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的基本过程.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20669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6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的基本过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传播的基本过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传播的基本过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传播的基本过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传播的基本过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的基本过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的基本过程.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传播的基本过程,本章要点: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几种基本的传播过程模式,第一节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谓传播过程,就是信息从传播者流向接收者,实现信息共享的过程,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戴元光、金冠军主编传播学通论P42,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分析:传播得以顺利进行,离不开传播活动过程中的基本要素。请思考:这些基本要素都是什么呢?下面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小张(传播者)对小李(受传者)说:“明天放假,我们去春游吧。(讯息)”小李点头答应了。,这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面对面协商性传播事例。在此例中,我们观察到传播过程得以成立的三个要素:传播者

2、、受传者、讯息。所以,施拉姆认为,传播至少要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但是,仅有上述三个要素尚不足于构成一个现实的传播过程,也就是说,还必须要有使这三个要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或渠道,即媒介。在上面的例子中,由于谈话是在面对面的情况下进行的,一般不容易意识到媒介的存在。但即便在面对面的传播中,媒介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它属于自然的声波或光波,我们平时意识不到它罢了。如果换成打电话,媒介的必要性就十分明显了,如果没有电话机和电话线路,是不能进行传播的。,有了上述四个要素以后,一个物理学意义上的传播过程基本上具备了成立的条件,但对考察人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传播学来说,这个过程仍然不算完整。以上面的例

3、子而言,小张说的话如果没有得到小李的反应和反馈,这个过程仍然是残缺的,只有作用而没有反作用。换句话说,在传播学中,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应该把受传者的反应和反馈包括在内。,综合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1、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信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2、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3、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注:讯息与信息的区别,参阅郭庆光教材P58-59。)4、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

4、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5、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当然,构成与影响传播过程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绝不仅以上几种。传播过程除这五个基本要素外,还包括隐藏在传播行为中的隐含要素,如信息来源、传播关系、传播环境、传播目的、传播效果、传播技巧、传播干扰等。即便是在上述五种要素中,不少要素还可以做进一步分解,如讯息可以分解为“符号”与“意义”。不过,这五种要素是传播过程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在任何一种人类传播活动中,它们都是缺一不可的。,一、什么是传播模式?所谓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双重性质:(1)模式与现实事物

5、具有对应关系,但又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和定理化性质;(2)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对应,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因此,一种理论可以有多种模式与之对应。所谓传播模式,即直观而简化地再现人类传播活动的理论描述方式。,第二节 几种基本的传播过程模式,二、传播模式类型表,1、基本模式(1)线性传播模式I、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思考:拉斯韦尔模式的主要贡献有哪些?,提示:1、它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个模式。2、它第一次构建了传播的程式,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3、第一次提出了传播的五个要素,界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领域。,II、申农韦弗数学模式讯息

6、信号所接收信号讯息,提示:a、直线性。未能体现人类传播的互动循环性。b、单向性。忽略了反馈,把传播理解为单向的过程。c、孤立性。忽略了外部环境,把传播理解为孤立而不是系统的过程。,思考:线性传播模式的主要缺陷有哪些?,(2)控制论的传播模式III、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人际传播)(互动模式),经验范围,思考:请谈谈奥斯古德施拉姆 模式的主要优点与局限。,提示:主要优点表现在:1、表明已与单向传播模式划清界限;2、强调传受之间只有在其共同的经验范围之内才真正有所谓传通;3、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映信息的过程是往复循环、持续不断的。主要局限表现在:1、此模式不太适合于大众传播,只是比较适合于人际传播

7、;2、模式所暗示的传、受两者平等的、等量的传播观念在大众传播中是找不到的。,IV、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3)系统论的传播模式V、赖利夫妇模式,VI、马莱茨克模式,2、大众传播对微观个体的影响之模式VII、两级传播模式,3、大众传播对宏观社会的影响之模式VIII、议程设置模式,X1X2X3X4X5,X1X2X3X4X5,4、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IX、使用与满足理论模式,具有社会和心理根源的,需求,它们引起,对大众媒介或其他信源的期望,导致,媒介披露的不同形式,5、大众媒介的内部体系和行为的模式X、美国大众媒介体系模式,美国社会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条件,消费者中趣味不同的受众,投票等政治程序,保护,提供商品、服务、广告等,市场调查,消费,XI、怀特的守门人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