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平价理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45345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7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购买力平价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购买力平价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购买力平价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购买力平价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购买力平价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购买力平价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购买力平价理论.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组成员:胡小东、刘晓东、乔丹、余晴、熊瑶,购买力平价理论(ppp理论),概述:,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Cassel,18661945)加以发展和充实,并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 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作了详细论述。提出应以国内外物价对比作为决定汇率的对价,即绝对购买力平价;而新的均衡汇率应在最初的均衡汇率的基础上,再对两国的相对通货膨胀率作出调整后得到,即相对购买力

2、平价。,核心观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汇率取决于价格水平,而不是价格水平取决于汇率。人们之所以愿意买进外币,是由于这种货币在该国对商品和劳务拥有购买力。而本国货币则对本国的商品和劳务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或两国的价格水平之比。,假设条件:,1、不考虑国际贸易中的交易费用。购买力平价说忽略套利行为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和信息不完全等问题。2、两国间的贸易条件相同。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常常使用关税和配额等形式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出口国也常常使用出口退税等形式补贴出口商,目的是增强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3、没有外汇管制。购买力平价理论前提之一是浮动汇率制,

3、国家外汇管制也直接扭曲了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逻辑基础。,4、参比国要有统一的价格形式。如果说两国的价格形式并不统一,一国实行价格补贴,这样就必然导致价格歪曲,从而导致比较的结果失去意义。5、所有商品都是可贸易的。如果说两国的价格形式并不统一,一国实行价格补贴,这样就必然导致价格歪曲,从而导致比较的结果失去意义。6、不同国家的同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可以完全替代的。7、生产与消费结构大体相同。8、相同劳动生产率。,一价定律,在假定完全竞争市场和国内商品与国外商品之间存在完全可替代性的条件下,除去运输成本、贸易壁垒和信息成本,一个给定的商品的价格,用相同的货币来标价,在不同的地点将是相同的,即下式成立:P=

4、e*Pf(1-1)其中:P表示商品的本国价格 Pf表示该商品的外国价格 e是汇率(即每单位外币的本币价格),事实上,若(1-1)式中的等号不成立,则会存在对套利者有利可图的贸易机会。套利者充分利用一切信息和贸易方式,低买高卖,在价格便宜的国家买进商品,并将其运到价格较贵的国家卖出,从贸易中获利。而套利的最终结果会使同种商品在两国用同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趋同。,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

5、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上涨将意味着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我们将一价定律加以推广,若式(1-1)中的P表示本国物价水平,Pf表示外国物价水平,则有e=P/Pf(1-2)其中e是汇率(即每单位外币的本币价格),则式(1-2)就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的表达式,相对购买力理论,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相对变化,是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应该反映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原因在于通货膨胀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各国货币的购买力。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是不同国家之间货币购买力或物

6、价的相对变化,同汇率处于均衡的时期相比,当两国购买力比率发生变化,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就必须调整,用公式表示为:,(1-3)其中:和 分别表示基期和本期的汇率 和 分别表示基期和本期的本国物价水平 和 分别表示基期和本期的外国物价水平,即:外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 本国货币新汇率=本国货币旧汇率-本国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 本国物价指数=本国货币旧汇率-外国物价指数,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的则是在两个时点内汇率的变动。由于商品价格水平的不断变化,将汇率的升降归因于物价或货币购买力的变动的理论就是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这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动要与同一

7、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购买力平价理论要成立,必须有四种假设前提:1.国际间的贸易必须完全自由2.所有的商品价格均呈同幅度的变动3.物价为影响汇率的唯一因素4.影响购买力的因素只有货币数量而已(货币数量论),评价:,一、优点:该理论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期,是世界经济动荡不安的产物。当时各国相继从金本位制改行纸币流通制度,随之而来的就是通货膨胀。此时提出该理论是适时并有一定道理的。具体表现在:1、购买力平价理论具有很强的合理性。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可以决定两国货币汇率,这实际上是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这个层次上去分析汇率决定的。这抓住了汇率决定的主要方向,因而其方向是正确的。在纸

8、币流通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值量既定,则两国纸币购买力的差异实际上代表了两国货币所体现的价值量的差异。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就是两国货币价值量之比。因而两国货币兑换的汇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表现出来。,2、该理论较令人满意地解释了长期汇率变动的原因。不考虑短期内影响汇率波动的各种短期因素,从长期来看,汇率的走势与购买力平价的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购买力平价为长期汇率走势的预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3、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把物价指数与汇率水平联系起来,而且研究思路相对简单明了,在物价剧烈波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对指导投资具有相当的意义。因为它是根据两国货币各自对一般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力

9、比率,作为汇率决定的基础,能相对合理地体现两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另外,从统计验证来看,相对购买力平价很接近均衡汇率。,4、该理论有可能在两国贸易关系新建或恢复时,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均衡汇率。它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唯一的传统汇率决定理论。为金本位制崩溃后各种货币定值和比较提供了共同的基础。,二、缺点:70多年来在汇率决定理论中一直保持着重要的地位,对当今西方国家的外汇理论和政策仍发生重大影响。今天,许多西方经济学家仍然把其作为预测长期汇率趋势的重要理论之一。但是,在许多方面仍受到批评,具体表现在:1、理论基础的错误:其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但货币数量论与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不相符合的。2、把汇率的变动完全归之于购买力的变化,忽视了其他因素。如国民收入、国际资本流动、生产成本、贸易条件、政治经济局势等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也忽视了汇率变动对购买力的反作用。,3、该理论在计算具体汇率时,存在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物价指数的选择上,是以参加国际交换的贸易商品物价为指标,还是以国内全部商品的价格即一般物价为指标,很难确定。4、绝对购买力平价方面的“一价定律”失去意义。因为诸如运费、关税、商品不完全流动、产业结构变动以及技术进步等会引起国内价格的变化从而使一价定律与现实状况不符。,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