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从军行(其四)》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87201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39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昌龄《从军行(其四)》ppt课件.ppt(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军行(之四)王昌龄,一、解题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本诗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题材:边塞诗,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思考:前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诗开始两句,次第展现出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浓厚的云层,使湖北面绵延千里的祁连雪山也显得隐隐约约;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塞戍边将士

2、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前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情景交融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三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金甲尽管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这些将士们豪壮的誓言。用典借用典故,意指消灭侵扰唐朝边境的外敌,重难点分析:,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明确:“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明确: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小结,全诗前两句是铺垫,是烘托,是渲染;后两句是抒情,是显志,是歌赞。景中寄情,以实代虚;情中有物,以实化虚。整首诗不仅格调高昂豪迈,蕴含深邃,而且用语也十分洗炼、精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