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七章篆改与隶变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第七章篆改与隶变研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篆改与隶变研究,制作 阚景忠,讲授 阚景忠,一、秦朝的“篆改”,篆改 指秦朝时汉字由战国文字向小篆的演变。由于汉字的这一步演变最终是通过秦政府推行汉字改革来实现的,故称之为“篆改”。,许慎说文叙:“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1篆改的实施,李斯向秦始皇提出“书同文”的建议,李 斯仓颉篇赵 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汉朝人称之为“三仓”,峄山刻石(局部),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
2、明。既献泰成,乃降尃惠,亲巡远方。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2篆改的基础,小篆前的所有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 周宣王时的太史籀为教儿童写汉字写的史籀 篇中的十五篇文字。,小篆,籀文,大篆,春秋战国时的各国文字,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石鼓文、诅楚文),籀文(许慎),指籀文这一类早于小篆而作风跟小篆相近的古 文字(裘锡圭),春秋时到战国初期的文字(唐兰),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在)新郪。丮,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會王符乃發行之。燔隊(燧),史雖母(毋)會符,行殹。,新郪虎符,李斯等人进行篆改前,秦国已出现了小篆这种文字形体。,3篆改的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出面
3、规范整理汉字,也是第 一次对古汉字全面系统的整理。促进了汉字的发展。,使汉字初步摆脱了原始图画色彩,符号性大大增强了。,统一了汉字的形体,为汉字的广泛使用与迅速传播创造 了条件。,局限性:篆改没有彻底去掉古汉字的图画色彩,所推行的小篆这种字体也不容易书写,因此,篆改仅仅是古文字彻底变革的前奏。,4小篆对汉字的改革,A制定标准字体,废除异体字,采自徐中舒汉语古文字字形表,采自徐中舒汉语古文字字形表,B规范汉字结构,对构字部件进行省改,省简部件,改造部件,C改造汉字笔画,用粗细一致弯曲有弧的线条写字,变线,弧化,D统一汉字形状,将汉字统一为站立的长方形,E改造汉字风格,字形内聚环抱、严密拘谨,二、
4、汉字的“隶变”,隶变 是指古汉字在秦汉之际由小篆到隶书的演变,也 叫“隶定”、“隶古定”。,徒隶程邈创隶说:,说文叙:“四曰佐书,即秦隶书”“秦始皇帝 使下杜人程邈之所作也。”,蔡邕圣皇篇:“程邈删古立隶文。”,隶书是从事文字抄写工作的隶人创造的书体。,说文:隶,及也。从又、从尾省。又,持尾者,从后及之也。,隷,1隶变的时间与原因,时间:战国晚期至东汉,秦代的隶书称“秦隶”,也叫“古隶”。,睡虎地秦简:,采自詹鄞鑫汉字说略,高奴铜权:,原因:大量用字 毛笔,汉代的隶书称“汉隶”,也叫“今隶”。,东汉(特别是汉顺帝以后)的隶书,字形非常成熟,隶意极浓,完全摆脱了小篆的影子,是典型的隶书,这种字体旧称“八分体”,也简称“分书”。,马王堆帛书(局部),居延汉简(八分书),东汉史晨碑(局部),2隶变的意义,隶变之前的汉字被称为“古文字”,隶变之后的汉字被称为“今文字”。因此,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是古汉字的彻底变革。它使汉字完全摆脱了原始汉字的图画色彩,变成了表意的书写符号,汉字从此进入今文字时代。,3隶变对汉字的改革,A改造汉字的笔画,点、横、竖、掠、波磔,掠,波磔,B确立汉字的笔顺,三画,四画,六画,八画,C改造汉字的偏旁,偏旁的异化:,偏旁的同化:,D改造汉字的结构,E改造汉字的形状,F改造汉字的书写风格,曹全碑(局部),峄山刻石(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