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之咏物诗复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04018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复习之咏物诗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诗歌鉴赏复习之咏物诗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诗歌鉴赏复习之咏物诗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诗歌鉴赏复习之咏物诗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诗歌鉴赏复习之咏物诗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复习之咏物诗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复习之咏物诗复习.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之三,咏物诗鉴赏,【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2、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二、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方法点拨、练习巩固三、情感与价值观:体会“一草一木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什么是咏物诗?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

2、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咏物诗的写作技巧: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咏物诗的常见意象:松、竹、梅、荷、莲、柳、菊、兰等,2、鉴赏咏物诗的常用方法。,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寓含什么理。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在神韵、品格。小松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

3、志,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自身特点:“刺头”即“埋头”寓旺盛的生命力。,时人对松是怎样的看法?两个“凌云”各有何含义?,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时人忽略了小松。,未长成的小松必将凌驾云端。,高耸入云后才称赞。,长成后的松树高高凌驾云端的姿态。,寄托什么志,寓含什么理。,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小松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

4、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意象特征埋没于深草有凌云之志时人不识,意象内在品质小松:不甘埋没、坚强不屈时人:目光短浅,诗人经历,社会环境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言志: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相通,“时人不识”的小松,同一志可以用不同的物来托同一物也可以托不同的志,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且挺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练习:比较阅读杜荀鹤小松和陈毅的青松,松,托,言,杜荀鹤:不甘埋没的精神

5、和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陈毅:坚强不屈的精神。,赏牡丹 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芍药 妖无格 芙蕖 净少情,拟人,对烘比托,牡丹 真国色,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它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意象特征真国色,意象内在品质雍容华贵,言志: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画 菊 郑思肖(南宋)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不第后赋菊黄巢(唐)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

6、金甲。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你的舞台,1、这两首诗中的菊花分别是怎样的形象?2、诗人托物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画 菊 郑思肖(南宋)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1、事物特征: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2、所言之志: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高脱俗。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不第后赋菊黄巢(唐)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1、

7、事物特征:在百花凋谢后,菊花盛开,香透长安。2、所言之志: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不甘为人下的远大抱负。,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讽刺时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隐含生活的道理)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等手法。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鉴赏咏物诗要注意,咏物诗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特点(特征)?作者借它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表达思

8、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3、诗中形象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饮着清露。,它伏在树枝上,鸣声响亮,声音飘出树外。,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注: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蝉虞世南,小试身手,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

9、借助秋风。诗人写蝉是托物自比,寓意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问: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答题技巧总结:,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

10、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特点归纳,1、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2、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3、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卜算子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比较阅读两首诗词,找出梅的特点,说出言什么志?并比较所言之志,相同点:(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以梅花自比。不同点:(1)梅花的形象不同。陆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象征屡受排挤的诗人自己。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斗争的精神。(2)感情基调不同。陆 游:低沉孤高。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