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特殊性.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90286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7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特殊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特殊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特殊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特殊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特殊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特殊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特殊性.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特殊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的主体与创造者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于社会生产方式 人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必然会形成双重关系,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人们之间也要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这就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辩证统一于生产方式。其中,生产力最终决定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变革,生产关系则直接规定生产方式的性质。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就构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2、状况的规律。,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对矛盾中,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在各个社会形态都发生作用的普遍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基本趋向,揭示了生产力在生产方式矛盾运动中的始终决定作用,从而也揭示了生产力是推动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4、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

3、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最大特点,是二者既基本适应,但又不完全适应。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基本相适应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也有不相适应的一面,这就会同生产力的发展发生矛盾。,(二)正确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 首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探索历史发展根源的一把钥匙。其次,这个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

4、动的必然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统一于社会形态建立在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是指: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上层建筑依赖于经济基础,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经济基础必然会产生一定

5、的上层建筑为它的巩固和发展服务。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或早或晚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再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上层建筑必然或迟或早也要发生改变;经济基础还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的方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有两种情况:当它沿着与经济基础发展的同一方向起作用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当它沿着与经济基础发展相反的方向起作用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当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上层建筑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的或进步的力量;反之,就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

6、阻碍社会前进的消极的或反动的力量。当上层建筑严重地阻碍经济基础实现变革的时候,上层建筑的革新,对于经济基础的发展,就会成为决定性的环节和条件。,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的矛盾运动。4、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形成的特点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形成方面的特点: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是先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而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借助于上层建筑的力量而建立起来的。,5、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本身的特点:,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基本上是相适合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也存在不相适合的方面。,(二)正确认识和掌握上

7、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1、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意义 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三、社会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两对基本矛盾之间的内在联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是等同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具有更为根本的性质,一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和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另一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2、两对基本矛盾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

8、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形成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这个矛盾运动总是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又从基本不适合到新的基本适合,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如此不断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促进社会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阶级斗争产生的根源及其形式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突出地表现在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阶级

9、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发展的量变过程中。,(三)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1、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2、社会革命的形式和作用,社会革命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首先,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其次,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科技进步是推动

10、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1、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动力 2、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活方式的变革。再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文明的提高。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引起和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五)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社会改革 是在一定程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存在和发展,而对现存的制度、体制作一定的调整和革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关系:,互相区别:社会革命是社会根本制度的变革,是社会发展中质的飞跃。社会改革是同一社会形态对某些

11、不适应的方面和环节的调整,不改变该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是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互相联系: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当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越来越大,当旧社会制度向新社会制度过渡之时会出现改革的潮流。但是当旧制度的维护者疯狂的抵制和破坏改革时,社会进步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实现。,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它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它可以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或局部质变的准备。,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

12、自觉的、主动的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社会主义改革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一)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与人的活动 1、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的自觉活动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历史规律存在于并实现于历史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人们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

13、,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 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大多数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14、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三)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1、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又承认个人特别是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存在着差别。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坚持历史主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四)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五、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和选择性及社会

15、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和选择性1、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 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以主体的选择、意愿和意志为转移的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2、社会发展过程的选择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选择余地。首先,主体的选择是以不可选择为前提的。其次,主体的选择不是无限制的,而总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所提供和展现的可能性空间中进行选择。再次,主体在这种可能空间中的选择,也是受着各种条件的决定和影响。最后,主体的选择所达到的结果,也受着社会规律的决定。,(二)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

16、性,是指社会发展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2、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首先,处于同一个社会形态中的不同国家和民族,其具体发展道路各有自己的特点。其次,在社会交替过程中,不同国家和民族所走的具体道路和途径也有不同特点。最后,一个国家可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超越某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到更高的社会形态,这最突出地反映了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思考题1.试述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并说明其对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有何指导意义?2.如何理解社会发展是决定性和选择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试举例说明。,参考文献1.赵家祥:历史唯物主义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2.肖前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3.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4.陈福雄、温志雄:简明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李秀林: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9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