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货币流通量.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45283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与货币流通量.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货币的产生、发展过程,把握货币的本质、货币流通规律以及纸币流通规律;培养和提高同学们运用货币流通规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教学要点,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的演变与货币的产生)二、货币的职能,一、什么是商品的价值形式?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因此,商品也应当有两种形式: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自然形式,如形状、性质、用途等。商品价值的表现: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是价值借以表现自己存在的形式。,二、商品如何表现自己的价值?商品价值是生产商品时所

2、耗费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商品自己不能表现自己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另一个商品才能相对表现出来。商品价值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体现,因此,也只有从一个商品和另一个商品的交换关系中表现出来。,现代经济中商品的价值形式货币,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演化的结果。因此,政治经济学通过研究价值形式的演化过程,来“探讨商品价值关系中包含的价值表现,怎样从最简单的最不显眼的样子一直发展到炫目的货币形式。这样货币的迷就会随着消失。”,价值形式的演化是商品价值表现中的矛盾推动的。商品价值表现中的矛盾:商品作为价值存在,要求表现价值的特有性质。但是它的表现方式又不能充分表现这一性质。因此,要求有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

3、以寻求更加适合的形式。,三、价值形式的演变与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演化经历了四个阶段才发展到货币阶段。这四个阶段是:(一)简单的价值形式(二)扩大的价值形式(三)一般的价值形式(四)货币形式,(一)简单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2把斧头左端:相对价值形式:即用其它商品把自己的价值相对表现出来的商品,它处于主动地位。右端:等价形式:用自己的使用价值(或者说)物质实体表现其它商品价值,它处于被动地位。在简单价值形式中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称为个别等价物。,一、简单的价值形式,概念,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等式,1只绵羊=2把斧子,等价形式:三个特征,地位作用,主动,被动,相对价

4、值式,等价形式,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涵义与关系,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表现价值的商品 对立统一,相对价值形式性质:两端的商品都有价值,是价值关系,相对价值量(交换价值量)的变化规律,局限性:无差异人类劳动本质没有充分表现,“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这个简单的价值形式中。”马克思 简单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历史起点。简单价值形式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不同部落之间出现的偶然的、个别的交换中的“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价值形式中价值的表现方式:价值在质上的表现:绵羊=斧头,斧头就是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对绵羊来说,斧头就是价值。如果绵羊能交换成斧头,绵羊的所有者就拿到了自己商品的价值。,价值在

5、量上的表现:1只绵羊=2把斧头价值表现的相对性:斧头作为绵羊价值的代表,而不是直接表现出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用斧头的数量相对地表现绵羊生产中耗费的劳动量。,等价形式:一种商品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等价形式的三个特点:(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3)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最简单的价值表现,如20码麻布=1件上衣,就已经提出了等价形式的迷让人们去解决。马克思 等价形式上的商品所具有的神秘性不是来自它的自然属性,而是来自与其它商品的关系。,简单价值形式所反映的两个商品间的关系,使商品内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表现为两种商品的外部对立。相

6、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使用价值 等价形式上的商品:价值 简单价值形式的缺点: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这一属性没有充分得到表现。,(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它一系列商品上。形式:1只绵羊=2斤茶叶,或=50斤小麦,或=2把斧头,或0.2盎司黄金,或X量其它商品。,概念,某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的价值形式,等式,1 把斧子 80斤粮食1只绵羊=60尺布 5张兽皮 一定量的其他商品,局限性:无统一的等价物,特点: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扩大的价值形式的进步: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绵羊)的价值从质上和量上表现得更充分。一种商品的价值在性质

7、上真正表现为与其它任何商品相同。在数量上,劳动时间作为价值量的尺度表现得更加准确。,扩大价值形式对价值的表现仍是不充分的: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有许多种;每一种表现形式都是一个特殊等价物。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表现形式。价值作为商品界无差别性质仍未得到表现。这一缺点在实际交换过程中反映为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三)一般的价值形式:2斤茶叶=50斤小麦=2把斧头=1只绵羊0.2盎司黄金=X量其它商品=,概念,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等式,2 把斧子 80斤粮食 60尺布=1 只绵羊 01克金子一定量的其他商品,局限性:一般等价物不固定,特点: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扩大的价值形式发

8、展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历史上的飞跃:在一般价值形式上: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是简单的和统一的。商品界共同活动的结果使商品界出现了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使所有的商品在质上等同,在量上可比。,一般等价形式的缺点:仍有地区的局限性。在不同地区,由于社会、地理环境、文化、习惯等因素。通行着不同的一般等价物。随着交换地域的扩大,要求有更加统一的一般等价物。,(四)货币形式: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贵金属来充当时,一般等价形式就发展为货币形式。2斤茶叶=50斤小麦=2把斧头=0.2盎司黄金1只绵羊=X量其它商品=,四、货币形式,概念,某种商品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并固定地独占了一般等价物的地位。,

9、等式,货币产生的根源及发展历史:“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1 把斧子 80斤粮食 60尺布=1克黄金 01克金子一定量的其他商品,贵金属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原因:贵金属(金银)的自然属性,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坚硬,不易磨损等,使它适于充当表现价值的材料。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贵金属质地均匀;价值量可以是任何数量贵金属便于分割;价值必须在交换中实现贵金属携带方便;价值可以保存 贵金属不易发生损坏,可见,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进一

10、步的分析,货币产生后的社会影响 货币的产生使价值有了独立的表现形式。货币形式成为商品经济中社会财富的代表。商品界分裂为商品与货币两大部分,一切商品都只是作为使用价值存在,只有货币作为价值存在。商品要真正成为价值,就必须转化为货币。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转化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四、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2、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4、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5

11、、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货币的五个职能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前两种,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后三种职能是由这两种职能派生出来的。五种职能的逐步形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反映着商品经济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逻辑。,什么是商品拜物教?拜物教是马克思经常用来反映一般商品经济乃至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一类特定现象的用语。商品拜物教是指商品、价值被人们当成物,它们在市场上的运动表现出的支配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属性使它们成了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东西。人们把某种物当作神来崇拜的一种宗教迷信。在原始社会中,原始人由于

12、对自然现象缺乏理解,以为许多物体如石块、木片、树枝、弓箭等具有灵性,并赋以神秘的、超自然的性质,以及支配人的命运的力量。本来只是人脑的产物,却成了支配人的力量,从而形成了拜物教。拜物教是原始的宗教。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这些物具有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它控制着商品生产者,支配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为商品生产者崇拜和迷信。马克思称之为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式。,五、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的成因:商品拜物教的形成是由于商品经济下生产者之间关系的特殊实现形式。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联系不是直接实现的,而是借助于商品、价值这些客

13、观对象实现的,所以,这些表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生产关系的范畴就具有了神秘形式。,商品拜物教的发展:不仅商品、价值表现出拜物教性,而且它们的发展形态,货币、资本等等也表现出更强的拜物教性。当前拜物教观念在经济理论界严重地存在,妨碍着人们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经济过程。,教学要点,第二节货币的形式,货币形式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货币自身的发展主要有两条源流:一条是货币形式的演变;一条是货币职能的发展。从货币的形式上看,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几个阶段。从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发展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这一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货币

14、形式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1、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贝壳、布帛、牛羊等,都充当过货币。实物货币之所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退出货币历史舞台,根本原因在于实物货币具有难以消除的缺陷。它们或体积笨重、不便携带;或质地不匀、难以分割;或容易腐烂、不易储存;或大小不一,难于比较。随着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实物货币被金属货币所替代也就不足为奇。,货币形式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2、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自然是金属货币广泛使用的物质前提。金属货币所具有的价值稳定、易于分割、便于储藏等优点,确非实物货币所能比拟。,货币形式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15、3、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转化。信用货币产生于金属货币流通时期。早期的商业票据、纸币、银行券都是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最初可以兑现为金属货币,逐渐过渡到部分兑现和不能兑现。信用货币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滥发而多次发生通货膨胀,在破坏兑现性的同时也促进了信用货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到了20世纪三十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放弃金属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遂独占了货币历史舞台。,货币形式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4、货币的现在与未来电子货币。电子货币作为现代经济高度发展和金融业技术创新的结果,是以电子和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为基础的,也是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不断演化的表现,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货币发展的未来。,教学要点

16、,一、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化,教学要点,1、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化 金属货币之所以能够被纸币代替,是因为商品价值观念地表现在一个金量上,这个金量则由纸象征地可感觉地体现出来。从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来看,商品转化为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只是转瞬即逝的要素,它马上又会被别的商品代替。因此,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教学要点,2、纸币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仅仅是价值的符号;纸币只有代表金量(金量同其他一切商品量一样,也是价值量),才成为价值符号;纸币是由国家通过法定的途径发行的,纸币一旦进入流通,就要受到流通规律的支配。,教学要点,二、信用货币,教学要点,1、信用货币也是一种纸质

17、货币 信用货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教学要点,2、信用货币的形式 银行券是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发行银行发行的用以代替商业票据的银行票据;存款货币是信用货币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电子货币,是指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货币符号。电子货币是一种虚拟货币,不需要任何实物性的货币材料。,教学要点,3、尽管货币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货币的本质和基本功能没有改变。,教学要点,三、外汇,教学要点,1、外汇 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在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外汇就是指它的静态含义。,教学要点,静态含义的外汇具有两个本质特征:第一,是以

18、外币表示的资产;第二,所表示的资产必须具有可兑换性。,教学要点,2、汇率 是指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率,是用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教学要点,汇率划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固定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同别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基本固定不变。浮动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同别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是随着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浮动的。,教学要点,3、影响汇率变动的经济因素 第一,国际收支状况;第二,一国物价水平会影响其商品、劳务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第三,国际间利率的差距将引起短期资金在国际间的移动;第四,一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第五,外汇储备;第六,财政状况常常是预测汇率变动的重要指标。,教

19、学要点,4、汇率变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第一,影响进出口;第二,影响国内就业;第三,影响利率水平;第四,对本国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第五,影响外汇储备;第六,对国际资本流动有影响。,教学要点,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教学要点,一、货币的层次,教学要点,1、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般将货币分为几个层次:M0 现金(纸币和硬币)M1 M0+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 M2 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 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4 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公司债券、人寿保单等)通常把M2、M3、M4称为广义货币,是对货币外延的扩大。,教学要点,2、货币划分的意义

20、货币层次的划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进行宏观调节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要点,二、货币乘数,教学要点,1、货币乘数定义 所谓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的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供给与最终形成的社会货币流通量之间存在着倍数扩张或收缩关系,它反映了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投资)创造派生存款的扩张(或收缩)倍数。,教学要点,以K代表货币乘数,D为货币存量,R为基础货币存量,则:,教学要点,2、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1)社会公众持有通货还是存款的决策;(2)中央银行对银行体系法定准备金的规定;(3)商业银行对超额准备金的决策。,教学要点,三、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教学要点,1、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

21、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教学要点,教学要点,货币流通规律对纸币流通的制约作用在于:纸币的发行只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教学要点,纸币流通规律是货币流通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银行信用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具有等同的意义。违背货币流通规律发行货币所产生的后果是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教学要点,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ppt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从本质上说,通货紧缩是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货币现象。,复习思考题,1解释下列概念货币价值形式价格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外汇汇率货币层次货币乘数货币流通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复习思考题,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3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纸币流通量又是怎 样决定的?4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张乐平:三毛流浪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