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54530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 武 胜 选 西峡县委党校,一、网络社会的特性 网络社会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与现实社会相比,具有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等特征。1、网络社会的“主体虚拟性”2、网络社会的“无中心性”3、网络社会的“偶发性”、“盲目性”,总 论,二、目前网络社会存在的问题(一)是数字鸿沟问题。(二)是互联网信息混杂。(三)是网络失范现象相当严重(四)是互联网欺诈犯罪日益猖撅。(五)是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六)是网瘾群体非常庞大。(七)是网络社会管理薄弱。,三、互联网监管的重要性(一)网络监管是互联网发展的需要(二)网络监管是互联网安全的需要(三)网络监管是现实社会的需要(四)网络监

2、管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四、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一)网络道德建设是维护网络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二)网络道德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三)网络道德建设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五、网络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一)高度重视网络社会的管理(二)树立网络社会管理的正确理念 一是“执政为民”与“信息公开”理念。二是“疏导信息”与“公开对话”理念 三是“社会减压阀”与“网上统一战线”理念。(三)提高网络社会管理水平,第一章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其成因,一、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和特点(一)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二)互联网基础资源稳步提升,产业初具规模(三)互联网继续渗透到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力助国 民经

3、济发展和信息化进程(四)互联网提高了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五)互联网应用多样化(六)互联网行业管理日趋规范,二、我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二)互联网区域发展不均衡,数字鸿沟依然 存在(三)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四)互联网诚信缺失(五)互联网市场行为鱼待规范(六)互联网产业创新活力不足,第一章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其成因,三、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一)创新应用体系,培育发展互联网新兴业态(三)建设“宽带中国”,推进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四)推进整体布局,向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演进。(五)突破关键技术,夯实核心基础产业。(六)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先进完备

4、的互联网标准体系(七)完善监管体系,打造诚信守则的互联网市场环境。(八)健全管理制度,强化互联网基础管理(九)加强体系建设,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第一章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其成因,第二章 我国互联网监管与治理的立法,一、我国互联网监管立法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其他法律法规中与网络有关的具体规范;第二方面是有关互联网方面的专门规范性文件。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关于网络安全(二)关于网络信息服务与管理(三)关于网络著作权保护(四)关于电子商务(五)关于个人信息保护(六)未成年人保护(七)关于网络侵权以及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二、我国互联网监管

5、立法的缺陷(一)立法主体多元,立法层级不高(二)过于强调政府监管,缺乏对网络主体权 利保护的关注(三)立法程序的公众参与程度有限(四)缺乏对政府违法监管行为的救济规定(五)缺乏对个人信息的专门保护,第二章 我国互联网监管与治理的立法,第二章 我国互联网监管与治理的立法,三、互联网监管立法的原则与价值选择(一)法制统一(二)维护互联网自由与完善多元化监管 的统一(三)实现利益平衡(四)结合技术发展(五)可操作性(六)公众参与,四、互联网监管立法的完善(一)加持正确的立法思想(二)坚持立法的科学性(三)重视国际合作(四)明确政府监管责任,完善相应救济机制(五)法治与德治并举,第二章 我国互联网监管

6、与治理的立法,第三章 国外互联网监管经验,一、立法各国在立法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加强网络监管立法是各国通行选择(二)保护国家安全成为网络监管的重要内容(三)各国普遍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四)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二、行政(一)多数国家对互联网内容实行强制管理(二)加强对垃圾邮件的查处(三)推行网络实名制(四)加强宣传教育,鼓励民众积极参与,三、行业自律“少干预、重自律”是当前国际互联网管理的一个共同思路。,第三章 国外互联网监管经验,第四章 网络舆论引导,一、我国网络舆论的特点(一)参与主体的广泛化与复杂化(二)互动参与性(三)时效性(四)监督性(五)信任冲击性(六)独立性,第四章

7、网络舆论引导,二、网络舆论的形成 在互联网环境中,网络舆论的形成大致遵循这样一个模式:产生话题一话题持续存活一形成网络舆论一网络舆论发展一网络舆论平息。(一)网络舆论话题的产生(二)话题的存活(三)舆论的形成(四)舆论的发展(五)舆论的平息,第四章 网络舆论引导,三、我国网络舆论现状(一)微博大行其道(二)社交网站(SNS)的社会动员潜力(三)论坛、BBS丧失网络舆论“霸主”地位(四)移动互联崭露头角(五)博客不温不火,轻博客夹缝求生,四、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方法(一)完善互联网法律制度建设(二)加强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1适当调整引导策略 2加强新闻网站和政府网站等主流网络媒体建设 3培养

8、专门的网络舆论引导人才 4建立科学、及时、有效的网络舆论预普机制 5明确网络舆论应急处理的重点 6提高网络舆论监控的技术手段(三)加强网络媒体建设(四)加强网民自律建设,第四章 网络舆论引导,第五章 互联网不良信息治理,一、互联网不良信息的界定(一)学术界的界定(二)国外的法律界定(三)我国法律的界定,二、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分类与特点(一)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分类 1根据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性质分类 2根据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内容分类(二)互联网不良信息的特点,第五章 互联网不良信息治理,(1)违反法律的信息。(2)违反社会道德的信息。(3)破坏信息安全的信息。,(1)暴力及暴力倾向信息。(2)淫秽色情信息

9、。(3)虚假信息。(4)诱赌信息。(5)网络垃圾信息。(6)小道信息。(7)厌世信息。,一般性特点:(1)广泛性。(2)匿名性。(3)来源的多渠道。独有性特点:(1)社会危害性。(2)传播更加快捷性,三、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存在方式与传播渠道(一)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存在方式(二)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传播渠道,四、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危害与泛滥原因(一)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危害(二)互联网不良信息泛滥的原因,第五章 互联网不良信息治理,五、互联网不良信息的综合治理(一)我国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治理现状1、我国对不良信息治理的措施2我国不良信息治理存在的问题(二)互联网不良信息的综合治理的趋势1.完善互联网建设的法律法

10、规 2.加强互联网不良信息的行政监管3.继续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4.大力开展互联网道德教育 5.加快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6.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第五章 互联网不良信息治理,第六章 互联网信息安全与保护,一、互联网信息安全与保护概述(一)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的提出(二)互联网信息安全的基本内涵(三)保护互联网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二、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与保护的成就及问题(一)我国信息安全与保护的主要成就(二)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与保护的现有问题,三、影响互联网信息安全与保护的因素(一)硬件因素组 1外部不可抗力。2信息运行的基础设施(二)软件因素 1缺乏自主创新的信息核心技术 2互联网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3互联

11、网信息管理存在问题 4其他因素,第六章 互联网信息安全与保护,四、互联网信息安全解决方案(一)加大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二)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三)健全国家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管理体系(四)加强互联网行业组织的作用,提倡行业自律(五)加强互联网道德建设,第六章 互联网信息安全与保护,一、网络犯罪的特点和表现形(一)网络犯罪的概念与特点 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和发展趋势:1高智能化的新型犯罪 2隐蔽性极强,破案取证困难 3社会危害性大,涉及面广 4网络犯罪的跨时空性 5网络犯罪主体的犯罪动机与目的日益多样化 6网络犯罪主体的多元化、低龄化 7网络犯罪客体的多样化 8网络犯罪成本低,风险

12、小,第七章 网络犯罪的预防与治理,(二)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 1网络诈骗 2网络色情 3网络盗窃 4网络赌博 5非法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第七章 网络犯罪的预防与治理,二、网络犯罪的成因分析(一)网络犯罪的主观原因 1为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2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淡薄 3道德观念缺乏(二)网络犯罪的客观原因 1互联网立法的滞后性、不健全性 2技术给网络犯罪的防治带来挑战 3网络犯罪的侦破困难 4网络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第七章 网络犯罪的预防与治理,三、我国网络犯罪的现状及趋势(一)我国网络犯罪现状 1.互联网财产型犯罪日益频发 2.病毒、木马等网络犯罪工具日益漫延 3.利用网络传播有害

13、信息的犯罪频发 4.跨地域、跨国犯罪的高发 5.有关青少年的网络犯罪增多(二)我国网络犯罪趋势 1.威胁国家安全的网络犯罪将更加突出 2.窃取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的犯罪将更加突出 3.网络引发的社会矛盾案件将更加突出,第七章 网络犯罪的预防与治理,四、我国网络犯罪预防与治理策略(一)加快完善我国网络犯罪的相关立法(二)提高防范网络犯罪的技术水平(三)加强对网络罪的管理力度(四)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发展良好网络文化(五)加强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第七章 网络犯罪的预防与治理,一、网络道德概述(一)网络道德的概念与特征 1网络道德的本质 2网络道德的特点(二)网络道德的原则,第八章 网络道德建设,1

14、全民原则 2公正平等原则 3兼容原则 4互惠原则 5无害原则 7诚信原则,第八章 网络道德建设,二、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一)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二)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1网络文化霸权问题2网络隐私权问题3网络犯罪问题4信息污染问题5.侵犯知识产权问题6网络社会公信力问 题,1网络自身的原因2网络主体的主观原因3网络社会的客观原因,三、网络社会的网络道德建设(一)确立网络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1.以优秀的道德传统作为基础 2.以杜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体 3.借鉴他国先进的伦理思想 4.加强对网络道德的理论研究(二)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建设,健全网络道德规范体系(三)加强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 1.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 2.学习吸收传统道德的精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第八章 网络道德建设,谢谢,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