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620524 上传时间:2021-05-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g.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初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1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学习要点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1)5世纪,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许多国家,大的是法兰克王国。(2)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法兰克、意大利等国。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1)8世纪前期,查里马特实行改革,把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改为有条件的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2)9世纪后期,封地逐渐变成世袭领地,封建等级制度形成。3.罗马教廷的地位和影响(1)经济上

2、:的土地所有者。(2)政治上: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时间:10世纪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曼彻斯特等。(2)特点:产生于教会或封建主的领地(3)斗争:向封建主争取自主权,方式有的是金钱赎买、有的是通过武力。其中的典型例子是琅城市民争取自主权的斗争。(4)发展:市民阶级的形成,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1)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廷,故东罗马帝国又叫拜占廷帝国。(2)6世纪后四处征讨,财尽民穷,外患不断。(3)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征服,并被统治长达半个多世纪。(4)15世纪中期,被奥斯曼

3、土耳其灭亡。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学习要点一、希波战争1.背景: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形成,开始对外军事扩张。2.时间:公元前5世纪3.经过(1)公元前5世纪早期:战争开始,三次出征希腊。(2)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取胜。二、亚历山大东征1.背景:亚历山大帝国起源于希腊北方的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成为马其顿国王后,先征服希腊,组织东侵。2.时间:公元前4世纪3.过程:(1)第一阶段:征服小亚细亚,攻入埃及。(2)第二阶段: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4.结果: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4.影响: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被打通。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

4、化。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三.罗马扩张1.背景: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人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强国。2.时间:公元前3世纪开始3.结果:公元前2世纪下半期,罗马已经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4.帝国疆域: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5.罗马扩张的影响(1)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暴力;(2)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学习要点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1.创造者:印度人2.传播者:阿拉伯人3.发展经过: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了这

5、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计数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阿拉伯数字的写法与现在一的写法基本一致。此后,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二、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行纪1.马可波罗其人(1)国籍:意大利人(2)经历: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担任朝廷官职,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游遍中国,考察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从海路回国。2.马可波罗行纪(1)作者:马可波罗的狱友(2)内容:记述马可波罗东方见闻(3)影响: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学法点拨【透析1】明确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阿拉伯数字就是

6、它对世界的重要贡献。【透析2】明确阿拉伯人在交流中的贡献。位于东西方之间的阿拉伯,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成为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使者。【透析4】回忆中国古代史内容,分析元朝时期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往元朝的原因:(1)元代国家统一,幅员辽阔,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使西方人产生了对中国和东方的向往与神秘感;(2)元朝时期,中国对外的海陆交通都十分发达,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3)元朝统治者采取了开放的政策,更促进了中外交往的发展。

7、由此可见,元朝的强盛是推动中外友好往来的重要因素。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学习要点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1.象形文字(1)创造者:埃及人(2)特点:用图形表示事物(3)影响:对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楔形文字(1)创造者:两河流域人(2)特点:每一笔开始部分都较粗,而末尾部分都较细,就像木楔一样。(3)影响:被西亚古代各民族采用。二、宗教佛教背景:古代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基本教义:佛教要求人们“忍耐顺从”以脱离苦难传播:时间: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传播方向:北:中亚中国朝鲜日本南: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我国境内傣族地区2.产生背景:巴勒斯坦地区的犹

8、太人长期遭受苦难。创立人:传说中的耶稣基本教义: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影响: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3.伊斯兰教背景:a.6、7世纪,半岛上氏族制度日趋解体,社会矛盾十分尖锐。b.阿拉伯贵族渴望建立统一的强大国家,人民也希望实现半岛统一。时间:7世纪初。地点:麦加。创始人:穆罕默德。教义: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经典:古兰经。作用:这种关于一神教的宣传,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民族统一。学法点拨【透析1】明确古老而神秘的文字有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中国的甲骨文。甲骨文,也属于象形文字。例如初一时,大

9、家已经很熟悉的“马”字,就是根据马匹奔跑的形态描摹下来的。【透析2】了解字母文字的演变。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础。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对西亚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有重大贡献。古代腓尼基人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是他们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希腊人则在学习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更为完备的希腊字母文字,后来的拉丁文就是从希腊字母发展而来的。而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又共同构成了现代欧洲各国字母文字的基础。【透析3】在书上标出佛教形成时的、时间及其传播的地理范围。【透析4】在此要明确以下四点:根据“耶稣出生”的传说,把他诞生之年定为公元元年;会形成于1世纪时的巴勒斯坦一带;其教义要求人们忍受苦难,

10、与佛教相似;后来它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透析5】在书上标出伊斯兰教形成时的、时间、地点、主要教义和经典。【透析6】要能认识伊斯兰教所起到的作用。622年,穆罕默德到了麦地那,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率兵直逼麦加城下,麦加贵族承认他是政治和宗教领袖。不久,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透析7】要有正确的观点看待三大宗教:三大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其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情感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我们应当给予尊重。但是,宗教在诞生时期为了宣传教义,编成一些生动的神话传说,添加了夸张甚至虚构的成分,值得研究却不能迷信。初

11、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2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3.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

12、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6.鸦片战争影响: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初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3第一课:人类的形成1、人类的出现: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2、人类的进化: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

13、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3、人种及分布: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澳洲;黄色人种亚洲;黑色人种非洲、南美洲4、氏族社会: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以采集和鱼猎为生。家务劳动为主,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婚姻相对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从事犁耕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出现商品交换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领是男人。5、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生存。6、比较:父

14、系氏族社会代替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及后果。相同点: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都实行财产、分配公有制。不同点: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解体。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1、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古中国(前约2

15、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2、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条件):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日光充足,适合人生存;大河定期泛滥提供水源和肥土,利于农业生产。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4、种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1、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悉尼文明2、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3、雅典城邦的自然条件: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气候湿润,适宜种经济作

16、物。4、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原因:伯利克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内容:扩大公民权利,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政治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文化上文化昌盛。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7、罗马共和国的兴亡(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罗马城(公元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灭亡(476年,欧洲奴隶社会结束)(2)主要战争及战役: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坎尼战役以少胜多

17、(3)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建立罗马帝国。8、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沿革:最初举行赛会祭神,前776年394年共举办290多届。现代奥运会开始于1896年,每四年举行一届。2004年在希腊雅典举行,20XX年在中国北京举行。第四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1、1世纪前后,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2、七世纪中期,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颁布新诏书,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重要人物:中臣廉足3、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收回贵族土地为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18、定期收税。大化改新的作用: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4、伊斯兰教的产生: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622年是伊斯兰教历元年。5、伊斯兰教建立的作用:尊重一神“真主”安拉,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政治、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1、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尔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2、8世纪,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规定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建主服兵役。3、改革后果: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4、公元1世纪,耶稣创立了。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会

19、成为西欧的土地所有者,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主要事件:751年宫相“丕平献土”,使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13世纪,教会建起“宗教裁判所”。5、10世纪,欧洲出现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如:威尼斯、牛津、曼彻斯特。6、由于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封建主对城市市民加强剥削,使阶级冲突日益尖锐。12世纪,法国琅城的城市市民与封建主展开了10年的斗争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权。7、早期资产阶级的产生:西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市民阶级(手工业者、商人、银行家)中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装备了条件。8、15世纪中期,

20、定都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建筑有圣索非亚大教堂。第六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1、希波战争: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地区建立了波斯帝国。前5世纪,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最后希腊战胜波斯,史称希波战争。为纪念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中的长跑英雄菲迪皮茨设立了马拉松赛跑。2、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发展起来,并控制了希腊。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大帝。他出兵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3、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4、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罗马帝国,多次发动战争。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5、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一方面充满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6、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交往:丝绸之路中国丝绸;甘英出使大秦。初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资格考试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