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三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56064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2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婚姻家庭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三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婚姻家庭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三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婚姻家庭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三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婚姻家庭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三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婚姻家庭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三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婚姻家庭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婚姻家庭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三章.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婚姻家庭咨询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 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员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 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节 道德基本知识,一、道德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人类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第一,道德的性质与内容,由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决定的;第二,道德的标准是善恶、好

2、坏、偏私公正等。既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也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关系调整做出善恶判断的评价。第三,道德的执行是依靠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教育和风俗习惯等的力量来调节的。,道德表现形式: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第二节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一、职业道德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习惯规范的总和。它能够调节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它是职业或行业内的特殊要求,是社会公德在职业领域中的具体表现。,二、职业道德的特点,第一,鲜明的行业性;第二,适用的有限性;第三,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第四

3、,严格的纪律性;“律师惩戒委员会”;第五,相对继承性;第六,利益相关性。,三、职业道德基本功能,第一,导向功能:提高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集中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智慧与力量;确保从业人员的岗位活动不出偏差。第二,规范功能:一是要求从业人员按照岗位责任规定标准、高效、安全地完成任务;二是从业人员必须明白,如果违规操作,造成损失,将会受到处罚。,第三,整合功能:通过企业目标团结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不断调整单位内部利益关系,化解内部矛盾,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威慑力,防止投机、越轨心理,消除偏离正常轨道的不良行为。第四,激励功能:教育引导从业人员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树立典型榜样,产生良好感召

4、力;通过考评奖惩,激励员工产生自豪感、认同感和成就感。,四、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第一,提高从业者的社会道德水平;第二,完善从业者的人格。,第三节 婚姻家庭咨询师职业守则,一、尊重服务对象,满足服务需求二、保护个人隐私,严守咨询秘密三、坚持诚实守信(诚实信用),禁止滥用信用(信任)四、语言举止文明,素质能力相宜五、遵循公序良俗,遵守法律法规六、弘扬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第二章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演变,大纲,1、婚姻家庭的社会性和历史性;2、原始社会两性和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3、古代宗法社会的婚姻家庭4、近代的婚姻家庭制度改革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婚姻法的颁行与修改6、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的

5、主流与问题,第一节、婚姻家庭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一 婚姻家庭是社会的产物二 社会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三 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四 婚姻家庭的历史类型,婚姻家庭是社会的产物,1.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理解:1)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婚姻制度的形成,是出于维护两性关系社会秩序的客观需要。2)婚姻是以男女双方具有配偶身份的结合,这种结合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认可的。3)婚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婚姻双方构成了最初的家庭关系,通过生育又产生出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P15: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1)家庭是一个亲属团体和生活

6、单位。2)家庭须有共同经济,如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组织消费等,具体情况因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而异。3)由于家庭既是亲属团体又是经济单位,所以家庭成员一般均为近亲属;而亲属(包括某些近亲属)并非都是同一家庭的成员,他们是分属于不同家庭的。,社会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婚姻家庭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的产物。婚姻家庭的本质取决于它的社会属性。,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P16,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功能组织经济生活的功能教育的功能,第二节 原始社会两性和血缘关系的社会形成,一 前婚姻时代的原始群体二 群婚制三 对偶婚四 一夫一妻制,第三节 古代宗法社会的婚姻家庭,一 调整婚姻家庭关系中的礼和律婚礼和家礼传统社

7、会户婚律二 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特征1包办婚姻家长制;2一夫多妻制;3男尊女卑,夫权制;4男子专权离婚:休妻,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特征,封建的包办强迫婚姻剥削阶级的多妻制男尊女卑、夫权统治家长专制,漠视子女利益以“出妻”为主要方式的男子专权离婚,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的主流,婚姻自由程度越来越高a、婚姻自主成为主流b、离婚自由被社会认可择偶观念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正确评价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家庭教育受到普遍重视物质生活的提高与结婚消费的上升丰富多彩的家庭建设活动形成规模,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主要问题:P44,不健康的择偶观依然存在婚前和婚外性行为呈上升趋势婚姻质

8、量有待提高离婚带来某些社会问题非婚生子女相应增加独生子女问题,第三章 性别平等理论,第三章 性别平等理论,第一节 性别平等基本概念一 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二 社会性别角色和社会性别角色定型三 社会性别差距 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第二节 社会性别的社会化一 社会性别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构建和传递二 社会性别在社会制度中传承和巩固,第三节 社会性别的主流化一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内涵二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特点三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原因与意义第四节 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一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提出二 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状况三 我国妇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四 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第一节 性别平等基本

9、概念,性别:新华字典对“性别”的解释是男女或雌雄的特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雌雄两性的区别,通常指男女两性的区别。生理性别:又称为自然性别,有时简称性别,指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异。社会性别:通常指作为一个男人或女人的社会含意,泛指社会对男女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即由特定的文化环境规定的被认为是适合其性别身份的性别特征及行为举止。,社会性别角色和社会性别角色定型,社会性别角色P50:是指在某一既定社会、社区或人群中,被人们所认可的女性或男性的行为。社会性别角色受到年龄、阶层、种族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也受到地理、经济和政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别角色定型P50:社会性别角色在每个社会

10、中往往被固定和强化,变成人们的意志、社会期待、规范和评价。社会期待一种性别的人只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就是社会性别角色定型。,社会性别差距、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社会性别差距P51:指社会任何领域内,在参与程度、获得资源机会机会、权利、能力和影响力、工资报酬和福利等方面,存在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距。事实上,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不应导致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同。社会性别平等P51:是指所有人都可以在不受各种成见、严格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观念以及各种歧视的限制下,自由发展个人能力和自由做出选择。社会性别平等意味着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行为、期望和需求均能得到同等认可、评价和照顾。社会性别平等并不意味着女性和

11、男性必须要变得完全一模一样,而是说他们的权利、责任和机遇应当平等,而不应当由他们生来是男性或女性来决定。社会性别公正P52:指对男性或女性的不同需求给予公平待遇,包括同等待遇或在权利、福利、义务和机遇等方面被视为平等但表面上有所不同的待遇。,社会性别的社会化,社会性别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建构和传递P52家庭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学校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社会性别在社会制度中的传承和巩固,社会性别在社会制度中的传承和巩固过程为P53-54社会性别观念影响了社会对男女两性的社会、家庭角色与责任的分配和要求。为了完成男女不同的社会角色责任,用于完成社会角色责任的社会资

12、源分配必然不同,亦即男女享受到的社会资源不一样。往往将有限的资源、最好的资源分配给男性,作为其承担社会角色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对男女两性角色期望不同、给予男女两性的社会资源不同,男女两性被培养出了不同的、传统的社会性别所期望的能力和特长,并导致社会对男女两性不同的评价。,社会性别在社会制度中的传承和巩固,男女两性这种不同的能力、特长和社会评价,又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拥有的权利不同。这种权利分配模式强化了社会性别中男性和女性的身份不同及支配与服从的关系。社会性别规范化、体制化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性别观念,从而形成一个循环过程。以上循环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互相联接、互相影响。要改变男女

13、两性不平等的关系,就必须打破和改造这个循环过程,即使改变其中的一个环节,也会对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具有积极作用。,社会性别主流化,社会性别主流化:亦称性别观点主流化、性别平等主流化、性别主流化、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全称是“把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的主流”。,1997年7月,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通过了对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一致定义:“把性别问题纳入主流是一个过程,它对任何领域各个层面上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计划对女性或男性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它是一个战略,把女性和男性的关注、经历作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设计、执行、跟踪、评估政策和项目计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考虑,以

14、使女性和男性能平等受益,不平等不再延续下去。它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性别平等。”,如何理解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丰富内涵,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一个评估过程。它要求对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上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对男女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一个战略。它要求将女性的关注和经历同男性一样,作为在所有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中设计、执行、监督和评价政策和项目时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来考虑,使男女平等受益,使不平等不再延续。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由此可见,社会性别主流化本身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的一种手段。,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特点,P56P57,社会性别主流化的

15、原因与意义,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创造更加美好世界的重要保障a社会性别主流化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权b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c社会性别主流化有利于真正实现经济效益d社会性别主流化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促进两性平等发展的途径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是确保两性平等地参与、贡献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国际社会的现实要求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主要内容妇女问题是一个历史范畴,妇女被压怕现象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也必将随着私有制的消亡而消亡。妇女与男子同是历史的创造者,应与男子具有同等的人格与尊严,

16、以及同等的权利与地位。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妇女解放是一个历史过程,受每一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制约,具有长期性。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尺度。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用妇女的地位来精确地衡量。,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状况,目前,我国妇女发展状况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工作体系基本健全保障妇女权益的组织机构体系基本完善国策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妇女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妇女的基本权利得到进一步实现,我国妇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男女受教育平等权利城乡发展不平衡妇女参政比例依然偏低妇女就业形势严峻,两性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

17、社会丑恶现象损害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媒体缺乏更为有力的监督,我国妇女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导致男女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市场化转型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挤压a、与计划经济时期过度保护下妇女地位的回落有关b、市场化转型导致新的妇女问题不断产生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剧了男女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就是将发展的目标定位于满足人的需求,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胀的目标。公平性原则坚持公平性原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社会政策重要的价值导向。和谐性原则科学发展观不仅强调公平性,而且强调和谐型。全面性原则科学发展观不是单方面地强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或者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是社会、经济、人口、环境及文化等全方位的协调发展。,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决策与政策,把男女平衡状况作为政府科学决策的前提把男女平等这一基本国策纳入各项法律政策制定过程把妇女组织作为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中坚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