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损失与预防.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96669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的损失与预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自然灾害的损失与预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自然灾害的损失与预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自然灾害的损失与预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自然灾害的损失与预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的损失与预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的损失与预防.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应学生用书第197页),1能运用资料,对同一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进行对比,并说明原因。2能结合实例,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与多发灾害进行分析、说明。3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及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对应学生用书第199页),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1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日趋严重;另一方面,某些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往往是该地域经济比较发达,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由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苍嚼丛窖现亍,2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

2、异,同一自然灾害损失存在着地域差异,对此类问题的分析,着重考虑两点:一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频度越高,损失越大;二是自然灾害发生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绝对损失越大,相对损失越小。,【例1】读“我国台湾岛地形示意图”,回答问题:,(1)台湾岛的地形特征是_,因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发生最多的自然灾害是_。(2)在同一次自然灾害中,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东部山脉纵贯,西部平原广阔,地势东高西低地震(2)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较多,交通设施密集。,我国的自然灾害多发区,【例2】读“世界局部地区泥石流分布图”和“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

3、回答下列问题:,(1)泥石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2)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3)非洲与亚欧两洲相比,泥石流出现的可能性较小;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4)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的主要人类活动有哪些?(5)泥石流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答案:(1)主要分布在山区。(2)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3)非洲总体降水相对而言比较少。B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4)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等。(5)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

4、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们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至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措施:加强植树造林;人类的大型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当地植被,保持生态平衡;可建设一些护坡工程。,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1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1)遥感技术在减灾中的主要应用:灾害前兆监测;灾害跟踪监测;帮助救灾;建立灾害模型。(2)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主要应用于灾后的通信联络、减灾过程中的灾情跟踪和监测;物资空投位置的精确定位、导航;洪水到达的实时监控;森林火灾发生地点的准确预报等。2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1)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将更广泛地应用于灾害监测、评估、预报与灾害信息管理,使灾害监测实现综合监测化

5、,并实现监测评估预测预警的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大大提高灾害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的快速反应能力。(2)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有:人工防雹、人工增雨、人工消雾、人工消云、人工抑制闪电、人工削弱台风等技术。(3)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将对保护资源与环境、有效防治灾害发挥巨大作用。,【例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的,它所出现的特征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在遥感图像上判读的,通过遥感监测可以预报其发生,报告危害严重程度与危害面积及发展趋势,世界上有60个国家受蝗虫危害,世界粮农组织利用气象卫星监测蝗虫繁殖区,并结合现场抽样调查验证,作出灾情预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蝗虫灾情

6、。材料二火灾是造成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森林发生火灾时,着火树木的温度比没有着火树木的温度高,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未着火树木更多的能量,卫星拍摄到的影像上,着火的森林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显示更亮的浅色调。据此原理,森林管理部门就建立森林火灾实时监测预报系统,全天候对森林遥感信息进行监控。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监测林火蔓延速度、范围和火场内各点温度变化的趋势以及预报灾后苗木的恢复状况。,(1)材料一中提到利用遥感技术可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其原因是不同地物_不同,同一地物的不同部位_不同;遥感技术的特点是_、_、_、_和动态性强等特点。(2)材料二中提到,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监测森

7、林火灾的范围,其原理是_。(3)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防御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双选题)()A遥感技术可以发现森林火灾的成因B遥感技术可以直接分析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C可以显示地震灾情的大小D可以监测洪水的水位变化,(4)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面,我国利用最广泛的是()A预测地震灾害B监测洪水灾害C天气预报D分析沙尘暴的成因思路点拨:遥感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信息获取,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答案:(1)反射率反射波长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2)着火林木和未着火林木的辐射波长不同(3)CD(4)C,(对应学生用书第199201页),测控导航,1.(2

8、010年日照一模)地震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进入2010年,发生在拉丁美洲两个国家的两次地震造成巨大的危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读“智利与海地相关情况对照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智利大地震发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立即汇总各国地震监测网络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分析后,发出海啸预警。海啸预警系统主要应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智利为什么多发地震?(2)简要说明拉丁美洲这两次地震灾情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解析:第(1)题,收集、汇总信息,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输出决策结果,这是GIS的功能。而智利多发地震与其位于板块交界处有关。第(2)题,考查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自然灾

9、害损失可分为绝对损失与相对损失,损失的差异一方面与灾害的强度有关,另一方面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同等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高,绝对损失大,同时,经济发展水平高其抗灾、救灾能力强,又会减轻其损失程度,相对损失较小。答案:(1)地理信息系统(GIS)。智利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2)差异:与海地相比,智利地震死亡人数少,经济损失大。原因:智利经济发展水平高,建筑抗震系数高;人们防震意识强,政府救灾措施得力;人口密度小;该次地震震源较深,震中位于海洋,距离人口密集的城市较远等。,2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泥石流、滑坡

10、易发程度分区图,材料二2008年全国重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逐月分布图,(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及原因。(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及原因。,答案:(1)从空间上来看,我国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地区和西北的陕西、甘肃、山西地区,以及中南、东南的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区。其基本特点是:西部地区多于东部地区,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其中我国西南地区是滑坡分布最集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我国泥石流的分布大体上以大兴安岭燕山山脉太行山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山脉一线为界,该线以东泥石流分布零星(仅辽东南山地

11、较密集);该线以西是泥石流发育最集中的地区。形成原因:地形起伏大,构造活动强烈,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降水集中,多暴雨。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切坡修路、采矿、削坡建房、水库蓄水和人工取土等对植被的破坏。(2)从时间上来看,滑坡、泥石流主要集中发生在49月份;这是因为局地暴雨、持续强降雨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3(2010年山东文综)下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解析:第(1)题,台风中心气压较低,过

12、境时当地气压会降低,过境后气压会升高;从较大层面看,台风经过A地前,A地风速会逐渐增大,离开A地后,风速会逐渐减小;从细处来看,台风经过A地前,风速渐大,当台风眼经过A地时,A地无风,当台风中心离开A地时,风速会增大,然后风速随台风的离开而减小。第(2)题,A地位于沿海,受台风影响,易产生风暴潮危害;B地位于内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台风会带来狂风与特大暴雨,B地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危害。工程措施主要从加固坡地,植树种草角度考虑。答案:(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2)A地:风暴潮;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护坡固坡、植树种草。,4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13、列问题:,(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2)图中A地区为多雨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3)根据水系、地形、气候等因素分析B河所在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4)请你从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工程措施两个方面,分别为B河所在流域预防洪涝灾害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雨涝的发生与气象因素和地形因素有关。由图可知,我国雨涝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这与我国降水分布状况一致。B河为淮河,其多洪水与其水系形状、所处地形与气候特点有关,运用“3S”技术可加强对洪涝灾害的监测、预报;而建设水利工程如:修筑堤坝、建水库、开挖入海新河等。答案:(1)我国雨涝分

14、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2)原因:上游地区乱砍乱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退耕还湖,裁弯取直。(3)从水系上说,淮河(B)呈树枝状水系,支流众多,而下游缺少直接入海通道,各支流同时涨水时,河水排泄不畅;从地形上说,淮河下游平原低洼,水流汇集,不易排泄,有的河段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易产生内涝;从气候上说,淮河流域降水集中,每年锋面雨带逗留时间长,覆盖面积广,上游山区多暴雨。以上几种原因,使淮河多洪涝灾害。(4)运用“3S”技术(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

15、息技术)加强对洪涝灾害的监测、预报;建立、完善应急防灾减灾系统,建设水利工程,如:修筑堤坝、建水库、开挖入海新河等。,5(2010年枣庄调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09年入秋以来,西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干旱从云南开始蔓延开来,云南几度特旱,贵州、四川、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的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重旱。干旱过程持续时间和平均干旱强度均为云南省51年来之最。材料二2010年2月23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全国气象旱涝分布图。,(1)说说地理信息技术在干旱防治方面有何作用。(2)降水丰富的云贵高原冬半年经常有旱害发生,分析造成其干旱灾害的自然原因。,(3)这次50年一遇的旱灾可能对西南

16、地区带来哪些不利影响?面对本次严重旱灾,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考查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遥感可以通过遥感图像对旱情进行实时监控,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分析遥感数据对旱情发展进行动态分析和评估。第(2)题,考查云贵高原冬半年干旱的自然原因,可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回答。第(3)题,考查旱灾的影响及防灾、减灾措施,可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回答。答案:(1)遥感技术可以对旱情进行实时监控;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旱情发展进行动态分析和评估。(2)地处季风气候区,冬季降水少;受厄尔尼诺等影响,有些年份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实力偏弱;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比较严重。(3)不利影响:人

17、畜饮水困难;粮食减产、甚至绝产;可能造成森林火灾;部分旅游景观景色受损,游客减少,旅游收入下降等。措施:紧急为旱情严重的地区送水,解决人民群众的饮水问题;积极寻找水源,恢复农业生产。减轻灾害损失;提高防范意识,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建设蓄水工程,为长期抗旱做准备。(任答两点即可),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干旱是我国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全国各地均可能发生干旱,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约占气象灾害造成粮食总损失的50%左右。材料二我国某区域多年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1)简述我国干旱灾害的发生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2)图中阴影区域干旱发生频次的取值范围是_。试分析A地和B地干旱出现的主要

18、时间和形成的原因。(3)试分析C地降水丰沛,但干旱发生频次高的原因。解析:该题以干旱等值线图为背景,考查我国与干旱有关的地理问题。我国以季风气候为主,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是来自于海洋上的夏季风,而夏季风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我国降水的时空分配。答案:(1)受夏季风的推移速度和强弱影响。(2)3040A地干旱主要发生在夏季,夏季时A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B地春旱最严重,春季时随着气温回升,蒸发加强,降水稀少,旱情严重。(3)C是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区虽降水丰沛,但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季;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岩溶发育,地表蓄水条件差。,(对应学生用书第202页),【例题】(2010年天津文

19、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图1中右江的流向为_,判断的依据是_。(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广西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2。(3)据图2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_;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如何审题:先通读题干图文材料,结合设问进行考查内容分析。第(1)题,考查河流水系特征中的河流流向及判断依据。河流流向主要与地形有关,可依据图1作答。第(2)题,考查河流水位特征中的流量变化,结合广西所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其气候类型,从而推知其河流流量变化特点。第(3)题,考查读图能力,依据图2即可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从

20、气候上看,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年降水总量大,但季节分配不均,同时其降水量地区分布也是东多西少。从地形上看,广西西部地势高,坡度大,土层薄,且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渗漏情况较为严重。,答题步骤:第(1)题,由广西地形图可知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应自西北流向东南;第(2)题,由广西所处经纬度位置可推知其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故其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半年径流量大而冬半年径流量小);第(3)题,由广西旱情分布图可知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结合广西气候特点及图1地形特点可以作答。标准答案:(1)自西北向东南右江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2)夏半年径流量大,冬半年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3)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降水量东多西少(降水量分布不均);西部坡度大(西部地势高),地表水难以保存;西部地表土层较薄,难以保持水分;西部有石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漏。(答出任意两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