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51913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空间经济学,第六小组组员0111917 李茹惠0111921梁微0111922胡研智0111934方慧0111913雷沛霖,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考察空间经济学的演变轨迹。从研究起点看,从经济学研究的效率导向原则必然引申出资源配置的空间结构选择,这正是空间经济学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研究目标看,从区位导向的空间经济学必然转变为以利益导向的新空间经济学,从而大大拓宽了空间经济学的内源结构及其所延伸的范畴;从实践过程看,由新空间经济学在探索中确立的标准范畴和组织形式必然转化为各国政府或国际组织所遵循的政策模式或行为规则,从而使空间经济学的标准理论在区域政策及其管理方面找到了最为适宜的应

2、用土壤。,产生与发展,空间经济学概念,试图把被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的空间因素纳入到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框架中,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解释现实中存在的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生产的空间集中机制,并通过这种机制的分析探讨区域经济增长规律与途径。,产生与发展,是以一定区域的资源配置作为研究对象,这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经济学更加注重理论空间的层次性,而区域经济学则偏重于经济资源的实际运行空间分析。,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产生,量化分析,时间,产生与发展,空间经济学,空间,空间经济学理论研究历史脉络,产生与发展,历史渊源,空间结构理论,梯度推移理论,累积因果理论,倒“U”型理论,中

3、观研究,空间作用理论,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即研究在国家宏观经济体系中区域经济的地位与功能的变动规律,也研究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区域内部经济结构与变动规律;,产生与发展,即揭示区域经济的总体运行趋势规律,又探讨区域 各组成要素、各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即研究各经济因素在不同区域的不同组合规律,也 研究不同区域条件对经济因素的作用与效率规律。,区域经济学特征,自然禀赋的差异性 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 经济活动的极化性表现为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它是由经济本身的趋利性和节约性导致的。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有空间就有

4、距离,距离因子是区位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产生与发展,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异同点,空间经济学寻找的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以及这些内生力量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认为空间是一种具有同质性的平面,空间的存在导致经济主体间交易过程中的运输成本,通过运输成本把空间因素纳入到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区域经济学研究外生的自然条件和要素禀赋的空间差异。空间经济学模型有多种均衡,这个特性是与区域经济学重要区别。,产生与发展,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异同点,空间经济学运用运输成本、收益递增和循环因果解释地理空间中经济活动的集聚现象。区域经济学更注重经济差异、产业结构、区域政策的研究。空间经济理论强调历史和偶然事件在

5、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重要作用。区域经济更强调要素禀赋对产业区位选择的意义。空间经济学偏向应用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而区域经济学更注重实证研究。,产生与发展,空间要素要求各区域经济主管部门在分析本区域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推进经济的空间发展,使区域经济由不均衡向均衡发展。,产生与发展,利益导向:新空间经济学,反思传统的空间经济学可以看出它的如下局限性:(1)注重国内区域分工和发展定位的研究,而忽视从国际分工角度所引致的区域定位和发展模式;(2)注重单个区域的要素集聚与扩散效应研究,而忽视多个区域之间形成的合作与竞争格局;(3)注重一定经济区域的资源布局和效率研究,而忽视由

6、不同区域(甚至跨国界)相互联盟所构成的共同利益体系。,产生与发展,上述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本原点,即只要有共同的利益指向,不同的空间单元就可以组合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或统一的经济区域。这些问题在战后兴起的新贸易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区域政策研究以及各国积极推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逐步得到了解决,从而为新空间经济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理论内容,以利益导向的新空间经济学首先从区域分工与贸易理论中吸取了素养。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划分分工既包括部门间、企业间和企业内部的分工,也包括一定空间的区域分工 从逻辑关系上讲,经济利益是决定区域分工的基本动力,而区域分工又是产生区际和国际贸易的

7、前提和基础。,理论内容,李嘉图确立的比较利益论从外生的技术和生产率差别回答了区域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原因,HO模型则把各区域或各国之间外生的资源禀赋条件差异理解为比较优势的内含。不过,这些理论都是建立在自由竞争和规模效益不变的假定之上,因而与现实相去甚远。从 1 9 7 0年代以来,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十分强调在新的背景条件(垄断竞争、规模收益递增和外部性)下,内生的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才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论内容,在中国,一提到“空间”还只以为是自然科学界的事。不论称谓如何,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在美国,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们,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研究共同关心的问题。在

8、中国也同样。年月日,由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共同发起的“空间经济学国际研讨会()”简称,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召开。这次大会是由中山大学、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联合主办、经济学(季刊)协办的。两个国家一级学会共同举办一个学术研讨会,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们在同一个平台上探讨同样的问题,这在中国学术会议史上是第一次,具有开创性意义。,新空间经济学在中国,克鲁格曼断言,“中国的经济地理,非常符合 的框架”。这是因为“首先,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大量中西部向沿海地区迁徙的移民,形成了这些地区和东南部的制造业联系。应该说,这一景象的形成是因为大多数中国的工业制品是面向海

9、外市场而非国内市场。同时,区域差异也是世纪美国“制造业带”的真实写照。然后是关于产业区位的问题。从温州的“打火机城”(占据了的世界份额),到盐步的内衣生产集群,中国存在着成千上万的产业集群。”,新空间经济学在中国,今天,世界经济重心发生了转变,克鲁格曼断言道:“在中国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模型对于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有广泛的应用,它对于理解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克鲁格曼隔海相望中国的时候,中国学者们早已认识到空间经济学理论于中国的适用性和重要性。正如杨开忠教授所说:“城市、移民和贸易是发达国家过去年来进步的催化剂。现在,这些故事正在发展中国家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中重演。现在的中国不仅仅发

10、生着世界上最大规模、最迅速的城市化、移民和一体化,而且经历着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大国规模经济的情况(我们国家的人口是欧洲、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再加上日本的总和),经历着向知识大增长和创新驱动发展方式的转型。,新空间经济学在中国,在这几股带有根本性的力量的作用下,中国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中国的经济地理正在发生着剧烈的、持久的、趋势性的变化。这样一种变化应该说既对空间经济研究提出了重大需求,同时也为空间经济研究提供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素材,创造了世界上最优越的空间经济研究的土壤。所以我们这一代空间经济学者、经济地理学者,我们这一代区域科学工作者,是十分幸运的,是令全世界空间经济学者所羡慕的。”,新空间

11、经济学在中国,以资源配置导向的经济学在空间经济学体系中找到了其存在形式和实现结构。如果说经济学是一门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性学科,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更重要的是,经济学还是一门用经济理论指导主体行为、政策设计和战略行动的应用性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讲,空问经济学正是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结论,我们所以强调空间经济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为经济发展首先要确定一定的空间位置,不同的空间定位或布局对资源配置一定会产生不同的效率;其次还要选择不同的空间结构,再次还要建立相应的空间组织形式和区域政策体系,正如萨缪尔森 所言,空间问题不容忽视,它是一个“引人人胜”的领域。,结论,克鲁格曼则指出,区域问题是经济学的“最后前沿”。其含意之深刻不难理解:如果说 2 O世纪的经济学研究在纯理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那么,2 1 世纪的经济学应当注重其实用性和应用性研究。这个领域按其重要程度排序首推空间经济学及其所涵盖的广义范畴。就中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加入 WT O不仅使我国纳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轨道,而且在区域发展方面还面临着诸如空问布局和结构调整,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统一区域政策的构建,以及实现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战略性任务。无疑,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经济学界全力倾注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研究。,结论,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