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知识变形监测方案.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71660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7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观测知识变形监测方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沉降观测知识变形监测方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沉降观测知识变形监测方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沉降观测知识变形监测方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沉降观测知识变形监测方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知识变形监测方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知识变形监测方案.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10/2,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1,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第四章变形监测方案设计,2023/10/2,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2,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变形监测方案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工程的地质条件、施工方案、施工周围环境详尽的调查了解基础上,同时还应与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2023/10/2,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3,变形监测方案的内容,变形监测方案直接影响到观测成本、成果精度和可靠性,一般制定变形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有:监测内容的确定监测方法、仪器和监测精度的确定施测部位和测点布置的确定监测周期(频率)的确

2、定,第四章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2023/10/2,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4,1监测内容,变形监测的内容的确定主要根据监测工程的性质和要求,在收集和阅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组织计划的基础上,根据施工周围的环境确定变形监测的内容如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倾斜、裂缝、挠度、摆动、转动等,第四章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2023/10/2,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5,几个名词,挠度(deflection)建筑的基础、上部结构或构件等受力后产生的弯曲变形倾斜(inclination)建筑中心线或其墙、柱等,在不同高度的点对其相应底部点的偏移现象,第四章 变形监测方案设

3、计,2023/10/2,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6,2监测方法、仪器、精度,变形监测的方法和仪器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监测内容、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周围的环境条件变形监测的精度的合理确定十分重要,过高的精度要求使监测工作复杂甚至难于实施、且费时费力不经济,而精度定得过低,测量误差可能掩盖变形体的真实变形情况、造成变形分析困难,第四章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2023/10/2,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7,监测精度,制定变形监测精度取决于监测目的、允许变形的大小、仪器和方法所能达到的精度。一般而言,实用目的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科研目的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20

4、1/100,第四章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2023/10/2,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8,建筑物变形测量等级其精度要求,第四章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2023/10/2,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9,监测精度确定,当仅给定单一变形允许值时,应按所估算的观测点精度选择相应的精度等级当给定多个同类型变形允许值时,应分别估算观测点的精度,并根据其中最高精度选择相应的精度等级当估算的观测点精度低于上表要求时,宜采用三级对未规定或难以规定允许变形值的观测项目,可根据设计、施工的原则要求,参考同类或类似项目的经验,选取适宜的精度等级,第四章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2023/10/2,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

5、程系,10,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系指水准测量的测站高差中误差或静力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中相邻观测点相应测段间等价的相对高差中误差,第四章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2023/10/2,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11,观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观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的坐标中误差、坐标差中误差以及等价的观测点相对基准线的偏差值中误差、建筑或构件相对底部固定点的水平位移分量中误差,第四章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2023/10/2,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第四章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2023/10/2,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13,3监测周期,变形监测的

6、时间间隔称为监测周期由于要在一定时期内完成一个周期的测量工作,根据作业量和参加人数,一个周期可从几个小时到几天,观测速度要尽可能快,避免在观测中某些标志产生一定的位移及时进行第一周期观测观测周期与各工程的大小、测点所在位置的重要性,观测目的及观测一次所需的时间长短有关,第四章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2023/10/2,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14,变形监测周期,建筑变形测量应按确定的观测周期与总次数进行观测。变形观测周期的确定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建筑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并综合考虑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变形特征、观测精度要求及外界因素影响情况。建筑变形测量的首次(即零周期

7、)观测应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一个周期的观测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不同周期观测时,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并使用同一测量仪器和设备。对于特级和一级变形观测,还宜固定观测人员、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当观测量受温度、气压、湿度等环境影响时,应对观测数据进行改正。,2023/10/2,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15,4监测点的设置,监测点分类基准点:基本控制点,尽可能长期保存、稳定不动,一般每个工程要3个以上工作点:又称工作基点,是基准点与变形观测点间联系作用的点,在变形体附近,在观测期间点位稳定,点位由基准点定期观测变形观测点:直接埋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体变形特征的测量点,可根据它们的位移来判断变形体的位移,第四章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