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原子核与核能第4节核裂变和核聚变.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201804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原子核与核能第4节核裂变和核聚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5章原子核与核能第4节核裂变和核聚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5章原子核与核能第4节核裂变和核聚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5章原子核与核能第4节核裂变和核聚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章原子核与核能第4节核裂变和核聚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原子核与核能第4节核裂变和核聚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原子核与核能第4节核裂变和核聚变.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5章原子核与核能第4节核裂变和核聚变我们已经知道,重核裂变成中等质量的核,轻核聚变成较重的核,都会释放出能量。那么,如何才能得到这些能量并供人类使用呢?本节我们将学习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核裂变和核聚变。1.重核裂变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用中子轰击铀核,发现铀核分裂成质量相近的两部分,并释放出能量。科学家从生物学的细胞分裂中得到启示,把这种核反应过程称为核裂变(nuclearfission)o核裂变是释放核能的方法之一。为什么会发生核裂变?科学家认为,中子击中23592U后,将复合成23692U,且处于高激发状态。2%2U要发生形变,从一个接近球形的核变为一个拉长的椭球形的核,核子间的距离增

2、大,核力迅速减小,不能抵消质子间的库仑斥力从而不能使核恢复原状,23692U就分裂成两部分,同时放出中子,如图5-20所示。图5-20235SU裂变示意图23592U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的裂变是生成钢(Ba)和氧(Kr),同时放出3个中子,其核反应方程为1o11+23592U-*,4,56Ba+9236Kr+310n一个23592U裂变为,4,56Ba和9236Kr释放的能量计算如下裂变前裂变后23U235.0439u,4,56Ba140.9139u,on1.0087u9236Kr91.8973u236.0526u3,on3.0261u235.8373U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了Am

3、=O.2153u,释放的能量E=0.2153931.5MeV=200.55MeV在不同的裂变反应中,23592U核释放的能量也不同。如果按照一个23592U核裂变时释放200MeV的能量来估算,Ikg的23592u全部裂变,释放出的核能相当于两千余吨标准煤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科学书屋核裂变的发现1934年,在中子和人工放射性发现的启发下,费米(E.Fermi,19011954)用中子轰击23892U,得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费米误认为这种新元素是原子序数为93的超铀元素。后来证实费米的结论是错误的。1938年,约里奥一居里夫妇用慢中子照射铀盐,分离出了类似镯(Z=57)的放射性元素。他们对中

4、子与铀(Z=92)发生反应生成核电荷数与铀相距很远的锄感到疑惑。德国科学家哈恩(O.Hahn,18791968,图5-21)等人看到了约里奥一居里夫妇的实验结果后,重匏做了有关实验,不仅肯定了锄的存在,而且发现了放射性钢核(Z=56)。哈恩将这个结果告诉了迈特纳(L.Meitner,1878-1968,图5-22),这位奥地利女物理学家认为:铀核俘获一个中子后分裂成两个大致相等的部分,这就是核裂变。哈恩因发现核裂变现象而获得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图5-21哈恩图5-22迈特纳核裂变的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轰动,许多科学家投入到重核裂变的研究中。不久,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链式反应的可能性,为人

5、类应用原子能打开了大门。2 .链式反应如果中子能持续不断地轰击23U,就能持续不断地释放核能。在2392U核裂变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同时,平均每次可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称为第1代中子,如果其中至少有一个继续轰击23592u,使之发生裂变,就能产生第2代中子。这样继续下去,中子会不断增加,裂变反应会不断加强,这就形成了裂变的链式反应(ChainreaCtion,图5-23)。图5-2323592u的链式反应示意图物理聊吧假定第1代中子数为2,此后,每一个核裂变都产生2个中子,那么第10代中子数是多少?第100代中子数是多少?想一想链式反应的威力,并与同学交流。发生链式反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铀块的

6、体积。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如果铀块的体积不够大,中子从铀块中通过时可能还没有碰到铀核就跑到铀块外面了。能发生链式反应的铀块的最小体积称为临界体积(CritiCalvolume)科学书屋核反应堆为了使核能比较平稳地释放出来,人们制成了能维持和控制链式反应速度的装置,这种装置称为核反应堆。1942年12月,费米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芝加哥大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人工裂变反应堆,命名为芝加哥一号堆,首次实现了可控核裂变链式反应。核反应堆包含堆芯、反射层、控制系统和防护层等部分,其中堆芯由燃料元件、减速剂、控制棒、冷却剂等组成(图5-24)o图5-24堆芯构成示意图燃料元件是指反应堆内有特定形状和结构的核燃料

7、,为了使裂变产生链式反应,核燃料一般使用浓缩铀。减速剂能使核裂变产生的快中子减速,使之成为慢中子(也称热中子),重水和石墨都是很好的减速剂。控制棒用能吸收慢中子的镉或硼钢制成,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为避免堆芯和反射层受到面温损坏,要使冷却剂循环流过堆芯,吸收反应所产生的大量热能,并传送到堆外加以利用。常用的冷却剂有普通水、重水、氮和二氧化碳等。3 .轻核聚变根据平均结合能曲线,轻核的平均结合能小于中等质量核的平均结合能。采用轻核聚变成较重核引起结合能变化的方式可获得核能,这样的核反应称为核聚变(nuclearfusion)。太阳和其他恒星之所以能发光并辐射出巨大的能量,就是它们内部氢核聚变的结

8、果(图5-25)o氧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为图5-25太阳内部时刻发生着氢核聚变2IH+3Hf42He+1On聚变前聚变后2IH2.0141u42He4.0026u3H3.016OUIOn1.0087u5.0301u5.0113u核聚变过程中质量亏损Am=O0188u,释放的能量AE=Amc?=0。您8X931.5MeV=17.51MeVo这里共有5个核子参与聚变,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结合能约为3.5MeV,要比裂变中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约IMeV)大得多。太阳每天释放的能量约为2.1XlO44MeVo如此巨大能量的一小部分辐射到地球,就可为地球上生命的生存提供能量。聚变反应不仅能释放巨大的能量

9、,而且其所用的燃料笊和岚容易获得。笊可从海洋中提取,以一年消耗5.6105kg笊计算,海洋中的笊估计可使用10年。晁是放射性核素(半衰期为12.5年),天然的旅不存在,但可通过下列反应得到,on+63Li-42He+3H轻核聚变是最理想的能源。如果能实现可控轻核聚变反应,就可实现人造“小太阳”的梦想。物理聊吧太阳中发生的氢核聚变成氮核的反应,是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假定地球表面In?接受能量的功率为1.4kW,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1.5x10m,太阳的质量为21030kg,请估算太阳的寿命。将你的估算与查到的资料对照,看一看是否有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与同学交流。4.可控热核聚变要使轻核发生

10、聚变,必须使它们的间距达到核力作用的范围。要使它们达到这种程度,必须克服原子核间巨大的库仑斥力,这就得让核子获得足够大的动能。以笊核发生聚变为例,必须在大约1()8K高温下,使笊核获得至少70keV的动能才能达到核力作用的范围而发生核聚变。在这样的高温下,原子已完全电离,形成了物质第四态一一等离子态。高温等离子体的密度及高温必须维持一定时间才能实现聚变,但这是非常困难的。目前,约束高温等离子体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引力约束,二是磁约束,三是惯性约束。引力约束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火球,日夜不停地进行着核聚变。核爆炸产生的膨胀与万有引力的收缩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太阳的大小就基本稳定。这种靠自身巨大的质量产生

11、的引力,把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一-起,维持热核反应的方法,就是引力约束。磁约束利用磁场将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约束在一定的容积内,且维持足够长的时间,使其达到核聚变的条件。磁约束装置的种类很多,其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是环流器,又称托卡马克装置(图5-26)o这种约束装置可产生螺旋形磁场,将等离子体约束在环状真空室内。图5-26托卡马克装置科学书屋磁约束装置20世纪70年代后期建造的四个大型托卡马克装置已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投入运行。这四个装置是美国的TFTR、日本的JT60、欧洲的JETs苏联的T-15(1986年,苏联的T-20已投入使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成的“中国环流器一号”,代表了当时

12、中国核聚变研究发展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受控聚变研究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2016年11月,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实脸装置EAST(图5-27)获得超过60s的稳态高约束模等离子体放电,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脸装置。图5-27EAST托卡马克实验装置惯性约束利用强激光从多个方向同时轰击笊和僦的混合燃料丸(微小球体,直径几亳米),使燃料丸的表面层形成等离子体,在强激光的惯性压力下,内层燃料丸密度迅速增大,直径减小,温度升高,引起热核聚变。惯性约束核聚变的思想是1964年我国科学家王渔昌与苏联科学院院士巴索夫分别独立提出的。目前可控热核聚变还处于基

13、础研究阶段,大功率激光器的研制是实现惯性约束的关键。我国“神光”系列激光器相继研制成功,为核聚变的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条件。素养提升能了解原子核的组成和核力的内涵,知道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能根据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知道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半衰期和同位素等,知道原子核结合能、原子核裂变与聚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核物理的一些技术应用。具有和原子核与核能相关的物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和能量观念。一物理观念节练习1 .核电站利用原子核链式反应释放的巨大能量发电,23592U是核电站常用的核燃料。当23592U受1个中子轰击裂变成,4456Ba和8936Kr两部分时,将放出几个中子?为确保链

14、式反应的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要满足什么条件?【参考解答】23592U受一个中子轰击后裂变成4456Ba和8两部分,核反应方程为23592U+,on-,4456Ba+8936Kr+x,ono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有x=3,所以将放出3个中子。链式反应发生的条件是裂变物质的体积要大于临界体积。2 .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裂变的是A.23892U-23490Th+42HeB.,on+23U-,4,56Ba+9236Kr+3,0nC.3o5P-30I4Si+0eD.42He+94Be-,26C+,on【参考解答】B3 .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笊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笊核聚变反应方程

15、为21H+21H-*32He+lOIio已知2H的质量为2.0136u,32He的质量为3.015Ou,on的质量为1.0087u,求笊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参考解答】3.3MeV4 .1个质子和2个中子聚变为1个何核。已知质子质量nip=1.0073u,中子质量mn=1.0087u,福;核质量m=3.018Ou。(1)写出聚变方程。(2)求释放出的核能。(3)求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参考解答】(1),H+2,0n-3iH(2) 6.24MeV(3) 2.08MeV5 .核聚变的燃料可从海水中提取。海水中的笊主要以重水的形式存在,含量为0.034g/Lo从IL海水中提取的笊发生聚变反应时,能释放多少能量?相当于燃烧多少升汽油?(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参考解答】2.3109J,64L6 .4个氢核(质子)聚变成1个氮核,同时放出2个正电子0eo写出这个过程的核反应方程,并计算释放了多少能量。若Ig氢完全聚变,能释放多少能量?(氢核的质量为1.0073u,氮核的质量为4.0026u,Iu相当于931.5MeV)【参考解答】5.9610,1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