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论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讲:学术论文材料的搜集与整理,学术研究是为了探求事物的内在规律,而规律总是隐藏在大量的现象和纷繁的材料之中的,充分地占有资料,是写好学术论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搜集文献资料的意义,凡是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有长远历史价值和当前利用价值的东西,可以统称为文献。“检索文献资料”一般指文献资料的查找,就是从汇集的文献资料中选出既定需要的文献资料的操作过程。检索的问题可能是文献中的论点、数据、公式、图表,也可能是某一事物的发表时间、地点和过程,或是文献的作者、年代出处、收藏地点。概括起来,检索的对象主要包括文献、数据和事实。,一、搜集文献资料的意义,(一)
2、了解前人对该问题的见解,避免走弯路任何学习和研究工作都要从现有的基础出发,继承前人或同辈在这个问题上所获得的宝贵成绩,接受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本科学术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这个目标的实现,应该从了解本学科的学术状况入手。,一、搜集文献资料的意义,(二)选择、缩小或调整论题研究工作不是在搜集完材料后才开始进行的,应该是边搜集材料,边修改问题。发现了新的问题和线索,又可扩大搜集材料的范围。搜集材料的过程同时也是形成观点的过程。做好课题的限定工作:从选题到命题,是明确目标、增加深度的重要环节;选题的过程一般为:先有大致的方向划定研究范围确定具体题目。例:鲁迅创作论鲁迅散
3、文创作论鲁迅散文创作艺术特色鲁迅散文深沉含蓄的艺术特色野草深沉含蓄的艺术特色。,一、搜集文献资料的意义,(二)选择、缩小或调整论题要搞清目前已出版的、与感兴趣的主题有关的研究资料的情况,根据情况将所研究问题的焦点缩小到恰当的范围。如果选题太宽,文献量太大,探讨的结果会肤浅;而如果主题定得太过狭窄,文献太少,则研究问题的答案也许会太显而易见或没有价值。本科生学术论文的运作是有时间限制的,因此在考虑选题价值的同时,还要顾及时间的容许性。,一、搜集文献资料的意义,(三)提炼学术观点学术观点是研究成果的核心内容,学术观点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成果的价值。一切有价值的学术观点都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
4、而是研究者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一切学术研究工作必须从事实出发,在具体到论文写作中时就是从资料出发。是真正从资料出发,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还是从观点出发,为证明头脑中先入为主的看法寻找有利的资料,这是鉴别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是否具有科学思想方法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一项科学研究是否具有高度科学性的重要条件。,一、搜集文献资料的意义,(四)支撑学术创新不使用材料就无法确立观点,观点与材料是构成文章的两个互相依存的要素。看一篇文章的内容如何,不但要分别看其观点和材料,而且要看观点与材料是否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观点与材料相统一的基本内涵就是观点统帅材料,材料支撑观点,这是
5、一切文章的共性。在完整的论文写作中,从材料到观点,再由观点到材料,这是合乎认识与表达规律的。,二、收集资料信息的要求,(一)需要收集几个方面的资料信息1.有关论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已出版的著作,已发表的论文。2.有关论题研究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学术研究的最起码前提。具体研究某一个问题也往往需要找有关的著作来研读。,二、收集资料信息的要求,(一)需要收集几个方面的资料信息3.与论题有关的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包括横向比较的资料和相关的背景资料。横向比较的资料指那些虽不属同一课题,但有助于深化对该课题研究的资料。研究个体研究对象必须将其放在一定的背景下,结合相关资料进行考察和分
6、析,研究论题所需要的原始材料,即研究对象的有关材料。,二、收集资料信息的要求,(二)强调占有几种类型的信息资料1.变化发展的材料。认识一个研究对象,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掌握有关的变化发展的材料,把握人物或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为认识某种规律提供依据。2.互相联系的材料。要花力气去了解与我们的研究对象有联系的材料。3.不同看法的材料。观点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材料也需要收集,作为我们比较,辨别的重要依据。,三、资料信息的检索,熟悉文献资料检索的途径,掌握文献检索的工具和方法,按照文献资料检索的步骤,以快速、准确地收集到所需的资料信息。可以说,收集所需的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研效率。(一)熟悉检索途径目
7、前国内图书馆使用的检索途径有:分类途径:按文献所属学科进行排列的检索途径,可按学科分类体系查找。书名途径:按书名或文章篇名的字顺排列检索途径。可根据书名或篇名查找。著者途径:按作者姓名的字顺排列的检索途径。可根据著者姓名查找。主题途径:按文献的主题词(关键词)进行检索。,三、资料信息的检索,(二)使用检索工具检索工具种类繁多,有目录、索引、文摘、复印资料、辞书、类书等。1.目录检索出版图书的工具。目录是有关图书的目录,记录文献的名称、作者、卷次、版本、学术源流、收藏情况等信息。查找与课题相关的图书可利用图书收藏单位的卡片式馆藏目录,附录式书目或参考文献目录以及检索工具书刊(如综合性书目,专题性
8、书目,图书年鉴等)等途径。查找中文图书可利用四库全书总目,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外文图书总目录,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五四”时期期刊介绍,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初稿),鲁迅研究资料目录,新华书目报社科新书目和 新华书目报科技新书目(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编辑出版)等。查找外文图书可利用BBIP(British Books in Print)、IBIP(International Books in Print)及 西文图书联合目录等。这些是检索图书的主要检索工具。,三、资料信息的检索,(二)使用检索工具2.索引检索报刊论文的工具。和目录相比,索引能更细致地把文献的篇名或内容摘记排列出来,便于查找
9、散见于书籍,报刊的各种资料。3.文摘检索文献主要内容的工具。文摘将大量分散的文献资料加以收集、筛选、整理、分类、摘录,以反映文献的主要内容或外表特征。4.复印资料综合性检索期刊论文的工具。复印资料将目录、索引、文摘合而为一,并选择全文复印刊登一些重要的论文,也报道一些重要的学术活动和研究动态。5.辞书检索知识资料目录的工具。6.类书检索古代诗文、典故、事物等资料的工具。类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工具书,有百科全书式的巨大规模,是按类别或韵部汇集古书中的史实典故,名物制度,丽词骈句,诗赋文章的资料性工具书。,三、资料信息的检索,(三)掌握检索方法1.顺查法。按文献发表的时间顺序,由远及近追根寻源的检索
10、方法,用于检索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文献资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系统,无遗漏,缺点是费时费力,效率不高。2.倒查法。是利用检索工具,按文献发表的时间顺序由近及远地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先从当年入手,逐年往前查,直到自认为查到了所需资料为止。新近的课题,老课题的新发展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3.综合法。综合法是顺查法和倒查法的综合运用。即按选择的需要,划出一定的时间范围,将顺查法与倒查法综合运用。4.追溯法。追溯法是以文献后所附的参考资料及注释为线索,追溯查找原文的检索方法。,四、资料信息的采集,通过文献检索获得的,有一些只是有关资料的线索和信息,如书目、索引、摘要以及年鉴提供的信息,还需要按照线索查找
11、到具体的文献资料;有一些虽然是具体的论文,也需要对文章进行有目的的阅读,然后采集论题所需要的实质性材料。(一)采集的范围采集资料信息不可以漫无边际,需要围绕研究对象进一步划定采集的范围。,四、资料信息的采集,(一)采集的范围如写一篇研究张爱玲的短篇小说的论文,该采集哪些资料呢?不妨拟一个基本思路:作者的小说作品作者的创作道路和生平小说创作的背景材料与同时代作家作品可作对照的资料作品的影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人们对作品的评价和研究研究过程中所需要涉及的理论材料和方法论材料,四、资料信息的采集,(二)采集的内容采集材料即在研读的基础上摘抄记录一些对论文构思、写作有用的材料,是写作论文的必要工作。理论
12、和方法论材料。研究过程中所需要涉及的理论和方法论材料,这是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的工具。论据性材料。确凿、典型、新颖的论据性材料(事实论据)是论文必不可少的,研读过程中应多多采集这类材料。这类材料在论文写作时可以直接引用或备参考。观念性材料。指有关论题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论点、见解、看法和意见,以及有争论的观点和意见等。这类材料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对这类材料更要注意摘录的准确性。,四、资料信息的采集,(三)采集的方式1.摘录。直接摘录文献资料的原文,如论点、论述、典型材料、具体数据等。摘录的内容一定要准确无误,包括标点符号。不能断章取义,不能随意
13、增删。摘录后要及时校对一遍,以利需要时能原文引用。若有心得体会可记在一边,并注明。卡片上方要加分类标题,便于归类整理,每条资料要注明出处:作者、译者、书名、篇名、刊物名、版本、页码、出版社、出版年、期刊号等。,四、资料信息的采集,(三)采集的方式2摘要。指阅读完文献资料后,在对文献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献的主要内容所作的摘录。摘要的内容应能概括文献的关键要点,不遗漏、不改变、不添加与文献无关的内容,比如自己的看法等。摘要也须注明出处,方便引用。3.索引。这是一种简单的记录方式。往往是先到图书馆查报刊目录索引,记下你所要查找的条目,做成自己的目录索引,备下一步逐一查阅。作索引就是只记文献资料的名
14、称、作者、出版者、出版日期、卷号、页码等。,四、资料信息的采集,(四)实证性材料的采集实证性材料又称第一手材料,是指通过亲自参加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获取的材料。1.开调查会调查会有同一类型和不同类型的人参加两种形式。2.个别访问个别访问也称个案调查,是指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对特定的个别人物或事件所进行的调查。3.实地观察是调查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直接了解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或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4.表格或问卷调查为了掌握有关情况和数据,制订表格或设计调查问卷,发给有关人员填写,然后回收问卷,在这个基础上作分析统计,或将结果写成报告。,四、资料信息的采
15、集,(四)实证性材料的采集4.表格或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问卷调查是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调查的方式。问卷一般以20题左右为宜,其问题应围绕中心来设计。问卷内容大多是单选或多选题,方便填写者选择,不至让其感到太花时间和精力。问题内容相对集中,有层次地展开和深入。开头的问题要简单些,不假思索就可选择,后面的问题可以难一点、烦琐一点。制订表格:将设计的问题纳入多行单元格组成的表格中,使问题的表达更清晰和简明,也易于统计上机。,四、资料信息的采集,(四)实证性材料的采集5.抽样调查从调查总体中按随机抽样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所得调查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原理计算综合指标,从数量特征上推算调查总体
16、。随机抽样原则又称同等可能性原则,是指在抽取样本时,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有同等可能被抽中的机会。总之,资料信息的采集是论文写作的必备条件,离开了扎扎实实的资料准备,任何新颖的观点都只是空中楼阁,是站不住脚的。,五、资料的研读与整理,(一)资料的研读一)理论类资料的研读1.吃透。初学论文写作者,往往忽略了对理论类材料的研读,采集得来粗粗看过后,就只考虑把理论类材料安放在何处了。也就是说,只是把理论类材料当标签,根据需要插在事实性材料当中,造成文章中的理论性材料和事实性材料只是类归一处而各不融和,成为人们常批评的“两张皮”现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理论材料而不失原意,需要理论思维的训练,需要对理论类
17、材料进行目的在于真正理解的研读。真正吃透了,就是掌握了理论,掌握了理论才谈得上用理论阐述观点,分析事实。,五、资料的研读与整理,(一)资料的研读一)理论类资料的研读2.笔读。笔读就是精读,是做读书笔记式的研读,把自己阅读时的思考记在笔记本或卡片上。笔读可以促使我们在整理自己原始想法的过程中把思想系统化和深刻化,促使我们摆脱那种“学而不思”的状态。此外,对资料的研读还有考证性研读、质疑与批判性的研读等。通过研读,前人已经发现的真理必须接受,前人曾犯过的错误必须注意避免。我们不必担心读了前人的著述,就提不出新的见解,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刻苦钻研,独立思考,发现前人论述中存在的问题。,五、资料的研读与整
18、理,二)文学作品的研读文学作品是文学研究的第一事实,我们理性的批评基于感性的阅读,基于灵魂在杰作中探险的艺术感受、体验、审美想象和再创造。1.文学鉴赏。研读文学作品首先是鉴赏。文艺欣赏(鉴赏)的前提是读懂作品,受到作品思想的启示,情感的激发之后,才能运用掌握的艺术技巧,进行批评或创造性的批评。其中既要有感觉体验,又要把感觉思想化,回答出一个“为什么”;既要能同情共鸣,唤起回忆,启发想象,达到提升净化的境界,还要能超越作者,另有所见。,五、资料的研读与整理,二)文学作品的研读2.文体意识。研读文学作品,要有文体意识。各体文学有其独特的构成要素,表现出不同的审美功能。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各体文学又
19、有着一些共同点,即主题、题材、结构、语言、创作方法、形象刻画、风格等。这些是小说、诗歌、散文、影视戏剧等各体文学共有的基本要素。文体不是一成不变的,文体随着文学发展的历史而发生流变。文体间的相互渗透丰富了文体的构成要素,新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五、资料的研读与整理,(二)资料的整理1.梳理归类即对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使纷纭的材料条理化。在对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人们总结出一些方法,常用的如:按事物发展的阶段来整理资料的“阶段法”,按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来整理资料的“方面法”,按一定的观点划分资料的“观点法”,按材料本身的属性划分的“内质法”等。分类时一次只能采取一个标准(即一
20、种属性),以避免造成分类体系和层次的混乱。,五、资料的研读与整理,(二)资料的整理2.补充缺漏通过一番梳理分类后,我们往往会整体审视一番:各类材料是否均衡,材料有无重复,有没有薄弱之处,有没有重要的遗漏。整体审视还需注意:是否全面、充分占有了材料,是否占有了最重要的、关系最密切的材料,是否占有具有典型意义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是否占有了变化发展、互相联系、不同看法的材料等。材料多而全,没有遗漏,是最理想的。应有涉及古今中外的若干个观念性材料和事实性材料,如若不足则需再收集补充。,五、资料的研读与整理,(二)资料的整理3.核对材料凡是有可能写进论文里的材料,写作者都应对材料作进一步的核对,力求无误
21、。常用的验证材料的方法有互证法、内证法、外证法。互证法是通过不同来源的材料相互印证以辨别真伪。内证法是通过对材料本身的逻辑关系进行验证,以鉴别材料的真伪。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逻辑性,材料应符合事物的逻辑性。外证法是作者依赖自己的经验对材料进行验证,看是否合逻辑,是否合情理,也可用其他的类似的材料来检验。,五、资料的研读与整理,(二)资料的整理4。取舍优选材料有无用,看它与论文有没有关系,有关系又有意义的自然有用。事物的属性和意义都是在和其他事物的联系,对比中体现出来,被人认识到的。因此,识别材料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将材料互相联系起来作比较,鉴别资料和数据的新颖性和适用性,选取新颖的,适用性强的材
22、料。要有针对性地选材。如选择其精华之处,增补自己的感受;选择其有争议之处,阐明自己的理由;选择其欠缺、不足之处,开拓自己的思路;选择其独到之处,强化自己的创见。去粗取精,删繁就简,要优选代表性强、可信度高的材料。,六、材料的分析与论点的形成,在收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材料的分析工作也同时展开,掌握材料的过程就是分析研究的过程,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线索也总是存在于材料之中。(一)概括材料,归纳总结概括即归纳是我们做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程世英先生在 谈谈哲学史的研究和论文写作一文中谈得更为具体形象,他说:“概括,就要把杂乱无章的史料连贯起来,穿在一根线上”,或“达到用史料说明一个中心论点的目的”。或以
23、事实为依据,“提供一点发人深思的看法”,“概括就是对一部分史实作点总结或小结,或者说,给一堆史实画出个鼻子眼睛来”。,六、材料的分析与论点的形成,(二)分析材料,探究原因概括不能停留在抓取材料现象中共同的东西,而要同时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这就是不但要明其然,而且要明其所以然,这样分析问题才可能有深度。(三)运用多种科学方法提炼观点在对材料的分析与归纳中,可以运用多种科学方法提炼观点。可以采取比较法,将两种事物放在一起,通过寻求它们的异同来提炼观点;可以采用表里法,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探求材料中的思想本质,从不同角度提炼出与课题相关且有新意的观点等。(四)切入点和创见的形成我们在讨论选题时涉及选
24、题的角度,角度的确定这时还是一个“预设”,当然,围绕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有目的地采集材料,甚至通过这一角度把相关材料串连起来。当材料采集完成,材料的梳理分类就绪,这个“预设”可能就变成了清楚而具体的切入点。,六、材料的分析与论点的形成,学科论文是需要有创见的,初学者常苦恼提炼不出新见解,常会发现自己原有的一点感受和想法,早已被人谈过,如果要谈,自己还达不到别人谈的境界。其实,初学者没有创见的情况也属正常。四川大学教授王世德指出:如果是写学年论文,能尝试着“把别人著述中所有最能解决自己这篇论文主题的精彩意见,经过自己思考消化,挑选抉择出来,经过自己的构思,组织成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也是有价值的,也达
25、到了学习和锻炼的目的。因为原来那些精华,散见在很多文章中,你能把它们挑出来,就要有眼光;把它们组织在一起,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方法和能力”。这一阶段可以当作论文写作的“描红”,而作为毕业论文就不能再是描摹,而要求有创见了。,六、材料的分析与论点的形成,王世德教授还认为:“只要真正刻苦钻研,在整理集中前人正确意见中,也不会毫无不同的想法。通常有三种情况:(一)同意别人的论点,但自己有独特的感受,可从新的角度补充新的理由,丰富别人的论点;(二)有不同意处,可以展开争论,说明自己的理由(批评别人论点,必须注意忠实地引用原文,展开科学论证,而不应仅仅宣判别人不对,扣个帽子,或者随便说点感想,不予科学论证);(三)别人没有讲到的新领域和新看法,即使是受了别人的启发,承接了别人某一论点而取得的发展,也是自己的创见,只要言之有理,就可提出商榷。我们只要三者居其一,就能改变论文缺乏主体性,“照着讲”、“别人说“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