拔,并迫使他们借债,出卖或抵押土地等生产资料。严重的疾病会使家庭陷入长期的贫困,甚至延伸到下一代,儿童被迫辍学成为劳动力。
17、,贫困与健康的关系,收入差距,Wilkinson指出,并不是收入的绝对水平,而是一个社会中收入的公平性决定了社会经济状况对健康的影响程度。,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研究表明收入和社会地位是重要的健康影响因素。健康状态每一步的改进都与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关。另外,一个合理繁荣和社会福利公平的社会,人们会享受到更高的健康水平。,社会地位,重要的收入差距就是那些在每个社会内部,反映个人在社会层次中的地位的相对收入。贫穷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现存的从社会经济阶梯的顶部到底部的疾病梯度变化曲线才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一个人受教育的机会增大后,将不仅使他们在青年和中年时期可能获得更
18、高的工资,而且,还可能增加他们退休后对健康期望寿命的有价值的投资。,受教育程度可能通过知识对生产力的影响、对健康服务更合理的使用、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有关吸烟与饮酒)以及社会的凝聚力等影响健康。,就业和工作条件,拥有控制工作条件和较少担心失去工作导致紧张的人们,会有更健康的身体,而失业明显与不良的健康有关。,收入差距与社会环境,收入差距大的社会比收入差距小的社会显得更少亲善。有更多的暴力,更低的信任度,更多的敌意和对社区生活的不关心。社会状况对生存、对食物和其他必需品的获得能力,对再生产的机会,对儿童的生存机会,对一个人避免遭受其他人伤害的能力等等都具有很强的影响。,教育,职业,收入,健康,财
19、产,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简单模型(本代),教育,职业,收入,健康,财产,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模型(隔代),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模型(扩大),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年龄,性别,种族,(二)公共政策与健康,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如何影响健康的?公共卫生应通过什么方法促进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政策是一系列指导人们的行为以达到既定目标的原则。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是社会公共权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依据,它也是一定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依据。,健康的公共政策(healthy public policy),是指由国家和当地政府制定的法令、条
20、例,以及部门和单位制定的制度、规章和规范,用以保护对社区健康起重要影响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条件。,特点:明确所有的政策领域必须考虑到健康与平等,并对健康负有责任。目的:创造支持性环境,以使人们能够拥有更安全、更健康的商品供应和服务、更健康的公共服务,和在更清洁、更愉悦的环境里健康地生活;并教育和引导人们,使健康生活方式的意愿成为可行的选择。,出现的一些问题,从90年代起,一些贫困地区死亡率上升卫生状况的改善程度在减缓,政府的投入明显偏低,1990年,卫生总费用的投入中有25由政府投入,到1995年已经下降到了17,2001年更是下降到15.5;而其中,用于公共卫生的比例,1990年是19,1995
21、年下降到12。,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80%投入(财政、社会)在城市,20%在农村80%投入(财政、社会)在大医院,20%在基层1990-2000年占中国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只消 耗32-37%的卫生总费用。2000年,农民人均卫生总费用188.6元,城市居民人均总费用为710.2元,前者为后者的1/4。,资源配置与需要相矛盾,需专科诊治人群,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常见健康问题人群,疑难病人群,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基层 保健机构,卫生供给呈“倒三角”,人群卫生保健需要呈“正三角”,(三)文化与健康,风俗与健康思想意识与健康宗教与健康,(四)社会关系与健康,(五)家庭与健康,吸烟饮食习惯个体从事体育锻炼,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