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56567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4.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培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安全培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安全培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安全培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安全培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培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培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状况,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2011年全国工贸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5%和35.0%2012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0%和37.0%同比分别上升66.7%和76.2%。,有限空间事故多发的原因,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多发暴露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不到位。2、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扎实作业人员缺乏有限空间作

2、业基本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3、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在未对作业现场进行通风未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没有防护人员监护的情况下组织作业。,有限空间事故多发的原因,4、是防护用品配备不足,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自救器、防毒面具等防护装备和气体检测监控仪器。5、企业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在发生事故后,往往因盲目施救导致伤亡人数扩大。6、部分地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管工作重视不够,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等,有限空间事故多发的原因,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多发的状况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工贸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针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点和目前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有必要

3、集中组织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从源头上采取防范措施坚决治理纠正有限空间作业违规违章行为有效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促进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防止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标准规范 国家安监总局和各级政府为了有效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常用到的有: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 205-2007-T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 2.2-2007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T18664-2002,防止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标准规范自给开路式压缩空

4、气呼吸器GBT16556-2007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GB 6220-2009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 8958-2006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3028-2008广东省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程,一、什么是有限空间作业,(一)有限空间 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一、什么是有限空间作业,(二)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有限空间作业举例1-罐体内的清洗、检查、维修作业,有限空间作业举例2-锅筒、烟道内作业有限空间作业举例3-容器、釜、槽内

5、作业,一、什么是有限空间作业(三),有限空间作业举例4-地下有限空间作业,一、什么是有限空间作业(四),二、有限空间的分类,有限空间分为三类第一类:封闭、半封闭设备:船舱、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第二类:地下有限空间: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矿井、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第三类:地上有限空间: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有限空间作业具如下的危险特点 1、作业环境、作业过程情况复杂;2、危

6、险性大发生事故后果严重;3、发生事故施救困难;4、发生事故后容易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一)有毒气体危险 由于通风不良,有限空间内容易积聚有毒有害气体,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一氧化碳、氨气等,一定浓度的有毒气体被吸入后会引起人体的急性中毒。作业人员中毒、窒息发生在一瞬间,有的有毒气体中毒后在几分钟、甚至数秒钟内就会致人死亡。,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二)缺氧和富氧的危险 有限空间内的氧气由于燃烧、氧化、或者由于空气中氮气、二氧化碳、甲

7、烷等含量较高,造成人体缺氧窒息。富氧的环境会加速燃烧,会降低爆炸下限,易引发爆炸事故。所以在有限空间通风时严禁使用纯氧气通风换气。,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三)易燃易爆气体危险 有限空间常见的易燃气体如甲烷、氢气、天然气、挥发性有机溶剂等,这些气体可能是管道泄漏、容器残留、喷漆或使用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等,如遇到火源如焊接、切割作业,电动工具、电器仪表或静电等引发火灾(爆炸)。有限空间发生火灾扑救难度大,救援困难,容易引发二次伤害(窒息、中毒、烧伤)。,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四)物理性的危险 在有限

8、空间作业时,由于环境过热、过冷、潮湿等对作业人员身体造成危害。在有限空间作业时,由于积水、积液或透水等易引发淹溺事故。在有流动性固体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如粮食筒仓内),可能发生坍塌掩埋作业人员的事故。,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之二:作业管理的危险因素 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安全知识不足,未按规定做好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没有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或执行制度不严格。安全措施和监护措施不到位、不落实。在作业前未作危险性辨识,未制定有针对性的的应急处置方案,缺少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应急救援器材、装备。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缺乏必要的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事故发生时不能迅速有效

9、地展开科学有效地救援,甚至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之三:作业过程危险因素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在使用电动工具、照明时,未按规定使用安全电压,造成作业人员触电伤害事故。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防护不当操作失误等造成作业人员机械伤害事故。作业过程中,不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作业人员违章作业,管理人员违章指挥。作业过程中,监护人员脱岗。,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一)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负直接管理责任;安全生产管理

10、人员负监督检查的责任;操作人员负有服从指挥,遵章守纪的责任。(二)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配备安全生产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指定作业负责人以及作业监护人员。,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四)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备并建立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安全设施和监管制度。(五)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备足够的救援设施,包括救援设备和呼吸装置等。完善作业条件和配备检测检验设备,包括氧气、有害气体检测设备。(六)生产经营单位应按规定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七)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作

11、业的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八)从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工作的人员须经健康检查和安全作业培训且考核合格。(九)生产经营单位应安排专门人员对从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作业前的检测(一)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二)确保有限空间危险

12、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三)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可采用动物(如白鸽、白鼠、兔子等)试验方法或其它简易快速检测方法作辅助检测。,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四)根据测定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业,并记录所采取的措施要点及效果。(五)在每次作业前,必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并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特别注意事项 检测人员的自身安全要有保障;应在危险环境以外进行检测,可通过采样泵和导气管把危险气体样品引到检测仪器。当初

13、次进入危险环境进行检测时,需配备隔离式呼吸防护设备。,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检测常用的仪器仪表1,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检测常用的仪器仪表2,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作业过程中的技术措施(一)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二)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12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三)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

14、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四)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五)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六)在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七)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八)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九)进入有限空

15、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十)当发现缺氧或检测仪器出现报警时,必须立即停止危险作业,作业点人员应迅速离开作业现场。(十一)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十二)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十三)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十四)当发现有缺氧症时,作业人员应立即组织急救和联系医疗处理。(十五)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

16、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十六)在通风条件差的作业场所,如地下室、船舱等,配置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应将灭火器放置牢固,禁止随便启动,防止二氧化碳意外泄出,并在放置灭火器的位置设立明显的标志。,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十七)当作业人员在特殊场所(如冷库、冷藏室或密闭设备等)内部作业时,如果供作业人员出入的门或盖不能很容易打开且无通讯、报警装置时,严禁关闭门或盖。(十八)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十九)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

17、,如果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二十)在地下进行压气作业时,应防止缺氧空气泄至作业场所,如与作业场所相通的设施中存在缺氧空气,应直接排除,防止缺氧空气进入作业场所。,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作业审批(一)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应履行申报手续,填写“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审批表”。经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负责人和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方可进入作业。(二)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由作业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办理“安全审批表”的审批手续。(三)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必须事先指定有关部门或人员负责对该有限空间内的氧气、有毒有害气

18、体、粉尘等浓度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将检测结果填入“安全审批表”。,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四)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由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负责人在“安全审批表”上签署认可意见。作业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检查和确认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有关安全措施确已落实后,将“安全审批表”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审批。(五)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全面复查审核无误后,在“安全审批表”上签署认可意见。“安全审批表”经审批同意作业后,作业单位应立即开始作业,以避免作业场所条件发生变化。,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六)作业中碰到的任何问题都必须做好记录,以便查实和进行分析。(七)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场

19、所相关的交叉作业,如果作业环境、工艺条件改变时,应重新办理“安全审批表”的审批手续,经批准后方可作业。,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危险告知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作业人员职责 严格 按照“安全审批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 作业。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 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报警联络方式。,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监护人员职责 监护人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

20、工艺情况,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监护人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监护人应和作业人员拟定联络信号。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发现异常,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监护人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配备的应急救护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并坚守岗位。监护人应携带“安全审批表”并负责保管、记录有关问题。,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承包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承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承包管理,规范承包行为,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单位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时,应当

21、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存在多个承包单位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承包单位应严格遵守安全协议,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作业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培训应有记录。培训结束后,应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生产经营单位没有条件开展培训的,应委托具有资质的培训机

22、构开展培训工作。,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通风 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防护装备 生产经营单位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T18664呼

23、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事故应急处置 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掌握事故处置程序,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监护者应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

24、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案例一 某机电公司“58”中毒和窒息死亡事故 一、事故经过5月7日晚7点,某机电公司劳务工人黄某某、聂某某、陈某某、邹某某等人在地铁某地铁站附近进行排水管道施工,该班组主要负责某地铁站3号出入口DN800新旧管线的贯通工作。当晚,班组安排两台泵机对旧管道进行抽水,因周末晚污水排入管道量较大,水位下降缓慢,贯通工作一直未能进行。,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5月8日早7点左右,黄某某等人准备下班,施工员李某某到现场后,认为水位已经下降到合适位置,可以进行碰口贯通工作,便要求黄某某班组加班,到W

25、S8附近井中进行碰口作业。作业中,陈某某第一个下井,将井中的垃圾清理后出井。陈某某出井后,李某某安排聂某某下井在旧管(混凝土管)上打个孔,聂某某下井用大锤打了一个直径约3cm的孔,污水开始往下流。后李某某认为水流太小,便让陈某某接着下井把孔再打大一点,把孔打到直径约10cm,后就出井。李某某仍觉得水流太慢,让陈某某再次下井。,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陈某某下井抡锤时晕倒。李某某以为陈某某摔倒了,怕其被水冲走,便直接下井援救,扶了一下陈某某后也晕倒。聂某某见状,便叫来其他工友实施救援,自己带绳子下井,在将李某某捆好后,聂某某晕倒。井上的其他人员用绳子拉李某某,后因绳子脱落,李某某又掉至井下。随

26、后在附近作业赶来救援的工人邹某某、徐某某、唐某某三人陆续下井,均相继晕倒。邹某某下井时扶了陈某某,陈某某自己爬至直梯处,井上的人将其拉上。后,井上人员陆续救出了邹某某、徐某某,之后消防人员将唐某某和李某某、聂某某救出,所有下井人员全部被送往医院抢救。经抢救,李某某、聂某某不治死亡,陈某某,邹某某、徐某某、唐某某四人受伤,无生命危险。,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二、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李某某、聂某某等人安全意识不强,对长期封闭空间或液堆积空间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认识不足,作业程序不规范,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未对现场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下井作业未采取安全措施,发生事故后违章盲目施

27、救。物的不安全状态:长期封闭的污水管内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在碰口作业中,开孔后,水位下降,有毒有害气体从开孔中漏出,造成作业人员中毒窒息。,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间接原因:1、某机电公司安全管理不到位:(1)组织施工,未配备相关应急设备及监控设备,事发时作业现场未为作业人员配备的自救器、防毒面具等防护装备,也未配备相关检测监控仪器,安全绳数量不足;(2)对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处置知识培训不到位,从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以及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能力,对所从事工种中存在的危险性因素不了解;(3)事故发生后未能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不能进行科学施救;(4)组织进行碰口作业,未上报监理单位旁站监理。,七

28、、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三、事故教训 加强对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应急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中毒、窒息等事故可能发生的场所、危害性、特点,掌握自救、互救知识,防止盲目施救;要加强安全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工程报建程序、安全规程、应急预案,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加强现场监护,同时应监督作业人员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提高应急能力。,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相关从业人员配备防护装备,以及相关的检测仪器。同时,应加强对防护、救援装备的管理和维护,防止老化失效;应科学开展应急演练,使作业人员掌握逃生、自救、互救方法,熟悉相关应急预案内容,提高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应急处

29、置能力;某监理公司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应加强现场巡查监理,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或暂时停止施工,并报告建设单位。,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案例二、某生物科技公司“1023”窒息死亡事故 一、事故经过 10月23日下午14时,某生物科技公司工人朱某某、杨某某、龙某某、刘某某等人按照生产车间主任杨某某安排负责清理车间成品灌中胶水,在清理过程中,由于胶水流速较慢,杨某某向车间主任张某某报告出口阀门有堵塞情况,要下灌进行清理,车间主任张某某未予同意。,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14时40分左右,车间多名工人听到成品灌内发出一响声,便到成品灌灌口查看,发现杨某某躺在灌中,人已昏迷,现场工

30、人立即报告了公司领导朱某某,后公司组织开展了救援,工人龙某某试图下灌将杨某某拉出,因灌内严重缺氧,龙某某下灌后随即昏迷被其他工人拉出。现场管理人员见状即报告了110、120以及政府相关等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救援,下午16时30分左右,将杨某某从成品罐内拉出,经法医鉴定,杨某某已窒息死亡。,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二、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杨某某安全意识不强,在未采取防护措施及无其他人员监护的情况下,擅自进入密闭储罐内作业。物的不安全状态:成品罐长期密闭,储罐内存放植物胶水,储存长时间后,相关物质挥发、发酵,储罐内严重缺氧。,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间接原因:1、公

31、司安全管理不到位:(1)公司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2)公司安全检查不到位,对员工危险作业行为未及时发现并进行制止。2、公司法定代表人朱某某履行安全生产法所规定的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不到位,未组织建立健全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未组织建立相关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不到位,未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三、事故教训 暂时停产停业整顿,针对该事故情况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员工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公司各部门及各级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并将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职责落到

32、实处;建立健全公司各项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并监督落实安全操作规程的实施;公司聘请具有资质的安全中介机构对公司进行安全现状评价,并按照安全评价报告中指出的问题落实整改。,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案例三 2011年1月11日,肇庆市高要市禄步镇广东萨米特陶瓷有限公司在维修电捕轻罐时发生煤气中毒事故,死亡3人、受伤2人。案例四 2011年1月28日,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横岗村一石灰窑(无营业执照)在封窑底时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死亡4人、受伤3人。,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案例五 2011年6月11日,广州市黄浦区一家具厂(无营业执照)在厂房后挖水井时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死亡3人。案例六 2011年11月19日,揭阳市普宁市一凉果简易加工场发生有毒气体中毒事故,死亡5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