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件第十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课件第十章.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系统的管理涵盖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在总体上,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开发建设和运行维护两个时期,相应的有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等两个方面。第一节 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 第二节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第三节 信息系统管理模式与伦理,第十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第一节 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常以项目方式进行信息系统开发项目有管理问题 本节内容:一、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任务 三、信息系统的项目组织与计划 四、信息系统的评价,一、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购置商品软件专门开发:自主开发 委托开发 合作开发商品软件:种类繁多
2、、大小不一、档次分明 规范研制、反复调试、广泛应用、性能稳定购置商品软件可加快信息系统的开发进度 对组织变革、流程改革有较大的推动力度商品软件开发方式有一定风险 个性要求难以满足,不能解决所有管理问题 因此有购置应用系统软件与专门开发并举的集成方式,委托开发和购置商品软件后的委托实施等也被称为外包,一、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应用系统软件购置与专门开发并举的集成方式 购置管理过程较稳定,模式较统一的功能模块 专门开发稳定性差,个性化强的功能模块 两者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购置、专门开发、两者并举都要做系统分析 对两者并举方式 有两类模块划分、二者接口设计、集成等问题,系统分析,购置与专
3、门开发模块划分选择,接口设计,购置与实施,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集成,系统投运,购置与专门开发并举集成方式的开发过程,一、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商品软件的购置与实施过程,一、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信息系统新方式:业务外包(Outsourcing)所谓业务外包就是为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将一些非主业业务或工作承包给外部专业公司 业务外包被应用于:信息系统开发、维护、运行、顾问聘请等 外包要注意外包策略、方式,承包方选择等,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任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是以项目的形式对系统开发和维护等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为系统开发制定一份工作计划,并对计
4、划的落实进行组织、监督与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一般按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的原则展开,规划中的每一个信息系统或子系统的开发都需要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这是一项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条件约束下,对系统开发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与控制的活动。,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特殊性 首先,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具有不确定性,很难事先给出具体的是否实现目标的评判标准。其次,信息系统项目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一些要求会在项目进程中逐步细化,甚至改变。再次,信息系统项目是一类知识密集型活动,因此,知识工作者是项目绩效的关键因素,三、信息系统项目的组织与计划,(一)信息系统项目的组织与协调 项目的组织指落实项目工作计划所
5、需相关资源的配置。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中最为关键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参与开发项目的成员数目和种类与开发方式有关。采用购置商品软件或外包的开发方式时,参与项目的成员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供应商、硬件供应商、系统实施商、通信服务提供商和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商等。现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还越来越多地安排监理角色。就所涉及的组织来看,信息系统开发项目是一类跨组织、跨专业的复杂项目。,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工作主要是成员的选择、分工和协调。除了采取纯粹外包的方式,原则上,项目最好由用户企业主持,参与成员由用户企业来选择。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大多采用团队的组织方式。跨组织和跨专业的协作型团队往往会因各方背景和观念的不同而发生冲
6、突。因此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协调是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二)项目工作计划的制定信息系统项目工作计划要明确具体工作内容、要求、人员、时间的安排,因此计划的制定首先要确定:开发阶段、子项目与工作步骤的划分;子项目之间的依赖关系与系统的开发顺序;各开发阶段、子项目与工作步骤的工作量。在此基础上,根据总进度要求制定工作计划落实项目的“内容 要求 人员 时间”信息系统工作量的核定常用人月数表示 一般只能依据经验统计数据给出估计数 研究表明: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与开发时间不能正比互换 增加人数,总人月数有时反而会变大 因为人员增加将产生更多的协调与综合工作制定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工作计划的常用方法:甘
7、特图、网络计划法,甘特图(Gantt Chart)是一种对各项活动进行计划调度与控制的图表,它具有简单、醒目和便于编制等特点。其横向表示时间,纵向表示工作。甘特图编制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工作计划的例子,网络计划法是用网络图表安排与控制各项活动的方法,一般适应于工作步骤密切相关、错综复杂的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工作计划一般应该分设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按开发阶段安排,用作总体进度的控制。第二层次按各开发阶段或子项目的工作步骤安排,以便能在细节上配置人力,对项目进度进行控制。,(三)项目进度的控制,几乎没有一个信息系统开发项目能按进度计划完成 由此造成很大损失,因此项目进度控制尤为重要。进度控制
8、通过计划执行的监督和检查、计划延误的分析和解决等活动来实现。开发进度脱期的原因:环境变化、资金不到位、人员变动等 开发进度脱期的特殊原因:工作量凭经验估计,实际与预计发生较大差别 产生事先未估计到的活动,使工作量增加 需求发生变化,使已完成的成果要作局部修改,造成返工。,可能采取的开发进度控制措施:(1)事先在工作计划中留有一定宽裕度。例如工作步骤的工作量取上限,预设机动时间等。(2)开发过程中经常性地与用户交换意见,随时掌握企业发展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减少返工现象(3)关键路线上的活动延误时,要调配现有开发人员,或增加开发人员或加班加点,集中人力予以重点解决(4)上述措施无效时,可对原定计划
9、做调整 例如:工作步骤次序调整,局部删减,(四)用户培训,用户培训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及管理与维护信息系统的信息人员。对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应该是基本概念和一些结合具体项目的必备知识,对管理人员一般建议的培训内容:(1)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这包括信息与信息系统的概念、作用与价值,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开发过程等(2)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等的基本知识。(3)管理方法:现代管理方法的基本思想、数据分析与管理决策的基本概念与常用方法(4)用户信息系统的介绍: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及总体描述,开发计划、主要事项与配合要求等。(5)用户信息系
10、统的操作方法。,对信息人员的培养应把重点放在系统知识与方法论方面,从培养的角度,还应强调在项目开发实践中学习、系统授课和进修等方式并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信息系统的成败与服务提供商和用户之间的知识转移有密切关系。在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用户要向服务提供商转移自己的行业背景、管理方式方法、组织与管理变革的思路和需求等知识,服务提供商则要向用户转移信息系统的方法论和最佳实践等知识。知识转移的成效受知识特性、转移主体特性和主体关系以及情景等因素的影响。知识转移可以通过交流讨论、系统文档、培训、干中学等形式多样的途径实现。其中,培训是服务提供商向用户转移知识的重要途径,要给以足够重视。,四、信息系统
11、的评价,系统评价的目的检查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系统的各种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是否理想,指出系统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和扩展提出意见。系统评价应定期的进行,或每当系统有较大改进后进行。信息系统的第一次评价一般安排在开发完成并投运一段时间,进入相对稳定状态后。通常第一次评价的结论作为系统验收的最主要的依据。信息系统的评价属于多目标评价问题。目前大部分的系统评价还处于非结构化的阶段,只能就部分评价内容列出可测量的指标,不少内容还只能用定性方法作出叙述性的评价。,(一)系统性能指标1.系统的可使用性:人机交互的灵活性与方便性2.系统的可靠性:数据处理和信息输
12、出的正确性与精确度,单位时间内的故障次数与故障时间在工作时间中的比例。3.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调整、改进及增删、与其他系统交互或集成的难易程度4.系统的可维护性:故障诊断、排除、恢复的难易程度5.系统的安全与保密性:安全保密措施的完整性、规范性与有效性等。6.系统文档的完备性:系统文档资料的规范、完备与正确程度。,(二)经济效益指标1.系统投资额:包括系统硬件、软件的购置、安装,应用系统的开发或购置所投入的资金。另外,组织内部投入的人力、材料等。较精确的计算还应考虑资金投入的时间及占用时间等因素。对验收评价后所做的阶段评审还要包括系统维护所投入的资金2.系统运行费用:通信和消耗性材
13、料费用、系统投资折旧费及硬件日常维护费、系统管理人员费用。3.系统运行新增加的效益:成本降低、库存积压减少、流动资金周转加快与占用额减少、销售利润增加及人力的减少(4)投资回收期:为通过新增效益,逐步回收投入的资金所需的时间,也是反映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三)定性效益指标 是通过改进组织结构及运行方式,提高人员素质等途径,促使成本下降、利润增加等难以计量的效益。定性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组织为适应环境所做的结构、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等的变革会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一般无法用其他方法实现。2.能改进组织的形象,对企业而言,对外可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对内可提高全体员工
14、的自信心。,3.可使管理人员获得许多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拓宽思路,进入学习与掌握知识的良性循环。4.系统信息的共享与交互使部门之间、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这可加强他们的协作精神,提高凝聚力。5.提高对客户的响应速度,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市场份额。6.对组织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定额与标准、计量与代码等的基础管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其他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第二节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运行是影响系统质量与效果的两个同等重要的方面,如果运行不好,就无法体现新系统的优越性。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从投运开始,一直要延续到被更好的新系统替代为
15、止,管理的目的是使信息系统在其生命周期内保持良好的可运行状态,保证其功能的发挥。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的任务包括系统的运行管理、系统的维护、系统文档管理、系统的安全与保密。,一、系统的运行管理运行管理的目的是使信息系统在其生命周期内始终保持良好的可运行状态,保证其功能的发挥。运行管理的任务:系统运行情况记录 记录内容:工作站点开机,应用系统进入,功能项的选择与执行,数据备份、存档、关机等,不正常现象、发生时间及可能原因 制定尽可能详尽的规章制度 设置自动记录功能;重要功能运行情况仍应做书面记录;具体工作主要由使用人员完成。,二、系统的维护,维护的目的是使信息系统在其生命周期内保持良好的可运行状
16、态,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维护的类型包括系统的日常维护、系统的应急维护和系统的适应性维护。(一)系统的日常维护包括定时定内容地重复进行的有关数据与硬件的维护,是系统应急维护和适应性维护的基础。数据或信息维护:备份、存档和整理 专门软件自动备份,单双日轮流制作数据存档或归档是当数据积累到一定量或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转入档案数据库的处理,作为档案存储的数据成为历史数据。硬件维护:各种设备的保养与安全管理、简易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易耗品更换与安装,(二)系统的应急维护是指应对外部突发性事件或内部隐患爆发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和系统遭受损害后的紧急处置和恢复工作。外部突发性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连锁波及等
17、;内部隐患主要包括系统缺陷、误操作和有意破坏等,因其爆发的突然性而同属于突发事件。应急维护应该从事前防范和事后应对措施两个方面来考虑事前防范措施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有害突发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度,主要内容是建立和实施多层次的应急维护体系,设计多套应急预案。具体包括信息系统各组成重要性等级和易冲击程度的评定、各种可能风险和系统脆弱点的识别、危害发生可能性和程度的评估、有害突发事件的预警、事后应对机制和应对流程的设计、系统恢复方案的预置等。,事后应对措施的内容包括备用系统的启用、硬件的修复或更替、软件的修改或重装、数据的修补或恢复、系统损害程度的评估和因果分析等。应急维护的主体首先是用户自己,因为时
18、间是应急维护的首要因素,对重要的信息系统,还应该组建自己的应急维护团队,开展应急维护的操作。当信息系统的技术比较复杂、损害情况比较严重而难以自行应对时,需要专业的信息系统服务商提供应急维护的支持服务。应急维护措施的有效性与系统的安全保密和日常维护工作有关。如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到位,日常维护有序,就能降低风险、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利于应急维护。,(三)系统的适应性维护 为适应环境的变革,信息系统要相应的改进与提高 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必须及时予以解决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及克服本身存在的不足对系统作调整、修改与扩充,即为系统的适应性维护。实践证明系统维护与系统运行始终并存 系统维护的代价往往
19、要超过系统开发的代价 系统维护的好坏将显著地影响系统的质量、系统的适应性与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的适应性维护是一项长期的有计划的工作,并以系统运行情况记录与日常维护记录为基础,其内容有:1.系统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与调整;2.系统缺陷的记录、分析与解决方案的设计;3系统结构的调整、更新与扩充;4.系统功能的增设、修改;5.系统数据结构的调整与扩充;6.系统硬件的维修、更新与添置;7.系统维护的记录及维护手册的修订等。,。,三、系统文档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文档是描述系统从无到有整个发展与演变过程及各个状态的描述性资料。信息系统的文档管理是对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产生的各种技术文件与档案的保管及运行过程中
20、更新文档资料的工作,也是使系统能正常运行的基础性工作。系统文档不是一次性形成的,而是在系统开发、运行与维护过程中不断地按阶段依次推进编写、修改、完善与积累形成的。系统的开发要以文档的描述为依据 系统实体的运行与维护更需要文档来支持 系统文档是信息系统的生命线,没有文档就没有信息系统 管理要求:保持文档的一致性与可追踪性系统文档的管理工作主要有:文档标准与规范的制定;文档编写的指导与督促;文档的收存、保管与借用手续的办理等。,。,信息系统文档的内容及产生阶段,四、系统的安全与保密,系统的安全与保密是通过各种软硬件措施保护系统资源,使其不受损失的管理工作。信息系统的安全是:为防止有意或无意的破坏系
21、统软硬件及信息资源行为的发生,避免遭受损失所所采取的措施。信息系统的保密是:为防止有意窃取信息资源行为的发生,使组织免受损失而采取的措施。保密性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地采用各种非法手段窃取或泄漏信息,常见报导的病毒传播破坏和电脑“黑客”犯罪说明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1.自然现象或电源不正常引起的软硬件损坏与数据破坏;2.操作失误导致的数据破坏;3.病毒侵扰导致的软件与数据的破坏;4.人为对系统软硬件及数据所做的破坏,为了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应做好以下工作:(1)依照国家法规及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严密的安全与保密制度,作深入宣传
22、与教育,提高安全与保密意识。(2)制定信息系统损害恢复规程,明确在信息系统遇到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而遭受损害时应采取的各种恢复方案与具体步骤。(3)配备齐全的安全设备。(4)设置切实可靠的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包括系统功能的选用与数据读写的权限、用户身份的确认、防火墙设置等。(5)完整地制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备份,并结合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系统维护,做好数据的备份及备份的保管工作(6)敏感数据尽可能以隔离方式存放,由专人保管。,第三节 信息系统管理模式与伦理,本节内容:一、信息管理部门的任务与建制 二、信息主管与信息人员 三、信息系统外包服务 四、信息系统的伦理问题,一、信息管理部门的任务与建制,
23、(一)信息管理部门的任务信息管理部门的责任是:引入和配置信息技术,开发和组织信息资源,为所在组织提供信息服务,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并通过承担以下任务来履行自己的职责。信息管理部门的具体任务:(1)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策划、制定与实施(2)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与实施(3)信息资源的开发、组织与管理(4)信息系统的管理(5)信息人员的组织、培养与管理(6)向组织各阶层提供信息服务,(二)信息管理部门的建制,目前我国组织的信息管理部门在结构上主要有两大类:传统的阶层结构 按项目划分的矩形结构(自主开发为主时)规模大者分工较细,规模小者身兼数职 人员组成广泛,大都是计算机专业人才 近年来信息管理
24、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逐渐增多,阶层结构的信息管理部门配置,信息主管,一些采用自主开发信息系统方式的大型企业,一般按项目搭建信息管理部门。这时除系统维护工作设专门分支部门外,其余以具体的信息化项目搭建。对于集团公司,信息管理部门分级而设,集团总部和各分支机构的信息部门搭配结构依公司组织体制和管理模式而定。信息管理部门的规模决定于不同组织的具体情况,信息管理部门人员数约是组织总人数的1%3%,二、信息主管与信息人员,信息主管,又称首席信息官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简称 CIO 最早在政府机构为强化信息资源管理而设立 该成功做法很快被引入企业界 企业的信息管理职位有一个发
25、展过程 计算机中心主任 MIS主任 CIO,CIO 承担有关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领导工作,其主要任务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增强竞争力,为组织在信息社会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开阔新的空间。CIO要领导信息管理部门各分支,但最主要的是负责信息化建设中战略性的和方向性的工作,如信息化规划、信息资源的配置、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参与组织高层的决策,尤其是组织变革方面的重大决策。CIO 有很高的素质要求应该具备较高水平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具有商业头脑和谈判、沟通与解决冲突技能,信息人员大都具有较高学历,各有技术或管理专长。目前,高水平的复合型信息人才仍欠缺,人才流动现象比较突出。信息人员
26、肩负的任务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和自主寻求解决方案的特点,还涉及较多的商业机密。信息人员对于组织的信息安全和信息伦理担负着艰巨的责任。他们既要防范来于外界的信息安全威胁,也要考虑如何避免产生于内部的信息利益损害。一方面要从技术上加强组织的信息安全保障,另一方面要从管理机制上加强信息人员信息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三、信息系统外包服务,常见的信息系统外包服务有:针对客户行业背景的解决方案的设计;客户管理问题的诊断咨询;系统硬件和软件的选配;信息人员和应用人员的培训;系统运行中的技术支持;应用指导和常规服务;系统的优化和升级等;非标准的信息系统量身定制服务;客户数据备份服务;系统管理服务;系统应用服
27、务。,所谓外包就是将组织的一些非主业业务或工作任务承包给外部的专业公司,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好处:外包可极大地提高信息系统开发和实施等业务的成效。问题:外包决策和运作的失误导致服务委托方和承接方对于服务质量的争议、委托方被死锁而造成唯一依赖等。要注意:外包服务提供商的选择、外包范围和策略的选择、外包风险的控制等。,站在服务需求方的角度,应做好以下外包决策和控制:1.外包服务内容的选择。依据资源互补原则,将自己难以力及的信息系统的某些业务纳入外包计划,但对于做出信息系统整体外包的决策一定要慎重。2.外包服务商的选择。专业化是外包服务商选择的主要依据。另外,声誉和实力也是选择服务商时要考虑的主要
28、因素。3.外包策略的选择。主要是合作策略和外包形式的选择。合作策略有长期的战略合作和短期的项目合作;外包形式上有合作参与和完全外包等。,4.外包风险的控制。要慎重选择服务商,同时也要在合同制约、数据隔离、人员授权等具体手段上加以事前的控制。,四、信息系统的伦理问题,信息系统含有大量的商业机密信息,由于信息技术的超强能力和信息易于传播和扩散的特点,驱动了一些人窃取商业机密而获得丰厚利益的私欲,随之,信息系统的应用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如企业获取的消费者私密信息被无端地泄密或滥用,他人知识产权被非法占用等。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问题。信息系统的伦理问题对被动者会造成莫名
29、的干扰和利益损害,严重时还会导致更为严重的财产损坏等。企业高层领导和信息主管应该在意识上树立信息系统伦理观念,结合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制定有关机密信息的保密策略和保密措施。,第十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 小结,项目管理,运行管理与维护,管理模式与伦理,信息系统管理,有多种开发方式应采用工程项目方法重点是进程和质量控制,安全和保密管理、日常管理和控制、日常维护、应急维护和适应性维护,设置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设立CIO职位信息系统外包服务是基于专业分工和优势互补的思想的新模式,三、系统平台与商品应用软件的选用,(一)系统平台软硬件的选用重要性:系统平台软硬件费用占总投资 50 以上 是应用系统开发、运行与
30、维护的基础 系统平台软硬件主要包括:系统硬件、网络设备、系统软件及开发工具的选择,以及与此相关的供应商的选择。选择依据:根据系统的目标、逻辑方案确定的系统规模、功能、技术指标等作为选择依据。我国企业在系统平台软硬件选用的问题上 往往脱离系统实际而受人为因素左右 因此常造成“牛刀杀鸡”或“老牛拖车”的现象,三、系统平台的选用-2,系统平台软硬件的选用应考虑因素:(1)多看相关网站和专业报刊,多听取专家意见 多参加展示会和报告会,以熟悉供应商、可选品种及其特点、行情趋势等。(2)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规格与档次,不求气派或虚名,经费不足时分步走而不减低要求。(3)信息技术更新换代极快,一步到位决不可取(
31、4)为保证售后服务,选择成熟,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尽可能不采用多家供应商集成的策略(5)规模较大时,采用招标方式选择供应商,投标评价在较大范围内公开进行,或由专家组成的第三者负责。,(二)商品应用软件的选用,成套商品应用软件费用高昂,对企业触动深刻 选用时应给以高度重视,做好前期工作:(1)供应商的选择(2)软件所包含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了解(3)软件性价比的比较(4)购置策略的选择等商品应用软件只有使用权,不提供软件代码 今后的维护和扩展只能唯一地依赖原供应商 对基础管理不很理想的组织 应选购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接近自己的软件,购置费用预算要注意:软件价格只是总费用的一小部分 咨询、培训、二次开发和维护等费用往往数倍于软件价格商品应用软件的购置可参考以下策略:1.成套商品应用软件功效大但风险也大,要谨慎决策,即使采用也最好分步实施,不宜一步到位。2.按业务流程,优先购置前端和底层业务的模块软件,按业务结构化程度,优先购置稳定和规范业务的模块软件。3.由于品种层次多,差别大,必须仔细分析比较,不绝对限定时间,购前多参观了解已有用户,并由企业将来的用户管理人员模拟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