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概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72633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系统概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消化系统概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消化系统概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消化系统概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消化系统概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统概论.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消 化 系 统,定义:有许多器官在统一的功能连接 下形成系统称消化系统。组成: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肝、胰及许多小腺体。功能:消化收纳食物,吸收营养,排除残渣。,消化过程:1、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 肠排出体外。2、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里完成。小肠绒毛3、排泄物进入大肠,大肠分泌粘液,通 过肛门排出便。,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组成消化管消化腺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残渣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内容:1,结构2,消化3,吸收4,调节5,食物能量概念,消化管的一般结构,(一)黏膜1.上皮2.固有层3.黏膜肌层(二)黏膜下层(三)肌层(四)外膜,消化管平滑肌的

2、生理特性,(一)兴奋性(二)伸展性(三)紧张性(四)自动节律性(五)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一、消化器官口腔:1、内有牙、舌等器官,并有唾液腺 的开。牙分乳牙20个2个 月7岁左右 恒牙分切牙、尖牙、磨牙32个作用:对食物进行咬切、撕扯、研磨 等机械加工,并辅助发音。,2、舌:位于口腔底。结构为肌性器官,表面有粘膜。作用:舌上丝状轮廓的乳头上皮含有许多 味蕾,能感受酸辣、舔、苦、咸等 味,搅拌食物,协助吞咽和辅助发 音。,二、咽 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为漏斗形的 肌性管道。全长 12毫米位置:颈椎前方,上起颅底,下达第六颈椎下 缘。水平移行于食管。分段: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三者相通。鼻部的

3、两侧有咽鼓管咽口,通过咽鼓管 与中耳的鼓室相通。咽是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吞咽一瞬间是不能呼吸的,如进食时猛烈吸气,说笑就容易将食物误入喉内。所以:吞咽时:食物口腔咽的口部、入食管。吸气时:空气鼻腔咽的鼻部口部喉部 入喉和气管。,三、食管是消化管最狭窄的地方,是输送食物的肌性管道。位置:上端平第六颈椎下缘与咽连续穿过膈 孔。末端在第十一胸椎左侧连于骨的贲门。长:25毫米。1、颈段:上自咽管,下到胸骨颈静脉切迹的 平面与胸段相续。2、胸段:下方到膈的食管裂孔与食管腹段相续3、腹段:最短,与贲门相续。构造特点:管壁较厚,粘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肌织膜上1/3段由横文肌组成,中1/3段由 横平两种肌纤

4、维混合。下1/3段由平滑肌组成。,位置:腹腔隔肌下面,偏左侧左季肋区3/4;腹上区 1/4;上端接食管,下端接十二指肠。形态:随体形;充盈;体位的不同而变化,1、胃入口喷门 出口幽门2、上下两弯 凹的称胃小弯接肝、膈凸的称胃大弯游离3、前后侧壁 胸前壁相融膈左肾上半部。左肾上腺、胰、横结肠。分布:上端为底、中为体、下端接幽门。,构造:1、粘膜层 皱襞:舒张胃腺: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胃腺: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激活胃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 壁细胞分泌盐酸。颈粘液细胞分泌粘液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2、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丛。3、肌层:内肌纤维斜行、中肌纤维环行、外肌纤维纵 行。有助于

5、食物的磨碎和移动。4、外层:浆膜:分泌粘液减少胃与其它器官的磨擦。功能:贮藏食物、混合移动食物、并使食物起化学作用。,一、肠肠是胃的延续部分,它的功能是完成食物消化,吸收和转移,并把不能消化的废物排出。,一、小肠:为消化管最长的一段,长 约5-7米位置:上段接幽门,下段接大肠,大部分位 在腹中和腹下部.形态:长管盘曲在腹下部,绕曲在一起叫 盘肠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位置:为直肠开始段,上接胃幽门,下接空肠。形态:呈“c”形,有十二指幅,总长为30 毫米.分部:上部;斜向右上到肝门下方,胆囊 颈附近,急转向下。降部:称十二指肠乳头,有胰腺管和胆总 管共同开口,胆汁和胰液由顶端小 孔流进十二指

6、肠。下部:十二指肠延续接空肠,2、空肠:位于腹腔左上方,上接十二指肠,下连回肠。3、回肠:位于腹腔右下方,是空肠的延 续,下连盲肠。,(二)、小肠壁的结构1、粘膜:为肠管的最内层,粘膜上有环形皱壁、肠腺、表面有许多小突起称小肠绒毛。小肠绒毛:长约1毫米,可以扩大吸收面积10倍。绒毛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和乳糜管,毛细 血管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乳糜管吸收脂肪 微粒的功能。小肠腺分泌小肠液含有多 种消化酶。2、膜下组织:很疏松,夹在肌织膜与粘膜之间,主要由 交错的结缔组织纤维构成。3、肌织膜:外层纤维;纵层排列,称纵肌层。内层纤维;环形排列成管的蠕动作用。4、浆膜:性质光滑、很薄被复于小肠表面。功能:

7、吸收营养物质,运送剩余的物质。,六、大肠 是消化管的下段,长约1.5米,在右髂窝内起自回肠,全程形似方框,围绕空回肠周围。分为盲肠、结肠、直肠。构造:大肠的形态特点1、沿着大肠纵轴排列的三条平行的结肠是由肠壁纵行肌增厚形成的。2、由于结肠带短于肠管的长度,使肠管皱起,形成有横沟隔成的囊状结肠袋。3、在结肠附近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脂肪突,叫肠脂垂。这些特点是区别大肠和小肠的标志,但阑尾和直肠没有这些特点。,阑尾:是附属于盲肠的一段肠管呈粉红色,曲 如蚯蚓,它长度因人而异,一般为7-9 毫米,偶尔有长28毫米,短仅有1毫米,也有没有阑尾的。功能:吸收水分,盐类,分泌粘液。,结肠:围绕在小肠周围,界于盲

8、肠与直肠之间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1、升结肠:长约15CM,从盲肠上端开始沿腰方肌及右肾前方至肝右叶下方,折向左下方,移行为横结肠。2、横结肠长约50CM在右髋起自结肠右面,先向右下前方,再向左下方后主,形成一个弓形弯曲后,至左髋在脾的下端再向前下弯曲形成结肠。,3、降结肠长约20CM在脾门处于结肠左曲沿左肾外侧缘和腰方肌前面。4、乙状结肠 呈乙字形弯曲在第三骶椎处接直肠。直肠 为大肠的最末端向下穿过盆隔终于肛门,二、消化腺大:肝、胰、唾液腺。小:各种消化管壁内的腺体。,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液:水,无机盐,有机物,消化酶消化液的功能:分解食物适宜的pH环境稀释食物保护消化管黏膜

9、,1、唾液腺:是开口于口腔的各腺体的 总称,它有分泌唾液帮助消化食物 和消洗口腔的功能。1、腮腺:最大一对唾液腺,2、下颌下腺3、舌下腺,唾液腺 Salivary Glands,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1.肝的位置和形态2.肝的结构3.肝的血液循环4.肝的功能5.胆囊与输胆管道,肝的结构,分叶 Lobes左叶,右叶肝门Ducts肝管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前有胆囊后有下腔静脉,Portal triad Hepatid portal vein,artery,and duct,肝索 Hepatic cordsContain hepatocytes,the functional cell of the

10、 liverBile productionStorageInterconversion of nutrientsDetoxificationPhagocytosisSynthesis of blood Spaces between the cords are sinusoids.Bile canaliculus lies btw the cells within each cord,肝的功能,分泌胆汁代谢功能防御和解毒功能造血功能,导管系统,胆囊 Gallbladder,胆囊管 Cystic duct connects gallbladder to mon bile duct胆汁 Bile i

11、s stored and concentratedStimulated by 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 and vegal stimulationDumps large amounts of concentrated bile into small intestineProduction of 胆结石 gallstones possibleDrastic dieting with rapid weight loss,三、消化,一、口腔内的消化二、胃内消化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内消化,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一)消化液的作用(二)消化液成份 1.水:占90%以上 2.无机盐:H+、

12、Na+、HCO3-等 3.有机物:各种消化酶,粘蛋白。(三)主要的消化液 唾液、胃液、小肠液、胰液、胆汁、大肠液,1、口腔内的消化,(一)唾液1.性质和成分2.唾液的作用(1)湿润溶解食物(2)清洁保护口腔(3)杀灭细菌和毒素(4)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5)唾液淀粉酶,(二)咀嚼与吞咽1.咀嚼(mastication)的作用(1)切碎磨细食物(2)混合成食团(3)化学性消化(4)刺激感受器,引起胃、胰、肝、胆囊等器官活动的加强2.吞咽(swallowing),唾液及其作用(一)唾液的性质及成分唾液腺 分泌唾液 无色、无味、中性液 水:占99%无机物 溶菌酶杀菌 有机物 唾液淀粉酶 PH7活性最强

13、,PH4.5失活,(二)唾液的作用 润湿食物利于消化,水解淀粉、杀菌、排泄。(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是神经调节,2、胃内消化,(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1.盐酸2.胃蛋白酶原3.黏液和碳酸氢盐4.内因子,胃的分泌 内分泌腺:G细胞促胃液素 D细胞生长抑素 喷门腺 外分泌腺:幽门腺 粘液颈细胞:粘液 泌酸腺 壁细胞:HCL 内因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胃液:无色、无味、酸性(PH值0.9-1.5),(二)胃的运动1.胃的运动形式(1)容受性扩张(2)紧张性收缩(3)蠕动2.胃排空3.呕吐,(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 1.胃酸(HCl)盐酸排出量(mmol/L/H)基础排酸量:空腹时(0-5)最

14、大排酸量:进食或有药物刺激(20-25)胃液的分泌:主动分泌(质子泵),餐后碱潮。胃酸的作用(1)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PH环境(2)杀菌,2.胃蛋白酶原 HCl和自身激活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蛋白质 pH=2活性最强pH5失活,3.粘液-碳酸氢盐屏障4.内因子-VitB12复合物:促VitB12在回肠吸收,胃的运动,3、小肠内消化,(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二)胆汁的成分和作用(三)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四)小肠的运动,(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1.胰淀粉酶2.胰脂肪酶3.胰蛋白酶和麋蛋白酶,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成份和作用 水 离子:Na+、K+、HCO3-、Cl-胰酶:主要有:1

15、 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 2 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辅脂酶)3 蛋白质水解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 4 其它酶羧基肽酶,(脱氧)核糖核酸酶,(二)胆汁的成分和作用,胆盐的作用加强脂肪酶的活性和脂肪酸结合形成水溶性的复合物,促进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乳化脂肪,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一)胆汁的性质和成份 无机成分:水、钠、钾、钙、碳酸氢盐 有机成分:胆汁酸、胆色素、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粘蛋白 无消化酶 胆盐参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二)胆汁的作用 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乳化剂(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运载工具(胆盐参与形成微胶粒)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吸收中和胃酸;(胆盐)促进

16、胆汁自身 分泌,(三)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稀释消化产物,有利于吸收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小肠液的分泌:十二指肠腺(勃氏腺)、小肠腺(李氏腺)(一)小肠液的性质、成份和作用 肠致活酶 寡糖酶,肽酶(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四)小肠的运动,1.紧张性收缩2.分节运动3.蠕动,小肠的运动,4、大肠内消化,(一)大肠的分泌物及细菌活动(二)大肠的运动与排便1.大肠的运动2.排便,四、吸收,一、吸收部位二、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一)糖的吸收 单糖是糖类在小肠中吸收的主要形式(二)蛋白质的吸收 蛋白质被分解成肽或氨基酸后才能被小肠吸收(三)脂肪的吸收 脂肪的消化产物与胆盐形

17、成混合微胶粒(淋巴液和血液)(四)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水和盐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五)维生素的吸收 维生素(水溶性,脂溶性),Carbohydrates,Consist of starches,glycogen,sucrose,lactose,glucose,fructosePolysaccharides broken down to monosaccharidesMonosaccharides taken up by active transport or facilitated diffusion and carried to liver Glucose is transp

18、orted to cells requiring energyInsulin influences rate of transport,Lipids,Include triglycerides,phospholipids,steroids,fat-soluble vitaminsEmulsification breaks down large lipid droplets to small,Lipoproteins,TypesChylomicronsEnter lymphVLDLLDLTransports cholesterol to cellsHDLTransports cholestero

19、l from cells to liver,Proteins,Pepsin breaks proteins into smaller polypeptide chainsProteolytic enzymes produce small peptide chainsDipeptides,tripeptides,amino acids,Water and Ions,WaterCan move in either direction across wall of small intestine depending on osmotic gradientsIonsSodium,potassium,c

20、alcium,magnesium,phosphate are actively transported,五、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二、体液调节,(一)胃肠激素1.胃泌素2.胰泌素3.胆囊收缩素4.肠抑胃素(二)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三)消化器官活动的完整性,一、神经调节,(一)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双重神经支配,以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为主(二)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1.非条件反射性调节 2.条件反射性调节,五、能量(一)能量单位,1焦耳(joule,J)是指用1牛顿的力把1kg物体移动1m所需的能量。1千焦(kilo joule,kJ)等于1000J;1兆焦(mega

21、 joule,MJ)等于1000kJ。1千卡(kcal)指1000g纯水的温度由15上升到16所需要的能量。1kcal=4.184kJ 1kJ=0.239kcal,食物的卡价,1克产能营养素在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热价或能量卡价。碳水化合物 4 kcal/g(16.81)kJ/g 蛋白质 4 kcal/g(16.74)kJ/g 脂肪 9 kcal/g(37.56)kJ/g 乙醇 7 kcal/g,(二)人体能量消耗,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热效应(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生长发育及其他,1.基础代谢,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是指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最低能量需要

22、。在空腹12-14h、睡醒静卧、室温保持20-25,无任何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全身肌肉松弛;消化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下的能量消耗。是机体用于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即维持体温、心跳、呼吸、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基本功能等的能耗。,影响人体基础代谢的因素:(1)体格的影响:体表面积大者,散发热能也多,所以同等体重者,瘦高者基础代谢高于矮胖者(2)不同生理、病理状况的影响:儿童和孕妇的基础代谢相对较高。成年后,随年龄增长,基础代谢水平不断下降。生病发热时,甲状腺等有关激素水平异常时,也能改变基础代谢的热能消耗。(3)性别、内分泌、应激状态的影响。(4)尼古丁和咖啡因可以刺激基础代谢水平升高。,基础代谢率,单位

23、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一般是指每小时所需的能量。通常女性BMR约比男性低5%。,2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体力活动所消耗的热能约占人体总热能消耗的15%-30%。是人体热能消耗变化最大,也是人体控制热能消耗、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最重要的部分。,2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 职业活动 体力活动 社会活动 家务活动 休闲活动,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能量消耗,进食后,机体向外散失的热量比进食前有所增加,即人体热能消耗增加,这种由于摄取食物而引起机体能量代谢额外增加的现象就是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热效应,食物的热能效应是指由于进食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

24、现象。主要是摄食后一系列消化、吸收、合成活动以及营养素及营养素代谢产物之间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摄食不同的食物增加的能量消耗不同,蛋白质相当于其能量的30%,碳水化物5%-6%,脂肪4%-5%。一般成人混合膳食每日由于食物热效应增加的能量消耗约为基础代谢的10%。约150-200 kcal的能量。,4、生长发育,正在生长发育的机体需额外能量维持机体的生长。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孕妇的子宫、乳房、胎盘、胎儿的生长发育及体脂储备乳母合成和分泌乳汁也需要额外补充能量,(三)人体的能量需要,3个月婴儿120 kcal/kg;3-5月115;6-8月110;9-11月105;而成年人所需Q仅为24kc

25、al/kg。成年期,BMR 下降相应调整热能供给,20-39 岁基础代谢比较稳定,一般以这个时期热能供给量为标准,40岁,一般以10年为一段,依次分别递减5%、10%、20%和 30%。也有个体差异。,(四)能量的食物来源及能量供应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碳水化合物是膳食能量最经济的来源。根据我国饮食习惯及生产情况,热能的主要来源是粮食,约占55%-70%,其余来自食用油、动物性食品等。热能供应按营养素来源要有适当的比例,碳水化物占55%-70%,脂肪占20%-25%,蛋白质占10%-15%。早、中、晚餐能量比例30%、40%、30%,问题:人体的基本结构,消化吸收的一般规律。食物能量与卡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