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疾病症状识别培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87397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6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儿疾病症状识别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生儿疾病症状识别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生儿疾病症状识别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生儿疾病症状识别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生儿疾病症状识别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儿疾病症状识别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儿疾病症状识别培训.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探沂中心卫生院妇保科,新生儿分类,根据胎龄分类 足月儿:指胎龄37周至42足周的新生儿;早产儿:指胎龄26周至37 足周的婴儿;过期产儿:指胎龄42周以上的新生儿。根据体重分类 正常体重儿:出生体重为25004000g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凡体重 1500g称极低出生体重儿,不足1000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出生体重 4000g。,新生儿分类,根据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分类 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数以下的新生儿;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90百分位数新生儿;大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数以

2、上的新生儿。,新生儿分类,根据生后周龄分类 早期新生儿:指出生后1周,围生期以内的新生儿,刚处于子宫内外环境转变阶段,体内脏器发育尚不完全,患病率与死亡率较高,需加强监护及护理;晚期新生儿:指出生后24周新生儿儿,一般情况虽已较稳定,但护理仍属重要。,新生儿分类,高危儿 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以下情况可列为高危儿: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有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孕期吸烟、吸毒、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史、性传播病史等;异常分娩史,包括:母有妊高征,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各种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胎头吸引、臀位抽

3、出、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史等;出生时异常,如Apgar评分低,脐带绕颈,早产儿,大(小)于胎龄儿,巨大儿,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各种先天性严重畸形和疾病等。,正常新生儿的特点,正常新生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42周,体重在2500g以上(平均约3000g),身长47m以上(约50cm)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皮肤粘膜 初生时灰白色的胎脂,皮肤富含血管,易于损伤及感染。口腔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有上皮珠和“吸奶垫”。呼吸系统 足月新生儿呼吸频率4060次/分。循环系统 心率较快,约120140次/分,血压较低,其收缩压约6.110.7kPa。消化系统 胃容量小,约为3050ml,生

4、后24小时内排出绿色粘稠的胎粪。血液系统泌尿系统 出生后24小时内排尿。神经系统 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原始神经反射。免疫系统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体温调节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较差。能量和体液代谢,新生儿常见异常症状,发热与体温不升新生儿正常体温:36 37C(腋温)环境温度变化可因环境湿度的变化引起,也可因衣被过暖或室温较低造成。脱水热因脱水所致体温升高,给足够水份,体温即下降。感染 肺炎、脐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肠炎,以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新生儿常见异常症状,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 新生儿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急促或深慢、节律不整、三凹征和鼻翼扇动等。

5、呼吸急促:R6070次/分 呼吸减慢:R1520次/分,新生儿常见异常症状,惊厥惊厥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也是新生儿常见急症,它既可为良性,也可使病情凶险的一种表现。近来研究证明,惊厥对新生儿期后脑的发育有影响,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必须紧急寻找病因,并立即给予处理。新生儿惊厥的动作有时与正常活动不易区别,这给医生和家长的判断带来很大困难。检查新生儿有无惊厥,必须把婴儿被包全部打开,仔细观察自然姿势和自发动作。,新生儿常见异常症状,惊厥正常足月儿肢体均有一定张力,以屈肌占优势,故四肢保持在屈曲状态,两手紧握拳,大拇指内收。被包打开后,由于肢体束缚被解除,皮肤受到寒冷刺激,肢体即

6、出现粗大震颤样自发动作,或徐缓的、无规则的、抽搐样的手足徐动,有时可见踝部、膝部和下颏的抖动。这些无意识、不协调的动作是由皮层下中枢支配,在新生儿期出现并无病理意义,但应注意与惊厥动作区别。突然出现的肌张力改变、持续性的伸肌强直,反复迅速的肢体某一部位抽搐,以及阵发性痉挛是具有病理意义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五种类型:轻微型、强直型、多灶性阵挛型、局灶性阵挛型、肌阵挛型。1、轻微型:见于足月儿和早产儿,表现为凝视、斜视、眨眼运动;吸吮、咀嚼样口-颊-舌运动;单一肢体震颤,固定或四肢踩踏板或划船运动以及呼吸暂停发作等。2、强直型:多见于早产儿,为四肢强直性抽搐。表示病情严重,有脑器质性病变。3、多

7、灶性阵挛型:见于足月儿,以多个肢体振幅小,频率13次/秒的肌肉痉挛为特征,可由一侧转到另一侧肢体,多伴意识丧失。4、局灶性阵挛型:多见于足月儿,以同侧单或双肢体局限性痉挛为特征,但无定位意义,多不伴意识丧失。5、肌阵挛型:见于足月儿和早产儿,以单个或多个肢体同步、对称性急速屈曲痉挛为特征,上肢比下肢明显。表明有弥漫性脑损害。,惊厥,新生儿惊厥应迅速进行病因论断,尽可能针对病因给予特异治疗。一旦发现惊厥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内出血、HIE、脑膜炎、核黄疸及脑发育畸形等。破伤风:常于出生后46天出现,伴牙关紧闭、抽搐、角弓反张等。代谢紊乱:低钙血症,出生后一周内出现烦躁不安

8、、惊跳、震颤、屏气、喉痉挛以至惊厥;低血糖,多见于早产儿、小样儿、过期产儿、母亲患有糖尿病等,于出生后数小时至一周内出现震颤、阵发性紫绀、反应迟钝、厌食、哭声弱及体温不升等。低钠、高钠、低镁血症、维生素B6依赖症 药物撤退综合症:胎儿通过胎盘接受麻醉药或巴比妥类药物,生后药物中断可发生惊厥。常伴有激惹、抖动、呕吐、腹泻。惊厥通常在生后2448小时开始。,新生儿常见异常症状,呕吐 喂养不当:因喂奶过多、过急、吞入空气未排出所致。新生儿贲门较松、幽门紧,胃的位置近水平位,易因喂奶不当引起呕吐。吐出物为奶,非喷射性。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化脓性脑膜炎等,颅内压增高,呕吐常较严重,多喷射性。先天性畸形

9、: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梗阻,可呕吐出不同的内容物,低位梗阻可有明显腹胀,X线摄片可证实。感染:肠道内感染、肠道外感染胃肠功能失调 喷门-食道松弛:可能与食管肌肉发育不全有关。采取半卧位及右侧卧位即不吐,生后12月可痊愈。幽门痉挛:呕吐呈喷射状。阿托品治疗有效。,新生儿常见异常症状,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粘膜和组织的黄染现象,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生理性黄疸: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黄疸程度不重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205.2molL和早产儿不超过257molL。目

10、测黄疸:眼巩膜 颜面部 躯干 四肢 手足心,新生儿常见异常症状,呕血、便血 可因产时吞入产道内血液,或因为母亲乳头皲裂出血与奶一并吸入,另应检查婴儿口鼻有无出血。有时则因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可于生后23天出血,以消化道多见。败血症也可出现消化道出血。,新生儿常见疾病,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脐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要考虑病理性黄疸:(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2)血清胆红素过高,足月儿220.6umol/、早产儿255umol/l;(3)血清直接胆红素26.0umol/l.;(4)血清胆

11、红素增长过快,每天上升85umol/l;(5)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3周;(6)黄疸退而复现。,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呻吟或呼吸不规则、咳嗽、口吐沫等症状,患儿有不同程度口周、鼻周发青,部分足月反应良好的新生儿可有鼻翼扇动等症状。常见于母亲有急产、胎膜早破,母亲或与婴儿密切接触的人近期曾患上呼吸道感染者。(吸入性、感染性),新生儿窒息胎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的缺氧状态,称新生儿窒息。生率一般为5%,占国内新生儿死亡率的20%。窒息病因1、孕母因素 患严重疾病如糖尿病、贫血,心、肾疾病,妊高征、多胎妊娠等。2、分娩异常 头盆不称、臀位、助产不当3、胎儿因素 如早

12、产、巨大儿及各种畸形等许多因素均可引起。4、胎盘和脐带因素,临床表现 轻度(青紫)窒息 重度(苍白)窒息 心律 80120次/min 80次/min、不规则 规则、有力 呼吸 浅表或不规则 无呼吸或微弱呼吸 肌肉张力 好 松弛 反射 存在 消失 外界刺激 有反应 无反应 皮肤颜色 面部及全身青紫 苍白,口唇暗紫 Apgar评分 47 03,缺氧缺血性脑病,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过度兴奋、肢体颤抖、睁眼时间长,甚至抽风,重病儿一开始可表现嗜睡、昏迷、肢体发软、前囱饱满,触之像面鼓。在患儿病史中常有宫内、产时缺氧,伴有颅内出血等,作头部CT、颅脑B超、磁共振及必要的化验等可明确诊断。,新生儿

13、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表现先是食欲低下、精神欠佳、发热(早产儿或病情重也可表现体温不升)、面白、好睡、黄疸加重、身上有出血点、腹胀及肝脾肿大等。多见于孕母有发热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混浊,新生儿有脐部感染或皮肤脓疱疹、破损等。,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种免疫性溶血,以ABO血型不合为常见。表现为患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程度不一的贫血,肝脾肿大甚至胆红素脑病。治疗:(1)光照疗法(以蓝光作用最佳)未结合胆红素在光和氧的作用下变成水溶性物质,由胆道排泄。(2)药物治疗:白蛋白或血浆;纠正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或尼可刹米。(3)换血疗法。(4)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面白或青紫,拒乳、反应差、体温不升或有发热、哭声弱或尖叫、双眼凝视、前囟饱满,重者出现抽风。症状类似缺氧缺血性脑病、败血症,且常与败血症同时存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