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总纲.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88934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总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总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总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总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总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总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总纲.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拒统计,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该类病毒引起。,呼吸道病毒的分类,呼吸道病毒包括:正粘病毒科 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 胞病毒、麻疹病毒、腮 腺炎病毒其他病毒科 腺病毒、风疹病毒、鼻 病毒、冠状病毒、呼肠 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引起人和动物流感 甲型流感病毒是反复流行最为频繁和引起流感全球流行的重要病原体。,流感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流感病毒呈球形或丝状,球形直径80-20nm,

2、新分离株丝状多于球形有包膜,单链分片段的RNA病毒。,流感病毒的电镜照片,1,2,4,3,5,6,7,8,PB2,PB1,RNP,RNA,M2,M1,NA,HA,分节段的(-)SSRNA,PA,RNA多聚酶,核糖核蛋白(RNP),流感病毒的表面结构,血凝素(HA)柱状,为三聚体,它基本上以相同的间距覆盖了病毒的全部表面HA1(病毒吸附)HA2(核衣壳释放)保护性抗原,血凝抑制抗体(保护性抗体)神经氨酸酶(NA)四个亚单位组成的四聚体,并不平均分布在病毒表面,而是聚合成群。与病毒释放有关。,HA的主要功能:能凝集多种动物或人的红细胞。这是因为HA与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结合,使红细胞发生凝集(简

3、称血凝)。血凝现象可以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称为血凝抑制(HI)现象;病毒颗粒可借助于HA吸附到宿主细胞上,是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先决条件;具有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NA的主要功能有:可水解受染细胞表面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酸,使成熟病毒体自细胞膜出芽释放;可以破坏细胞膜上病毒特异的受体,液化细胞表面的粘液,使病毒从细胞上解离,有利于病毒的扩散。,生物学性状,流感病毒的内部结构,核衣壳病毒分片段的RNA,结合有核蛋白(NP)以及与复制和转录有关的三种依赖RNA的RNA多聚酶蛋白。呈螺旋对称。基质蛋白(M蛋白)覆盖在核衣壳外面,M蛋白抗原性稳定,也具有型特异性。M1(增加包

4、膜厚度)M2(辅助HA2释放核衣壳)外膜来自宿主细胞的脂质双层膜。,流感病毒的结构,核心:,分节段的(-)SSRNA,核蛋白(NP),RNA多聚酶,基质蛋白(M蛋白):,具型特异性,包膜:,刺突,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M1,M2,流感病毒的复制,病毒侵入遗传物质的释放病毒的复制与病毒蛋白的合成病毒的装配出芽,流感病毒复制过程示意图,流感病毒的分型与抗原变异,分型据RNP和M蛋白抗原性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根据HA和NA抗原性不同,再区分为若干亚型(H1H15、N1N9)乙型、丙型至今未发现亚型命名:型别/宿主/分离地点/病毒株/序号/分离年代(HA与NA亚型号)(A/HongKong/1

5、/68(H3N2),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因HA或NA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属量变,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因HA或NA的大幅度变异造成,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培养特性 流感病毒能在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增殖,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即可检出。流感病毒虽可在组织培养细胞(人羊膜、猴肾、鸡胚等细胞)中增殖,但不引起明显的CPE,可用红细胞吸附试验判定有无病毒增殖。,生物学性状,抵抗力 较弱 不耐热,5630min即可使病毒灭活。在室温情况下传染性很快丧失,但在0-4能存活数周。病毒对干燥、日光、

6、紫外线以及乙醚、甲醛等化学药物也很敏感。,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致病性:,传染源-病人或病毒携带者,致病机理-病毒不入血,病毒-呼吸道-毒素样物质进入血液,全身中毒症状,局部粘膜上皮炎症,同型有1-2年免疫力,免疫物质为sIgA及中和抗体(IgG、IgM),免疫性:,传播途径-病毒飞沫,呼吸道传播,常见症状,发热(up to 39)畏寒 肌肉酸痛出汗 咳嗽 鼻塞咽痛 头痛厌食 乏力,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英国人john huzxam在1743年创造的字,他依据意大利语中用来描述这个疾病起源的片语“un infuenza di freddo”

7、,即“寒冷的影响”。它主要发生在深秋、冬天和早春季节。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群受到感染。,微生物学检查,病毒的分离鉴定,标本(咽洗液或咽拭子),(+),抗生素处理,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33-35孵育,34d,收获,血凝试验,再盲传3代,血凝抑制(HI)试验,鉴定型别,(-),报告,血清学诊断,采取患者急性期(发病3d内)和恢复期(病程2-4周)双份血清,常用HI试验或补体结合(CF)试验检测抗体。如果恢复期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即可做出诊断。,HI试验:简便,特异性高,应用广。CF试验:程序繁琐,应用少。,微生物学检查,快速诊断,主要是采用直接检出病毒抗原的方法。例如,取患者鼻甲粘

8、膜印片或呼吸道脱落上皮细胞涂片,再用荧光素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查抗原;也可用ELISA检查患者咽漱液中的抗原。用单克隆抗体经免疫酶法仅用24h-72h即可快速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的病毒颗粒或病毒相关抗原。最近,可用PCR技术、核酸杂交等方法检出病毒或进行分型。,微生物学检查,流感的防治,药物治疗 盐酸金刚烷胺、干扰滴鼻素、板兰根、大青叶接种疫苗 流感病毒灭活疫苗 病毒表面抗原疫苗 减毒活疫苗,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与正粘病毒一样,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的单负链RNA病毒,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病毒体积大(-)ssRNA不分节段包膜刺突蛋白不同(

9、HN、H、G、F蛋白),生物学性状,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麻疹病毒是麻疹的病原体。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光,结膜炎、鼻炎、咳嗽是三个主要的前驱症状。麻疹本身可自愈,但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而导致死亡。,核衣壳 核酸:ssRNA。衣壳 包膜 刺突 血凝素(HA):溶血素(haemolyxin,HL):,形态与结构,生物学性状,病毒可在许多原代或传代细胞(如人胚肾、人羊膜、Vero、HeLa等细胞)中增殖,产生融合、多核巨细胞等CPE。在胞浆及胞核内均可见有嗜酸性包涵体。,培养特性,生物学性状,抗原性及抵抗力,生物学性状,麻疹病毒抗原性较稳定,虽然世界上有8个不同的基因组共15个基因型的

10、麻疹野毒株在流行,但只有一个血清型。麻疹病毒抗原也有小的变异。,病毒抵抗力较弱,加热5630min和一般消毒剂都能使其灭活。对日光及紫外线敏感。,麻疹病毒的传播,人是麻疹病毒的自然宿主急性期患者为传染源通过飞沫或鼻腔分泌物传播,麻疹,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出疹前6d至出疹后3d)。,传播途径:呼吸道(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经用具、玩具或密切接触传播)。,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麻疹(measles):儿童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以皮丘疹,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为特征。若无并发症,预后良好。,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S

11、SPE是一种持续性病毒感染,表现大脑机能渐进性衰退,1-2年内死亡。,致病性与免疫性,麻疹病程:,病毒,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LB结增殖,血(1st病毒血症),全身LB组织大量增殖,血(2ed病毒血症),发热、呼吸道症状,Koplik斑,特征性皮疹,飞沫,密切接触,2d,3d,24h,体温,1W,症状消退,皮疹变暗,色素沉着,0.1%,脑脊髓炎,永久性后遗症。,致病性与免疫性,1w,麻疹的临床表现,潜伏期约1012天体温略高、咳嗽、流涕、好打喷嚏及泪眼,症状持续35天体温突然升高(达到4040.5C),口颊粘膜出现柯氏斑,随后出现红色班丘疹,从耳部开始,23天后遍及全身4天后消退,脱屑,柯氏斑

12、,麻疹的并发症,呼吸道最为常见,如肺炎、肺结核消化道 腹泻、阑尾炎或盲肠炎营养失调神经中枢系统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麻疹病后人体可获得终生免疫力。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体液免疫:抗HA抗体和HL抗体均有中和病毒作用,而且HL抗体还能阻止病毒在细胞间扩散。6个月内的婴儿因从母体获得IgG抗体,故不易感染,但随着年龄增长,抗体逐渐消失,易感染性也随之增加。故麻疹多见于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典型麻疹病例无需实验室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即可诊断。对轻症和不典型病例则需做微生物学检查以求确诊。由于病毒分离鉴定方法复杂而且费时,至少需2-3周,因此多用血清学诊断。,微生物

13、学检查,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是隔离患者,进行人工自动免疫,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目前国内外普遍实行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使麻疹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这种疫苗皮下注射,阳转率高,副作用小,免疫力可持续3-5年。对未注射过疫苗又与麻疹患儿接触的易感儿童,可在接触后的5d内肌注健康成人全血、麻疹恢复期人血清或丙种球蛋白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防治原则,麻疹的治疗,控制高热保持室内湿度及时补液注意饮食营养儿童应补充维生素A注意并发症,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病毒呈球形。核酸为-ssRNA。衣壳为螺旋对称。包膜上有HA和NA等突起。病毒可在鸡胚羊膜腔内增殖,在猴肾等细胞培养中增殖能使细胞融合,出现多核

14、巨细胞。腮腺炎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胀、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儿童常见病。,人是唯一储存宿主,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病毒最初是于鼻或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增殖,随后发生病毒血症,扩散至唾液腺及其他器官,有些患者的其他腺体如胰腺、睾丸或卵巢也可发炎,严重者可并发脑炎。病后免疫持久,被动免疫可由母体传给子代,因此6个月以内婴儿患腮腺炎者罕见。,对典型病例很容易做出诊断。,预防腮腺炎应隔离患者,减少传播机会。国外用减毒活疫苗预防有一定效果,特别是有些国家已将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组成三联疫苗,取得了较好效果。,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scyt

15、ial virus,RSV),包膜刺突为G蛋白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肺炎成人-上呼吸道感染通过手、污染物品和呼吸道传播易在冬季流行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病原体,RSV的致病机制,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病毒不入血支气管坏死物与粘液、纤维蛋白粘连在一起,易导致气道阻塞可并发严重的细支气管炎和肺炎,RSV的免疫及预防,感染后免疫力不强,不能防止再感染至今未有有效的预防疫苗,腺病毒(adenovirus),线型双链DNA,不分节段基因组长3000042000bp,编码约30种蛋白病毒无包膜,二十面立体对称,直径约7090nm具12个顶角和纤维刺突,腺病毒的EM照片,传播途径,粪-口途径呼吸道传播接触传

16、播 手-眼途径性接触,致病性,咽炎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滤泡性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咽结膜热尿路感染(子宫颈炎、尿道炎、出血性膀胱炎)无症状的持续感染,临床特征,潜伏期58天通常为局部感染一些病毒亚型可导致细胞病变(细胞肿胀、变圆,核内出现嗜碱性包涵体)约5%的儿童急性呼吸道疾病及约10%的婴幼儿腹泻由腺病毒引起脑膜脑炎可为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微生物学检查,取样用咽拭子、眼结膜分泌物接种原代人胚细胞后传代Hela细胞等上皮细胞初步鉴定可观察细胞的病变效应酶联免疫测定、荧光免疫测定,预防及治疗,普通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感染后对同型病毒可产生牢固的免疫力母亲的抗体对新生儿有保护作用目前无理想

17、疫苗,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单正链RNA,有包膜包膜刺突有血凝性核衣壳为二十面立体对称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其唯一自然宿主,致病性,儿童是主要易感者呼吸道传播局部淋巴节增殖后经病毒血症散播全身可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ial rubella syndrome,CRS):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病毒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发生CRS,引起胎儿畸形、死亡、流产或产后死亡,畸形主要表现为心脏畸型、白内障和耳聋三大主症。,TORCH综合征(TORCH syndrome):包括风疹病毒在内 的一组病原体引起的先天性感染。包括:弓形体(toxoplasmosis,TOX)其他病原体(other pathogens)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其他病原体中包括梅毒螺旋体、HIV、VZ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麻疹病毒和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也可引起先天性感染。,预防及免疫,自然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母亲抗体可保护胎儿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三联疫苗(MM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