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规程宣贯材料.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53561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PPT 页数:247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规程宣贯材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7页
高层规程宣贯材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7页
高层规程宣贯材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7页
高层规程宣贯材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7页
高层规程宣贯材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层规程宣贯材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规程宣贯材料.ppt(2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宣贯讲座,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研究所(黄小坤 研究员),一、修订背景/过程,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实施10年:层数越来越多,高度已突破400m;平面和立面日益复杂;建筑功能/结构体系/结构材料/多样化工程实践/理论和试验研究/震害经验/国外标准1997.72002.6;7次全体会;正式8稿;征求意见2次(98年105份,2000年210份);2001.11审查会,总体上国际先进;2002.2/4报批稿;2002.6批准,9.1施行/91高规可到12.31更名为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二、章节安排(1/2),共十三

2、章和五个附录1总则、2术语和符号、3荷载和地震作用、4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5 结构计算分析、6框架结构设计、7剪力墙结构设计、8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9筒体结构设计、10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1混合结构设计、12基础设计、13高层建筑结构施工附录:风荷载体型系数、底部剪力法、框架节点抗震验算、墙体稳定验算、转换层等效侧向刚度,二、章节安排(2/2),共459条/正文441条,附录18条(6/16/32/53/39/43/38/14/25/47/38/32/58/18)强制性条文32条:基本的、独有的、重要的(部分重复)(,三.1、主要修订内容(总则6条),8层和8层以上改为10层及10层以

3、上或房屋高度不小于28m;符合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规定。其他参照执行混凝土结构(RC,S+RC,SRC)非抗震设计、6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选择有利场地,不适应危险地段场地:断裂带上发生地表位错、滑坡、地陷、地裂、崩塌、泥石流等,三.1、主要修订内容(总则6条),强调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国内外标准目标:安全、经济基本要求:结构简单、规则、均匀(平面和立面),抗震、抗风性能好必要的承载力、刚度、延性;整体性:构造设计;楼盖;基础,三.2、主要修订内容(术语和符号16条),术语:(11条,有待补充)符号:(5条)主体(斜体):大小写拉丁、小写希腊 字母角标(正体,序数除外)上标:正小拉丁,标

4、记;下标:正小(大)拉丁(13个),数字,三.3、主要修订内容(荷载和作用32条),3.1 竖向荷载(5条):楼面可变荷载按荷载规范GB50009采用;施工机具、旋转餐厅、擦窗机、直升机等。住宅1.5增大到2.0个别未列入者:按实际永久荷载控制时分项系数1.35可变荷载折减:2种,三.3、主要修订内容(荷载和作用32条),3.2 风荷载(10条)基本风压重现期:30年改为50年特殊建筑、对风荷载比较敏感高层建筑采用100年重现期地面粗糙度:四类群集建筑风作用相互影响;必要时采用风洞试验确定风荷载,风荷载特点,空间特性:受载体形、环境(地面、周围)、高度时间特性:动力特性:风振静力特性:持续时间

5、相对长后果:可能影响正常使用,高层建筑结构破坏少,地面粗糙度,风荷载标准值:主体、围护结构不同,基本风压,3.2.2 强条基本风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其基本风压应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50年一遇、10m高度上的10min平均风压值。对风荷载是否敏感:自振特性有关,尚无实用的划分标准。一般情况下,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可按100年一遇的风压值采用;对于房屋高度不超过60m的高层建筑,其基本风压是否提高,应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面粗糙度类别按下列公式计算,列

6、于表。修正:山地地形(条);远海海面、海岛。,风振系数:综合考虑动力响应;高柔结构明显;多振型;(30m,高宽比1.5),群体效应,三.3、主要修订内容(荷载和作用),3.3 地震作用(17条):地震作用计算要求和方法;振型分解法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法;反应谱曲线;水平地震作用下楼层剪重比要求;双向地震作用效应;质量偶然偏心,高层建筑结构考虑地震作用原则:强条,一般情况,应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斜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考虑各抗侧力方向水平地震作用;质量与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其他应计算单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

7、效应;8度、9度抗震设防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9度抗震设防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与水平地震作用的不利组合。,阻尼影响,阻尼比 阻尼调整系数 衰减指数 下降斜率,周期折减 强条,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非耦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平扭耦联,振型数m振型参与质量比一般大于0.9,(j=x,y,z),振型方向因子,大于0.5时,扭转为主,重力荷载代表值G,永久荷载标准值与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雪荷载0.5;楼面活荷载:均布时一般0.5,重载时0.8;实际情况计算时1.0;屋面可不计只用于计算地震作用,双向地震作用,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

8、列公式中的较大值确定:或 和 是指在两个正交的 和 方向地震作用下,在每个构件的同一局部坐标方向上的地震作用效应,如 方向地震作用下在局部坐标 方向的弯矩 和 方向地震作用下在局部坐标 方向的弯矩。轴力只有一个局部坐标轴。,偶然偏心 3.3.3 1/2,由于施工、使用或地震地面运动的扭转分量等因素国外多数抗震设计规范规定需考虑即使对于平面规则(包括对称)的建筑结构也规定偶然偏心距e对于平面布置不规则的结构,除其自身已有的偏心外,还要加上偶然偏心。,偶然偏心 3.3.3 2/2,动力时程分析:弹性、弹塑性,弹性动力时程分析(1/4范围),弹性动力时程分析(2/4范围),弹性动力时程分析:(3/4

9、计算要求),弹性动力时程分析:(4/4计算要求),剪重比:强条,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比超过1.2,三.4、主要修订内容(基本规定53条),4.1 结构体系和概念设计4.2 A级、B级高度高层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和高宽比;4.3 结构平面布置规则性:扭转基本周期与平动基本周期之比值、竖向构件最大位移与平均值比值4.4 竖向布置规则性:楼层侧向刚度,结构楼层承载力要求,立面收进和挑出,竖向构件不连续,三.4、主要修订内容(基本规定53条),4.5 楼盖结构4.6 水平位移限制值和舒适度要求:超过150m的高层建筑,0.015g,0.025g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和控制4.7 承载力验算:非抗震、抗震4

10、.8 抗震等级:特级:调整系数增大,构造加强4.9 构造措施、非荷载效应,最大适用高度,最大适用高度(1/2),划分了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和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以及9度抗震设计的各类结构,B级高度高层建筑中未予列入。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规定更严格的要求。适用于乙、丙类建筑;特殊情况适当降低。A级高度数量最多,应用最广泛的建筑,高度稍有调整。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其最大适用高度比剪力墙结构适当降低,7度100m、8度60m;9度时不应采用。,最大适用高度(2/2),框架-核心筒结构中,除周边框架外,内部带有部分仅承受竖向荷载的板柱结构时,不属于板柱-剪力墙结构。框

11、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度均低于框架-核心筒结构的高度,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相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较强,核心筒成为主要抗侧力构件。B级高度筒体结构适用高度较高。B级高度高层建筑是否审查:第111号部长令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2002年9月1日施行,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高宽比(表、),高宽比要求,非抗震 6度 7度 8度 框架、板柱-剪力墙,非抗震 6度 7度 8度 框架-剪力墙,非抗震 6度 7度 8度剪力墙、筒体,A级 B级,高 宽 比,5,4,3,5,5,4,6,6,5,B级,8,B级 6度 7,B级 7度 7,B级 6度 7,B级 7度 7,B级,6,B级,6,8,B级,

12、高宽比(1/2),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A级高度高层建筑大体上保持了JGJ3-91的规定。增加了B级高度高层建筑高宽比的规定(表),其限值略大于A级高度高层建筑。对B级高度高层建筑规定了更严格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考虑到国内超限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高宽比超过限制的是极个别的,如上海金茂大厦(88层,420m)为7.6,深圳地王大厦(81层,320m)为8.8。,高宽比(2/2),宽度考虑:一般场合,可按所考虑方向的最小投影宽度计算高宽比,但对突出建筑物平面很小的局部结构(如楼梯间、电梯间等),一般不应包含在计算宽度内;当裙房的面积和刚度相对于其上部塔楼的面积和刚度

13、较大时,计算高宽比的房屋高度和宽度可按裙房以上部分考虑。不是必须满足的条件(未列入超限审查),扭转限制-扭转周期与平动周期之比,平面规则性-楼盖,示例 宜L20.5L1,a1+a20.5 L2且5 m;应a12m,a22m;开洞面积不宜大于楼面面积的30%。,楼板净宽度要求示意,楼板削弱后加强措施,平面规则性:,超长:伸缩缝(框架55m、剪力墙45m)地基、质量不均匀:沉降缝抗震不利/不规则:防震缝防震缝最小宽度框架15m高,不小于70mm,(6,7,8,9度)每增加(5,4,3,2m)增加20mm;框-剪70%;剪力墙50%抗震时应符合防震缝宽度不设缝/增大伸缩缝措施,收进(Setbacks

14、)和外挑:,竖向收进 Setbacks(Eurocode 8),规则性-总结(1/2),12层RC住宅,4.6 变形控制(1/2),4.6 变形控制:(2/2),位移限值-弹性(1/2),位移限值-弹性(2/2),弹塑性变形验算(1/2),弹塑性变形验算(2/2),位移限值-弹塑性薄弱层(1/2),位移限值-弹塑性薄弱层(2/2),舒适度风振加速度控制(1/2),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强条:,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强条:,抗震设防烈度与设计基准期近似关系,决定抗震等级的设防烈度(强条),决定抗震等级的设防烈度,表4.8.2 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强条,注:1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结合房屋不

15、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适当确定抗震等级;2 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其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规定采用;3 板柱-剪力墙结构中框架的抗震等级应与表中“板柱的柱”相同。,地下室、裙楼抗震等级,特一级钢筋混凝土构件计算、构造措施(1/4),特一级钢筋混凝土构件计算、构造措施(2/4),特一级钢筋混凝土构件计算、构造措施(3/4),特一级钢筋混凝土构件计算、构造措施(4/4),总结:B级比A级更严格的措施,减重:、4.9.4,原因、好处:结构构件: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其他(钢结构等)非结构构件:轻质隔墙,非荷载效应、4.9.5,含义:砼收缩徐变,温度变化,边界变化措施:材料

16、:施工措施:使用环境:提高配筋:减少差异沉降:,三.5、主要修订内容(计算分析39条),力学模型、计算简图、计算参数规定复杂和B级高度: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结构分析软件分析比较受力复杂构件:局部二次应力分析、应力校核截面设计整体稳定、重力P-Delta效应倾覆计算薄弱层弹塑性变形计算作用效应组合,5.1 一般规定(3/4),5.1 施工模拟(1/3),5.1 施工模拟(2/3),5.1 施工模拟(3/3),5.1 一般规定(4/4),5.3 计算简图,力学模型简化偏心:梁、柱杆端刚域密肋板无梁楼盖二次应力分析嵌固端,嵌固端:应能限制构件在三个方向的平动位移和转角位移,并将上部结构的剪力全部传递

17、给地下室结构。嵌固部位在地下室顶板,刚度和承载能力控制:1.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2(第条);2.楼盖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板厚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不宜低于C30,应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配筋率不宜小于0.25%(第条);3.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同上部结构,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符合计算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第条)。,稳定和P-效应,弯剪型结构,稳定和P-效应,剪切型结构,稳定和P-效应,弯剪型结构,稳定和P-效应,剪切型结构,结构整体稳定强条,弯剪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计算,重力二阶效应,重力二阶效应:内力、位移增大系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18、-2001第 条规定,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时,应计入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适合于剪切型结构(如框架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整体抗倾复的控制基础底面零应力区控制,整体抗倾覆验算控制界限,5.5 弹塑性变形验算:范围(1/4)1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的高层建筑结构: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 框架结构;甲类建筑和9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的建筑结构。,5.5 弹塑性变形验算:范围(2/4)2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的高层建筑结构:表所列高度范围且竖向不规则的 高层建筑结构;7度、类场地和8度抗震设防的 乙类建筑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

19、5.5 弹塑性变形验算:范围(3/4)表5.5.2 可能需要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的高层建筑结构,5.5 弹塑性变形验算:计算方法(4/4),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两组实际地震波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地震波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地震波持续时间不宜少于12s,一般可取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510倍;地震波数值化时距可取为0.01s或0.02s;输入地震波的最大加速度,可按表采用。表5.5.5 输入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注:7、8度时括号内数值分别对应于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弹塑性时程分析要求(条),无地震组合:,注意:抗震设计时 组合之前的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尚应按照规程

20、的有关规定完成适当放大、调整: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混合结构 中框架柱、框支结构中的框支柱剪力调整;框支柱地震轴力增大;带转换层结构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增大;结构薄弱层楼层剪力放大系数1.15;地震作用下可能的楼层剪重比调整(最小地震剪力系数要求)等。,有地震组合:,三.6、主要修订内容(框架结构43条),结构布置:填充墙、混合承重柱剪跨比取代高宽比:涉及剪压比、轴压比、加密区范围及配箍量截面设计: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受剪承载力公式变化;双向受剪;压剪扭柱的轴压比限值:从宽、从严条件柱箍筋最小体积配箍率及配箍特征值钢筋锚固和连接:机械、搭接、焊接,双向体系抗震不用单跨框架填充墙:轻质、均匀

21、;连接;对框架柱不利影响梁柱偏心控制:抗震不利;1/4柱宽(9度不应);超过时措施不应混合承重,1、结构布置,措施之一:梁加腋,2、混合承重、少剪力墙,强条6.1.6 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之混合形式。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少量剪力墙考虑:抗震设计时,结构分析计算应考虑该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如刚度偏心较大时,宜减小剪力墙的作用(采取剪力墙减薄、开竖缝、开结构洞、配置少量单排钢筋等措施),并宜增加与剪力墙相连之柱子的配筋。,3、截面设计(1/8),3、截面设计(2/8),3、截面设计(3/8

22、),3、截面设计(4/8),3、截面设计(5/8),3、截面设计(6/8),3、截面设计(7/8),3、截面设计(8/8),承载力计算公式见凝土规范GB50010,主要变化:高强混凝土强度降低取消弯曲抗压强度斜截面受剪公式系数调整:降低梁弯剪扭:公式调整、截面类增多柱双向受剪:无地震柱压、剪、扭计算双向偏心受压构件计算:两种方法,4、梁基本要求(1/5),4、梁基本要求强条(2/5),4、梁基本要求强条(3/5),4、梁基本要求箍筋配筋率(4/5),4、梁基本要求条(5/5),一、二级抗震等级时,贯通中柱的梁纵向钢筋直径:矩形截面柱:不应大于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

23、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原因:地震下钢筋滑移,5、柱基本要求轴压比(1/3),5、柱基本要求轴压比(2/3),5、柱基本要求轴压比(3/3),5、柱基本要求强条(1/2),5、柱基本要求强条(2/2),5、柱基本要求箍筋加密区,5、柱基本要求箍筋配箍率(1/2),5、柱基本要求箍筋配箍率(2/2),5、柱基本要求箍筋形式举例(1/2),6、节点核心区抗震验算和构造,强节点混凝土等级差异、措施一、二级抗剪承载力验算:附录C()节点构造箍筋:0.12 0.10 0.08 0.6%0.5%0.4%四边有梁时,可仅设置周边箍筋(条),6、节点核心区(2/2),7、箍筋不应与纵筋焊接,8、钢筋锚

24、固与连接(1/3),8、钢筋锚固与连接(2/3),8、钢筋锚固与连接(3/3),非抗震设计,抗震设计,三.7、主要修订内容(剪力墙结构38条),删去了剪力墙结构手算方法的条文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平面外受弯:措施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1/8、1/10墙高和底部两层;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不小于框支层以上2层和1/8墙高承载力验算剪力墙轴压比限值:重力荷载设计值构造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大小及配筋连梁,双向布置刚度不宜过大截面简单、规则()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7.1.2)上下连续,刚度均匀、渐变(7.1.6),一、结构布置和一般规定,条 短肢剪力墙-增加(1/3),应用增加(7度区以

25、下多),建筑高度加大,地震区经验不多。安全考虑,给较多限制。定义:hw/bw=58要求设置一般墙或筒体A级高度6、7、8度和非抗震允许用;B级高度、9度设计的-不允许采用条。,条 短肢剪力墙措施(2/3),1、最大适用高度:降低 一般剪力墙表4.2.2-1 短肢墙-筒体 6度 140m 140m 7度 120m 100m 8度 100m 60m2、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地震倾覆力矩M总M 的50%;3、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4、轴压比限制:一、二级抗震:0.5、0.6;增加三级抗震:0.7;一字形减小0.1后采用;(条 hw/bw5 限制同上;hw/bw3 按柱设计),条 短肢剪力墙措施(3/3

26、),5、剪力设计值:一、二级底部加强部位以上剪力乘以1.4、1.2(底部加强部位1.6、1.4、1.2);6、纵向钢筋配筋率:底部1.2%、其他部位1.0%;7、墙厚不小于200mm;8、抗震7、8度,T形(外墙有翼缘)、L形(转角处),条 错洞剪力墙-修改(1/2),原规程:一级不应,二、三级不宜设错洞墙,抗震、非抗震均不宜设叠合错洞墙。改为:一、二、三级底部加强部位不宜设错洞墙,一、二、三级不宜设叠合错洞墙。措施:暗框架;平面有限元方法详细计算,按应力校核配筋;加填充墙形成规则墙。,条 错洞剪力墙-修改(2/2),条 墙肢高宽比弱连梁(1/2),条 墙肢高宽比弱连梁(2/2),条 剪力墙平

27、面外弯矩-增加(1/2),问题,条 剪力墙平面外弯矩-增加(2/2),影响因素:梁墙刚度比措施:弱化难;强化:增大墙肢平面外抗弯能力,条 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增加,条 底部加强部位-修改,底部加强部位 塑性铰出现部位 把温度等其他因素归入条(加配筋),不称为加强区加强部位高度:底部二层 和下列值取大者 H150m,墙高的1/10 150m附近取较大值 试验:实际和墙截面高度、宽度有关,塑性铰高度约为墙截面高度;震害:有时较高。,二、截面验算/承载力验算,截面剪压比()承载力验算斜截面受剪();偏心受压(两种方法砼规范);偏心受拉();平面外轴心受压(砼规范);在集中荷载下局部受压(砼规范);

28、一级墙水平施工缝抗滑移()。内力调整,条 一级抗震剪力墙加强-增加,控制塑性铰区:,条 强剪弱弯剪力增大,三、基本构造规定,墙厚轴压比分布钢筋边缘构件:约束/构造连梁,条 剪力墙截面厚度-修改,高层建筑剪力墙厚度不应小于160mm原140mm,1/251/12层高或无支长度区分抗震等级:原一级要求改一、二级;二、三、四级改三、四级区分两端有、无翼缘或端柱-无翼缘或端柱时要求加厚区分是否底部加强部位-底部加强部位要求加厚井筒中的分隔墙,可以减薄,不宜160mm,7.2.5 矩形截面独立墙肢-修改,截面高厚比不大于5的独立墙肢,往往是薄弱部位,尤其不大于3时规定:1)截面高厚比宜5;2)截面高厚比

29、小于5时,轴压比控制从严 3)高厚比不大于3时,宜按框架柱设计,底部加强部位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一般部位不应小于1.0%,箍筋宜沿墙肢全高加密。截面高厚比35时:未规定;建议可按高厚比不大于3的一字形墙处理,7.2.14 轴压比和边缘构件-增加,限制:一、二级底部加强部位(塑性铰部位)最大轴压比作了限制:分别为 0.4(9度一级),0.5,0.6原因:1 剪力墙高度加大,轴压应力加大;2 轴压应力加大,延性减小,边缘构件可改善其延性;3 简化计算,用重力荷载代表值(设计值)计算名义压区高度。延性与压区高度有关,轴力、截面形状都有影响,矩形截面延性较差。,7.2.16 约束边缘构件

30、-增加,范围:一、二级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 约束边缘构件长度lc:暗柱、端柱、翼墙(柱)0.150.25倍墙截面高度 表 7.2.16 箍筋v 由v(宜0.20,轴压比小可降低,不宜小于0.1)计算:纵筋含钢率:阴影面积 1.2%和1.0%并分别不小于 6 16 和 614箍筋:直径不小于8,间距不大于100、150,7.2.16 约束边缘构件-增加,7.2.17 构造边缘构件-修改(1/3),7.2.17 构造边缘构件-修改(2/3),按阴影面积Ac计算纵向钢筋,翼柱配筋可延伸到翼缘中,7.2.17 构造边缘构件-修改(3/3),条强条 墙分布钢筋-修改,1、取消原规程0.15%的少配筋

31、 0.25%0.20%0.30%(0.25%)一、二、三级 四级、非抗震 部分框支剪力墙 底部加强部位(非抗震)2、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00(200底部加强部位)mm*纵筋-提高受弯承载力(弯曲破坏),水平筋-提高受剪承载力(防止剪拉破坏)3、多排分布钢筋(400/700mm,2、3、4排),条 剪力墙连梁-增加(1/3),现状:剪压比超限;原因:短梁措施:减小连梁截面高度;塑性调幅,已按条降低刚度(0.5)的连梁,应限制或不再调幅。说明:为避免裂缝出现过早或过大,调幅不应过大 不应低于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内力值;不宜低于低一度设防烈度下的内力值。一般掌握:原刚度计算内力值的0.7倍(6

32、-7度),0.5倍(8、9度)。,条 剪力墙连梁-增加(2/3),如果对承受竖向荷载无大影响,可考虑连梁在大震下破坏,按无连梁约束进行第二道防线计算。说明:施工复杂,在住宅中一般不用 其他措施(如带横缝、竖缝连梁)应确有依据时采用。配筋构造:抗震时沿梁全长箍筋构造同框架梁加密区;梁高大于700mm时配腰筋(直径10mm、间距200mm);跨高比不大于2时,腰筋配筋率不小于0.3%;,条 剪力墙连梁-增加(3/3),剪力墙连梁-纵向钢筋,强剪弱弯最小配筋率未规定商讨:过去一般按框架梁要求 对短梁(跨高比不大于1)?可按剪压比条件?计算表明:一般不宜大于0.25%,三.8、主要修订内容(框-剪结构

33、14条),抗震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双向抗侧力体系;基本振型地震力作用下框架倾覆力矩控制及措施;框架柱剪力调整;板柱-剪力墙结构布置及构造:墙承担全部地震剪力,柱额外承担不小于20%;房屋周边应设置框架梁;托板柱帽;暗梁及配筋要求;过柱截面的板底最小钢筋,单片墙承受的地震剪力不宜大于总剪力的40%,规则结构:,3、框架部分地震剪力调整8.1.4 要求:Vf 0.2 V0 不满足时取下列两者的较小值:Vf=0.2 V0 Vf=1.5 Vf max 如何取V0 和 Vf max 框架柱由下至上基本不变时,按全高考虑;框架柱由下至上分段变化时,可分段处理;按调整前后的比值调整柱和梁的弯矩和剪 力,轴

34、力不调;先振型组合,后调整。,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框架剪力分段调整示例,7、强制性条文,三.9、主要修订内容(筒体结构25条),筒体板角配构造分布筋;平板时,外周边设框架梁;核心筒墙按剪力墙要求;框架-核心筒的核心筒墙角边缘构件加强筒中筒结构:框筒柱距不宜大于4m,开洞率不宜大于60%裙梁及连梁内设置交叉暗撑,框筒的剪力滞后现象,开孔率影响,开孔形状影响,5、框架柱剪力调整,核心筒是主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设计时,框架柱受力会增大剪力调整参照框架-剪力墙结构,6、构造要求,板角:顶面构造配筋,单层单向0.3%,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150mm,12/10m,交叉暗撑,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宣贯培训教材,定 价:70元/本联系人:赵 宁/黄小坤地 址:100013北京北三环东路30号建研院结构所电 话:;84272233-2357传 真:EMAIL:或,谢谢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