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09365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0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本章讲述道路交通三要素:人、车、路的交通特性,第一节 人的交通特性,一、驾驶员的交通特性1、驾驶员的任务(1)沿选定的路线驾驶车辆;(2)遵守交通法规;(3)遇到各种情况调整车辆。2、信息处理过程 信息感知 分析判断 操作反应3、视觉特性 信息的感知80%来自视觉(1)视力 是眼睛判别物体大小的能力。分静视力、动视力、夜间视力 静视力:驾驶员要求0.7以上,或裸眼0.4以上、矫正视力0.7以上,无红、绿色盲。动视力与车速、年龄有关。夜间视力与光照度、背景亮度有关。黄昏时间对行车最为不利。,(2)视觉适应 眼睛对光亮程度突然变化而引起的感受适应过程。分明适应、暗适应。

2、暗适应需36min才能基本适应、3040min才能完全适应,明适应需1min左右。针对视觉适应的特点,道路照明设置应予以考虑。(3)眩目 为防止眩目,可采取设防眩板、植树等交通工程措施。与眩目有关的另一种现象是消失现象。(4)立体视觉 立体视觉良好是安全行驶的重要条件,立体盲是比夜盲、色盲更有害的眼病。(5)视野 分动视野和静视野 视野大小与行车速度有关,速度越快、视野越小、注视点越远。(6)色视觉 不同的颜色对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心理作用。红色刺激性强、有危险感、易见性高,多用于禁令标志;黄色明亮度最高,易引起人的注意,多用于警告类标志;绿色、蓝色使人产生宁静和平、舒适感,多用于指路、指示标志

3、。,(7)视差(错觉)错觉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但也可以利用错觉产生机理,来进行交通管理,提高交通安全性。,4、反应特性 反应特性用反应时间度量,对驾驶员而言,最重要的是制动反应时间,其大小与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素质、年龄、性别、信息的强弱等有关。制动反应时间与事故率呈正比关系。制动反应时间标准值的确定与经济和安全密切相关。我国确定的值为0.7s,实际上只有约1/3的人能达到这个标准,若要所有人都能满足,则制动反应时间应为2.02.5s。5、疲劳与饮酒 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心理、生理机能下降、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分身体疲老、精神疲劳。产生的原因有自身原因和外界条件原因。疲劳可引起:反应时

4、间显著增长,操作能力下降,判断失误增多。饮酒可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6、注意特性 注意特性可由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能力三方面来体现。,7、动态判断 在运动中正确判断距离和车速对保持行车安全、保持车辆顺畅行驶非常重要。动态判断能力的增强,来源于经验和驾驶实践。8、驾驶员的差异 不同驾驶员之间存在着性别、年龄、气质、体质、驾驶技术、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差异。要正视这种差异,在道路设计、车辆设计、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标志标线设计、交通法规的制定等方面要照顾到绝大多数人,其标准(设计)取值一般根据满足85%驾驶员的需要为度,对其余的15%只予以适当考虑。9、受外界因素的影响10

5、、驾驶员应具备的职业特点 身体健康,熟练的驾驶技术,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有社会责任感。,二、行人的交通特性1、行人的交通需求 省力、省时、独立、安全2、心理特性 大多数人喜欢走捷径;为与人保持一定距离而避开走,并保持一定的速度;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而产生强行横穿马路和闯红灯等行为。3、行人过街特性等待过街时间长度:取决于交通量大小、道路宽度、行人交通心理等因素。过街速度:男性平均为1.25m/s,女性平均为1.16m/s;老年人、小孩较青年 人要慢。对过街设施的使用特性:对人行天桥和地道:当走人行横道和天桥、地道需用相同时间时,80%的人乐于利用天桥、地道。当走天桥、地道所需时间

6、超过人行横道时间的一倍时,则无人利用。对人行横道线:据日本调查,人行横道线在20m以内,人们才乐于使用。由于种种原因,50%以上的人不愿走人行横道线。,4、行人交通流特性 流量速度密度 速度与密度呈线性关系 研究表明,人行道上的行人平均速度在1.031.28m/s之间,男比女快。5、行人的交通特征与相关因素,三、乘客的交通特性1、交通需求心理 希望乘车过程省时、省钱、省力,同时希望安全、方便、舒适。2、乘车反应(1)对线形条件的反应 在弯道上有不稳定感,需对最小半径进行限制;由直线进入曲线(或反之),横向力有一个变化过程,需设缓和曲线,并对其最小长度进行限制。(2)对路面状况的反应 要求路面平

7、整(3)对道路横断面情况的反应 在高路堤、陡边坡的道路上,乘客看不到坡脚,易产生恐惧心理。应设置护栏或放缓边坡。(4)对沿路两侧环境的反应 路线的布设应考虑到美学要求,沿线视野要开阔。(5)对心理空间的要求(6)对乘车时间的要求 一般市内出行时间不宜超过45min,郊区出行不宜大于70min。(7)对乘车旅程的了解要求,第二节 车辆的交通特性,一、机动车特性1、车辆的主要技术参数(1)尺寸参数:外轮廓、轴距、前悬、后悬(2)质量参数:整车整备质量、载客量(装载质量)、自身质量利用系数、轴荷分配。(3)性能参数:动力性、制动性、燃油经济性、最小转弯半径、操纵稳定性、舒适性等2、动力性能汽车行驶方

8、程:令:称为动力因数 关系曲线,称为动力特性图。,(1)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 汽车最高档位上的 即为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各种车型的最大速度是确定道路设计车速的依据。(2)加速能力 由 取 则:低速加速度大,牵引力大;高速牵引力小,加速度小。加速性能影响超车视距、变速车道长度、最大纵坡度等技术指标的确定。(3)爬坡能力 取 则:汽车最低档位的最大动力因数 减去 即为该车的最大爬坡度。爬坡能力常用满载时在良好的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表示。车辆在行驶时常采用动力上坡。,3、制动性能 常用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反应制动性能的优劣,其中,制动距离更重要。制动距离:另外,车辆制动性能的好坏,还表现在制动效能的稳定

9、性和方向稳定性上。4、通过性(1)轮廓通过性相应指标:最小离地间距、接近角和离去角、纵向通过性、横向通过性、最大横坡。(2)支撑通过性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车轮接地比压(车轮对地面的单位压力)5、机动性 指车辆转弯、转向的能力。常用最小转弯半径表示。6、行驶稳定性 指行驶中车辆抵抗侧滑、侧翻的能力。主要影响因素有:轴距,重心高度、位置,转动惯量,轮胎特性,外廓形状,路面状况等。,二、自行车交通特性1、自行车的基本特性(1)短程性 出行距离一般在56km以内(20min行程左右)。在出行方式预测时应考虑其比重。(2)行进稳定性 只有行驶时才稳定(3)动态平衡性 重心较高,转弯时要借助人体重心的变

10、化保持平衡。(4)动力递减性 自行车出行一般不宜超过10km(5)爬坡性能 由于动力递减,一般不能爬长坡、大坡,更不宜爬陡坡。因此,陡坡不宜大于5%,长坡不宜大于3%。对3%、4%、5%的坡长限制分别为:500m、200m、100m。2、自行车的交通特性 群体性、朝夕性、离散性、赶超性,第三节 道路特性 道路特性主要体现在量、质、形三个方面一、道路的分类、分级1、公路 分五级: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公路2、城市道路 分四类、三级 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三级:、级二、路网密度(量)区域内道路总长度与区域面积的比值(km/km2)。反应道路数量的多少。三、道路结构(质)指路基、路

11、面、边沟、边坡、桥涵、挡墙等部分应具有一定的强度、抗滑性、耐久性。,四、路网布局(形)1、公路网布局(1)三角形 一般用于规模相当的城镇间的直接联系,通达性好,但建设量大。(2)并列形 是一种不完善的路网(3)放射形 一般用于中心城镇与周围城镇的交通联系(4)树杈形 一般用于公路的最后一级,是干线公路的支线。2、城市道路网布局 棋盘形、带形、放射性、放射环形,五、道路几何线形(形)1、平面线形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2、纵断面线形 直线、竖曲线,坡度、坡长限制3、横断面线形(1)横断面形式 公路:单幅断面(无中央分隔带)、双幅断面(有中央分隔带)城市道路:一块板断面、两块板断面、三块板断面、四

12、块板断面(2)超高(3)加宽4、行车视距 定义: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应能够随时看到前方足够远的距离,一旦发现前方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分类: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 不同类型的道路应采用不同的设计视距。,单幅公路,双幅公路,广州解放路,一块板断面,Mexico City,两块板断面,桂林解放桥,三块板断面,Berlin,四块板断面,超高,视距的保证:平面:纵断面:应采用足够大的竖曲线半径。,六、道路交叉(形)1、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口存在交通特征点:合流点、分流点、冲突点。冲突点最危险,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车辆。冲突点个数:因此,交叉口规划设计中,必须力求减少或消灭冲突点。方法是:(1)减少相交道路条数;(2)渠化交叉口,正确处理和组织左转车辆;(3)进行交通管制,在时间上分离交通流线(设信号),或禁止左转;(4)修建立体交叉(从空间上分离交通流线)。2、立体交叉 分:分离式、互通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