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理学-老年人的情绪.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94832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心理学-老年人的情绪.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老年心理学-老年人的情绪.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老年心理学-老年人的情绪.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老年心理学-老年人的情绪.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老年心理学-老年人的情绪.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心理学-老年人的情绪.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心理学-老年人的情绪.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老年人的情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俗语形象的刻画了情绪对人的影响。老年人的情绪有什么特点?如何才能让老年人感到幸福、快乐呢?,我们平时经常讲“触景生情”,“情”就是“情绪”,“景”就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刺激因素。比如说,你碰巧听到有位同学正在说你的坏话,就会产生气愤的情绪;如果是这位同学正在夸你,则会产生高兴、愉快的情绪。人的情绪有很多种,中国汉语中描写情绪的词语有上千个,喜、怒、哀、惧是人的四种基本情绪。,一、情绪情感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一)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指人们在内心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或者说是人们在

2、心理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的多样化和变化决定了情绪情感的丰富和复杂。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便抱有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如愉快满意或厌恶愤怒等。,目前,中国社会的老年人需要什么?,一、老年人的需求特点,也许有人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老年人,尤其是城市老年人,可能最重视精神方面的需求。但是,大量研究表明,中国老年人最重要的需求仍然是物质方面的需求。,老年人对健康和经济最看重,居住和饮食列第三、四位,心情紧随其后,列第五位。(吴振云等,对北京18个区县2000名60以上老人调查)老年人最看重的是生活安全需求,他们

3、希望生活安定、日子太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其次是社会尊重需求,三是行为意义需求,他们渴望工作,希望生活得有价值。(刘颂,对南京六城市和两所老年大学的1020位老年人的调查),农村老年人最重视基本生活心理需求,其次是家庭亲情心理需求,再次是社会生活心理需求(黎春娴,福建9市444名农村老年人)福利院老年人首先关注的是自己的生活来源问题。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审美需要、求知需要(鲁莹等,上海某福利院100名老年人),不同需要对于不同年龄老人的重要程度存在差异60-65:尊重-爱-生活-安全65-70:生活-尊重-安全-爱70以上:安全-爱-尊重-生活,不同职业、

4、不同学历程度表现出不同需要农民的交往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得分显著低于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生理与安全需要得分最高,认同需要得分最低;学历越高,生理与安全需求得分越低,交往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得分越高。,总之,近年来,虽然有很多人强调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不能忽视老年人的物质需求。,二、老年人的情绪特点,(一)衰老感和怀旧感同现所谓衰老感是指个体面临正常生理衰老现象或退休、丧偶等生活事件而产生的“老不中用了”的心理体验。衰老感使老年人受消极自我暗示的影响,加剧大脑功能的衰老甚至病变。所谓怀旧感是指个体面对老年期的处境而产生的对年轻时代或故人、故物怀念留念的一种心理体验。,(二)空虚感和孤独感

5、共生所谓空虚感是指个体在空闲状态对时间高估,不知如何打发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老年人离退休以后,可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多了,如没有新的内容来充实,缺乏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就会感到百无聊赖,时辰难熬。所谓孤独感,是指个体由于社会交往需求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往往给人带来寂寞、冷落、甚至被遗弃的体验。,(三)焦虑感和抑郁感相伴所谓焦虑感是指个体在面临现实存在的或预计会出现的对自身会产生某种威胁的客观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心理体验。所谓抑郁感是指个体因目标追求受挫折而悲观失望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四)自尊感和自卑感共存所谓自尊感是指他人的言行满足尊重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凡是自我评价

6、积极、自我肯定、自我尊重的人,其自尊感比较强。所谓自卑感,是指个体过低地评价自己或自尊感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对于老年人而言,更多的是因自尊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自卑感。,老年人的总体情绪表现究竟如何?,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消极情绪有所减少,积极情绪有所增加,生活满意度更高,并且对情绪的控制更好。,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情绪、认知与动机相互影响。该理论的特点:强调生命剩余时间对个体动机的影响作用。该理论认为,人对生存时间的知觉,是充足的还是有限的,影响着对目标进行选择的评估过程。,社会目标:获取信息相关 情绪管理相关老年人:现实定向年轻人:未来定向,老年人注意中的积极情绪效应,老年人对积极情

7、绪信息所表现出的偏好。老年人观看积极图像时杏仁核活动显著高于观看消极图像。老年人的注意更多分配在选项的积极特征。但是,这种积极偏差在探测威胁性脸(生气)的实验中没有表现出来。,老年人记忆中的积极情绪效应,老年人对积极情绪信息的工作记忆成绩更好。老年人的自传体记忆也显示出积极效应。被试年龄越大,主观报告出的童年时期的快乐程度越高。,主观幸福感 是人们对整体生活的满意度与快乐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了人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怎样及感觉如何。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Diener et al.,1999),三、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一)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状况,主观幸福感的判

8、断与体验,主要建立在当前情况与预期目标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如果当前情况达到或高于预期目标,则会产生满意的感受。老年人 年轻人 谁的主观幸福感 更高?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缩小,因此,老年人的这种差距要小于中年人与年轻人,主观幸福感水平也可能较年轻人高。,(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1.性别?现有研究结果不尽一致。对性别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元分析认为,性别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应非常小,可以认为没有影响。,2.健康状况?自评健康状况是能够有效预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负担较小,生活质量较高),3.农村与城市?现有研究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原

9、因:只是考虑了农村和城市这一因素,而没有排除诸如居住状况、养老方式、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也可能与取样有关。?,4.子女数量?中国向来有“多子多福”的说法。研究发现,子女数量不同的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不过,无儿子的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更低。,5.子女孝顺与否?子女孝顺与否与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密切的关系。有事常找子女商量的老人,比不找子女商量的老人幸福。所以,主观支持是老人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因子。,6.独居老人与非独居老人?独居老人的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与配偶居住和与家人同住的老人。,7.养老方式?居家养老者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机构养老。,8.经济状况?在整体

10、经济状况较差的时候,经济状况越好幸福感水平越高;经济状况较好的情况下,人们的快乐水平并没有随收入的增加而提高。,9.活动性水平?活动性水平能够正向预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最好能够多与他人交往,尤其与邻居多交往。,老年人情绪的其他特征,1.老年人的情绪体验比较强烈。(老年期中枢神经有过度活动的倾向和较低的唤起水平的影响,老年人的情绪体验比一般人来得强烈。),2.老年人的情绪体验比较持久。(由于老年期中枢神经系统内发生的生理变化以及体内稳态的调整能力下降,老年人的情绪一旦被激发,恢复平静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样,老年人情绪状态比较稳定。),3.各种“丧失”是使老年人发生情绪体验的最重要的激发条件。(身

11、心健康的丧失,经济上独立的丧失,与家庭、社会关系的丧失,生存目的的丧失。),四、老年人不良情绪反应的种种表现:(一)忧郁(二)焦虑(三)怀疑(四)固执(五)情绪不稳定,五、老年人产生不良情绪反应的原因:(一)生理机能的衰退(二)疾病的影响(三)社会心理因素。如退休、社会交往减少、家庭因素、精神生活贫乏等。,六、不良情绪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1)生活失去乐趣;(2)影响能力的发挥,阻碍思维判断能力(3)加速衰老;(4)促使疾病的发生发展。,七、应对,(一)不良心理的调节方法:1、合理宣泄倾诉:将内心的不愉快理智地向亲朋好友尽情地诉说出来,以便得到理解、同情、开导和安慰等。痛哭:尽量找个无人的地方,将所有的痛苦和委屈以大声哭泣的方式宣泄出去。写日记:以抒发不愉快的情绪。注意宣泄必须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随时随地宣泄是不提倡的。,2、情趣转移是指有目的的运用各种方法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平时感兴趣和喜欢做的事情上去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分散和转移注意力,摆脱消极情绪。,3、理性升华:是指当一个人遭到挫折和不幸时,能够理智地面对现实,正确对待挫折。找出挫折的原因,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勇敢的面对。4、适度让步:可以使自己心理得到解脱,缓解矛盾。5、自觉遗忘6、自我解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