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阳楼(优秀课件)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69342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9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课件)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课件)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课件)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课件)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课件)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课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登岳阳楼(优秀课件)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杜 甫,登岳阳楼,洞庭湖以东洞庭湖最宽广,这一带港汊纵横,丘陵起伏,景色旖旎,一览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古往今来,迁客骚人曾为洞庭湖的壮丽景观写下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如李白的“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孟浩然的“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更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潇湘八景”中的“平湖秋月”“原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尽在洞庭一湖。,走近洞庭湖和岳阳楼,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主楼三层,高20余米,全楼

2、未用一根铁钉和一道横梁,构型庄重大方,与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写作背景,背景,读诗,昔闻/

3、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ch,t s,注意字音和节奏,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今上”交代时间,“岳阳楼”点明地点。,“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光山色的仰慕,,此联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流露出作者人世沧桑、漂泊天涯的感伤情怀,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裂开,指洞庭湖把吴楚二地从中间撕裂开来。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漂浮指山川日月都映射倒映漂浮在湖面上。写出了洞庭湖的宏伟壮阔奇丽,生动形象。,思考:1、这两句写什么?2、写出了洞

4、庭湖怎样的自然风景?(即意境如何?)3、流露出诗人什么情怀?4、结合全诗看本联写景雄浑壮丽有何作用?,气势磅礴,宏伟壮阔奇丽,吴楚二地被洞庭湖隔开,吴东楚南。山川日月都映射倒映漂浮在湖面上。,大意,写登楼所见洞庭湖之景,流露出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乐景衬哀情为下文抒情做反衬,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品诗,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山河如此壮阔)自己却举目无亲,音信不通,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为伴,漂泊天涯。,抒发了作者孤苦无依、年老多病、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思乡思亲之情。直抒胸臆,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思考:本联写什么?抒情抒发了

5、作者什么情感?如何抒情?,小结:颈联直接抒情,抒发了孤苦无依、年老多病、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思乡思亲之情。,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纵目远眺遥想关山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不由得靠着栏杆泪流满面。(戎马,战争。凭轩,靠着栏杆。涕泗,眼泪鼻涕。,尾联写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什么手法?抒情,抒发作者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及忧国之情。直抒胸臆。,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

6、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全文小结:1、主旨:全诗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漂泊孤独,年老多病,报国无门,凄苦忧国之情。2、领悟“沉郁顿挫”诗风3、手法: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直抒胸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

7、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宏丽景色,岳山之南

8、,欢乐和喜悦,幻想联翩,潇洒自如,课堂作业,一、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前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2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