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明敷设工程技术交底全套.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176608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管明敷设工程技术交底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导管明敷设工程技术交底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导管明敷设工程技术交底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导管明敷设工程技术交底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导管明敷设工程技术交底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管明敷设工程技术交底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管明敷设工程技术交底全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导管明敷设工程技术交底全套一、材米樱求1凡使用的绝缘导管,其材质均应有阻燃、耐冲击并符合华北标办图集的有关要求,应有产品合格证。导管及配件不碎裂,表面有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2管材内外应光滑,无凸棱凹陷、针孔、气泡,内外径应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管壁厚度应均匀一致。3所用绝缘导管附件与明配绝缘制品,如各种灯头盒、开关盒、插座盒、管箍、粘合剂等,应使用配套的阻燃绝缘制品。二、主要机具1铅笔、皮尺、水平尺、卷尺、尺杆、角尺、线坠、小线、粉线袋、高-02手锤、塞子、钢锯、锯条、刀具、半圆铿、活扳子、水桶、灰桶等。3弯簧、煨管器、剪管器、压力案子、绝缘手套、水盆等。4电锤、手电钻、台钻、热风机、电炉子、开孔

2、器、工具袋、工具箱等。三、作业条件1配合混凝土结构施工时,根据设计图在梁、板、柱中预下过管及各种埋件。2在配合砖结构施工时,预埋大型埋件、角钢支架及过管。3在装修前根据土建水平线及抹灰厚度与管道走向,按设计图进行弹线浇注埋件及稳装角钢支架。4喷浆完成后进行管路及各种盒、箱安装,并应防止管道污染。四、操作工艺(一)工艺流程:预制支架、吊架、抱箍铁件、管弯、盒、箱一测定盒、箱及管路固定点位置T管路敷设一管路固定一管路入箱盒一变形缝处理(二)按照设计图加工好支架、抱箍、吊架、铁件、管弯及各种盒、箱。预制管弯可采用冷煨法和热煨法。1冷煨法:管径在25mm及以下可用冷煨法。Q)使用手扳弯管器煨弯,将管子

3、插入配套的弯管器内,一次煨出所需的弯度。(2)将弯簧插入管内需煨弯处,两手抓住弯簧两端头,膝盖顶在被弯处,手扳逐渐煨出所需弯度,然后抽出弯簧。当弯曲较长管时,可将弯簧用铁丝或尼龙线拴牢一端,煨弯后抽出。2热煨法:用电炉子、热风机等加热均匀,烘烤管子煨弯处,待管被加热到可随意弯曲时,立即将管子放在木板上,固定管子一头,逐步煨出所需弯度,并用湿布抹擦使弯曲部位冷却定型,不得因加热煨弯使管出现烤伤、变色、破裂等现象。(三)测定盒、箱及管路固定点位置:1按照设计图测出盒、箱、出线口等准确位置。测量时,应使用自制尺杆,弹线定位。2根据测定的盒、箱位置,把管路的垂直、水平线弹出,按照要求标出支架、吊架固定

4、点具体尺寸位置。(四)管路固定方法:1胀管法:先在墙上打孔,将胀管插入孔内,再用螺母(栓)将管卡固定。2木砖法:用木螺丝直接将管卡固定在预埋的木砖上。3预埋铁件焊接法:随土建施工,按测定位置预埋铁件,拆模后,将支架、吊架焊在预埋铁件上。4稳注法:随土建砌砖墙,将支架固定好。5剔注法:按测定位置,剔出孔洞,用水把洞内浇湿,再将拌好的高标号水泥砂浆填入洞内;填满后,将支架、吊架或螺栓插入洞内,校正埋入深度和平直,无误后,将洞口抹平。6抱箍法:按测定位置,遇到梁柱时,用抱箍将支架、吊架固定好。注意:无论采用以上何种固定方法,均应先固定两端支架、吊架,然后再拉直线固定中间的支架、吊架。(五)管路敷设:

5、1断管:小管径可使用剪管器,大管径使用钢锯锯断,断开后将管口挫平齐。2敷管时,先将管卡一端的螺母(栓)拧紧一半,将管敷设于管卡内,然后逐个拧紧。3支架、吊架位置正确,间距均匀,管卡应平正牢固;埋入支架应有燕尾,埋入深度不小于120mm;用螺栓穿墙固定时,背后要加垫圈。4管路水平敷设时,高度应不低于2000mm;垂直敷设时,不低于1500mm;1500mm以下应加金属保护管。5管路敷设时,管路长度超过下列情况时,应架接线盒:(1)无弯时,30m;(2)一个弯时,20m:(3)两个弯时,15m;(4)三个弯时,8mo如无法加接线盒时,应将管径加大一级。6支架、吊架及敷在墙上和管卡固定点与盒、箱边缘

6、的距离为150500mm,中间直线段管卡间的最大距离见下表7配线导管与其它管道间最小距离见下表。如达不到表中距离要求时,应采取下列措施:(1)蒸汽管:外包隔热层后,管道周围温度应在35。C以下,上下平行净距可减至20Omm,交叉距离需考虑便于维修。(2)暖、热水管:外包隔热层。8直管每隔30m应加装偿装置,补偿装置接头的大头与直管套入并粘牢,另一端与直管之间可自由滑动。9地面与楼板易受机械损伤的一段,采取保护措施。(六)管路入盒、箱用专用端接头连接,要求平正、牢固。向上立管管道采用端帽保护,防止异物堵塞管路。(七)变形缝处穿墙过管,保护管应能承受管外冲击,口径直大于管外径的二级。五、质量标准主

7、控项目:1金属导管应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镀铮钢导管、可弯曲金属导管和金属柔性导管不得熔焊连接(2)当非镀钵钢导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应熔焊焊接保护联结导体(3)镀铸钢导管、可弯曲金属导管和金属柔性导管连接处的两端宜采用专用接地卡固定保护联结导体;(4)机械连接的金属导管,管与管、管与盒(箱)体的连接配件应选用配套部件,其连接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当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安装用导管系统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T20041.1的相关要求时,连接处可不设置保护联结导体,但导管不应作为保护导体的接续导体;(5)金属导管与金属梯架、托盘连接时,镀铮材质的连

8、接端宜用专用接地卡固定保护联结导体,非镀悻材质的连接处应熔焊焊接保护联结导体;(6)以专用接地卡固定的保护联结导体应为铜芯软导线,截面积不应小于4mm2以熔焊焊接的保护联结导体宜为圆钢直径不应小于6mm,其搭接长度应为圆钢直径的6倍。2钢导管不得采用对口熔焊连接;镀铸钢导管或壁厚小于或等于2mm的钢导管,不得采用套管熔焊连接。3当塑料导管在翩体上剔槽埋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MIO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4导管穿越密闭或防护密闭隔墙时,应设置预埋套管,预埋套管的制作和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套管两端伸出墙面的长度宜为30mm50mm,导管穿越密闭穿墙套管的两侧应设置过线盒,

9、并应做好封堵。一般项目:1导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明配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2)埋设于昆凝土内的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直埋于地下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10倍;(3)电缆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本下表的规定。2导管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除设计要求外,承力建筑钢结构构件上不得熔焊导管支架,且不得热加工开孔;(2)当导管采用金属吊架固定时,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并应设置防晃支架,在距离盒(箱)、分支处或端部0.3m0.5m应设置固定

10、支架;(3)金属支架应进行防腐,位于室外及潮湿场所的应按设计要求做处理;(4)导管支架应安装牢固、元明显扭曲。3除设计要求外,对于暗配的导管,导管表面埋设深度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4进入配电(控制)柜、台、箱内的导管管口,当箱底无封板时,管口应高出柜、台、箱、盘的基础面50mm80mmo5室外导管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埋地敷设的钢导管,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导管的壁厚应大于2mm;(2)导管的关口不应敞口垂直向上,导管管口应在盒、箱内或导管端部设置防水弯;(3)由箱式变电所或落地式配电箱引向建筑物的导管,建筑物T则的导管管口应设在建筑物内;(4)导管的管口在传入

11、绝缘导线、电缆后应做密封处理。6明配的电气导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均匀、安装牢固;(2)在距终端、弯头中点或柜、台、箱、盘等边缘15Omm50Omm范围内应设有固定管卡,中间直线段固定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7导管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管穿越外墙时应设置防水套管,且应做好防水处理;(2)钢导管或刚性塑料导管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应设置补偿装置;(3)除埋设于混凝土内的钢导管内壁应防腐处理,外壁可不防腐处理外,其余场所敷设的钢导管内、外壁均应做防腐处理;(4)导管与热水管、蒸汽管平行敷设时,宜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当有困难时,可敷设在其上面;相互间的最

12、小距离宜符合下表规定注:对有保温措施的热水管、蒸汽管,其最小距离不宜小于200mm;导管或配线槽盒与不含可燃及易燃易爆气体的其他管道的距离,平行或交叉敷设不应小于100mm;导管或配线槽盒与可燃及易燃易爆气体不宜平行敷设,交叉敷设处不应小于100mm;达不到规定距离时应采取可靠有效的隔离保护措施。六、成品保护1敷设管路时,保持墙面、顶棚、地面的清洁完整。修补铁件油漆时,不得污染建筑物。2施工用高凳时,不得碰撞墙、角、门、窗;不得靠墙面立高凳;高凳脚应有包扎物,防划伤地板,防滑倒。3搬运物件及设备时,不得砸伤管路及盒、箱。七、应注意的问题1套箍偏中,有松动,插不到位,胶粘剂抹得不均匀,应用小刷均匀涂抹配套供应的胶粘剂,插入时用力转动插入到位。2大管煨弯时,烤烘面积小,加热不均匀,有凹扁、裂痕及烤伤、变色现象:应灌砂用电炉或用火烤,面积要大,受热要均匀,并用型具一次煨成。3管路敷设固定管卡前未拉线,测量有误,出现垂直与水平超偏,管卡间距不均匀:应使用水平尺复核,起终点水平,然后弹线、固定管卡;先固定起终二点,再加中间管卡;选择规格产品,并要用尺杆测量使管卡固定高度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