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工会的比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国工会的比较.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各国工会的比较,内容简介,工会的定义工会的分类典型工会(美、德、日),定义,工会,Trade Union简称TU,或称劳工总会、工人联合会。工会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具有“官民二重性”。,国外工会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强硬型,2、平衡型,3、亲密型,1、强硬型,工会是保护工人利益的,而且工人向工会缴纳费用,工会会定期与资方谈判,包括提高工资和保住岗位等问题,如果谈不拢,就以罢工、静坐等为手段,逼迫资方就范。,美国、韩国工会,案例,1992年11月,首钢收购秘鲁的一家铁矿,秘鲁方目睹了首钢职工的优厚待遇,回去拟了一个很夸
2、张的福利条款,据说,别说住房、医疗等大项,就连水电费都是首钢负担。首钢答应了,但没想到工会还是每年都提出加薪等要求,首钢最后不胜其烦,开始与工会对着干,结果即使开除了工会领袖,也没解决问题,工人照样年年罢工,最后首钢转让了股权,才结束了这场噩梦。,2、平衡型,这类工会和资方的关系比较平衡,非常激化的情况少,当然很理想,但实际上能达到这种理想境界的少之又少。,德国被认为是平衡型的典型代表。德国法律虽然赋予工会罢工权,但同时又规定罢工必须在劳资谈判破裂以后,经75以上工会会员同意才能举行,所以德国罢工情况少于法国等邻国。谈判是主要解决问题的方式,资方和劳方定期举行谈判,对于谈判结果,双方也遵守得比
3、较好。,3、亲密型,这类资方和工会发生对立冲突的时候少,工会认为工人与企业命运是绑在一起的,应该共谋发展。,日本通常被认为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一方面由于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终身雇佣制也保证了工人和企业的利益方向一致。这些因素都是其他国家不可复制的。,美国工会,早期的美国工会,只是一些地方行业工会,带有强烈的封建领地性质。随着时代的迁移,工会开始进行全国性的串连,美国最大的工会联盟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联合会(AFL-CIO)合并时有1600万个会员。美国的两万多相对独立的地方工会,如同封建领主一样。工会大多有自己的垄断地盘,在自己的地盘里有与资方的独家谈判权,向在地盘里的工人们征收会
4、费。工会领导掌控了工会就业机会的分配,得到就业机会的工人与工会领导形成庇护关系,工人视领导为恩人,忠诚于这些领导。这些工会更像半独立的封建领地,而不像是为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而斗争的劳工组织。”1957年美国顶级黑帮人物在纽约州碰头,56人中有22人是工会领导。今日美国工会存在着大量的黑帮渗透,芝加哥的黑帮掌控了“劳联”。,案例,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是美国最大工会,不仅人多势壮,而且有政治和经济势力,UAW拥有9亿美元的罢工基金,,2007年9月24日,通用汽车旗下7.3万员工发动全国性罢工,结果通用汽车不得不签署昂贵的劳资协议,包括建立医保信托基金、保证在美国投资等。因此美国汽车工人每
5、个小时值55美元(含福利制度),比在美国南部设厂的日本汽车企业高出25美元,生产著同样车型的中国工人则仅为每小时1.5美元。巨额的福利待遇,例如全额支付的医疗费用、法律咨询、对子女的照顾、退休金、假期、教育补贴以及失业保障金等加剧了美国汽车工业的衰退。2008年底美国国会参议院否决了总额为140亿美元的汽车业救援方案。原因在于共和党人坚持要求三大汽车公司在2009年就将员工工资降低,而汽车工会却计划在2011年才下调工资。,德国工会,共同决策法,大企业是对等共决,即监事会中职工代表可以占一半,一般企业是一般公决,职工代表可以占三分之一,德国还前一个特殊之处,企业里不允许有工会活动,但企业员工可
6、以加入工会组织。,德国最主要的工会组织形式是产业工会,德国工会联合会是全国性的工会组织,下面有八大产业工会,德国工会联合会只需要做统筹协调工作,提供一些背景资料,或者给罢工提供一些经济支持,进行劳资谈判都是由产业工会出面,尽管德国工会组织率只有40%,但通过集体合同的扩展,其覆盖范围可以达到工人数量的80%-90%。德国工会运行模式的另一个特征是,罢工被看作是劳资谈判的一个阶段,德国各个产业工会每年都会与相对应的雇主协会谈新一年的工资标准。,日本工会,在这样的劳资关系下,日本员工通常非常敬业和关心公司,很多工人可以干到老板和管理层。反过来,企业也很关注员工,在员工培训上舍得投入。在汽车行业里,日本企业每年培训工人的时间达到150小时,德国为75小时,美国只有5小时。,终身雇佣制、年工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工会被认为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三大支柱,尤其是企业工会在解决劳资问题上发挥了很大作用。日本的劳资关系被称为“家族式”的劳资关系,员工,三、各国工会在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影响,1.上汽收购双龙:折戟于文化差异(韩国)2.明基收购西门子:败于文化冲突(德国)3.吉利收购沃尔沃(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