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发展理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22338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与式发展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参与式发展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参与式发展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参与式发展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参与式发展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与式发展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与式发展理论.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参与式发展理论,2学时,内容框架,第一节 参与式发展理论第二节 性别与农村发展,当代农村发展的思想基础:专家学者不是万能的农民不是愚昧无知的只有农民最了解农民自己社区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角色及群体之间有巨大的思想差异在社区发展中具有性别敏感性,即男女有别学习型的发展,应是相互学习,不断学习,引言,参与式发展理论是一种微观的区域发展理论,与现代化理论的“宏大叙事”不同,它强调尊重差异、平等协商,在“外来者”的协助下,通过当地社区成员的积极、主动的广泛参与,实现其可持续的、成果共享的、有效益的发展。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参与式发展理论被“引入”中国,但它并非完全是舶来品,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

2、代的“乡村建设运动”的实验者们创造和运用了大量的参与式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作为其两大流派的定县实验和邹平实验更是如此。这是参与式理论的中国本土来源与贡献。,“农民学人”计划定县实验之广大篇,每一乡村选择46人,接受某种技术培训,受训后即成为“农民学人”,由“农民学人”传授5名“表证农民”,然后由“表证农民”训练“推广农民”。这种方法既考虑了农民的实际需要,又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把科学技术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要比我们目前的“科技下乡”、“科普大蓬车”效果要好得多,背景信息材料准备,参与分析(确定项目的目标群体,注重农村妇女与青年的参与),问题分析(确

3、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潜力资源分析,目标分析(围绕问题的解决确定项目的目标体系),选择和方案分析(衡量供选择的方案),计划的设计表述(项目框架的制定),实施计划的制定,监测与评估,再计划,参与式项目的过程,第一节 参与式发展理论,一、参与式发展理论兴起的历史背景 二、参与式发展理论与实践框架,一、参与式发展理论兴起的历史背景,(一)参与式发展起源于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二)参与式发展成长于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的实践,目前更多的参与式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来之于参与式林业的实践,(一)参与式发展起源于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参与式发展理论是在人们对传统的发展理论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 传统发展理论认为贫困

4、可以随着工业化过程的推进而消除,但事实并非如此 对贫困本质的重新探讨,使一些国际发展机构和发展组织改变了发展策略,他们不主张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重点放在经济的日益增长上,提出以“基本战略需求”的方法来消除贫困现象。即对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实行广泛的援助,不仅满足物质需求,还要满足社会需求,如教育、人权以及通过就业和政治活动实现对社会生活的所谓“参与”,(一)参与式发展起源于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这种发展战略由于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给贫困的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所以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冷落”。因此这种发展道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一场理论和实践上的变革 谁更了解农民?,首先对于科学和技术

5、的重新地位,引发了人们思想上或者意识上的一次革命 所有发展中的角色都应不断地了解变化中的世界,而且应该运用不同的知识来理解世界。一些西方可持续发展学家认为常规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的作用,而乡土知识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强调“内源发展战略”、提倡“新的知识学习途径”、认为“外部角色对自然、农村的认识存在的局限性”。在农村发展的实践中提出“让农民在第一位”、“超越农民第一”等等观点思考我国众多农村发展典型,无疑是靠农村社区内部的动力驱动发展起来的,外部的支持只能起到辅助或帮助的作用(南街村、华西村等),其次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和决策分散化(Decentral

6、ization)思想的诞生也为参与式发展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平台“参与式”不是简单的“介入”,或简单地理解为群众的参加。确切地说“参与式发展”方式带有寻求某种多元化发展道路的积极取向。在发展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参与”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方式,它更是一种理念的渗透,只有这样才会保证所有的发展是可持续的,(二)参与式发展成长于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的实践,对于发展中国家援助的实践促进了参与式发展思想的进一步完善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多边和双边机构对发展中国家技术援助的总额达到了3000亿美元。然而事实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发展上的差距仍在不断的拉大。那么就提出了疑问“为什么”。

7、现实促使人们认识到近年来一些发展计划的失败,主要的缺陷就是没有弄清农民对“发展”的理解,而这些农民却正是发展项目的实施主体,(二)参与式发展成长于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的实践,重要的是考虑农民的想法,而且他们能够而且有能力分析他们所处的真实状况。所以人们认识到鼓励和倡导人民大众参与国家或区域的发展项目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发展项目的制定者、计划者及执行者之间应形成一种有效的平等的“合伙人关系”。在进行计划和采取相应行动之前,应当促使村民分享、更新、分析其生活知识和条件,需要把所从事的发展项目公开和透明,把发展机会赋权给目标群体,同时需要促进人们自主地组织起来,分担不同的责任,朝着一致的发展目标努力等等观

8、点都发展和丰富了“发展理论”。,参与式发展在60年代开始萌芽,7080年代早期在东南亚和非洲国家逐步推广和完善,并形成参与式发展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如农事系统研究(FSR),快速农村评估(RRA),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参与式评估与计划(PAP)等。80年代后期至现在,参与式理论得到极大的推广。中国的发展项目80年代中期开始导入参与式的理论,据初步估计,到目前为止,在国内的国际发展项目中,大约一半的农村发展项目几乎都采用了参与式理论和方法,(二)参与式发展成长于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的实践,二、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内涵和原则,(一)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内涵(二)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实施原则,“参与”的定义:

9、Sewell、Coppock和Uphoff等都认为公众参与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正规和非正规的机制直接使公众介入决策(1977,1990年);Poppe指出参与可被定义为在决策过程中人们自愿的民主的介入(1992年);Oakley及Marden(1984年)认为,社区参与是受益人影响发展项目的实施及项目方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这种影响主要是为了改善他们自己的生活条件,如收入、自立能力以及他们在其他方面追求的价值,(一)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内涵,(一)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内涵,1介入决策及选择过程,促进权力再分配 2作出承诺与贡献,创造发展动力 3利用与控制资源,参与利益分享 4尊重乡土知识,让农民参与创

10、新过程 5促进能力建设,树立自组自立的意识,1介入决策及选择过程,促进权力再分配,首先要求发展工作者,特别是发展官员、社区领导、技术人员等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要把“我们为农民工作”的思想转变成“我们和农民一起工作”。在“我们和农民一起工作”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发展官员、技术人员会充分尊重农民、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与他们共同商讨而达成对社区发展的共识,从而共同设计出农民真正需要的发展项目,1介入决策及选择过程,促进权力再分配,其次,要实现农民的真正参与,还应当熟练掌握农村调查、农村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了解社区的文化习俗,赢得农民的信任,作到真正了解农民,才会使得他们真正参与发展决策的重要方面。最后

11、,为了使得农村社区中的发展角色群体都能参与到发展过程中来,还应当特别关注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即一些比较贫困的农户和农村妇女等,1介入决策及选择过程,促进权力再分配,另外,对性别的差异是否加以关注也是保证参与性的重要一环,因为妇女和男性农民对项目理解的视角不同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的成败。所以说,我们只有充分地认识到以上这些方面,才能确保发展中不同角色群体都能参与到相应的决策与选择中去,2作出承诺与贡献,创造发展动力,除了参与发展的决策与选择外,发展中的参与还指发展角色群体应尽可能地对社区发展活动做出自己的贡献和努力 Spencer(1989)指出:“参与能够使得发展角色群体在实施和执行决策时具有高

12、度的承诺及能力,能激发责任感,产生创造性,提出许多新的想法和主意”。,3利用与控制资源,参与利益分享,在发展项目中,对资源的利用和控制有时正是能否实现真正参与的关键所在 通过长期的农村发展实践我们发现:要改变地方人员的发展思想,让地方官员与技术人员接受参与式的发展理念并不是件难事,而难就难在他们不能接受对现有利益格局的再分配与再调整,3利用与控制资源,参与利益分享,在发展项目中,农民能从参与的发展活动(项目)中分享利益是鼓励和保证农民积极参与发展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 在发展活动和项目开始实施之前以及项目的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建立适当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机制尤为重要。只有在此基础上,采用一系列具有很强操

13、作性的参与式发展工具和方法,才能切实实现大众参与的最终目标,从而减少“出席”代替“参与”现象的存在。,4尊重乡土知识,让农民参与创新过程,参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使当地群众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能够充分地把他们自己的知识及技能运用到发展活动中去。在一个社区内,农民比任何一个外来者都更加熟悉他们自己的发展限制、发展潜力及发展机会,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磨练,他们总结并掌握了一套处理他们自己所面临问题的特有知识与技能,即所谓的乡土知识(Indigenous Knowledge)(思考什么是“系统知识”?),4尊重乡土知识,让农民参与创新过程,任何社区发展项目只能起到一种协助作用,即协助农民增加基本技能,充分利

14、用自己的乡土知识去理解他们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同时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潜力和能力去发展自己的社区 参与还应体现在发展角色群体如农民充分地参与发展创新。这里所指的创新不是什么技术发明与创造,而是农民认识技术、选择技术,并在技术采用过程中对技术进行应用、调试及改造的过程,4尊重乡土知识,让农民参与创新过程,改以往传统的推广体系和方法,把农民作为推广的主体,采用一种自下而上(Bottomup)的工作思想和推广方法,使得农民充分地在发展中参与创新,5促进能力建设,树立自组自立的意识,重要目标之一:让农村居民通过参与发展活动和项目,不断学习,不断接受培训,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能力,加强其自身的能力建设。

15、能更清晰、更正确地分析和判断自己的情况,更好地组织自己,从而对社区的发展起到创新性的作用,只有建立在人力资源建设为基础的发展上,才会保证发展项目的真正的可持续发展,5促进能力建设,树立自组自立的意识,重要目标之二:促进建立各种形式的自助组织或小组。这些组织应该是人们为了满足他们特定的社会及经济需求而建立的自己的发展自助团体。强调:外部干预只能起到一种催化剂的作用,以促进并协助人们的发展行动,增加人的自组(自我组织)、自助和自立意识及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不要使地方群众对外部支持产生依赖性,否则获得的发展将不会具有可持续性(评价农村发展项目的可持续性关键),(二)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实施原则

16、,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强化和提高当地人自我发展的能力。参与式发展能促进人们自主地组织起来,分担不同的责任,朝向一致的发展目标。“人民自主地参与到有关他们自己的任何发展的过程中,是一种最基本的权利发展权,也是一个国家从政治上进行考虑扶贫和助贫的基本手段,农村发展战略成功与否取决于它是否从基层开始,组织人民自主地参与发展过程”。(世界农业发展及土地改革大会,1979)。因此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实施原则主要体现在:,(二)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实施原则,1建立“伙伴”的关系 2重视过程,而不只是结果 3普遍提高人的能力,而不只寄希望于“能人”和“带头人”4制度化保障,机构化推行,1建立“伙伴”的关系,参与式发

17、展的过程是“外部人”和“当地人”共同努力、共同受益的过程,双方都处于平等的“合伙人关系”的框架中双方的定位应当是:政府和发展工作人员是发展过程中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激励者;受益群体是发展过程的主体,是发展的建议者、计划者、执行者、管理者和受益者。伙伴关系建立的关键是要认识到村民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创造力,应当在一种轻松和谐的关系,彼此信任的气氛中开展工作。这样才能将参与式的行为和态度潜移默化地融会到整个发展项目中来,2重视过程,而不只是结果,参与式发展理论强调任何农村发展实践应当以过程为导向,而不能只注重最终的结果;强调综合提高人的能力,而不只是种了多少树,养了多少羊,增产了

18、多少粮食,修了多少卫生用水设施等。参与式发展理论既提供了一种正确的意识和知识来指导人们的行为,而又不能影响当地人的自我发展及自我组织的能力,同时还不让他们对外来的发展项目产生依赖性,2重视过程,而不只是结果,这并不是说,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等指标在参与式发展项目中并不重要,而是强调的是要把质和量的提高融合到人的综合发展中去。只有人的能力和素质增强了,这些量和质的提高才具有可持续性。,3普遍提高人的能力,而不只寄希望于“能人”和“带头人”,参与式发展强调发展结果的普遍受益性,项目的受益群体,绝大多数是社区中普通的农户,甚至是最贫困的农民,而不应该仅仅着眼于支持社区中所谓的特殊能人、带头人。同时强调

19、应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不仅包括改善生活发展生产的各项技术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强他们自信、自尊、自强等方面的心理素质,4制度化保障,机构化推行,一个全新的发展思潮,需要有一个全新的机构来倡导和推广;一个全新的发展项目,需要有一个全新的机构来执行。(中德造林项目双方对比)参与式项目的机构化实际上是一个机构创新的过程,而成败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能否建设一个全新的队伍,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并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成立各种独立的或合作形式的机构,并提倡个人参与,三、参与式发展理论与实践框架,参与式发展理论与实践框架包括的主要内容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构成了参与式发展的范畴体系。主

20、要涵盖以下方面:,(一)理论范畴的核心是赋权(二)制度范畴的核心是施政(三)社会范畴的核心是公平、公正(四)经济范畴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效 率(五)伦理范畴的核心是人权(六)实践范畴的核心是如何快速有效地动员目标团体,三、参与式发展理论与实践框架,(一)理论范畴的核心是赋权,赋权冲突就是指集权管理对于来自弱势群体要求的排斥,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管理体制都是围绕那些能够带来经济增长的行业和那些有管理能力或专业技术的阶层,那么“赋权”将引起权利的分散化,将违背已有的管理机制所形成的利益格局 赋权的过程也就是权力的再分配的过程,是增加最基层民众的发言权和决策权的过程。赋权的对象除了包括一般的农村

21、群体,更重要的强调赋权给穷人和妇女等弱势群体;赋权的内容不仅包括经济方面,还包括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赋权的手段既要依靠政府政策的推动,还要依靠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采取的一些偏向性的措施等,(二)制度范畴的核心是施政,所谓施政,就是“它所要创造的结构或秩序不能由外部强加;它之所以发挥作用,是要依靠多种进行统治的以及相互发生影响的行为者的互动。”这些行为者主要包括各种非政府组织、社区内的各种利益集团和相关的政府部门。,(三)社会范畴的核心是公平、公正,所谓公平,就是要减少存在于社会或社区成员间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不平等和差异。所谓公正就是指社会成员具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

22、着资源与利益在社会群体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适当安排和合理分配,也就是他们有平等的获得资源和发展决策的权力和机会,(四)经济范畴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效 率,参与式发展的经济范畴是立足于参与式实践的具体环节而言的,其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虽然在这一过程中采用的很多“工具”和方法有点费时费力,似乎成本太高,但正是这些手段可以为发展的可持续性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获得最高的效率和最佳的效果提供保障。,(五)伦理范畴的核心是人权,人权主要包括生存权、就业权、受教育权以及社会保障权,(六)实践范畴的核心是如何快速有效地动员目标团体,参与式实践过程中如何调动目标群体的积极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保障参与式发

23、展规划的实施,必须进行说服教育,树立信心,提高谋求发展的动力,逐步建立一种信念、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参与式农村发展规划的制定,各级项目办根据上一级项目办下达的计划,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确定优先实施的项目、优先受益的农户,这就要求各项目村要制定参与式发展规划。第一步:组建工作组。主要由县、乡项目官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工作的规划、实施,包括不同来源项目、活动之间的整和、协同,技术部门对服务、培训的参与等;到村协助执行小组和村民开展参与式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管理与监测评估。,第二步:确立项目村规划小组成员。主要由村干部、村民组长、妇女代表、典型贫困农户代表组成。1015 人左右,每个村

24、民小组都要有人参加,成员要能力比较强、办事公道、有事业心。然后,召开村民大会,解释参与式规划方法、步骤、意义,并将村民按男女分成若干组开展工作。,参与式农村发展规划的制定,第三步:各小组由农民自己操作。画出扶贫现状图(资源图),通过画图,使当地群众全面分析社区的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的现状、分布和存在的问题,发展机会,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和贫困差异;农户生计季节历,帮助贫困农户分析一年四季他们是如何配置其土地与劳动力资源,满足其基本需求(口粮、现金、燃料等),其中包含男女分工如何、劳动量多大、现金收入和支出的季节动态,以便合理安排扶贫开发活动和信贷;制定农户分类标准,分析贫困村农户生活状况的分化程度

25、,为规划提供贫困面的数量依据,为实施阶段制定项目农户标准奠定基础,同时宣传扶贫贷款即 IFAD 项目重点支援还未解决温饱和没有稳定脱贫的农户、特困户、贫困户。,第四步:村民代表会扩大会议,在现有村民代表基础上增加到每个组 46 人(根据各组户数多少)男女基本各半。农户分类:发给每个代表一份全村户主名单,为每个农户分类(各种类型代码:保障户0、特困户 1、贫困户 2、一般户 3),在户主姓名后面标出代码,各位代表一定要在独立、自主、秘密 的情况下进行填写,然后投票。规划组汇总名单,结果在村民大会上公布。贫困问题分析:通过画因果关系图、问题树分析贫困原因使村民对贫困问题、原因和影响达成共识,为进一

26、步研究解决措施和扶贫开发规划内容打下基础。确定问题的重要性顺序和相应措施:由农民自己从问题分析的那些原因中筛选出需要得到项目支持的(不是那些克服不了的自然因素,或者改善了基础设施,社会服务以后各家各户可以做的)问题或发展机会,来加以比较。,通过大家讨论,给各种问题排队,让大家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以便达成共识。创收活动的可行性分析:借助表格,列出适合本地的创收活动,讨论其社会、经济、技术、生态可行性(受益面大小、赚钱多少、技术好不好掌握,对环境的保护或破坏程度),通过打分排序、分析,使贫困农户进一步认识到各种创收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对社会、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贫困农户创收活动资金需求分析:在全面了解农户经营系统的构成 资源、生产构成、产出与分配的基础上,确定开展选择的创收活动的制约因素、解决途径和经营模式,特别是对外部在资金、技术服务的需求(数量种类、时间、季节性等)。,第五步:由村规划小组在工作组指导下,整理资料,形成规划,以“问题树”汇总男女组的分析结果,运用“目标树”确立村级扶贫开发规划的长远目标、规划期目标、成果、项目活动,形成规划框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