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六章经济增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六章经济增长.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三章,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理论,第六章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哈罗德多马模型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t,顶峰,繁荣,衰退,萧条,复苏,谷底,潜在增长路径,实际经济活动,Y,宏观经济学两个不变的基本问题: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二、经济增长的源泉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一)定义: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增加。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二)经济增长的六大特征: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率高。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高。经济结构的变化速度快。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迅速改变。增长在世界范
2、围内迅速扩大。全世界的增长情况不平衡。,二、经济增长的源泉,根据总生产函数关系,产量的增长可分解为三个独立的来源:劳动L资本K全要素生产率TEP-技术进步,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生产要素投入量劳动力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提高资本(包括土地)在数量上的增加 总(全)要素生产率劳动力从农业和小本经营中重新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去,即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的节约知识进展以及它在生产上的应用,1948-1973年美国实际国民收入增长因素分析,年平均增长率3.56%,1.56%来自于全部要素投入量的增长,1.98%单位要素投入产出量的增长,1.02%劳动投入量增长,0.56%资本投入量增长,1.41%知
3、识进展,0.42%规模经济,0.37%资源配置改善,0.22%不规则因素变动抵消,美国竞争力领先的秘密,经济增长来自于生产率的提高,那么劳动生产率靠什么增长?事实上,美国生产效率的提高有三个来源资本的深化、技能的提高和效率的增进:资本的深化-一个企业增加资本投资,用更好的机器、设备、建筑物装备一名工人,他每小时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就会增加,这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第一个来源。年美国农场主使用锄头和镰刀时,要用个小时生产蒲什尔小麦;到了年,美国农场主买来了大型拖拉机和康拜因,生产同样多的小麦只需要小时,这就是增加资本投资而取得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资本的增加都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假定一个企业增
4、加新工人,并为给新工人配备与原有工人所使用的同样装备而增加投资,则不增加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技能的提高-一个打字员最初一小时只能打字,经过培训一小时能打万字。这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人通过更多的教育、培训、经验积累,提高了技能,因而能够有更多的产出,这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第二个来源。效率的增进-通常,当企业能够更好地组织和使用他们所拥有的设备和工人时,就能增进生产效率。增进效率的途径,一个是生产流程的创新。增进效率的另一个途径来自于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比如,企业家想出了做生意的新方法,或者进行风险投资,试制新产品,成功后产品升级,实现了更高的价值,同时体现为利润的提高、效益的增进和劳动生产率的
5、提高。,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提供的资料:使用索罗增长模型测算的结果表明,1978-2002年我国经济平均年增长9.3%,资本积累贡献率为59%,劳动力总量扩张作用为9%,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为 32%,也就是说,资本积累、劳动力总量扩张和全要素生产率分别推动经济增长5.5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6875.9亿元(调整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8倍,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9.5%,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目,政治家、思想家纷纷探讨“中国发展之谜”。短短23年,中国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和总体小康、从落后到初步兴旺的重
6、要历史性跨越,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阶段。原因是什么?从大的方面看,主要有五个层面和十大因素之说。,三、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1.中国经济增长的五个层面,第一,生产要素或者说生产力的要素 资本、劳动(人力资本)、技术 第二,产业的结构和产业组织 第三,经济制度 第四,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 第五,地缘条件,第一,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等,人们将各种生产要素作为自变量,把经济增长作为因变量、确定函数关系,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解释经济现象。最著名的有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即索洛一斯旺模型)以及剑桥经济增长模型。从增长的动因看,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效率规定了经济增长的幅度。
7、从经济增长核算看,总产出的增长可分解为不同要素增长的贡献和技术进步的贡献,经济增长率=劳动投入的贡献+资本投入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TFP)。,第二,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产业组织:是指分工和专业化的方式。生产要素投入的技术组合和分布规定了产业的结构和产业组织的类型。而产业的结构和产业的组织反映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和技术水平,从而表现经济发展的程度。,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农业产业迅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产业结构变动的典型特点是: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
8、所占比重迅速下降。,说明中国在这一时期所进行的农村和农业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使得工农业比例不协调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第二阶段(1985年-1992年):非农产业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总体特征是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在这一阶段,资源配置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大量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特别是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阶段(1993年-2005年):第二产业高速发展时期。从总体上看,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是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和通讯设施迅速发展,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这个时期,重工业比重显著增长,电力、钢铁、
9、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化工、电子、建材等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第三,经济制度,制度经济学家诺思甚至认为,技术创新、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积累和知识进步并非经济增长的原因,而是经济增长本身,而引起增长的真正原因是制度变迁。25年前的中国,没有市场制度,也没有市场意义上的企业。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制度和企业正在逐步发育和成型中。经济增长的方式,从单一的指令性计划增长方式转变为政府推动的经济双轨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率和绩效都高于改革开放之前。,第四,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政治制度通过经济制度参与经济的运作和发展。中国经济制度的改革都是在政治制度的框架下进行的,其经济发展和增长也充满政治制度及意
10、识形态的影响。,第五,地缘条件,中国的地理环境是独特的,西北是高原和荒漠,西南是崇山峻岭,东南面向大海。中国古代文明是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拓展的,而近代文明却是从东南沿海输入的。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与海外西方文明的交往曾一度中断。随着地缘政治的变化,中国重新获得了有利经济发展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条件。香港、台湾、东南亚的华人资本,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正是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条件的改变,中国“一部份地区,一部份人先富起来”的梯度开放政策和发展战略才可能实施。,中国经济增长的十大因素,第一个因素:引入了市场。第二个因素: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个因素:有一个正确明晰的发展战略。第四个因素:
11、注重产业结构调整。第五个因素:抓技术进步和管理。第六个因素:投资率较高。第七个因素:地区建设和基础建设。第八个因素:人才、劳动者的素质和积极性。第九个因素:居民收入。第十个因素:扩大对外开放。,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表现为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出现的社会经济的多方面变化。(1)投入结构的变化: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2)产出结构的变化:农业、工业、服务业产出的比例。(3)一般生活水平的变化:人均GDP/分配状况。(4)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污水之患,(5)文化教育状况:适龄儿童入学率、辍学率、大学生比例(6)自然环境、生态平
12、衡的变化:2、二者关系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1)一个是数量、一个是质量;(2)一个是基础,一个是结果;(3)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的,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英国人与美国人的异曲同工一、哈罗德模型二、多马模型三、哈罗德-多马模型四、GA、GW、GN之间的关系,哈罗德多马模型,经济增长模型是要通过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来探讨经济稳定增长的途径。,投资的双重作用,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对于投资品和消费品的需求增加,带来资本存量和生产能力的扩大,总供给增加,假设:1、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不用于消费部分均用于投资。2、储蓄倾向不变,储蓄由收入水平决定。3、生产中只使用
13、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且比例不变。4、劳动力按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5、规模报酬不变:即L/Y、K/Y均不变。6、技术水平不变,此时资本-产量比不变。资本产量比c=K/Y,加速系数v=K/Y,哈罗德模型,哈罗德的基本公式包括三个变量,(1)资本产量比率也叫资本系数,用c表示。是指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对产量的比率。c=K/Y 例如:生产1元产品平均需要4元资本,则c=4(2)储蓄收入比率也叫储蓄率,用s表示。是指收入中不用于消费部分占全部收入的比重。s=S/Y 例如:收入10元消费8元,则(10-8)/10=0.2(3)有保证的增长率或经济增长,用GW表示。是指厂商的预期投资需求,
14、正好等于本期储蓄供给。,哈罗德的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GW=s/c 或者 GWc=s模型的含义:为保证经济均衡增长,经济速度就要保证在GW=s/c的水平,条件就是I=S。GW=Y/Y,c=I/Y,s=S/Y当I=S时,c/s=(I/Y)/(S/Y)=Y/Y=GW,二、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I/I=sI/I表示投资增长率s表示储蓄率,表示资本生产率即为产出资本率,如果4元资本的产出是1元产品,则=1/4,与哈罗德模型中的c是倒数关系,即=1/c。,因为=Y/I,s=S/Y=S/Y,所以I/I=Y/IS/Y I/I=S/I得出I=S,三、哈罗德多马模型
15、,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表达式 GW=s/c=s,经济增长的途径象刀刃一样狭窄,所以哈罗德多马模型又称“剃刀锋口”模型。(Razor-edged),四、Gt、Gw、Gn之间的关系,Gt:实际增长率,实际发生的增长率Gw:均衡增长率,有保证或者合意的增长率Gn:自然增长率,人口变化和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增长率,Gt、Gw、Gn之间的关系,1、GtGW:实际储蓄率,即实际投资率低于合意的储蓄率,形成累计性的投资缩减。趋势:厂商减少投资,国民收入成倍减少,导致衰退与萧条。2、GtGW:趋势经济复苏与繁荣。3、Gt=GW:经济处于稳定、均衡的增长状态。,4、GwGn:厂商的愿望超过了社会的允 许。趋势经济增
16、长受到限制,出现萧条。5、GwGn:经济增长有余地。趋势经济繁荣。6、Gw=Gn:充分就业状态。7、Gt=Gw=Gn: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经济实现稳定、均衡增长。,第三节 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一、经济增长极限论二、增长价值怀疑,(一)基本观点,如果世界上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关系不发生重大变化,由于粮食短缺、资源耗竭、污染严重,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等因素的变化,人类社会将要发生非常突然和无法控制的崩溃。,一、经济增长极限论,为了避免经济崩溃,唯一出路是实行零经济增长。(1)人口(1975年)和工业(1980年)投资停止增长。(2)增加对土地肥力和水土保持的投资,以增加粮食生产。(3)经济重点从生产
17、物质产品转移到服务领域。,二、增长价值怀疑论,即使经济增长没有极限,但由于人们付出的社会与文化代价太高,使人们失去了诸如无忧无虑的闲暇、田园式的享受、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等许多美好生活的享受,因而也是不可取的。美国经济学家米香认为,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增长仅仅是物质产品和物质享受的增加而不是幸福的增加,相反,这种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使人们失去的幸福太多了,因此应该停止经济增长。,对中国的启示,GDP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没有GDP增长,就不可能有发展。但是,如果GDP增长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方式实现,那么这种增长不但无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而会成为持续发展的巨大阻碍。在我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背后,存在诸多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