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上课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45441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上课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上课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上课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上课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上课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上课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上课用).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导入新课,盛唐时期,有两类诗比较繁盛。一是山水田园诗,一是边塞诗。如果将阅读恬静淡雅的山水田园诗比作一杯香茶,那么阅读豪迈雄浑的边塞诗则如饮一杯烈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举杯,同饮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这瓶陈年佳酿。,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岑参(cn shn)(约715770)江陵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有岑嘉州诗集。与高适同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并称“高岑”。20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中进士,八载、十三载两次出塞任职。,作者简介,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出身于官

2、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有岑嘉州集。,这首诗是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写的。这期间,安西副大都护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有一次,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播仙故城在今新疆且末县内),岑参写了这首诗为他壮行。,解题,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在唐代轮台以西的著名水道玛纳斯河,此河一到冬天就干涸,所以诗中有“一川碎石”之语。“行”,古诗的一种

3、体裁。“奉”表敬称。“出师西征”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感情基调。(奉命讨敌,维护正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 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 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

4、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出征的自然环境,出征原因,出征情况,预祝出师告捷,一、轻嗅音韵之美,1-3 见 边 天4-6 吼 斗 走7-8 肥 飞 师9-12 脱 拨 割13-15 蒸 冰 凝16-18 慑 接 捷,您难道不曾看见辽阔的走马川,紧连雪海边缘,浩瀚的沙漠,黄沙滚滚接蓝天。轮台九月的秋风,随着夜晚在吼叫,走马川的碎石,一块块如斗一般大。随着狂风席卷,满地乱石飞走。匈奴草场变黄,正是秋高马肥,金山西面胡骑乱边,烟尘乱飞,汉家的大将军,奉命率兵西征。将军身著铠甲,日日夜夜不脱,半夜行军,战士戈矛互相撞击,凛冽寒

5、风吹来,人面有如刀割。马背上雪花,被汗气熏化蒸发,五花马的斑纹,旋即就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的砚水也冻凝。匈奴骑兵,个个闻风心惊胆战,早就料到,他们不敢短兵相接,只在车师西门,等待献俘报捷。,【直译】你看那荒凉无边的走马川,就在雪海的附近,一片黄沙茫茫无际,直贯云天。刚到九月,轮台的狂风日夜怒吼不已,其大如斗的碎石,被暴风满地乱滚。这正是匈奴牧场草黄马肥之时。匈奴纵马犯边,金山西面烟腾尘飞。朝廷大将挥师西下。征战中将军铠甲日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矛相碰。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字如刀割一般。雪花落在马身被汗气蒸化,转瞬间马毛上又凝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的砚墨也已冻凝。敌人的骑兵听到大军西征的消息一定心

6、惊胆颤,早就料到,他们不敢短兵相接。我一定在车师城西门等待报捷的消息。,二、浅呷整体感知,由诗歌标题“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可知,这是将士出征前的壮行之诗,敌我尚未交战,但在诗歌结尾,诗人已料想封大夫此次出征定当旗开得胜。诗人对战争结果的预测是盲目乐观还是有凭有据?,理由1:拥有的是威武之师,理由2:进行的是正义之战,三、细品局部推敲1,出征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分析“君不见”至“随风满地石乱走”(第一层),以上几句写出征前的自然环境,1前3句写景其实暗写了哪种边塞的代表事物?,“茫茫”暗写狂风卷着飞沙的迷蒙景象;“黄入天”写大漠风沙的颜色。写风沙直入天际的情景。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

7、“色”,把风的猛烈写的历历在目。这是白天的景象。,2请抓住“吼”“乱”两个关键词,揣摩风的特点及描写的作用。,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茫茫”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场景苍凉险恶,三、细品局部推敲2,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征讨来犯之敌,匈奴进犯的底气何在?,A.天时秋天,战马草料充足,B.地利恶劣的自然环境,分析:“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8、,汉家大将西出师”。(第二层),三、细品局部推敲3,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分析“将军金甲夜不脱”至“幕中草檄砚水凝”。(第三层),以上几句写出征行军的情况,1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请结合此部分诗文加以分析。,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

9、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必然无人能敌。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出师大捷,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不能。“金甲”刻画了将军威风凛凛的外在形象。,2“将军金甲夜不脱”中的“金甲”可否换成“铠甲”?,3“半夜行军戈相拨”可否改为“半夜军行车马喧”?,不能,“车马喧”不能表现这支军队的纪律严明。,小结:通过这

10、六句诗的描写,我们不难想象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他们于恶劣的环境中半夜行军,不畏艰险,威武雄壮,将领身先士卒,部队纪律严明,这样的军队定能所向披靡,令敌人闻风丧胆。,军队勇猛顽强,四、咂摸探究玩味1,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与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诗人的高明之处表现在借宾定主,用前三句反衬第四句。环境险恶,能不怕苦?战斗频仍,能不厌战?金甲已穿,能不思归?就在作好如许铺垫之后,用将士们保卫祖国的钢铁誓言回答了人们的悬念:“不破楼兰终不还!”大声铿锵,豪情喷涌,这是盛唐边塞诗的最强音。,这首诗与岑参的

11、诗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和昂扬的战斗精神。不同之处:岑参诗歌没有提到战争场面,王昌龄的诗歌没有写到行军,,四、咂摸探究玩味2,隋唐以前,一部分匈奴已经投降内迁定居,另一部分匈奴则向西迁徙,因此唐代已无匈奴威胁,那为何仍称来犯的少数民族为“匈奴”,明明封大夫是唐朝将领,为何又被称为“汉家大将”?,论唐代边塞诗人的汉代情结 扬我大唐国威与军威,显示国家的强盛,总结:读诗如品酒,轻嗅感受音韵之美,浅呷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细品赏析形象、技巧之美,咂摸进行比较阅读,质疑探究。这样才能领略个中滋味。,艺术特色,1.艺术技巧:夸张、反衬和细节描写,以环境的艰苦反衬战士的斗志。2.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他的边塞诗,这一特色非常突出。诵读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找出其中的“奇语”,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杜甫在溪陂行中写道:“岑参兄弟皆好奇。”这种好奇的诗心使岑参发现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美学意义,而且使他选择了“三句连韵”这种非常适宜军事题材的独特的诗歌样式。这样,诗句的内韵犹如音乐中的“三连音”,愈见急促和奇峭,使得作品通体散发出激越、酣畅的行军气势和战斗精神!4.风格:雄浑豪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