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幼儿游戏理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12439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鹤琴幼儿游戏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陈鹤琴幼儿游戏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陈鹤琴幼儿游戏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陈鹤琴幼儿游戏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陈鹤琴幼儿游戏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鹤琴幼儿游戏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鹤琴幼儿游戏理论.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陈鹤琴幼儿游戏思想浅探,资料收集:周霞 谢巧兰 肖亚楠资料整理:谢佳倩 王永梅 李冰冰 高浓香 阿尔孜古丽PPT制作与展示:袁媛 黄玲,MENU,一.陈鹤琴幼儿游戏观 二.结构游戏的指导 三.与蒙氏游戏观的比较,一.陈鹤琴幼儿游戏观,1、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吾国社会对于游戏不加注意,甚有以为学校不宜让儿童游戏。普通人常以游戏为顽皮,实则不然,近世西方各国教育正是利用儿童好游戏这一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2、教学方法与组织突出游戏化“游戏的直接用处,虽只是寻求快乐,然而间接的用处则甚大,因为它可以发展儿童的身心,敏捷儿童的感觉,于儿童的生活有莫大之功益”。“把枯燥无味

2、的认字造句,化为兴致勃勃的游戏活动,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加强学习,这就是教学游戏化的真实意义。”但如果光顾游戏本身,而忽视教学目的,则同样也是错误的,3、游戏的内容、形式与儿童年龄有一定的关系游戏的类型有多种多样游戏内容与形式与儿童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1)幼稚期(出生到 3 岁)独自游戏,触觉与听觉的游戏;(2)儿童初期(47 岁)模仿游戏(3)儿童后期(812 岁)风筝、踢毽子、拍皮球等,4、幼儿游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以游戏为生活2.适当的游戏3.儿童喜欢团体游戏4.与动物做伴侣、有音乐为之鼓性5.父母当游戏的伴侣6.游戏的教育性,二.结构游戏的指导,1、论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物质上,

3、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精神上,提供宽松、温馨的精神环境2、论直接经验的重要性 儿童应多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观察探索,获取大量的直接经验,这样儿童学起来才生动和深刻3、论选材的重要性 不宜过多,要注重适宜性,二.结构游戏的指导,4、论角色定位的重要性 幼儿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活的、多重的5、论尊重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6、论评价方式方法的重要性 互动,充分的交流与分享 不能只注重结果,而放弃过程,三、与蒙氏游戏观的比较,理论基础,三、与蒙氏游戏观的比较,儿童游戏观,三、与蒙氏游戏观的比较,游戏课程设置,三、与蒙氏游戏观的比

4、较,游戏式教学法陈鹤琴教学法核心:活教育理论 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该理论使其教学法的内涵具有开放性,在运用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教师在运用时很难把握蒙台梭利程式化教学 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核心原则是以感官教育为基础,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原则,简便易行,成效明显,也因其机械性而受到抨击.,三、与蒙氏游戏观的比较,评价1.陈鹤琴的幼儿游戏观过分强调以幼儿为中心,强调直接经验,对间接经验价值估计不足2.蒙台梭利把游戏称为工作,导致了大多数解读者要么认为她无游戏思想,要么把其理解为 主张工作,反对游戏。,陈鹤琴幼儿游戏观的历史评价及启示受杜威“经验中心主义”的影响,过分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一切活动都以启发儿童兴趣为依据,存在着否定各科知识的系统性偏向;过分夸大“探索-发现法”的效用,否定记忆和接受教学法,忽视知识体系化的作用,凡事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而不能提高到理性上来认识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以正确的儿童观为指导,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方式,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围绕某一中心议题,分组学习,共同研究,促进儿童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实现“做现代中国人”的根本宗旨。实践证明,这一教育观是符合儿童教育发展规律的,对于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