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性格、能力、自我意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84361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的性格、能力、自我意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学前儿童的性格、能力、自我意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学前儿童的性格、能力、自我意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学前儿童的性格、能力、自我意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学前儿童的性格、能力、自我意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的性格、能力、自我意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的性格、能力、自我意识.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的性格,测试你的性格变态指数:,葬礼的故事:有母女三人,母亲死了,姐妹俩去参加葬礼,妹妹在葬礼上遇见一个很有型男子并对他一见倾心葬礼,可是葬礼过后,男子就不见了,妹妹怎么找也找不到他。后来,过了一个月,妹妹把姐姐杀了。,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你觉得这句话正确吗?为什么?,案例分析:性格差异,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是城市里最顶尖的会计师,弟弟是监狱里的囚徒。一天,有记者去采访当会计的哥哥,问他成为这么棒的会计师的秘诀是什么?哥哥说:“我家住在贫民区,爸爸既赌博,又酗酒,不务正业;妈妈有精神病,我不努力,能行吗?”第二天,记者又去采访当囚徒的弟弟,问他失足的原因是

2、什么?弟弟说:“我家住在贫民区,爸爸既赌博,又酗酒,不务正业;妈妈有精神病。没有人管我,我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去偷去抢”如何看待兄弟两人的差别?,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如善良、真诚、友爱、坚强等。,性格是人格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概念意指由外界环境所造成的、深层的、固定的人格结构。注意:稳定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是统一的。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其行为方式,而惯常的行为方式又体现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二、性格的外部表现,1,(一)性格在活动中的表现 如:孔融让梨、守株待兔(二)性格在言语中的表现 一个人怎样说话,话多还是话

3、少,用什么方式说话,言语的风格如何,言语是否真诚等都可以表现出人不同的性格特征。(三)性格在外貌上的表现 面部表情、姿态、衣着打扮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人的性格特点。,性格的类型,【想一想】,名著西游记中已对以上四种性格刻化得出神入化,唐僧师徒四人正是代表了这四种性格,想一想,他们各自代表哪种?唐僧:完美型 细致、敏感、悲观 悟空:力量型 坚定、果断、自负 八戒:活泼型 活泼、热情、多变 沙僧:和平型 平稳、随和、寡言,案例分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几种性格的差别:有栋住房起火了;完美型的人会思考:是什么原因起火了,是电线短路还是厨房着火?力量型的人会行动:关掉电闸,找到灭火器,马上去灭火!活

4、泼型的人会大叫:楼上楼下大叫,不得了啦,起火了!和平型的人会旁观:反正有人会报警,消防队马上会到,不用那么急吧。,三、幼儿性格特点,(一)幼儿典型性格特点 态度活泼,天真,坦率,乐于与人交往。幼儿初期是形成态度的关键阶段。行为方式 认知特征:盲目模仿,缺少独立思考,好奇心强 情绪特征:冲动,易外露,易变化,易受暗示,易受情绪支配 意志特征:缺乏主动性,自制力差,常常半途而废,(二)婴儿性格的萌芽与发展,2岁左右,幼儿出现了最初的性格萌芽3岁左右,儿童出现了最初的性格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1.合群性;2.独立性;3.自制力;4.活动性;5.坚持性;6.好奇心;7.情绪等,最近一项积极心

5、理学的研究 关于儿童身上可能具有的积极品质,研究对象:位出入学儿童的家长研究内容:岁儿童已经表现出的性格特点 研究结果:排在前位的优点有:.自控力;.关爱他人;.乐群宜人;.积极乐观;.独立自主;.兴趣、好奇心;.积极的认知风格;.积极的学习态度;.谨慎、细心的行为风格。,(三)幼儿性格发展中的差异孩子的四种典型性格:1、性格开朗、活泼、爱说爱动、有节制的孩子【心理表现】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自我表现欲和交往能力强,口语表达能力也很好;但是,自制力差,做事没耐性。方法对这类幼儿应采用高标准、严要求的方法,并对其某些行为适当抑制,要求其认真做一件事情,并善始善终。,2、性格温柔、听话、沉稳的孩子【

6、心理表现】自尊心强、有主见,凡事心中有数,做事有条理,耐心,认真。但是很爱面子,做错了事,不能当面批评,否则会伤他们的自尊心。对这类幼儿的教育比较容易,见效快,采取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让其解释自己的新发现,从一滴一点着手培养孩子的探索意识和创造意识。,3、性格调皮、专横、大大咧咧的孩子【心理表现】适应能力强,敢说敢干,富有创造性和个性,但“义气”十足,爱打闹,不能和同伴友好相处,规则意识较差。对这类幼儿宜采取批评、鼓励相结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爱心”培养,创造与同伴分享快乐的氛围,使他体验到同伴间友谊的乐趣。,4、性格孤僻、胆小、不爱讲话的孩子【心理表现】比较稳当

7、,做事不易出差错,专注力强,听话。但是,他们喜欢独自做事,不爱交往,自我表现欲不强,从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对这类幼儿应采用欣赏的方法,多亲近孩子,创造他们与别人交往、在集体场合说话的机会。,在成长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幼儿性格的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性格主要是在家庭中形成雏形的,而父母的教养方式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案例分析,【案例】4 岁的辛辛怕上幼儿园,怕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在外面既不敢说,也不敢动。当别的小朋友欺负他时,也不敢还手,还常常吓得直哭。【小组讨论】孩子性格脆弱、懦弱可能由什么原因引发,应该如何进行干预?,分析原因,原因1:父母的不良暗示原因2:过分保护的家庭教育原因3

8、:成人不适当的表扬原因4:父母的权威心理,应对策略:,1、取得家长的配合(包括让家长认识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2、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这类孩子往往缺乏成人的认可),培养孩子不甘示弱的勇敢精神(鼓励)3.幼儿老师应对孩子多加关心,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加强对孩子交往能力的训练4、为孩子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参与活动的机会,四、气质与性格的关系,(一)区别1、起源: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2、可塑性:气质可塑性小,性格可塑性大。3、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无好坏之分,性格是行为的内容,有好坏善恶之分。(二)联系1、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2、气质(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3、气质影响性格形成或

9、改造的速度。,一、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想一想】一个人的能力有哪些表现形式?,学前儿童的能力(P229),一、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想一想】一个人的能力有哪些表现形式?,能力的概念的解析,一、能力是和活动紧密相连的,离开了具体活动,能力就无法形成和表现。我们只有通过活动才能了解一个人能力的大小。二,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而不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全部心理条件。能力是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能力和知识、技能,现实生活中,有人把能力与知识、技能混为一体。其实,能力和知识、技能既相互

10、区别,又紧密联系。三者的区别在于: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由于不断练习而自动化的动作方式;能力则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和知识、技能联系,首先,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以一定能力为前提的。一个人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他掌握知识和运用技能的快慢、深浅、难易、灵活性、巩固程度。其次,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又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人们正是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发展了各种能力。,能力和知识、技能联系,因此,能力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人们的原有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条件、个性特征等都制约着人们获得知识、技能的速度、深度及巩固程度。,(一)

1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二)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三)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二、能力的种类,三、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多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操作能力由出现到发展语言能力在婴儿期迅速发展,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模仿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各种特殊能力(如音乐、绘画、体育等)逐渐发展创造能力萌芽,四、能力和性格的关系,一、性格会影响能力的发展的状况。良好的意志品质、活动的热情和勤奋的性格,不但使人的能力得以锻炼和更好地发展,而以可以弥补某些能力的严重不足。二、能力也会影响人的性格特征:如爱好倾向,自信心等等,运动能力强的幼儿往往喜爱体育运动。在大多数情况下,幼儿能

12、力和性格的发展是相辅相成,某些能力和特定的性格特征往往相互关联。,【研究结论】,曾有心理学家对1500 名天才儿童进行了30 年的追踪研究,发现这些儿童并不是都能有所成就,有20%的儿童在幼儿期智商很高,但成年以后没有什么成就。与那些成功者相比,其差距不在智力方面,而在非智力因素的个性品质上。例如:缺乏上进心、主动性、自觉性、勇气、毅力等。所以,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成才的重要因素。,首先,表现为类型差异。幼儿期还出现了主导能力的差异。主导能力也称优势能力。在一个人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中,往往有一种能力起主要作用,另一些能力处于从属地位。其次,表现为能力出现早晚的差异。如“早慧”现象,白居易五

13、六岁就能写诗;“大器晚成”现象,爱因斯坦小时候被认为是迟钝的孩子。再次,表现为发展水平的差异。如智商的高低。,五、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很多人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总的来说,幼儿期应该特别重视儿童观察力、注意力及创造力的培养。,六、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七、学前儿童的智力测验,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简称S-B量表)是推孟与他的助手在比奈量表的基础上1937年修订出来的,该量表最为重要的革新,在于首次采用智商(简称IQ)概念,并提出了以下公式: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智商概念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儿童的智力年龄相当于实际年龄,

14、他的智商就是100,就可以判断该儿童的智力水平为一般。这个概念还可以比较不同个体的聪明程度,比如两个实际年龄为5岁的幼儿,A幼儿的智力年龄为6岁,B幼儿的智力年龄为7岁,我们可以计算出:A幼儿的智商为120,B幼儿的智商为140,虽然他们的智力年龄都超过实际年龄,但B幼儿比A幼儿更为聪明。要理解上述公式,就必须弄清楚“智力年龄”这个概念。智力年龄是比奈提出的,指的是精神发展的年龄阶段。在S-B量表中,每一年龄组都设有6个代表该年龄智力水平的测验项目(每个项目代表两个月)。如果一个3岁的儿童全部通过本年龄组的测验项目,就可接受4岁组的测验。以此类推,一直到做不出更高年龄组的测验项目为止。,智力量

15、表,八、幼儿智力发展的差异,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与学龄儿童和成人一样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人智力水平较高,有些人智力水平较低,而大多数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早熟是指某些儿童智力或才能发展较早,或者说,在婴幼儿期智力或才能发展比一般儿童迅速。但是到了成熟年龄,其智力或才能都不出众。天才是指智力或才能出众者,我国心理学家称之为“超常”。超常的智力或才能固然需要一定的自然物质前提,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环境和实践中形成的。智力超过同龄人的婴幼儿,将来能否成为超常者,不仅决定于其天生因素,还要依赖后来的生活条件,依赖于后天的教育的影响。,“早熟”与“天才”,超常儿童的特征,超常儿童指智力发展明显超过同龄儿童

16、,IQ在140以上的儿童。,浓厚的认识兴趣,旺盛的求知欲。思维灵敏、理解力较强,有一定独创性。敏锐的感知觉。对事物有很强的观察力。注意力集中。有精确持久的记忆力。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富有创造性。语言发展早、表达流畅。进取心强,学习勤奋,有坚持性。意志力、自信心都很强,爱与人比、不甘落后。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超常儿童的特征:,智力落后儿童,智力落后儿童也称弱智儿童,是指智力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伴有一定的学习障碍和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仍把智商的高低作为鉴定智力落后儿童的主要标准。凡是智商低于70者,就是智力落后儿童,或称弱智儿童。,智力落后儿童的特点,智

17、力落后儿童不是某一种心理活动水平低下,而是整个心理活动水平都较低,所以很难适应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表现为生活难以自理,不能从事简单的劳动,在学校里很难跟班学习等。智力落后儿童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策略,(一)提供有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环境(二)发展观察力、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重要内容(三)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想一想,智力的含义是什么?怎么判断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有人说:“知识越多的人,智力水平就越高。”这句话对吗?为什么?,学习目标,智力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由感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形象力、思维力等基

18、本要素构成的综合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智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构成智力的各个成分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它们不是互不相关观、独立存在的,也不是机械的相加,相反是互为条件、互为依存、互为制约的一个整体。所以智力的发展是指整体发展,而不是某一个成分或要素的发展。有人说:“知识越多的人,智力水平就越高。”这句话不对。因为,智力和知识虽然是不同的范畴,但相互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彼此促进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而智力的发展更能促进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知识并不等于智力。具有相同知识的孩子,在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的聪明才干,往往是很不相同的。智力水平高的孩子,不仅能够迅速而广泛地吸收大量的知识

19、。而且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概念,意识:是人类心理机能的整体活动状态。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人所特有的最高级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的内容: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顺序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命名-自我评价。,想一想,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起着哪些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

20、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二、自我意识的形成,(一)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生理的自我;二是心理的自我;三是社会的自我。新生儿不具有自我意识。婴儿最初是先能辨认客体的属性,而

21、后才逐渐认识自己的。(例如:婴儿把自己的手指放进嘴里吮吸,把它们当作玩具。),想一想,自我意识是个体在机体生长发育,特别是脑机能的成熟过程中通过个体的社会化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想一想】新生儿具有自我意识吗?新生儿不具有自我意识。婴儿最初是先能辨认客体的属性,而后才逐渐认识自己的。一岁前的儿童全然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更不能分辨主客体的区别。【表现】他们经常摆弄自己的手指,并把它们放进嘴里吮吸,但并不知道手指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把它们当做玩具。,1岁左右的婴儿,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加以区别,意识到自己的手指与脚趾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态。1岁半左右的儿童,从成人那

22、里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表明他们能把自己和别人相区别。儿童会使用自己的名字,是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巨大飞跃。2岁以后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掌握了物主代词“我的”和人称代词“我”,由此可见幼儿已经把自己看作是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这标志着他们真正的自我意识的出现。,1岁左右的婴儿,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加以区别,意识到自己的手指与脚趾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态。1岁半左右的儿童,从成人那里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表明他们能把自己和别人相区别。儿童会使用自己的名字,是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巨大飞跃。2岁以后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掌握了物主代词“我的”和人称代词“我”,由此可见幼儿已

23、经把自己看作是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这标志着他们真正的自我意识的出现。,(二)自我意识的特征:1.分离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心方面和他人都不同 2.稳定的同一性: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不管自己如何变化,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总结】那么究竟什么表现证明幼儿产生了自我意识呢?可根据一下四个标准:1、幼儿能够区分自己的动作,并意识到动作的目的和动机。2、幼儿能够把自己与自己的动作分开,知道自己是动作的主体。3、幼儿能够使用自己的名字。4、幼儿能够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自己。,三、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自我调节是自我

24、意识的意志成分。,四、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自我评价大约在23岁开始出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与幼儿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密切相联,其特点:1幼儿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逐渐向自己独立评价发展2幼儿的自我评价从带有主观情绪性发展到初步的客观性3幼儿的自我评价从片面性和表面性向全面性和深入性发展,1幼儿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逐渐向自己独立评价发展 学前初期儿童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而且,对成人的评价,有一种不加考虑的轻信态度。【现象】某孩子评价自己是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是好孩子”。到学前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渐对成人的评价持有批判的态度。如果成人对儿童的评价不客观、正确,儿童往

25、往会提出疑问、申辩,甚至表示反感。,2、幼儿的自我评价从带有主观情绪性发展到初步的客观性【现象】问幼儿“为什么说你自己是好子?”4 岁儿童回答“我不打架”或“我不抢玩具”而6 岁儿童则可以说些较抽象、内在的品质特点,如“我听话、遵守纪律”或“我会谦让、对小朋友友好”。,3幼儿的自我评价从片面性和表面性向全面性和深入性发展【现象】小中班的儿童说“我会唱歌”、“我会画画”,大班儿童会指出“我会唱歌,也会跳舞,可是就是画画得不好”。注意:幼儿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必须适当、客观、公正,对儿童任何过高、过低或其他不恰当的评价都是有害的。例如,如果教师对儿童说“你永远也学不会”“你总是不会安静”“你老是爱打人

26、”等等,儿童就会认为自己真的是毫无希望的人,以致失去力求前进的信心与动力,五、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指在没有外部指导或监视的情况下,个体维持其行为历程达到某一特定目的的过程。自我控制是指在目标受阻时,个体抑制其行为或改变行为发生的能力。初生幼儿是基本没有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这时几乎完全受冲动和欲望的影响,因此很难长时间进行同一种活动,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感,更不能抑制自己去等待那些令人高兴的事情。大约3-4 岁以后,幼儿才逐渐发展起自我控制我调节能力。,【想一想】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自我控制调节能力?两个条件:对价值的内化和技能的获得。首先是价值观的内化。例如:让孩子知道,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应该遵守集体规则。社会价值观的内化并不等于掌握了相应的自我控制的技能,还需要掌握自我控制的技能。例如:让孩子具有了规则意识之后,还要教他要做到遵守规则,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