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管理汇编续.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71896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PPT 页数:147 大小:49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管理汇编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管理汇编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管理汇编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管理汇编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管理汇编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管理汇编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管理汇编续.ppt(1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献给参加考试的安全师们(续),2,第四章 安全评价,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和安全验收评价导则,开展安全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危害的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建议,参与编制安全评价报告。,3,安全预评价,1、时机:项目建设前;2、依据: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3、对象:以拟建项目的生产工艺、使用和产出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等;4、内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对策及建议;5、结论:提出合理可行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指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4,安全验收评价,1

2、、时机: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之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2、依据:设计方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3、对象: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4、内容:查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内容;5、结论:是否符合设计,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并作为申请验收审批的依据;,5,安全现状评价,1、时机:正常生产状态下;2、依据: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要求。3、对象: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在用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状况的全面综合评价;4、内容:危险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提出对

3、策建议;,6,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一、评价准备:收集各种信息;二、危险辨识:辨识、分析危险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 式、事故发生途径及变化规律;三、划分评价单元:在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 上,划分单元;四、风险评价:定性、定量的评价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 可能性和严重度;五、对策措施: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的安 全对策措施;六、结论建议:列出评价结果,指出应重点防范的危险因 素,明确应重视的安全措施;七、编制报告:依据安全评价结果编制安全评价报告,7,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8,安全评价的内容,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

4、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等。,9,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为4大类15小类危险、危害因素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二)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爆破、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三)按职业健康分类:10类,10,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为4大类

5、,11,人的因素,第1类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 第2类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1、指挥错误 2、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风险和有害因素,12,物的因素,第1类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3项第2类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5项第3类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5项,13,物的因素,第1类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2)防护缺陷(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3)电危害(11)信号缺陷(4)噪声危害(12)标志缺陷(5)振动危害(1

6、3)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6)电磁辐射 因素(7)运动物危害(8)明火,14,危险源辩识-危险源分类举例(物理性),造成死亡伤残等,噪音 振动 辐射 温度 坠落 撞击,机械切夹割卷 电击 压力 爆炸 温度,15,物的因素,第2类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16,危险化学品,第1类 爆炸品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 易燃液体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第8类 腐蚀,备注:新标准按照危险化学品8大类 并增加粉

7、尘和气溶胶,17,危险源辩识危险源分类举例(化学性),形式 气体 烟雾 蒸汽 烟尘 液体,影响 刺激性 腐蚀性 毒性 致癌性 破坏遗传,18,物的因素,第3类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5项 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19,危险源辩识危险源分类举例(生物性),形式 昆虫 细菌 病毒等,影响 感染 传染疾病 中毒,20,环境因素,(一)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包括:场所狭窄、安全通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空气不良等。(二)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包括:恶劣气候与环境、作业场地狭窄、地面杂 乱等(三)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包括:隧道缺陷、地下火、冲击

8、地压、地下水等(四)其他作业环境不良,21,管理因素,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 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其他管理因素缺陷,22,按事故类型分类,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23,按职业健康分类:10类,1、生产性粉尘2、放射性物质3、物理因素4、化学因素5、生物因

9、素,6、导致眼病7、导致耳鼻喉8、职业肿瘤9、导致皮肤病10、其他,24,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方法,(一)直观经验分析法(参考先例、借鉴以往经验辨识):1、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法规标准,凭借人员的经验和能力进行分析;2、类比方法:利用相似或相同系统的经验和相关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采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辨识,用于新开发和复杂系统。,25,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要求:八个方面全面有序识别,顺序是(一)厂址:地质气象环境、交通、消防条件等;(二)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防火和安全间距、朝向、风向、动力设施和储运设施布局等;(三)道路及运输:运输、装卸、人流、物流等;(四)建构筑

10、物:耐火等级、疏散、防火间距等;,26,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五)工艺过程:(1)、项目设计阶段考虑危险消除和降低设计、预防和隔离措施、安 全标志、连锁装置等;(2)、现状评价针对行业专业特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作业 规程等进行分析;(3)、查阅相关资料,辨识典型的工艺基本过程或基本单元;(六)生产设备装置:工艺设备、机械设备、电气 设备、特种设备等;(七)作业环境: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粉尘等;(八)安全管理措施: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应急 救援、日常安全管理等;,27,安全评价方法分类,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 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进行

11、定性分析,如检查表、询问观察、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评价结果是是一些定性的指标;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运用实验结果和事故资料统计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对评价对象进行定量的计算,如概率风险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伤害(破坏)评价法 等,评价结果为定量的指标。其他安全评价分类:(归纳和演绎),28,安全评价方法分类,量化程度分类,评价推理分类,系统性质分类,评价目的分类,定性安全评价,概率风险评价,定量安全评价,归纳推理评价,演绎推理评价,伤害风险评价,危险指数评价,事故致因因素,危险性分级,事故后果评价,29,常用安全评价方法,(一)安全检查表方法(SCA)列出所有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12、编制成表逐项进行检查和评审。(二)危险指数方法(RR)如危险度评价法,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蒙德法,化工厂危险等级指数法等。(三)预先危险分析方法(PHA)在设计、施工和生产前,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30,常用安全评价方法,(四)故障假设分析方法(WI)提出所有的问题,将问题分门别类进行讨论回答可能的后果,提出相应措施。(五)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偏差),分析原因、后果及可采取的对策。(六)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按实际需要将系统进行分割,分析各自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其产生的影响,采取

13、相应措施。(七)故障树分析(FTA)又称为事故树。从特定事故入手,一级一级分析原因出事故的直接原因。,31,常用安全评价方法,(八)事件树分析(ETA)分析从设备故障或过程波动(初始事件)可能引发的结果,确定事件后果与初始事件的关系。(九)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JRA或LEC)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C)三者分别打分后相乘,按分数值划分危险程度等级。(十)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对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事故的后果进行评价,将风险的大小完全量化,用数字或图形的方式显示事故影响区域,以及个人和社会承担的风险,为业主、投资者和政府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32,故障

14、树分析(FTA),1、熟悉系统 2、调查事故3、确定顶上事件 4、确定目标值5、调查原因事件 6、画出故障树7、定性分析 8、确定事故发生频率9、比较 10、分析,33,安全预评价报告,(一)报告要求 能反映安全预评价的任务;主要危险危害因素评价;重大危险危害因素;重要安全对策措施;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二)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 1、目的。阐述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目的。2、评价依据。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有关参考资料。3、概况。被评价对象的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功能分布、主要 设施设备、装置、主要原材料、产品及辅助设施、人流、物流等。4、危险

15、、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列出辨识与分析的依据,阐述辨识与分析的过 程。5、评价单元的划分。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过程。6、安全预评价方法:简介选定的安全预评价方法;列出定性、定量评价过程;对重大危 险源的分布、监控情况以及应急预案的建立内容,给出相关的评价结果。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列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内容。8、安全预评价结论:列出评价结果:指出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明确评价对 象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能否得到控制以及受控的程度 如何。,34,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一)安全验收评价报告要求 全面、概括地反映验收评价的全部工作,可同时采用图表和照片,以

16、使评价 过程和结论清楚。(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内容 1、目的。阐述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目的。2、评价依据。列出评价对象初步设计或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文件;相关文件等。3概况。介绍评价对象的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功能分布、主要设施、设备、装置、主要原材料、产品及辅助设施、人流、物流。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列出辨识与分析的依据,阐述辨识与分析的过程。明确在安全运行中实际存在和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5、评价单元划分。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过程。6、评价方法的选择。简单介绍评价方法;计算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对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列出安全对

17、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内容。8、评价结论。说明评价对象是否具备安全验收的条件;对达不到安全验收要求的评价对象明确提出整改措施建议,明确评价结论。,35,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一)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要求 比安全预评价报告要更详尽、更具体,特别是对危险分析要求较高,需专家参与。(二)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内容 1、目的。包括项目单位简介、评价要求和评价目的。2、评价依据。列出法规、标准、规范及项目的有关文件。3、评价项目概况:应包括评价项目概况、自然条件、工艺过程、生产运行现状 项目委托约定的评价范围。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结果和评价要 素,参照有关资料和数据,运用选定的

18、分析方法,对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逐一分析。5、评价单元的划分。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等。6、评价方法:说明选用的评价方法,计算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对得 出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与建议,并按照风 险程度的高低进行解决方案的排序。8、评价结论。明确指出项目安全状态水平。,36,安全评价报告格式,1、封面 2、资质证书影印件 3、著录项 4、前言,5、目录 6、正文 7、附件 8、附录,37,安全评价管理基本要求对评价对象的要求,(1)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所规定的,应进行 安全评价,亦可根据实际需要自愿进行 安全评价。(2)自主选择具

19、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3)为安全评价机构如实提供所需的资料。(4)按照安全评价报告提出的对策措施建议 进行整改。(5)同一对象的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 价,应由不同的安全评价机构分别承担。,38,安全评价管理基本要求对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的要求,(1)安全评价机构与被评价单位存在投资咨询、工程设 计、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物资供应等各种利益关系 的,不得参与其关联项目的安全评价活动。(2)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人员应保守被评价单位的技 术和商业秘密。(3)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人员应真实、准确地做出评 价结论,并对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4)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人员应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 监

20、督检查。(5)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人员应对在当时条件下做出 的安全评价结论。,39,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机构是指依法取得安全评价相应 的资质,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开展安全评价活动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安全评价资质需通过安全评价机构年度考 核得以保持。,40,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运用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标准和评价方 法,检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设置职 业危害警示标识,告知和申报职业危害,建立职业卫生档案,采取职业危害防护控 制措施,选用个体防护装备,开展建设项 目职业危害评价。,41,职业卫生基本概念,(一)职业卫生 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其在

21、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二)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是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换言之,职业危害因素来源于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作业环境;,42,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按照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可分为三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高低气压等,噪声 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2)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以 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工业毒物,以 粉尘、烟尘、雾气、蒸汽或气体的形态存在;(3)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霉菌、真菌

22、、布氏杆菌、森林 脑炎病毒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与作息制度不合理,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长 时间单调或不良体位劳动、劳动负荷过重,夜班作业等;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作业场所设计缺陷因素,43,职业病分类,分类:共分10类115种:(1)尘肺(13种);(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3)职业中毒(56种);(4)物理因素职业病(5种);(5)生物因素职业病(3种):(6)职业性皮肤病(8种);(7)职业性眼病(3种);(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9)职业性肿瘤(8种);(10)其它类(5种);,4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3、2规定了330种化学有害因素、47种生产性粉尘、1种生物类有害因素、8类物质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制。术语:接触限制:对大多数劳动者反复接触对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8小时或40小时工作周)最高允许浓度 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15分钟)超标倍数,45,职业禁忌与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禁忌 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包括:劳动者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46,职业性病损和职业病,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 疾病。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

24、本条件(新增)(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目前共10类,115种:1.尘肺13种,2.放射性11种,3.化学因素56种,4.物理因素5种,5.生物因素3种,6.皮肤病3种,7.眼病3种,8.耳鼻喉口腔3种,9.肿瘤8种,其他5种。,47,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原则,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第二级预防,发病预防 第三级预防,康复处理,48,职业危害识别,(一)粉尘与尘肺1、生产性粉尘: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叫粉尘。是固态分散性气溶胶。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矽肺。(1)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2)呼吸性粉尘:可进入肺

25、泡的粉尘粒子,直径7.07nm。2、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固体物质加工、物资加热的蒸汽、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3、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无机性、有机性、混合性。4、生产性粉尘的致病机理:作业时间、粉尘浓度、分散度、防护措施、个体条件有关。5、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全身中毒性(如铅锰砷粉尘)、局部刺激性(生石灰水泥)、变态反应性(大麻面粉)、光感应性(沥青)、感染性(兽毛)、致癌性(石棉铬镍砷放射性)、尘肺(煤尘矽尘)。,49,职业危害识别,(二)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毒物: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暂时或长期病理状态的。(1)、生产性毒物及危害:

26、毒物毒性: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和微毒5个级别。毒物的危害性。(6条)毒物于人体的危害表现:局部刺激和腐蚀、中毒。(2)、职业中毒:毒物存在方式: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渣废液中存在。侵入人体途径:吸入、经皮吸收、食入。职业中毒的类型: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中毒机会:生产过程、检修与抢修、意外事故。,50,职业危害识别,(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1、噪声及噪声聋 2、振动及振动病(局部振动病)3、电磁辐射及职业病 4、异常气象条件,51,职业危害评价,性质:经常性(日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和建设 项目职业危害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分类:职业危

27、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年至少一次。(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 1、评价原则 2、评价方法(检查表、类比法、定量法)3、评价主要内容(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三)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52,职业危害控制,(一)技术措施和手段:密闭、通风、冷却、隔离、控制浓度等。(二)个体防护措施:防尘、防噪、防毒。(三)组织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制度等。,53,同总局人力拟定法律法规卫生标准,监督管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调查及防治对策,化学品毒性鉴定资质认证和管理,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控制与管理,职业病报

28、告与发布防治科学研究,法规宣传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工作,危害因素控制职业防护的标准,监督用人单位贯彻法律法规标准,新改扩三同时审查及监督检查,卫生许可证颁发评价机构资质认证培训,检查督促用人单位检测评价等,汇总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劳动合同监管,依据职业病诊断做好病人社会保障,事故调查诉求意见和建议合法权益,卫生部,安全监管总局,人力保障部,工会,职业卫生工作职责分工,54,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一)分级监管、属地管理(二)监管人员的权利(三)监督检查的内容,55,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一、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建设 二、前期预防管理(一)职业危害申报 1、申报内容(1)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2)产生职

29、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3)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其他 2、申报要求 一年一次,引进技术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申报;工艺技术发生变 化、法人发生变化在15日内申报;终止经营活动,15 日内办理手续。(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三)职业卫生安全许可管理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56,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三、劳动过程管理(一)材料和设备管理(二)作业场所管理(三)作业环境管理和职业

30、危害因素检测(四)防护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五)履行告知义务(六)职业健康监护(七)职业卫生培训(八)职业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报告与处理 四、职业病诊断与病人保障,57,职业病报告的内容,1 尘肺病报告卡 首次被诊断为尘肺病的、在岗非编制患病职工、尘肺晋期、调出(入)本省的尘肺病患者和尘肺死亡者均应填报。2、农药中毒报告卡 适用在农林业生产活动中或生活中使(误)用农药而发生中毒者。3、职业病报告卡 除尘肺病和农药中毒者外的一切职业病均应填写此卡。,58,第六章 应急管理,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需求,协助建设应急救援体系,编制和演练应急预案,评估演练效果。,5

31、9,事故预警机制,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事故预警机制是建立在预警系统基础之上,而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预警分析系统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预控对策系统可针对不同报警级别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60,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一)快速性。即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二)准确性。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复杂多变,要在短时 间内对复杂的信息做出正确判断,。

32、(三)公开性。即事故信息一经确认,就必须客观、如实地 向企业和社会公开发布。(四)完备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过程地分析事故的 发展态势。(五)连贯性。每一次的分析应以上次的分析为基础,紧密 衔接,才能确保预警分析的连贯和准确。,61,建立事故预警的原则和要求,(一)及时性原则。防微杜渐,提早做好各种准备。(二)全面性原则。对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监测,(三)高效性原则。鉴于事故的不确定性和突发 性,预警机 制必须以高效率为重要原则。(四)引导性原则。预警是在某种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降临 之前,提醒或引导人们应该怎么做或应 该采取什么态度去应付和处理。,62,预警管理体系的要素,外部环境预

33、警系统:由自然环境突变预警、政策法规变化预警、技术变化的预警构成。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由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事故预警系统:主要任务是当事故灾难以控制时,做出警告和对策建议,因此其业务隶属预警管理信息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与专家系统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系统,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完成信息收集、处理、辨识、存储和推断等任务。,63,预警系统的组成,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预警分析系统完成预警功能,预控对策系统完成对事故的控制功能。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预控

34、对策系统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64,预警系统的功能,1.监测系统:主要完成实时信息采集,并将采集信息存入计算机,供预警信息系统分析使用。2.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3.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有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技术因素)、生 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包括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安全管理有 效性指标(包括安全组织、安全法制、安全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资金)、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包括设备运行不良、材料缺陷、危险物质、安全装置、保护用品、贮存与运输、各种物理 参数)。4.预测评价系统:经过对评价对象监测、识别、诊断、预测等后,预警系

35、统对整个生产活动的安全状况做出评估,即预警系统信号输出和预警级别的给出。预警信号采用国际通用颜色表示不同安全状况。,65,预警级别,I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红色表示;II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III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IV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状态,用蓝色表示。,66,预警阈值的确定,根据对评价指标的内在特性和了解程度,预警方法有:(a)指标预警。根据预警指标数值大小的变动来发出不同程度的报警。(b)因素预警。当某些因素无法用定量指标进行报警时,可采用因素预警。因素X出现时,发出报警;因素X不出现时,不发出报警。(c)综合预警。即将上

36、述两种结合起来,并把诸多因素综合进行考虑,得出 一种综合报警模式。(d)误警和漏警。误警原因主要由于指标设置不当,警报准则过严(即安全 区设计过窄,危险区设计过宽),信息数据有误。漏警是预警系统未曾发 出警报而事故最终发生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小概率事件被排除在考虑之 外,而这些小概率事件也有发生的可能,二是预警准则设计过松(即安全 区设计过宽,危险区设计过窄)。预警阈值确定既要防止误报又要避免漏报,若采用指标预警,一般根 据具体规程设定报警阈值,或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报警阈值。若为综合预警,可根据经验和理论来确定预警阈值(即综合指标临界 值)。如综合指标值接近或达到这个阈值时,就意味着将

37、有事故出现,可 以将此时的综合预警指标值确定为报警阈值。,67,预警系统的实现,预警系统通过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实现事故的预警和控制,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功能;而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 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和治错的功能。1、监测:其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 节和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二是对大量的监 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技术的比较。2、识别:其主要任务是应用“适宜”的识别指标,判断已经发生的异常征兆、可能的连锁反应。3、诊断:其主要任务是在诸多致灾因素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害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成因进行

38、分析,对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量的描述。诊断的工具是评价指标体系。4、评价:对已被确认的主要事故征兆进行描述性评价,以判断此时生产所处状态是正常、警戒、还是危险、极度危险、危机状态,并把握其发展趋势,在必要时准确报警。,68,预控对策,一、组织准备 预警功能的组织管理体系:即在原企业组织中设置新的预警管理部门,预警管理部门对其他部门具有监督、控制和纠错的职能,这种职能又可以分为单指标监控、综合监控和事故危机监控。预警机构:预警部基本工作是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在安全的轨道上运行,指导企业各关键岗位的“预警预控”工作,模拟未来可能发生的企业危机,制定危机应对方案等。,69,预控对策,二、

39、日常监控 对预警分析所确定的主要事故征兆(现象)进行特别监视与控制。日常监控活动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日常对策,即对事故征兆进行纠正活动,使其逐渐恢复到正确状态。二是事故危机模拟,即在日常对策活动中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状态进行假设与模拟活动,并提出对策方案,为进入“事故危机管理”阶段做好准备。安全预警部应对日常监控负责,同时总结预警监控职能系统的经验或教训,设“预警监控档案”,在日常活动中负责培训员工的预警知识和各种逆境的预测与模拟预警管理方案,在特别状态时提出建议供决策层采纳。,70,预控对策,三、事故危机管理 事故的危机管理是日常监控活动无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的发展,企业生产活动陷入危机状态时采取

40、的一种特殊性质的管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的特别管理方式。它是在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系统已无法控制事故状态或企业领导层基本丧失指挥能力的情况下,以特别的危机计划、特别领导小组、紧急救援体系等介入企业领导管理过程。,71,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与特点,(一)基本任务:1、立即组织营救,撤离其他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防止事态扩展;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二)特点 应急工作涉及技术事故、自然灾害(引发)、城市生命线、重大工程、公共活动场所、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和人为突发事件等多个公共安全领域,构成一个复杂巨系统,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复杂性和后果、影响易猝变、

41、激化、放大的特点。,72,第68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71条:安监部门上报事故情况 第72 条:人民政府和安监部门组织抢救,第17条:组织制定实施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50条:从业人员接受教育和培训,增强应急处理能力,第69条:建立组织,配备人员、器材和设备,第70条:发生事故启动预案,上报事故情况,第85条:未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限期制定、停产停业、依法追究,人民政府,生产单位,政府级,企业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关规定,73,我国有关法律法规 对事故应急救援的要求,市(地、州)、县(市、区)政府组织制定本地区区域内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县负责

42、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生产安全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火灾/高毒物品作业/危险化学品事故/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74,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4类分为四级别。,75,应急管理过程,事故应急管理包括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恢 复,预 防,预 备,响 应,76,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由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四部分组成。,77,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1、组织机构(1)管理部门(2)功能部门(3)应急指挥(4)救援队伍

43、2、运作机制(1)统一指挥(2)分级响应(3)属地为主(4)标准3、法制基础(1)法律(2)条例(3)政府令(4)救援队伍:4、保障系统(1)信息通讯系统:保证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的 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2)物资装备:保证有足够的资源,保证快速、及时供应到位;(3)人力资源: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志愿者和其他人员培训教育;(4)经费财务:建立专项应急科目,如应急装备、应急资金等。,78,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原则(新增),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4、依托现有,资源共享 5、一专多能,平战结合 6、功能实用,技术先

44、进 7、整体设计,分布实施,79,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机制,1、一级紧急情况 需要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2、二级紧急情况 需要两个或更多个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3、三级别紧急情况 能被一个部门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80,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的程序,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 接到事故报警后,对警情做出判断,初步确定响应级别: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为三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多个部门响应的为二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或者需要需要各个部门同外部机构联合起来处理且通常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为一级紧急情况,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则响应关闭;2、应急启

45、动 按响应级别确定应急程序,如人员到位、信息联络、调配资源、成立现场指挥部等;3、救援行动 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若控制不力,则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4、应急恢复 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5、应急结束,由事故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81,事故发生,接警,接 警,警情判断相应级别,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关闭),报 警,扩大应急,中心人员到位,信息网络开通,应急资源调配,现场指挥到位,申请援助,事故调查,解除警戒,善后处理,现场清理,N,N,Y,Y,应急恢复,人

46、员救助,环境保护,医疗救护,人群疏散,工程抢险,现场检测,专家支持,总结评审,警戒与交通管制,信息反馈,82,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1、事故指挥官 2、行动部 3、策划部 4、后勤部 5、资金/行政部,指挥部,事故指挥官,安全,信息,联络,行动部,策划部,后勤部,资金行政部,8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作用,(1)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 准备和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2)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 后果;(3)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起的应急基础;(4)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 于与上级应急部门协调;(5)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8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47、1、综合预案:整体预案,总体阐述应急方针、政策、组织机构及职责、总体思路等;2、专项预案:针对特定类型紧急情况的应急而制定的、对机构、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3、现场预案:在专项预案基础上针对具体场所而制定的。,85,综合预案,危化,专项预案,专项预案,专项预案,防洪,地震,现 场,现 场,现 场,处置方案1,处置方案2,处置方案n,86,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 措施;(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

48、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 急能力相适应;(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 确;(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87,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综合预案一般采用“1+4”编制结构,即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支持附件。,=,+,综合预案,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支持附件,88,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一)基本预案 该应急预案的总体描述,如应急的组织体系、方针、应急资源、各组织的职责、预案演练和管理等;(二)应急功能设置 指挥和控制、警报、通讯、人群疏散与

49、安置、医疗、现场管制等;(三)特殊风险管理 特殊风险指根据某类事故灾难、灾害的典型特征,需要对其应急功能作出针对性安排的风险。为处置此类风险设置专有应急功能及相关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为该类风险的专项预案制定提出特殊要求和指导;,89,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四)标准操作程序 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提供履行应急预案中规定职责和任务的详细指导;(五)支持附件 危险分析附件,通讯联络附件,法律法规 附件,机构和应急资源附件,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附件,技术支持附件,协议附件等。,90,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一般来说,应急预案是一个由各级文件构成的四级文件体系,包括:1、总预案:包括应急管理政策、预案目

50、标、应急组 织和责任等,由一系列程序组成;2、程序: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阐述做什么、为何做、何时何地由谁做;3、作业指导书:某些特定任务及行动细节进行说 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使用;4、记录:包括通讯、进出事故危险区以及应急行动 的所有记录。,91,事故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1)核心要素: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按相应的过程可分为6个一级关键要素,其中事故预防、应急准备程序和应急响应三个一级关键要素可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二级小要素,如下表所示。,92,应 急 救 援 预 案 体 系 框 架 核 心 要 素,93,应急演练的定义、目的与原则,一)定义:对待定的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