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课件-必考文言文练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04080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4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课件-必考文言文练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课件-必考文言文练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课件-必考文言文练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课件-必考文言文练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课件-必考文言文练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课件-必考文言文练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课件-必考文言文练习.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文言文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2.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并能用儒家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背诵和思想内容的理解。2.难点:理解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并能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七上 10论语十则词语解释时习:时常复习。说:通“悦”,愉快。,七上 10论语十则词语解释1时习:按时复习。2说:通“悦”,愉快。3人不知而不愠:生气。4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人称代词,我。6日:每天。7三省吾身:多次自我反省。三,多次。8必以信:真实9传:老师传授的知识。10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知识。,13学而不思则罔:迷惑。14思而不学

2、则殆:有害。15诲女:“女”通“汝”,你。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这。“知”通“智”,智慧。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德的人就希望和他看齐。18弘毅:刚强,勇毅。19然后知松柏而后凋:凋谢。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按时温习知识,不是愉快的吗?2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3温故而知新 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知识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会有害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施加给别人,阅读理解。文中讲学习方法的句子是讲学习乐趣的句子是讲学习态度的句子依次是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句子依次是,学而时

3、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写出本文的六个成语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择善而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我同意“己所

4、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彼此体谅,促进和谐,教学目的1熟读并背诵课文。2理解、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汇。3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4、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难点:理解陶渊明笔下的这个扑朔迷离的桃源胜景的目的,正确评价“桃源式”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

5、i)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俨(y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n)陌(m)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ng)作,男女衣着(zhu),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o),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6、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j),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八上 21桃花源记1 选自。作者,又名,字,朝著名 人。2 落英:落花。3 缤纷:繁多的样子。4 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5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6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陶渊明集 陶渊明 潜 元亮 东晋 诗,7豁然开朗:突然宽阔明亮的样子。8 俨然:整齐的样子。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11相闻

7、:互相听到。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13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14便要还家:通“邀”,邀请。,15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16无论:(更)不必说。17具言:详细地说出。18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19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顺着。向:从前的。20及郡下:到了。21诣太守:到了。,22寻向所志:寻找以前做的标记。23遂迷:终于。24欣然规往:计划。25未果:没有实现。26寻病终:不久。27后遂无问津者:探访。津:渡口。,【一词多义】中 晋太元中 中无杂树 志 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年间中间标记做标记 作为 对,向,【一词多义】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闻村中

8、闻有此人 具言所闻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作 其中往来种作 设酒杀鸡作食,寻找不久 听说听到的事情舍弃(sh)房舍。劳作 做,【古今异义】1鲜美鲜艳美丽2开朗宽阔明亮3交通交错相通4妻子妻子儿女5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6无论(更)不必说7如此像这样8不足为外人道不值得,【词类活用】1甚异之感到诧异。2欲穷其林尽,走完。加点词语解释。1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 不足为外人道也,交错相通与世隔绝的地方 更不必说不值得,1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世外桃源”是虚构?(原文)

9、。3世外桃源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场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各有一处这样的所谓“世外桃源”,请列举出来,并说说都是何人所居。,没有剥削压迫的幸福和平社会;这在当时是幻想,不可能实现;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积极意义。“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诸葛亮居住的南阳;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贾宝玉及众姐妹住的大观园;孙悟空住的花果山。,谢谢大家,八上 26三峡1作者,朝地理学家,撰写。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3亭午:正午。4夜分:半夜。5不见曦月:太阳。6夏水襄陵:漫上。7 沿 溯:顺流而下;逆流

10、而上。8乘奔御风:飞奔的马。,郦道元 北魏 水经注,10不以疾也:快。11素湍:白色的急流。12回清:回旋的清波。13绝巘:极高的山峰。14飞漱:急流冲荡。1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16晴初:天刚晴。17霜旦:下霜的早晨。18属引凄异: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1分别概括三峡四季的特点。夏季:春冬:秋季:2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渲染凄清悲凉的心情,水急林茂景秀悲凉凄楚,八上 27记承天寺夜游1作者,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2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一起交谈取乐的人。念,想到。3相与步于中庭:一起。4中庭:院里。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澄澈。6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

11、是。闲人:清闲的人。7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到,苏轼,1三苏”指_,其弟_,其父_2阅读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3说说课文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既慨叹知音难觅,又因贬职而抑郁,但不失进取心,。,苏轼 苏辙 苏洵,4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闲人”两字,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翻译:只是缺少象我们两人一样的闲人罢了惋惜无人赏月,讽刺追求名利的人,贬职失意后清高随缘的人生态度。5怎样的理解“

1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明月常有,但因心情不同,欣赏景物的感受也不同,作者与张怀民同被贬官,却从景物得到美的享受,表现作者豁达宽广的胸襟。,6作者遭贬后,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他“欣然起行”,不但措绘景,还自诩“闲人”。你怎样看待这种态度?“欣然起行”“赏月”是苦中作乐,排遣抑郁。这种做法值得称赞。因为人总会遭遇困难,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以乐观心情面对坎坷,坚持前行。7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明月别枝惊鹊,

13、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8范仲淹岳阳楼记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在本文找出意义相近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八下 23马说1作者,字,代 家。2祗辱于:只是。3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4不以千里称:不因为日行千里著称。5一食:吃一顿。6或一石:有时。7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韩愈 退之 唐 文学,8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9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10策之:鞭打马。策,用鞭子打。11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12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材,通“才”。13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14执

14、策而临之:面对。15其真无马邪: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邪,通“耶”,吗。,(1)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_比作千里马,把_比作食马者,反映封建统治者_的社会现象,表达_的愤懑之情。(2)开头点明千里马与伯乐的依赖关系句(3)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句: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句:(4)段的食马者_,并扬言_,揭露统治者的_,人才 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埋没人才、摧残人才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天下无马 愚妄无知,(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6)“伯乐”和“千里马”各比喻什么:“伯乐”: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有才能的人(7)三国演义中能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最终主人分别是谁?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八下 24送东阳马生序1作者,朝 家。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是文体名,这是一篇。2无从致书以观:得到。3假借:借。4弗之怠:不懈怠。弗,不。之,指代抄书。5走送之:跑。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8既加冠:已经成年。,宋濂 明 文学家 赠序,9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的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请教。11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12

16、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提出。质:询问。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15叱咄:训斥,呵责。16礼愈至:周到。17俟其欣悦:等待。18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19穷冬:隆冬。20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21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22媵人 持 汤 沃灌:服侍的人 拿着热水浇洗。23以衾拥覆:被子。,24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25皆被锦绣:通“披”,穿。26腰白玉之环:腰佩。作动词。27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33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敝;破。34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略

17、,毫无。慕艳,羡慕。3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解释词语: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完 稍微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已经 更加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担心 曾经5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成年后求学的艰难?(各用四个字)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找出文中一处对比:分析对比的表达作用。,1学途遥远 2衣着破旧;3饮食每日两顿)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学习对比;“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通过对比,突出作者求学的艰难勤奋及战胜困苦的坚韧毅力,3你如何看待

18、文中“乡之先达”的教学方法?4为何作者在众多富有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原句)5表明第2段观点句子是:6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正面)因为严师出高徒,要想学有所成,就需要这样的严格的老师,(反面)教学方法过于严厉,可能使学生厌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伤之患。,8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学习条件对学习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成功关键是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10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

19、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用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感染力和教育作用。,11写出有关“勤学”的诗句和事例勤学诗句: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勤学事例:1东周,苏秦读书,为克服困倦用锥刺骨。2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发,悬屋梁。3西汉,匡衡夜晚无烛,凿壁借光读书。4唐朝,李白铁杵磨成针5晋朝,车胤(yn)夜晚用囊装萤火虫,利用雪地反射读书。,送东阳马生序练习1加点字意思不同组()。A无从致书以观/专心致志B益慕圣贤之道/精益求精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辞色/义正辞严2翻译。俟其欣悦。则又请焉。3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A 取得集中 益:更加

20、患:忧虑 辞:言语等到他高兴了,(我)就又向他请教。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三点?1解释加点词。(1)弗之怠(2)走送之(3)未尝稍降辞色(4)俟其欣悦2对“之”理解错误项()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B弗之怠(指代抄书)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D益慕圣贤之道(的),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懈怠 跑 脸色 等到 C 指“书”,3翻译.(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有所收获。4第1段宋濂有哪三点品质值得学习?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八下 28醉翁亭记1作者,自号,晚年又号。代 家,“

21、”之一。2环滁:环绕着滁州城。3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茂盛的样子。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5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靠近在泉水上边。临,靠近。6太守自谓: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欧阳修 醉翁 六一居士 宋 文学 唐宋八大家,7醉翁之意:情趣。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9林霏开:树林的雾气消散。10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山谷昏暗。11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清幽的香味。芳,香花。12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绿阴。秀,繁茂。13风霜高洁:风高霜洁。天高气爽

22、。,1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1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16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17山肴野蔌:野味野菜。18杂然而前陈者:摆开。1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20弈者胜:下棋。,2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22苍颜:脸色苍老。23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醉醺醺的样子。24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26太守谓谁:是。,1第一段写醉翁亭的地理环境,引出人和事。其中描写琅琊山句:2描写酿泉句3描写醉翁亭句4点明主要人物事件和“醉翁”由来句5将“醉”与“乐”

23、融为一体的全文主旨句:6描写山间朝暮句:7描写山间四时景色句:,“望之蔚然而深秀”“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高,故自号醉翁也”“醉能同其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野草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九上 24出师表 1表是 的一种文体。2崩殂皇帝死亡。3危急存亡之秋:时4殊遇:优待。5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6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7恢弘志士之气:发扬光大。,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8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9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不同。臧否,善恶。10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

24、犯科条法令。11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12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治13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不同。14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15简拔:“简”通“拣”,选拔。16盖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17悉以咨之:都拿来询问他们。咨,询问。18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19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20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2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22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3猥自枉屈:降低身份。24驱驰:奔走效劳。25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26尔来:那时以来。27临

25、崩寄臣以大事:(刘备)临死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28夙夜忧叹:早晚忧愁叹息。,29深入不毛:不长草(的地方)。30庶竭驽钝:平庸的才能。31攘除奸凶:铲除。32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33以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彰,表明。34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35雅言:正言。,1诸葛亮分析形势时指出不利客观条件句:2有利的主观条件句:3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是:4建议中最重要的是,原因是:5提出这些建议是为实现的政治愿望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广开言路、赏罚严明、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只有亲贤远佞,才能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26、,才能稳定国内政局,才能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报先帝,忠陛下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追述先帝殊遇,决心报答先帝。劝后主效法先帝,奋发图强;说明创业艰难,叫后主珍惜;表明忠诚。,6诸葛亮在文中插入对往事的追忆,表达 的感情和 的决心。7作者写自己二十一年艰苦历程的用意是:,8“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句9“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目的句:10“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照应前文的哪句话:11出师表句句肺腑之言,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27、也”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先主和汉朝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2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广开言路:广泛听取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赏罚分明:团体、个人应公平公正,不应特权;亲贤远佞:人际交往中,选择君子,远离小人。,九下 21曹刿论战1选自。本文所写战争又称“”。2肉食者:做官的人。3又何间焉:参与。4肉食者鄙:目光短浅。5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借。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专:个人专有。,左传 长勺之战,7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8曹刿对曰:回答。9小惠未徧:小恩惠不能遍及百行。“徧”通“遍”,遍及。10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和丝织

28、品。11弗敢加:不敢虚报。12必以信:一定按照实情。13小信未孚:(这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信服。,14神弗福也:赐福。15小大之狱:大大小小的案件。16虽不能察:即使17必以情:一定按照实情判断。18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19可以一战:可凭借这条件打仗。20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21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22公将鼓之:击鼓进军。23败绩:大败。24公将驰之:驱车(追赶)。25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26公将逐之:追赶。27既克:已经战胜齐军后。既,已经。,28公问其故:原因。29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30一鼓作气:第一次击

29、鼓能够振作士气。31再:第二次。32彼竭我盈:(士气)旺盛。33难测也:推测。34惧有伏焉:埋伏。35望其旗靡:倒下。,1“取信于民”是指鲁庄公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彼疲我盈”的时机:“齐人三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曹刿决定追赶齐军的时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辙乱旗靡”4曹刿认为弱国怎样才能战胜强国?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后发制人,九下 22邹忌讽齐王纳谏1选自。讽,用 方法委婉规劝。纳,。2修八尺:身高。3昳丽:光艳美丽。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5窥镜:照镜子。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美?,战国策 讽谏 暗示比喻 接受,

30、7旦日:第二天。8明日:第二天。9弗如远甚:远不如。10美我:认为我美。11私我:偏爱。12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认为13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14王之蔽甚矣:受蒙蔽。15面刺:当面指责。16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17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18时时而间进:有时候。,19间进:偶然进谏。20期年:满一年。21朝于齐:到齐国朝见(齐王)。22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1邹忌用什么方式来讽谏齐王?以家事喻国事,用类比,委婉规劝。2分析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邹忌: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冷静智慧,爱国忠君。齐威王:善于纳谏,勇于改过,言行一致。3齐国最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的原因是什么?。邹忌善于讽谏,齐威王勇于纳谏改过,贤臣忠诚团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