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份和性质.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89847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8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份和性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份和性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份和性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份和性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份和性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份和性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份和性质.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本内容提要:主要阐明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并介绍碳、氢、氧、硫同位素的基本知识以及海相与陆相原油的差别及原油的分类。,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产状和性质,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产状和性质,第一节 石油沥青类概述,一、石油沥青类与可燃有机矿产 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它们多由古代的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属有机成因,又具有燃烧能力,总称为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二、可燃有机矿产的元素组成 组成可燃有机岩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还含少量的氧、硫、氮等杂质元素。,三、可燃有机矿产分类 根据物理状态,可燃有机矿产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类。(1

2、)气态可燃矿产:纯气田的气体、石油伴生的油田气、煤型气、火山气、沼气等。(2)液态可燃矿产:以石油为代表。(3)固态可燃矿产:地沥青、地蜡、石沥青等石油衍生物,还有各种煤、油页岩、硫磺等。,地沥青,油页岩,石油,开县气井,第二节 石油的成份和性质石油(petroleum)是什么?简单地说,石油是指赋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石油从地下开采出来,没有经过加工提炼之前通常称之为原油(crude oil).成份:主要烃类、少量非烃、微量元素相态:液态为主,溶有大量烃气,少量非烃气物性:多具芳香气味、油脂状、比水轻,颜色 有黑、褐、棕、绿、浅黄直至透明。,一、石油的元素组

3、成 由C、H及少量O、S、N等元素组成。据统计:C,84-87%;H,11-14%;O+S+N,14%;微量元素约万分之几。显然C、H占绝对优势,也叫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主要呈烃类存在。,S,平均为0.65%;S2%,高硫原油;S0.5%S2%,含硫原油;S0.5%,低硫原油。碳酸盐含油层和咸水湖沉积的石油,S一般含量较高。N 平均为0.094%;通常 0.25%,高氮原油;0.25%,贫氮原油。,微量(灰分)元素(石油组分中发现)有:Fe,Ca,Mg,Si,Al,V(钒),Ni(镍),Cu(铜),Sb(锑),Mn,Sr(锶),Ba(铍),B(硼),Co(钴),Zn(锌),Mo

4、(镅),Pb(铅),Sn(锡),Na(钠),K(钾),P(磷),Li(锂),Cl(氯),Bi(铋),Be(铍)Ge(锗),Ag(银),As(砷),Ga(镓),Au(金),Ti(钛),Cr(铬),Ca(镉)等59种元素。我国原油一般Ni高(陆),V低,V/Ni比值低。,二、石油的烃类组成及特征(一)烃类化合物1.烷烃(脂肪族烃)通式CnH2n+2,属饱和烃常温常压下:C1C4(气态);C5 C16(液态);C16(固态)分子结构特点:碳与碳原子间以单键相连,排成直链,按其是否有支链存在,进一步分正构烷烃、异构烷烃。无支链的为正构烷烃,如正戊烷;有支链的为异(构)烷烃。如异戊烷,异烷烃中最有意义的

5、是具特征结构的异戊二烯型烷烃。特点是直链上每四个碳原子有一个甲基支链。如:植烷,姥鲛烷,降姥鲛烷,异十六烷及法呢烷的含量最高,主要来源于叶绿素,加之化学稳定性,可用作油源对比。,2.环烷烃,通式为 CnH2n,属饱和烃 结构特征是碳原子以单键联结成闭合的链环。环烷烃由围成环的多个次甲基(-CnH2n-)组成。按分子所含碳环数目分:单环烷烃(CnH2n)双环烷烃(CnH2n-2)三环烷烃(CnH2n-4)多环烷烃(组成环的碳原子数为大于3的数,相应为三员环、四员环、五员环、六员环)。,环烷烃在石油中分布的特点:五员环和六员环最常见(稳定),六员环居多;低沸点馏份中,单环占主要,随沸点增高,出现双

6、环、三环多环化合物。,3.芳烃及环烷芳烃 通式(CnH2n-6),属不饱和烃。特点:至少含一个苯环,具有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级成的特殊碳环-苯环。(苯环是由单键与双键相所构成的闭合环)按结构分:单环芳烃:分子中含一个苯环,包括苯及同系物;多环芳烃:分子中含两个或多个独立苯环;稠环芳烃:分子中含两个或多个苯环,彼此之间通过共用两个相邻碳原子稠合而成。,(二)石油的非烃组成(含有O、S、N等元素的化合物)1.含硫化合物 已鉴定出100多种,多数情况下,以硫化氢(H2S),硫醇(RSH),硫醚(RSR),噻吩及其同系物等形态出现。,2.含氮化合物已鉴定出30多种,通常:高氮原油,N0.25%贫氮原

7、油,N0.25%碱性氮化合物:吡啶、喹啉、异喹啉等同系物;非碱性氮化合物:吡咯、卟啉等同系物。其中卟啉类富有成因意义,特点是含有卟啉环,卟啉是由四个吡咯环通过四个(-CH-)基团交替联结而成的十六员环。来源于植物的叶绿素、动物氮化血红素,可提供有机成因的证据。,叶绿素(A)与原油中的卟啉(B)、植烷(Ph)、姥鲛烷(Pr)结构比较图(etc.,1981),石油中的卟啉化合物 主要为钒卟啉、镍卟啉;海相原油富含钒卟啉;陆相原油富含镍卟啉;中新生代生成的原油卟啉含量较多;古生代地层中含量甚低或不含。,3.含氧化合物 目前在石油中已鉴定出50多种。分属于环烷酸、酚、脂肪酸,统称石油酸。醛、酮)含量极

8、少。几乎所有石油中都含环烷酸,但含量变化大(0.03-1.9%)。,三、石油分类(研究目的不同,原则和方法采用参数不同)常用蒂索分类:根据烃类、胶质、沥青质相对含量;考虑,含硫量 采用三角图解,根据烷烃、环烷烃、芳烃O、S、N化合物相对含量。共分六种类型:石蜡型;石蜡-环烷型;环烷型;芳香-中间型;芳香-沥青型;芳香-环烷型。,四、海、陆相石油基本区别海相:芳香-中间型、石蜡-环烷型为主,饱和烃 25-70%,芳烃占总烃25-60%,S较高,V/Ni1,13C值,一般-27,低蜡,一般为0.5-3.0%;陆相:石蜡烃为主,部分为石蜡-环烷型,饱和烃 60-90%,芳烃占总烃10-20%,S较低

9、,V/Ni1,13C值一般-29,高蜡,一般5,为10-30%。,五、石油的物理性质 石油的物理性质,取决于它的化学组成,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甚至同一层位在不同构造部位的石油,其物理性质也可明显差别。1.颜色:石油的颜色不一,有淡黄、黄褐、黑绿、黑色等。石油的颜色与石油中胶质、沥青质的含量有关。一般情况下,胶质、沥青质的含量愈高,颜色愈深。,2.密度和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d420)指在一个大气压下,20石油与4纯水的单位体积密度之比。重质石油(d420)0.93中质石油0.90(d420)0.93轻质石油(d420)0.90,相对密度主要决定于: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密度大、颜色深。低碳数烃含量

10、多,密度小。石油中溶解气数量多,密度小。温度高,密度小,压力大,密度增大。商业上:API度=141.5/(15.5时密度)-131.5(我国、美国常用)波美度=140/(15.5时密度)-130(西欧常用),3.粘度 指液体在外力作用下,阻止其质点相对移动的能力,就是该液体的粘度。粘度的单位为泊。定义:当用1达因的切力作用于流体,使相距1厘米,面积1厘米2的两液层发生相对流动,如流动的速度为1厘米/秒,该流体的粘度为一泊。在国际单位SI制中,单位为帕斯卡秒(PaS),影响石油粘度的主要因素密度增高,粘度加大;温度增高,粘度降低;压力增高,粘度加大;烷烃含量高,粘度降低;环烷烃高,粘度大;烷烃、

11、环烷烃含量多,粘度低;蜡、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粘度大;原油中溶解气增加,粘度降低。,4.导电性 石油电阻率极高,与高矿化度的油田水及沉积岩相比,可视为无限大。在测井上,可将油、水因视电阻率而区分开。5.荧光性 石油在紫外线照射下可产生荧光的特性。芳烃和非烃引起发光,低碳数饱和烃不发荧光。芳烃呈天蓝色,含胶质较多为绿色或黄色,含沥青较多为褐色。,6.旋光性 当偏光通过石油时,偏光面会旋转一定角度(旋光角)。凡具有能使偏振光的振动面发生旋转的特性,称旋光性。引起石油旋光性产生原因,是在组成石油的某些化合物中,有些碳原子具不对称结构,使化合物产生具有旋光的性能。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或天然无机物,不具这种

12、性质。,7.溶解性石油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难溶于水。碳数相同的分子比较,烷烃溶解度最小,环烷烃居中,芳烃最大;烷烃中(除甲烷)低分子气态烃溶解度较高,随分子量增大,溶解度减小。外界条件:温度增高,溶解度加大;水中无机组份含量增加时,溶解度降低;水中有皂胶粒存在时,(烃类)溶解度增大。,第三节 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一、天然气的概念和产状(一)概念广义的天然气,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狭义的天然气:(油、气地质研究的气体)指与油田或气田有关的可燃气体。成分以气态烃为主。多与生物成因有关。,(二)产状按相态:游离气,溶解气,吸付气,固态气水合物;按分布特征:聚集型,分散型;按与石油产出关系:伴生气,

13、非伴生气;按成因:有机成因型(石油气、煤成气、菌解气);无机成因型(岩浆脱气、火山喷气、变质脱气、围岩分解等)。,1.聚集型天然气气藏气 指在圈闭中具一定工业价值的单独天然气聚集,可存在于油气田中,也可存在于与石油成因分布上无联系的气田(无机成因)内。,气顶气:指与油共存于油气藏,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在分布、成因上与石油有密切关系。基本特点:重烃气含量大于5%,重烃气含量多少取决于石油的组成和密度。,溶解气油内溶解气:特点是重烃含量高,常见于饱和或过饱和油藏中。水内溶解气:主要成份有甲烷、氮、重烃气、二氧化碳等,不同成因盆地,成份含量不同。凝析气 一种特殊的气藏气。在地下较高温度

14、、压力下,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气化或呈液态分布在气中,呈单一气相产出;采出后因地表温度、压力降低,逆凝结呈液态析出。,2.分散型天然气油溶气:指油藏中的溶解气,任一油藏总溶有数量不等的天然气。水溶气:水溶气储量较大,但含气率低。煤层气:指煤层所含吸付和游离态的天然气,其含量因变质强度和煤顶板透气性差异很大。固态气水合物:冰点附近特殊温压条件下形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形成固态气水合物。,二、天然气的化学元素组成 主要由气态的低分子烃(C1-C4)和非烃气体(N2、CO2、H2S)及痕量到微量惰性气体组成。据统计:C,42-78%,H,14-24%

15、;化合物以甲烷为主,其次为重烃气(C2+);含有少量的C2-C6的烷烃。一般碳数越大,含量越少。,实际勘探中,根据重烃气含量分湿气和干气。干气(贫气):C2+5%,常不与油伴生,可形成纯气藏,燃烧时呈兰色火焰,通入带冰的水中,无油膜出现。湿气(富气):C2+5%,常与油伴生,有微弱汽油味,燃烧时呈黄色火焰,通入带冰的水中,水面常出现彩色油膜。非烃气体:有CO2,N2,H2S及He、Ar等惰性气体含量不等。高者可成为以CO2,N2为主的气藏。,三、天然气的物理性质(一)基本物理性质,1.密度和相对密度 在标准状况下,单位体积天然气的质量。一般与它的分子量成正比。即密度随重烃含量尤其是高碳数的重烃

16、含量及CO2和H2S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一般:气体越多,密度越大;湿气比干气密度大;氮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含量高,密度大。,2、粘度常压下:一般随分子量增加,粘度减小,随温度增加,粘度加大。(温度升高,气体分子运动加速,增加分子间碰撞,粘度加大),3.溶解性相同条件下气在石油中的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天然气中重烃增多或油中轻组分增加都可增大气体在油中溶解。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力,可使气体在油中溶解度增加。,4.蒸气压力 气体液化时所需施加的压力。随温度升高,蒸气压力增大;同一温度条件下,碳氢化合物的分子量越小,蒸气压力越大。5、扩散性 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自发地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移以达到浓度平

17、衡的过程。,第四节 油田水一、油田水的概念与产状油田水:指油田区域内与油气藏有密切联系的地下水,与油、气组成一个统一的流体系统。水与油、气分布相对位置分:边水,底水;水与油相对位置分:上层水,夹层水,下层水;水在储层存在状态分:气态水,吸附水,毛细管水,自由水,二、来源及形成(一)四种来源沉积水,渗入水,转化水,深成水(二)形成以沉积水、渗入水、转化水与深成水的某一种为主或它们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与油气伴生而形成。由于形成中和油气相互作用,油田水具有一般地下水不常见的组份-烃类及其衍生物。,三、油田水的矿化度及化学组成包括:1、无机组成:(已测定60多种,常见30

18、种),含量较多的。Na+、K+、Ca2+、Mg2+、Cl-、SO42-、HCO3-、CO32-;2、有机组成:烃类、酚、有机酸;3、溶解气:O2、N2、CO2、CH4、He等;4、微量元素:约几十种。矿化度:水的矿化度,即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四、油田水的类型 根据水中所含离子,把地层水分成不同类型。,根据大陆水和海水化学成分特征,把天然气水中的Na+和Cl-的当量比作为水的分类基础。并据水中离子(Cl-,SO42-,HCO3-,Mg2+,Ca2+)彼此化学亲合力的强弱顺序而组成盐类的原则,作划分依据。油田水以氯化钙型为主,重碳酸钠型为次,硫酸钠和氯化镁型少见),五、油田水的物

19、理性质1.密度 因溶有数量不等的盐类,密度变化大,一般大于1,一般情况是含盐量越高,密度越大。2.粘度 由于含盐,粘度比纯水高,一般是溶解盐份越多,粘度越大。3.导电性 因含离子能导电,含离子越多,导电性越强。,4.透明度 一般不透明,呈混浊状。5.颜色 常带有颜色。含H2S时呈淡青绿色,含铁质胶状体时,带淡红色,褐色或淡黄色。6.嗅味 水中混有少量石油时,具汽油或煤油味,含H2S气体时,常带臭鸡蛋味,溶有NaCl时带咸味,含硫酸镁时带苦味。,第五节 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指的是原子序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那些质子(或元素周期表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而原子量不同的元素),因为它们在周期表占有同一位置,故

20、称同位素。一、同位素的定义,值()=(Rs-Rr)/Rr1000 或值()=(Rs/Rr-1)1000 Rs,样品的比值 Rr,为标样的比值国际常用标准13C(PDB),D/H为SMOW。,二、碳稳定同位素(一)常见的分馏作用1.同位素置换反应 反应结果,使不同物质中有的13C富集,另一些则12C富集。海水比大气中的CO2富集13C。2.光合作用的动力效应 植物光合作用时,会富集12C而使13C减少。海洋生物13C含量与HCO3中的13C含量相比会减少,13C值就会降低。海洋植物利用海水碳酸盐产生CO2光合作用,13C值增高。,3.温度效应 高温区相对富集13C,而低温区则贫13C。4.热力和

21、化学反应动力效应 低温条件形成的烃类12C较富集,13C值变小。高温条件下形成的烃类13C较高,13C值变大。5.物理化学效应 蒸发、扩散作用使气相富集轻同位素,液相则富集轻重的重同位素;一般气13C值相对低,油13C值相对高。,(三)应用1.鉴别烃类生成的母质和环境 利用陆生植物、湖沼等高等植物,淡水浮游生物与海洋动深海浮游生物的碳同位素组成有明显不同,来反推烃类生成的母质、环境。2.对比油源 一般原油比生油岩的13C值低几个千分点,被认为对比好,反之;则认为差或不是。,3.阐明油气的成熟过程 成熟过程中干酪根相对富集13C;裂解所得的烃类相对富集12C;时代越老,13C越相对富集。4.细菌

22、降解作用(保存条件)饱和烃降解有利于富集13C;杂环化合物或沥青裂解有利于12C的富集。5.运移 随运移距离增加,12C相对增加。同一层原油13C递减方向,可能就是油运移的方向。,(四)油气中的碳稳定同位素原油13C(PDB):一般为-22-33,平均-25-26海相原油:-27-22陆相原油:-29-33(相对值小)天然气:13C,从-20-100低温浅层-50-100深层、年代较老,较高温:-50-20,三、氢同位素 氢同位素的相对丰度为H1,H2,石油中H2含量比普通水高约60,在天然气中可达7939。(原油中D值变化还未能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现场应用很少)原油中D值,-80-160 天然气D值,-105-270 生物成因气 13C低,D值也较低 热解成因气 13C和D值偏高。,四、硫稳定同位素 由于S33和S36数量很少,一般只测定S32和S34,也可以用S32/S34比值来表示硫同位素含量。沉积岩中34S值介于-4.144.55。之间;而S32和S34值变化在21.2802.212。,五、氧同位素 由于O17分布很少,一般都研究O16O18值。目前,在地质学上,只将碳酸盐中的氧同位素比值O16O18用来测定沉积盆地的古水温。六、氮同位素 天然氮有两种稳定同位素,其相对丰度为:N14,99.635%,N15,0.3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