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慈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51714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5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疹慈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麻疹慈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麻疹慈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麻疹慈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麻疹慈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疹慈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疹慈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麻 疹,慈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定义,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和出疹为主要临床表现,传染性强且能通过人工免疫预防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病毒主要特性,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同科中对人致病原(副流感,流腮)无抗原交叉可分成8个基因组,20个基因型至今仍是一个血清型可在多种细胞中生长,产生特异病变人是麻疹病毒唯一宿主可在人体免疫系统中繁殖,病原学,麻疹病毒是单股螺旋RNA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接近圆形或卵圆形的颗粒,直径约为120250nm麻疹病毒有双层膜,膜厚1020nm,膜上有血凝素和血溶素,是病毒的主要抗原成份,病原学,麻疹病毒有6个主要结构蛋白膜上三种蛋白 1

2、、血凝糖蛋白(H)2、融合蛋白(F)3、膜蛋白(M)核内有三种蛋白 1、核衣壳蛋白(N)2、多聚酶(L)3、磷蛋白(P),病毒的稳定性,对热敏感对光照敏感对湿度敏感对酸敏感对脂溶剂敏感对消毒剂敏感,麻疹主要特性,1.传染性极强,几乎100%显性感染 2.人传人,无中间宿主,无昆虫媒介 3.感染后有终生免疫力 4.原发感染后产生IgM,下降快,是诊断依据,麻疹IgM与采血时间关系(168例典型病例),麻疹的临床分型,典型麻疹非典型麻疹轻型麻疹重型麻疹异型麻疹成人麻疹妊娠期麻疹和先天性麻疹麻疹的再感染,三种麻疹的区别,临床表现,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临床表现,潜伏期 一般为10天(621天)前

3、驱期 发热到出疹一般为35天,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发热,伴有全身不适,约90的病人可见koplik斑,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临床表现,出疹期 一般持续25天,首先在耳后发际出现皮疹,渐及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自上而下逐渐散布全身,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皮疹初期压之退色,重者不退色。恢复期 退疹时原皮疹部位有糠麸样细小脱屑,有色素沉着。无并发症麻疹病程一般10天。,临床特点,口腔粘膜斑科泼力克(KopliK)斑 科泼力克斑是麻疹的特征表现。在疾病前驱期可在黏膜部位发现,常出现在与磨牙相对的发炎的颊黏膜表面,类似于粗盐粒,组织学上斑点由粘膜基层小的坏死点组成,同时伴

4、有血浆渗出及单核细胞浸润。,科泼力克斑及皮疹,科泼力克斑在麻疹最早的 卡他反应期几乎均有出现,但随皮疹的出现而消失,在发疹的第一天或第二天后看不到。图例中的儿童脸部可见皮疹,口腔内的科泼力克斑依然可见。,皮疹的面部表现,面部的表现清晰可见,结膜弥漫充血,口腔前庭充血及皮肤上出现暗红色的斑点样皮疹。,第一天的麻疹皮疹,前驱内出现的一过性红斑性皮疹可能会与猩红热相混淆,但仔细检查口腔常能发现科泼力斑。真正的皮疹出现在耳后及发际,然后迅速波及面部,由上至下扩散。第一天,面部皮疹密集,但其他部位皮疹稀疏。,皮疹的愈合(特写),皮疹由大的斑点或少量凸起的损害即斑丘疹组成,可相互融合形成不规则的斑块。,第

5、二天的皮疹(特写),皮疹第二天,大斑块样皮疹出现在躯干部,由上至下进展有助于与药疹鉴别,后者几乎无此过程。,第三天的皮疹,在第三天,全身各部位的皮疹可相融合,但也有一些分散的斑点,尤其在四肢。,严重麻疹,在危重病例中,皮疹可融成大片且可脱屑。请注意图中眼周的表皮脱落现象。,色素斑,皮疹消退的顺序与其出现的顺序是一致的,在皮肤遗留下棕色的色素沉着称为色素斑。它可以扩散,有时也可呈斑块状分布,与最初的斑丘疹相比,指压后并不变苍白色,色素沉着可持续一周或10天,然后消失且不留痕迹。,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发热(38或更高);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

6、第23d)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诊断标准流行病学史,与确诊麻疹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21天。,诊断标准实验室诊断,(1)1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2)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4倍以上下降,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3)从鼻咽部分泌物或尿液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鉴别诊断,风疹1)前驱期短,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轻;2)无麻疹粘膜斑,皮疹出现快,消退亦快;3)出疹前即有耳后、枕后

7、、颈部淋巴结明显肿大,并一直持续到病愈;4)退疹后无色素沉着或细糠麸样脱屑5)并发症少,预后好。,鉴别诊断,幼儿急疹1)仅见于婴幼儿,尤以1岁内多见2)发病急,上呼吸道症状不明显3)皮疹色鲜红,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甚少4)无色素沉着及脱屑,鉴别诊断,猩红热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2)前驱期短,发热、咽痛、呕吐3)前驱期及发疹初期发现“草莓舌”4)皮肤呈猩红色,皮疹如针尖大小,疹间无正常皮肤,退疹后皮肤大片脱皮,鉴别诊断,肠道病毒感染1)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2)皮疹多形性,斑疹、斑丘疹、水泡疹、荨麻疹、瘀点等其他 药物疹、过敏性皮疹、斑疹伤寒,并发症,肺炎心血管功能不全喉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

8、炎(SSPE)脑脊髓炎麻疹后紫瘢其他,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1.一种极为罕见但极受重视的疾病2.多见于512岁男孩,幼年有患麻疹史3.平均潜伏期6年(217年)4.临床为进行性大脑功能障碍直至死亡5.实验室诊断要求:a.血清中麻疹抗体明显高于正常人 b.IgM持续阳性 C.CSF中麻疹抗体阳性,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发病原理:麻疹急性期病毒存留在某些细胞内呈抑制状态,以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病毒在麻疹急性期侵入脑部潜伏,呈慢性感染状态。临床症状: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初期表现为学习费力,行为异常,数周或数月后出现智力障碍,嗜睡,共济失调,最后痴呆,失明,昏迷及大脑强直。,流行

9、病学,传染源:麻疹病人传播途径:呼吸道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流行特征,发病以散发为主,散发和暴发并存全年均有病例发生,36月为高峰发病年龄仍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但小于8月龄和15岁以上的病例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但每个地区情况不同,免疫策略,常规免疫(Routine Immunization):初免月龄为8月龄,复种年龄为18-24月龄。从2005年开始浙江省麻疹疫苗接种剂量由0.2ml/人,改为0.5ml/人18-24月龄儿童接种麻腮风疫苗,麻疹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初免成功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免疫麻疹疫苗25年后的抗体水平,117名HI抗体阴转者的中和抗体情况 108名中和抗体阳性(92.23%)9

10、名中和抗体未测出(7.77%),麻疹疫苗,A.免疫第二针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是补漏而不是加强 B.血凝抑制抗体1:16,既不代表保护水平,也不意味着要再免疫,仅仅是再免时抗体不能升高的界限 C.麻疹发病年龄后移的主要原因是漏种及原发性免疫失败的积累,免疫策略,初始强化免疫(Catch-up Immunization):在统一时间内进行的麻疹免疫接种以迅速有效地阻断麻疹病毒传播。对象:9月龄-14岁儿童(不管以往免疫史情况)时间:1周-1月,免疫策略,后续式强化免疫(Follow-up Immunization):由于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均无法达到100%,因此每年都有易感儿童的积累。实施时间:

11、根据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决定每4或5年进行一次。对象:1-4岁所有儿童,免疫策略,扫荡式免疫(Mop-up Immunization):在完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后,如果仍有麻疹爆发,则应考虑开展扫荡式强化免疫,以迅速提高接种率,控制爆发,阻断麻疹野病毒的传播,以最终达到消灭麻疹的目的。,疫苗接种反应,一般反应异常反应1、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瘢2、神经系统异常反应3、非典型麻疹综合症(AMS),监测目的、内容,麻疹监测的主要目的:及时发现麻疹病例,了解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人群麻疹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预测并采取措施控制麻疹暴发为制订控制麻疹暴发、调整加速麻疹控

12、制有关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为将来消除麻疹有关策略与措施的制订积累经验,麻疹监测的主要内容,对所有疑似病例进行报告调查所有疑似病例,提高报告敏感性、完整性与及时性开展暴发调查分析人群免疫状况,发现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预测并预防麻疹暴发,麻疹监测的主要内容,有条件的地区和麻疹发病率较低的地区,对所有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血清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开展麻疹病毒学、免疫成功率和人群抗体水平的监测。,麻疹疫情报告,常规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工作人员发现 麻疹疑似病例后,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快速报告 发现首例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最快的方式将疫情逐级报至省级疾

13、病预防控制机构。,麻疹疫情报告,专报系统(包括“零病例”报告)各市和县(市、区)疾控中心要执行疑似麻疹病例旬报制度(包括“零病例”)报告,旬报时间县(市、区)市(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每旬的3日,市(地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每旬的6日。,麻疹疫情报告,麻疹病例(暴发)调查表,对所有疑似麻疹病例开展病例调查,同时采集血清标本,用于实验室血清学诊断。病例调查由县(市、区)卫生防病机构或乡镇(街道办事处)防保站或卫生院(所)经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并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麻疹病例调查,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省:_地:_县:_乡:_ 村:_省、地、县国标码一.病例调查情况:1.报告日期:_

14、年_月_日2.调查日期:_年_月_日3.病例姓名:_ 联系人姓名:_ 4.性别:1.男 2.女 9.不详 5.居住地址:_6.是否流动人口:1.是 2.否 9.不详 如果是,则来自哪个省:7.出生日期:_年_月_日(或年龄:_岁或_月龄)8.出疹:出疹日期 _年_月_日,9.发热:发热日期 _年_月_日10.咳嗽:1.是 2.否 9.不详 11.卡他症状:1.是 2.否 9.不详 12.结膜炎:1.是 2.否 9.不详 13.是否死亡:1.否 2.是 9.不详 14.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1.是 2.否 9.不知道是否接种过 如果接种过,则:a.免疫史来源:1.接种证 2.接种卡 3.家长回忆

15、9.其他 b.接种剂次:1.1剂 2.2剂 3.2剂以上 9.不详 c.最后一剂接种时间:_年_月_日15.是否暴发:1.是 2.否 9.不详 16.是否采集标本:1.是(填写实验室检测部分)2.否(到 第20项),二.实验室检测:17采集血清标本:1.是 2.否(到第19项)a.实验室级别:1.省级 2.地市级b.采集日期:_年_月_日C.收到标本日期:_年_月_日d.标本状况:1.合格 2.不合格 9.不详e.实验室结果:麻疹IgM 1.阳性 2.阴性 3.待定 风疹IgM 1.阳性 2.阴性 3.待定f.麻疹实验室报告结果日期:_年_月_日g.风疹实验室报告结果日期:_年_月_日h.是否

16、送上级实验室检验:1.是 2.否如果是,哪级实验室:1.省级 2.国家级 3.其他实验室上级实验室结果:麻疹IgM 1.阳性 2.阴性 3.待定 风疹IgM 1.阳性 2.阴性 3.待定,18采集血清标本:1.是 2.否(到第19项)a.实验室级别:1.省级 2.地市级b.采集日期:_年_月_日C.收到标本日期:_年_月_日d.标本状况:1.合格 2.不合格 9.不详e.实验室结果:麻疹IgM 1.阳性 2.阴性 3.待定 风疹IgM 1.阳性 2.阴性 3.待定f.麻疹实验室报告结果日期:_年_月_日g.风疹实验室报告结果日期:_年_月_日h.是否送上级实验室检验:1.是 2.否如果是,哪级

17、实验室:1.省级 2.国家级 3.其他实验室上级实验室结果:麻疹IgM 1.阳性 2.阴性 3.待定 风疹IgM 1.阳性 2.阴性 3.待定,19.采集病毒分离标本:1.是 2.否(跳到第20项)A实验室级别:1.省级 2.国家级B标本类型:1.血 2.尿 3.鼻咽拭子 4.其他C采集日期:_年_月_日D收到标本日期:_年_月_日E标本状况:1.合格 2.不合格 9.不详F病毒分离方法:1.B 95 A 2.Vero细胞 3.其他G细胞融合病变:1.阳性 2.阴性H实验室报告结果日期:_年_月_日I是否送上级实验室检验:1.是 2.否如果是,哪级实验室:1.国家级 2.其他实验室麻疹病毒鉴定

18、:1.阳性 2.阴性 3.待定基因型鉴定结果:1.H1 2.A 3.其他,三分类:20.病例分类结果:1.确诊病例 2.排除 3.待定 4.临床诊断 9.不详 如果是确诊病例,依据:1.实验室确诊 2.流行病学联系(临床确诊)如果是排除病例,依据:1.风疹 2.其他 3.不详病例调查员:标本采集员:实验室结果报告员:,麻疹病例分类,分为4类: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排除病例。1.疑似病例: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疑似麻疹病例。2.确诊病例2.1 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麻疹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19、,血清学诊断麻疹IgM抗体阳性;或从疑似麻疹病例的标本中分类到麻疹病毒。,麻疹病例分类,2.2 临床确诊病例:疑似麻疹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明显流行学联系,没有标本检测结果或实验室排除其它出诊性疾病。3.临床诊断病例:麻疹疑似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没有流行病联系,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无实验室诊断结果的临床报告病例;完成调查前失访或死亡的病例4.排除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集了合格血标本,经合格实验室检测结果阴性,并与其他实验室确诊无明显流行病学联系;或经实验室证实为其它发热出疹性病例(如风疹等)。,标本采集,在开展病例调查的同时,采集标本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标

20、本在病人首诊就医时就可以在医疗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集,由于出疹后428天血标本阳性检出率近100,3天内阳性检出率约为70,如果第一份血在出疹3日内采集的,而且ELISA检测IgM为阴性,或临床需要对个别初诊为阴性的病人做出确诊,实验室需要在第一份血采集7-10天后收集第二份血样以重复IgM检测。,监测技术规范和要求,暴发处理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时间内(一般指麻疹的最长潜伏期)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其强度超过一般流行年的平均发病水平。为了明晰暴发处理工作要求,采取相对准确的量化标准:麻疹暴发是指城区以区为单位,农村以乡为单位,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21天)连续出现5例病例,或在集

21、体单位中连续发生3例病例为一起麻疹爆发。,暴发控制,在暴发前或暴发早期,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识别周边可能存在的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接种的年龄范围根据当地人群免疫水平和发病年龄确定。开展应急接种的时间越早越好,并达到较高的接种率。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室内湿式扫除,开窗通风使病毒迅速排出室外。,暴发控制,病人在家隔离治疗时应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隔离期延长至出疹后10天。如幼儿园和学校发生麻疹暴发,发生麻疹的学生不能继续上课,应在医院或在家隔离,不要去学校、幼儿园、俱乐部、集会等公共场所,直至出疹5天后。学校应对其他学生密切观察,一旦

22、出现发热或出疹等症状,应立即隔离并报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禁止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减少病毒的传播范围。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处理暴发疫情后的7天内,撰写完成麻疹暴发疫情处理报告,上报地、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免疫监测,疫苗质量监测免疫成功率监测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疫苗质量监测,定点监测:按疫苗批号在冷库码放疫苗的四角和中部采样,每个部位采样不少于2支。跟踪监测:同一批疫苗在不同层次(省、市、县、乡)、不同环节(贮存、运输)随机抽样。,免疫成功率监测,监测对象 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分别为完成基础免疫(初种)后1个月,卡介苗完成接种后12周的儿童。接种监测人数 3050人,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监测内容: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监测对象: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年龄组健康人群监测人数:每个年龄组3050人,数据管理与信息反馈,自2004年1月1日起,麻疹监测数据采用统一的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监测结果定期反馈到下级各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机构。反馈资料包括:麻疹发病数与地理分布情况;各项监测指标完成情况;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建议。,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