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质量控制要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质量控制要点.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速铁路质量控制要点,(站前专业),一、高速铁路简介,高速铁路的定义,对于“高速铁路”一词,现时世界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所以不同的组织或国家均对“高速铁路”有各异的标准。狭义上的高速铁路,是指传统的轮轨式高速铁路,这也是最普遍的一种理解;而广义上的高速铁路则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欧盟(EU):新建高速铁路的容许速度达到250公里/小时或以上。经升级改造的高速铁路,其容许速度达到200公里/小时。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高速铁路专线在主要路段的容许速度达到250公里/小时或以上。经升级改造的高速铁路,在主要路段的容许速度达到200公里/小时。,国际铁路联盟(UIC)新建
2、高速铁路的设计速度达到250公里/小时以上。经升级改造(直线化、轨距标准化)的高速铁路,其设计速度达到200公里/小时,甚至达到220公里/小时。日本:日本政府在1970年发布第71号法令,为制定全国新干线铁路发展的法律时,对高速铁路的定义是,凡一条铁路的主要区段,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达到200公里/小时或以上者,可以称为高速铁路。美国:美国联邦铁路管理局对“高速铁路”的官方定义为最高营运速度高于145公里/小时的铁路。但从社会大众的角度,“高速铁路”一词在美国通常会被用来指营运速度高于160公里/小时的铁路服务。,近年各地的标准均趋于接近,现时世界上最为受广泛接受的“高速铁路”定义为:最高(日
3、常/商业)营运速度达到200公里/小时的铁路。,各国、地区高速铁路的速度,法国:TGV列车,商业营运最高速度为320km/h,最高试验速度则可达到每小时574公里(2007年4月3日)。日本:东京至大阪,长度为515.4公里,商业营运最高速度为270km/h 台湾:台北至高雄,长度为345公里,商业营运最高速度为300km/h,西班牙:至2010年,将有7000公里高速铁路,商业营运最高速度为300km/h 德国:商业营运最高速度为320km/h 韩国:商业营运最高速度为300km/h 美国:阿西乐快线,从华盛顿特区至波士顿,途经巴尔的摩、费城和纽约,全长734公里。最高时速可达240公里,但
4、平常行驶的平均时速都在110公里,不到最高时速的一半。,中国 第一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秦沈客运专线始建于1999年,经过10年的高速铁路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中国目前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中国高速铁路的里程以不同标准计算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如果以最高时速超过200公里的标准来作为高速铁路的定义,那么截止2010年2月底,中国的高速铁路里程已经超过1万公里,其中有6003公里为中国铁道部在2007年4月为实现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而改造的既有铁路。如果以国际铁路联盟规定的商业(平均)运营时速(全程运行距离全程运行时间)超过200公里的标准作为高速铁路的定义。那么截止2010年2月
5、底中国的高速铁路里程则超过2000公里。,包括:秦沈客运专线(商业平均运营速度约200公里/小时)、京津城际铁路(商业平均运营速度约240公里/小时)、甬台温客运专线(商业平均运营速度约220公里/小时)、温福客运专线(商业平均运营速度约210公里/小时)、武广客运专线(商业平均运营速度约309公里/小时)、郑西客运专线(商业平均运营速度约257公里/小时)。中国在建和即将兴建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里程已达1.6万公里。根据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方案,到2020年中国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里程将会达到5万公里。,最高速度,2008年6月24日京津城际铁路,CRH3C“和谐号”电力动
6、车组394.3 公里/小时2009年12月9日武广客运专线,CRH3C“和谐号”电力动车组(两车重联)394.2公里/小时,二、高速铁路的特点,高速铁路的特点,1、轨道的高平顺性 体现在路基施工、过渡段施工、隧道沉降、桥梁变形、结构施工精度、地质确认等方面2、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下列性能有重点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性。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置上的特点是采用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且必须掺加足
7、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区别(1),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区别(2),高性能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级别,铁路结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1、混凝土配合比标准试件养护时间:56天增加了电通量试验增加了泌水率、含气量、抗裂性试验根据情况,增加了抗冻性、耐磨性、抗渗性、弹性模量试验,对混凝土中的碱含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规定了混凝土中由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和拌和用水等引入的氯离子总含量 钢筋混凝土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预应力混凝土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规定了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单方混
8、凝土胶凝材料的最低用量。,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2.1、水泥一共14项检测指标。比表面积小于350m2/kg(对硅酸盐水泥、抗硫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2.2、矿物掺合料粉煤灰9项检测指标 细度:C50 及以上混凝土12(级粉煤灰)C50 以下混凝土25(级粉煤灰20)需水量比、烧失量、游离CaO含量、安定性磨细矿渣粉9项检测指标硅灰7项检测指标复合掺合料8项检测指标(用于轨道板和双块式轨枕混凝土),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2.3、粗骨料 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或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粗骨料采用二级或三级级
9、配。粗骨料应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如531.5级配51010201631.5 520 级配5101020),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2.4、细骨料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不得使用海砂。对新选原料产地、同产地更换矿山或连续使用同一产地达两年的粗、细骨料应做选料源检验。检验内容包括颗粒级配、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和碱活性检验。,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2.5、外加剂 常用的外加剂:1、减水剂(聚羧酸)2、引气剂 3、防腐剂 4、膨胀剂,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2.6、拌合水 水质必须符
10、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它水源时,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施工单位的水质分析报告。,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3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计量系统应定期检定。搅拌机经大修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应对计量器具重新进行检定。,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3.1、施工准备进行含水量检测,检查施工配合比。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对大规模的混凝土施工,要有专门的施工方案和施工预案。,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3.2、拌合采用二次投料法即首先投入所有粉料(水泥、掺和料和粉体外加剂)和细骨料,搅拌均匀后,再投入全部拌和水和液体
11、外加剂,拌和30秒成为水泥砂浆,然后再投粗集料拌和60秒。混凝土的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称量偏差:粗细骨料2,其他1,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3.3、运输 运输过程中宜以24r/min的转速搅动。如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高速旋转20s30s),但不得加水。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泵的型号可根据工程情况、最大泵送距离、最大输出量等选定。优先选用泵送能力强的大型泵送设备,以便尽量减少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与搅拌机械的供应能力相适应。,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3.4、试验坍落度:偏差不宜大于20 mm。每拌制50m3或
12、每工作班测试应不少于1次。含气量:每拌制50m3或每工作班测试应不少于1次。,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3.4、试验入模温度:冬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夏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30。施工单位每工作班至少测温3次并填写测温记录。监理单位至少测温1次。与介质温差:新浇筑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施工单位每部位测温1次并填写测温记录。监理单位每部位测温1次。试件留置:在混凝土浇筑现场。,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3.5、浇筑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大于2m,当大于2m时,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砼不出现分层离析现
13、象。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浇筑间隙时间不超过90min,不随意留置施工缝。砼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当采用泵送时)或400mm(当采用非泵送时)。,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3.6、振捣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附着式平板振捣器、表面平板振捣器等振捣设备。振捣时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振捣器要快速插入混凝土,拔出时速度要慢,上下抽动,上下移动变换幅度为5cm10cm,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20s30s,使用高频振动器时,也不应少于10s。以混凝土表面基本液化泛出灰浆,不再下沉、不再出现气泡为度,防止过振、漏振。振捣器要垂直地插入混凝土内,并
14、要插至前一层混凝土,以保证新浇砼与先浇混凝土结合良好,插进深度一般为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 50-100mm的距离。,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3.6、振捣振动棒插入点布置应排列均匀,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按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R)的1.5倍。振动棒的作用半径(通常为振动棒半径的8倍10倍)一般为300mm400mm。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
15、的质量。寒冷地区受冻融作用的混凝土和暴露于干旱地区的混凝土,尤其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的质量保证。,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3.7、保护层保护层厚度一般为5cm、7cm。钢筋保护层垫块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垫块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结构本体混凝土的设计要求。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数量不应少于4个/m2。绑扎完后扎丝末端应向混凝土内部弯折,不得在保护层内。,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3.8、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湿度有时间要求,潮湿养护通常14天,最小7天,最长28天。混凝土养护用水除不溶物、可溶物可不作要求外,其他质量要求应与
16、拌合用水一致。养护用水不得采用海水。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高不得大于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3.8、养护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预制梁混凝土表面应喷涂养护剂,并采取保温措施。蒸汽养护:静停期间应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5,浇筑完46h 且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升温。升温、降温速度不得大于10/h,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高不得大于65。蒸汽养护结束后,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温保湿自然养护。,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3.9、拆模拆模时混凝土芯部与表层
17、、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结构内外侧表面温差不得大于15。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承重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重要部位需做同条件试件强度试验、弹性模量试验。,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3.10、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28。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沿高度均匀分段、分层浇筑。分段数目宜减少,每段混凝土厚度应为1.52.0m。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天。宜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管通水冷却。,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3.11、夏期施工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遮阳
18、防晒、喷水降温,降低原材料进行搅拌机的温度。应采用冷却装置冷却拌和水,可在拌和用水中加碎冰作为拌和用水的一部分。水泥进入搅拌机的温度不宜大于45。混凝土入模温度应控制不大于30,应避免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宜安排在傍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不宜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温升。运输搅拌车应设防晒设施,并尽量缩短运输时间。,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3.12、冬期施工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及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当环境气温低于10时,应将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钢筋和
19、金属预埋件加热至正常温度。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分层浇筑厚大的整体式结构时,已浇筑层的混凝土温度,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不得低于2。当室外温度不低于15时,地面以下的工程或表面系数不大于5的结构,应首先采用蓄热法养护,对容易受冻的结构部位要加强保温。当在一定龄期内采用蓄热法达不到要求时,可采用蒸汽、暖棚、电热等养护方法。采用暖棚法养护时,棚内温度不得低于5,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至5后方可拆除。,四、路基质量控制要点,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的特点路基填筑质量要求高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强化结构路、桥及横向构筑物间设过渡段 严格控制路基变形和工后沉降路基动态设计
20、路基质量评估 地基处理种类多,四、路基质量控制要点,1、地质复核岩溶注浆、原地面处理、桩基处理前,应对地基地质资料进行核查。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四、路基质量控制要点,2、试验段(桩)先行 基床以下路堤、基床底层、基床表层、过渡段 同一填层的不同填料、同一填料的不同填层均要做试验段要求有详细的试验方案。试验段长度宜为100200m,在其各部位的全宽度内进行填筑压实试验。通过工艺性试验,确定合理的压路机走行速度、松铺厚度、压实遍数、施工控制含水量及填筑工艺。监理单位对试验段施工进行旁站,对成果进行确认。,四、路基质量控制要点,2、试验段(桩)先行 路基桩基处理:CFG桩、高压旋喷桩、管桩等施工
21、前应进行成桩工艺性试验(不少于2根),以复核地质资料以及设备、工艺、施打顺序是否适宜,确定各项工艺参数,报监理单位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开始后应及时进行复合地基或单桩承载力试验,以确定设计参数。,四、路基质量控制要点,2、试验段(桩)先行 路基桩基处理:CFG桩、高压旋喷桩、管桩等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性试验(不少于2根),以复核地质资料以及设备、工艺、施打顺序是否适宜,确定各项工艺参数,报监理单位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开始后应及时进行复合地基或单桩承载力试验,以确定设计参数。,四、路基质量控制要点,3、路基填料质量 基床表层、过渡段:级配碎石+5%水泥基床底层、基床以下路堤:A、B组填
22、料 填料的试验频率要满足验标要求。基床以下路堤:碎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cm。基床底层: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cm。填料要求场拌或者建立填料加工场。,四、路基质量控制要点,4、路基填筑施工 填料的松铺厚度应按照试验段确定的的施工参数进行。碎石类土和砾石类土每层填筑压实厚度不宜超过40cm,砂类土每层填筑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每层最小填筑压实厚度均不应小于10cm。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小于50cm。路基边坡两侧超填宽度不宜小子50cm。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各种压路机的最大碾压
23、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 km/h。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m。,四、路基质量控制要点,5、压实质量试验检测 基床以下路堤(非浸水路堤)地基系数K30、孔隙率n(或压实系数K)双指标控制 基床以下路堤(浸水路堤)、基床底层、基床表层、过渡段: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或压实系数K)三项指标控制 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每填高约90cm 孔隙率n(或压实系数K):每填层,五、桥梁质量控制要点,1、钻孔桩基础 钻孔成孔钢筋笼安装清孔混凝土浇筑,五、桥梁质量控制要点,
24、钻孔桩位允许偏差50mm泥浆质量造浆后应试验全部性能指标,钻孔过程中应随时检验泥浆比重和含砂率,并填写泥浆试验记录表。泥浆比重:正循环旋转钻机、冲击钻机使用管形钻头钻孔时,入孔泥浆比重为1.11.3;冲击钻机使用实心钻头钻孔时,孔底泥浆比重不宜大于:砂黏土为1.3;大漂石、卵石层为1.4;岩石为1.2。反循环旋转钻机入孔泥浆比重可为1.051.15。黏度:一般地层1622s,松散易坍地层1928s。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4%。胶体率:不小于95%。PH值:应大于6.5。岩渣留样确认入岩时的深度,五、桥梁质量控制要点,成孔垂直度允差偏差为1%钻孔深度不小于设计深度地质确认检查岩渣留样,设计院选取
25、有代表性的桩进行地质确认,现场监理每根桩确认。检孔器检查,五、桥梁质量控制要点,钢筋笼安装钢筋(主筋)的总根数钢筋(主筋、箍筋、加强筋、耳筋)间距接头预弯保证钢筋在同一轴线焊接质量声测管安装位置、壁厚、密封,五、桥梁质量控制要点,清孔清孔应达到以下标准: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粘度1720s;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柱桩不大于5cm,摩擦桩不大于20cm。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方法代替清孔。,五、桥梁质量控制要点,混凝土浇筑 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配制强度应较普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提高10%20%;水下混凝土标准
26、养护试件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的1.15倍。混凝土须测试坍落度和入模温度。导管放入孔后导管底距孔底宜为2540cm。混凝土的初存量应满足首批混凝土入孔后,混凝土埋入深度不小于1m。水下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中途不得停顿。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测量孔内混凝土顶面位置,保持导管埋深在13m范围。保证混凝土顶面浇筑到桩顶设计高程以上1.0m。,五、桥梁质量控制要点,2、承台、墩台综合接地接地钢筋的焊接、接地电阻值的量测,五、桥梁质量控制要点,3、连续梁预压0号段的预压、挂蓝预压线形控制进行线型监测,发现偏差应及时调整纠正 张拉原材料、设备标定、张拉顺序、指标双控混凝土浇筑顺序从悬臂端部开始向根部顺序浇
27、筑,五、桥梁质量控制要点,3、连续梁合龙梁段混凝土施工:(1)合龙顺序:按设计要求办理,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先边跨,后次中跨,再中跨。多跨一次合龙时,必须同时均衡对称地合龙。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合龙口单侧梁墩的临时固结约束解除;(2)混凝土浇筑前合龙口两端悬臂预加压重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符合线性控制流程并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逐步撤除;(3)合龙段顺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合龙前的中线和高程,两悬臂端间距离应按设计合龙温度及预施应力后弹性压缩换算后进行约束锁定;(4)合龙梁段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5)合龙梁段混凝土应在一天中气温最低时间快速、连续浇筑;(6)合龙梁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加
28、强保湿养护,并应将合龙梁段及两悬臂端部进行覆盖降低日照温差影响。,五、桥梁质量控制要点,3、连续梁连续梁体系转换控制要点:(1)连续梁体系转换应严格按设计图确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不得随意拆除各种约束,也不得颠倒预应力钢束的张拉次序。(2)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体系转换必须在合龙梁段纵向连续预应力筋完成张拉、压浆和墩顶梁段与桥墩的临时固结解除之后按设计要求顺序施工。(3)支座安装应以高程控制为主,反力作为校核。全桥合龙后,支座上下座板间的相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六、隧道质量控制要点,1、洞口工程 开挖自上而下进行,不得采用硐室爆破。开挖范围、尺寸、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开挖后及时施做洞口工程,隧道
29、洞门墙、挡土墙、翼墙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洞口排水沟、截水沟的平面位置、开挖断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其纵向坡度应与实际地形相协调,保证排水通畅无反坡。,六、隧道质量控制要点,2、地质预报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隧道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阶段应将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纳入正常施工的工序中。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常规地质法、物理勘探法、钻探法等,施工中应该将几种预报手段综合运用,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和印证。,六、隧道质量控制要点,3、洞身开挖 超前支护:长度、数量、注浆量按照设计的工法施工:级围岩浅埋或洞口地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深埋地段采用CRD法;级围岩浅埋或洞口地段采用CR
30、D或CD法;级围岩采用短台阶法;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六、隧道质量控制要点,3、洞身开挖 严格控制超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 不大于0.1m2)侵入衬砌应小于5cm(隧底开挖同)。拱脚和墙脚以上m内断面严禁欠挖。仰拱紧跟掌子面:距掌子面距离级围岩小于90m,级围岩小于50m,级及以上小于40m或设计要求。,六、隧道质量控制要点,4、初期支护 级、级围岩:系统锚杆的类别、长度、数量;钢筋网的施工质量;喷射混凝土的厚度。级、级围岩:拱架间距(允许误差10cm);锚杆的类别、长度、数量;钢筋网的施工质量;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喷射混凝土:湿喷,一天强度10Mpa,六、隧道
31、质量控制要点,5、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应作为施工组织设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量测的项目和内容。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与工程类比法相结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或施工决策。量测断面距离设置;量测点设置;量测项目和频次,六、隧道质量控制要点,5、监控量测,六、隧道质量控制要点,5、监控量测,六、隧道质量控制要点,6、二次衬砌 二次衬砌应在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特殊情况下(如松散堆积体、浅埋地段)的二次衬砌应在初期支护完成后及时施作。围岩变形过大或初期支护变形不收敛,又难以及时补强时,可提前施做二次衬砌。二
32、次衬砌距掌子面距离:、级围岩小于200m,级围岩小于120m,级及以上围岩小于90m或设计要求。,六、隧道质量控制要点,6、二次衬砌 衬砌台车的验收:设计资料、合格证、断面尺寸检查等。预埋件和预留孔洞防水板厚度、搭接宽度、焊接质量钢筋工程根数、连接方式、垫块、间距等超挖部分用同级混凝土回填。仰拱及仰拱填充分开施作;一次成型,不留纵向施工缝,七、沉降观测和沉降评估,工作程序 沉降观测沉降评估无砟轨道板施工,七、沉降观测和沉降评估,1、路基 路基沉降观测内容: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2)路堤基底沉降观测;3)过渡段沉降观测;4)路基稳定性观测;5)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6)软土、松软土地段路堤填筑
33、过程中变形观测,七、沉降观测和沉降评估,路基沉降观测元件 1、沉降观测桩:采用C15 混凝土方桩或圆桩(边长或直径0.1m),埋入路基面以下0.55m。2、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及保护套管组成。埋设位置按设计测量确定。3、位移边桩:采用不易开裂的圆木,在两侧路堤坡脚外2m 及10m 处各设一个位移观测边桩。4、剖面沉降管: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 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埋设位置按设计测量确定。,七、沉降观测和沉降评估,1、路基,七、沉降观测和沉降评估,路基沉降观测要求1、从路基填土开始,沉降观测也随即进行。2、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
34、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七、沉降观测和沉降评估,路基沉降评估评估方法曲线回归法 判定标准根据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不少于3个月的实际观测数据作多种曲线的回归分析,确定沉降变形的趋势,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92。预测的路基工后沉降值不应大于15mm。过渡段不同结构物的预测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沉降引起沿线路方向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七、沉降观测和沉降评估,2、桥涵 观测内容:沉降观测变形观测观测时间:桥梁主体完工后,沉降观测
35、期应不少于6个月,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沉降观测期应不少于2个月,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期。测点布置:在承台、桥墩及梁部上设置观测标。,七、沉降观测和沉降评估,七、沉降观测和沉降评估,七、沉降观测和沉降评估,七、沉降观测和沉降评估,桥涵沉降评估评估方法曲线回归法,对于预制梁桥,基础沉降应按桥墩台混凝土施工后、架梁前及架梁后三阶段进行;对于原位施工的桥梁及涵洞,基础沉降应根据实际施工状态及荷载变化情况,划分为多个阶段。,七、沉降观测和沉降评估,桥涵沉降评估判定标准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应不低于0.92。首次回归分析时,观测期不应少于桥涵主体工程完工后3 个月,对于
36、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的桥涵不应少于1 个月。处于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的桥涵,当墩台沉降值趋于稳定且设计及实测总沉降量不大于5mm时,可判定沉降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七、沉降观测和沉降评估,3、隧道 观测内容: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沉降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观测时间: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变形观测期原则上不应少于3 个月。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七、沉降观测和沉降评估,沉降观测点的布置1、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暗洞地段级围岩
37、每400m、级围岩每300m、级围岩每200m 布设一个观测断面;明洞地段断面间距为30m。当长度不足时,每段围岩或不同衬砌段应至少布置一个断面。2、不良地质和复杂地质区段,观测断面的间距为一般地段的一半。3、隧道洞口里程、隧道分界里程、明暗分界里程、有仰拱和无仰拱衬砌变化里程及所有设置变形缝两侧均应布置观测断面。4、隧道填充或底板施工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设置2 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4.6m 处;变形缝处每个观测断面设置4 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4.6m 处和变形缝前后各0.5m 处。,七、沉降观测和沉降评估,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表,七、沉降观测和沉降评估,隧道沉降评估评估方法曲线回归法 判定标准地质条件较好、沉降趋于稳定且设计及实测沉降总量差值不大于5mm时,可判定沉降满足无碴轨道铺设条件。预测的隧道基础工后沉降值不大于15mm。隧道基础的沉降预测方法参照路基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