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规范管理及质量保证指导原则.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61712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3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实验室规范管理及质量保证指导原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微生物实验室规范管理及质量保证指导原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微生物实验室规范管理及质量保证指导原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微生物实验室规范管理及质量保证指导原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微生物实验室规范管理及质量保证指导原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实验室规范管理及质量保证指导原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实验室规范管理及质量保证指导原则.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规范及质量保证的指导原则,概述,该指导原则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药品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试验人员在取样或试验过程中可能引入了污染微生物 微生物学分析方法 样品中或环境中微生物分布不均匀,介绍内容,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按实验室质量标准要求应做到并符合以下要求:(1)组织(2)质量体系(3)文件控制 检测和校准的分包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对客户的服务投诉 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 纠正措施 预防措施(11)记录的控制(12)内部审核(13)管理评审。,组织结构,1.技术和质量负责人 全面负责

2、本室、组的管理,业务技术,药品检验。负责分析、研究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制 订措施,加以改进。负责药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工作。检查和核实日常工作质量。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使其维持可控状态。,检验操作人员,检验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并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实践,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检验人员应严格按质量体系中的要求和规定完成各项检验工作,在工作中及时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问题并予以及时纠正。检验人员应熟悉微生物检测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灭菌知识。实验室应安排检验人员继续教育保证检验人员知识与技能不断更新。,质量保证体系,为保证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实验室必须建立并遵守质量保证程序,用所建立的控制程序来监

3、测和评价整个检验过程。所有活动都必须文件化。,质量保证体系,1.组织结构 2.管理程序,操作手册,实验室应根据工作范围建立全面系统的操作手册。操作手册应符合实际工作情况并为操作人员熟练掌 握并严格遵守。操作手册必须包括;供试品的接受及储存。检验方法的操作步骤。,用于检验的质控菌株、溶液、试剂、菌悬液的制备、培养基的配置及灭菌等程序。室内质量控制规则和失控限。当校准或质控结果未达到实验室预设的标准时,所采取的纠正步骤。应急事件的处理。手册必须由室主任批准,签字和注明日期。手册任何改变都必须由实验室技术和质量负责人批准,签字和注明日期。,供试品的管理,核对送检单核对接收时间、数量及完整性接受检品检

4、验量留样填写留样单,数量、日期,登记、入库保存。,检 验,检验科室核对检品与检验卡是否相符核对后登记。常规检验以国家药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为检验 依据;进口药品按注册标准检验;出口药品、新药、仿制药品、医院制剂按合同或所附资料进行检验。检品应由具备相应专业技术的人员检验。,检验者接受检品后,首先对检验卡与样品中的品名、批号、生产厂家、检验依据、检验项目、包装、数量、编号等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按照质量标 准及其方 法和有关SOP进行检验,并按要求记录。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注意检品标签与所填检验卡 的内容是否相符,逐一查对检品的编号、品名、规格、批号和有效期,生产单位或产地,检验目的和收 检日期

5、,以及样品的数量和封装情况等,签字并注明日期。,微生物实验室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培养基、菌种、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设备、文件、实验记录、结果的判断等。,试验人员培训 管理人员培训,微生物实验室的规划和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微生物操 作规范和实验室安全操作的要求。应具有进行微生物检测所需的适宜环境和设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尽最大可能防止微生物对环境、人员、样本造成污染和危害。合理的规划活动区域的划分将提高微生物实验室操作的可靠性。,微生物实验室设施规划和运行,微生物实验室的布 局 及规划 微生物实验室应符合中国药典无菌和微生物限度检查试验环境的要求 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无菌采样等应有独立设置

6、的洁净室(区)或隔离系统。配备相应的细菌(真菌)试验室、培养室、培养基及试验用具准备(包括灭菌)区、样品接收和储藏区、标准菌株储藏区、污染物处理区和文档处理区等辅助区域。,微生物实验室的控制程序和操作规程,实验室应对进出洁净区域的人和物建立控制程序 和标准操作规程。应按相关国家标准建立洁净室(区)和隔离系统的 验证,使用和清洁维护标准操作规程。,实验室应建立对所用的消毒剂配制与使用程序;消毒剂应定期更换,使用的消毒剂应无菌。污染微生物的样品,需进一步分析鉴定,均应在阳 性菌试验室进行。被检样品应有传递、储存、处置和识别管理程序。待验样品应在合适的条件下储存并应明确规定和记录 储存条件。,实验室

7、应有妥善处理废弃样品和有害废弃物的 设施和程序;对疑似于带菌培养物溢出的意外事件 应制定处理规程。,抽 样设 备,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1、实验室应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新进仪器设备的验收;如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验证、确认其性能,并形成相应的操作、维护和保养的标准操作规程后方可正式使用。为保证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应定期维护和期间核查,并保存相关记录。,2、重要的仪器设备 3、对于一些容易污染微生物的仪器设备如水浴锅、培养箱、冰箱和生物安全柜等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 毒。4、对试验需用的无菌器具应有明确标识,实施正 确的清洗、灭菌措施,并形成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试剂的管理实验室

8、必须使用能保证准确和可靠的检验结果 和报告的试剂。使用商品试剂盒时,对于国家规定应有生产许 可证、注册登记证的品种,不可使用没有生产许可 证、注册登记证的商品试剂盒。尚无规定者,生产 厂家应提供该产品的性能规格以及质量保证书。,试剂、溶液、培养基、校准品、对照品和其他 供应品,必须加以标记,标记上应有识别名称并 注明浓度、效价、滴度、储存条件、制备日期、失效期和其它正确使用有关信息。当试剂、溶液、培养基、校准品、对照品和其它 供应品超过其失效期,不得使用。,记录规范化管理,记录档案将充分证明试验规范化和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微生物试验人员的培训及技术水平。设备验证、校准和维修。试

9、验期间的设备运行。培养基的管理。试验操作程序。,试验报告的评估、数据偏差的调查等。原始检验记录书写。无菌及微生物检查记录。限度检查试验及结果判断。控制菌试验记及结果判断。,试验记录的保存,正确的试验研究和试验记录是微生物试验成 功的 关键。按SOP 规定的内容进行操作。试验全过程记录。,关键的实验设备的校准维护记录。检验依据、试验人员签名、复核人签名、管理人 员签名。必须记录和监测。,纠正方法,实验室必须建立纠正措施,以维护实验室有准确和 可靠的检验结果。如果发现的检验结果有错误,应立即报告实验室 责任负责人。必须逐一检查试验的全过程。如已经发出错误的检验报告,应立即通知有关单位 和人员,并发

10、出纠正过的报告。保存原来以及纠正报告的副本1年。,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概述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除了有实验室的规范化 管理外,也应对影响试验的重要因素严格的管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化操作程序,对控制实 验室的质量尤其重要。影响微生物试验结果的重要 因素包括:培养基的质量和规范化操作,菌种的保 藏及实验结果的正确判断等。,培养基的制备和质量控制,培养基是微生物试验的基础,培养基的质量直接影 响微生物的试验结果,培养基的制备方法、贮藏条 件和质量控制试验是提供优质培养基的保证。,1、培养基制备 培养基可按处方制备也可使用按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商品化成品培养基。脱水培养基除附有处方和使

11、用说明外还应注明有效期、贮存条件、适用性试验的质控菌株和用途。配制时应按使用说明上的要求操作,受潮结块不能使用,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配制培养基时,为保证质量的稳定可靠,应准确称 量各培养基的组分。使用的器皿应洁净。配制培养基最常用的溶剂是纯化水,特殊情况下需 要用去离子水和蒸馏水。对热敏感的培养基应用灭菌水和无菌容器配制与分 装,配制时若需加热助溶应注意温度不要过高。,2、培养基的灭菌 培养基灭菌方法和条件,应按说明书和验证试验 的参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灭菌。,脱水培养基在分装和灭菌前应完全溶解于水中。使用的过滤器应通过验证,滤膜孔径为0.22um材质依过滤物品的性质而定;不得对过

12、滤成分有吸附作用,不得有纤维脱落,不得使用石棉过滤器。,每批培养基灭菌后均应测定PH值;在冷却至室温(25)后,以无菌操作取出少量培养基进行测定。除非经验证表明培养基的PH允许的变化范围很宽,否则,培养基的PH的范围不得超过规定的0.2。,制成平板或分装于试管的培养基应进行下列检查:容器和盖子是否破裂,装量有无改变。固体培养基是否因水分流失而造成表面产生裂缝 或涟漪,是否有溶血、结晶、汽泡和微生物污染。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状况。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批数量和有效期的检查的记录。,三、培养基的贮藏 商品化培养基应根据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储存。培养基标签上应标有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及培 养基的有关特

13、性。所采用的保藏和运输条件应使培养基最低限度失去 水分并提供机械保护。,自配培养基应标记培养基的名称、批号、配置日 期并在验证的条件下储存。培养基灭菌后应立即取出,不得储藏在高压 菌器中,避免影响培养基的质量。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的环境。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三周内使用;若置 于密闭容器中,大约可保存一年。,琼脂培养基不得在0或0以下存放。培养基应避光保存,若培养基要长期保存,琼脂 平板应密闭包装或置于密闭容器中以防止水分流失。固体培养基灭菌后的再融化应在加热的水浴中或 采用流通蒸汽进行,只允许一次,融化的培养基应 放在4550的水浴中,不得超过8小时。,倾注培养基时,应擦

14、干培养基容器外表面的水分,避免因水浴使容器外部所沾的水滴进入倾注的培养 基中。(11)使用过的培养基(包括失效的培养基)应按照国 家污染废物或有害生物防范程序进行处理。,四、培养基的质量控制,1、实验室配制的培养基的常规质控项目有pH值测定、适用性试验、定期的稳定性检查以及培养基有效期 的确定。试验的菌种可以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参照中国药典 有关章节进行选择,也可以选用从环境分离的有代表 性的菌株。,2、当一批培养基的适用性试验不符合规定,应查找 造成不合格的原因,处理后重新进行促生长实验,合格后再使用。3、一些用于进一步鉴定微生物的诊断试剂,它们的 质量控制目的和验证方法相同。在试剂用于鉴定前,

15、选择正确的标准质控菌,按其用途和使用说明上的要 求进行质控试验。,4、用于环境监控的培养基应特别小心防护,最好 要双层包装和终端灭菌,如果不能采用终端灭菌 的培养基在使用前应进行无菌性试验,防止再次 污染,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5、培养基的有效期是指已通过促生长试验的培养基在整个有效期内均需符合这些相应的标准。6、对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作详细的记录。,常用菌种管理和保存,菌种的保存,微生物实验过程中,实验菌株可能是最敏感的,因为它们的生物活性和特性依赖于合适的试验 操作和贮藏条件。,菌种的保存和处理,1、实验室菌种的处理和保藏的程序应标准化,使尽 可能减少菌种污染和生长特性的改变。试验菌种应从国家

16、菌种中心获得的标准菌种,经过实 验室复活并在适宜的培养基中生长后保存,或接种于 装有适宜培养基小瓶或冷冻管中,置-30或更低的温 度保存,可以保存更长时间,也可接种培养基斜面制 备成工作菌种或菌悬液,每月或每周转种一次。,2、工作菌种的传代次数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5代。工作菌株不可替代标准菌株,标准菌株的商业衍生物仅可用作工作菌株。未使用完的菌悬液或被污染、变异的菌种应灭菌后丢弃,以减少菌种生物活性失去及污染的风险。,菌种的管理 实验室必须建立菌种保存和使用文件化的程序管理制度。菌悬液的制备与保存参照培养基适用性试验。,常 用 菌 种 保 藏 方 法 菌种保藏方法有多种,如琼脂斜面低温保藏法、

17、液体石蜡保藏法、干燥(沙土)保藏法、冷 冻真空保藏法、浓氮超低温保藏法等。但对不同的微生物应通过保藏试验来选择最适宜的保藏方法。,试验结果的判断一、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 药品微生物检验较为特殊,因是活微生物,受到外界影响因素较多,因此检验结果分析比较困难,其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2、实验人员在样品处理过程或其它操作步骤可能受微生物污染。3、微生物在样品或环境中分布不均匀等。,试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1、对试验结果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全面的评价是 十分重要的。如果试验结果与规定的限度或标准 有很大的偏差,应分析试验结果与限度或标准的 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对试验全过程进行分析;,2、分析内容 实验环境。抽样区的防护条件。样品本身是否抑菌活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试验操作是否规范。以上都是评价试验结果真实性的重要依据。,结果处理,如果依据分析调查结果发现,试验全过 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有错误,可判试验结果无 效,那么,实验室必须认可复试程序,如果 需要,重新抽样,但抽样方法不能影响不符 合规定结果的分析调查,这种情况必须详细 记录。,谢谢,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