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孟子.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223121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58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孟子.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孔子的“仁礼”思想,发展为“仁政王道”学说,主张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扬性善,反对功利和战争,提倡民贵君轻,强调士人人格的独立和个人的精神修养。他是继孔子之后最著名的一位儒学大师。,孟子的仁政思想,一、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评析:孟子在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中看到了人 民 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的安居乐业。,孟子的仁政思想,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

2、,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君王只有“与民同乐”,才可以“王天下”。,三、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的仁政思想,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要考虑到普通百姓。,易读错的字,粟s 好ho 弃甲曳y兵 胜shng 数c罟g不入洿w池 养生丧sng死 衣y帛 鸡豚tn狗彘zh之畜x孝悌t 不王wng者 饿莩pio,凶,A河内凶,B凶多吉少,C汉初匈奴凶黠,D甫闻凶讯,E缉拿元凶,庄稼收成不好,不吉利的事,凶恶,残暴,不幸,多指丧事,杀人的人,重点词语:,加,A邻国之民不加少 B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C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更加

3、,施加,增加,或,A或百步而后止 B天之行,或日或雨 C莫之或止,有的人,有时,表示不定,直,(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4)系向牛头充炭直,不弯曲,伸,伸直,仅,只是,“值”价值,胜,1、驴不胜怒,蹄之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能承受,尽,胜利,超过,优美的,数,Sh(1)愿令得补黑衣之数(2)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C(4)数罟不入洿池 Sh(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u(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陈涉世家),数目、数量,几,若干,命运,密,与“疏”相对,计算,屡次,以,申之以孝悌之义斧斤以时入山林以五十步笑百步王好战,请以战喻,介词,把,介词,按照,介词,凭借,介词,用,发,百发百中,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野花发而幽香,发射,派遣,打开,花开,兵,(1)兵刃既接(寡人之于国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2)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3)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4)可汗大点兵(木兰诗),兵器、武器,军队,士兵,军事、战争,特殊句式,或或,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

5、,或否。登泰山记或命巾车,或棹孤舟。,例子:,有些峰峦得着阳光,有些峰峦得不着。,或者驾着篷车,或者划着小船,特殊句式,直耳,是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是跑啊,例句:,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只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我不是喜欢先王(喜欢的音乐),只是喜好通俗乐曲罢了,特殊句式,“是何异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与杀了一个人说:“不是我的缘故,是兵器杀人。”有什么不同呢?,这与有什么不同?,排偶句式,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所产生的效果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作用: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6、。,在第六自然段中四个结尾连用“矣”也属于排偶句,课文鉴赏,梁惠王,于国尽心,移民移粟,结果,民不加多,邻国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疑问:何也?,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孟子仁政具体内容,措施 效果,不可胜食也。养生,不可胜食也。丧死无,不可胜用也。憾,不违农时,谷,数罟不入洿池,鱼鳖,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孟子仁政具体内容,措施 效果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7、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课文结构,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梁惠王,于国尽心,移民移粟,民不加多,邻国之君,不尽心,民不加少,五十步笑百步,王道之始,王道之成,君王的态度,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王道之始,王道之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本文写作特色,一、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环环

8、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善用比喻。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五十步笑百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三、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 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叙述王道之始时的三组排偶句、王道之成时的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劝学(节选)荀子,一、解题,1、劝学“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什么意思?明确:劝勉。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作者与作品,(

9、1)荀子:约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做大成者。,作品,(2)荀子二十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二、重点与难点提示,1、重点实词释义劝学木直中绳善假于物风雨兴焉不积跬步功在不舍,解析:劝:勉励中:符合假:借助兴:起跬:半步功:成功,2、通假字,輮以为轮虽有槁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輮”通“揉”,使弯曲。“有”通“又”。“知”通“智”zh,智慧。“生”通“性”,资质,禀赋。,3、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

10、,作状语,当每日讲。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状语,当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讲。,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作游水讲。能愿动词应与动词搭配,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三、全文翻译,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冻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

11、这样。,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

12、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13、,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四、背诵技巧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学不可以已。2、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些比喻?A、提高自己:青出于蓝(比喻)冰寒于水知明行无过(比喻)B、改变自己:輮以为轮,3、学习的作用是什么?弥补自己:登高博见顺风而呼善假于物也假舆马、(反复设喻)假舟楫,学习

14、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应该持什么态度?,要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不积水流正反要坚持:骐骥一跃,驽马十驾对照朽木不折,金石可镂反复要专一:蚓用心一也设喻蟹用心躁也,五、体验高考,掌握文言文中实词活用现象,是学习文言文重要的一环。文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日”即名词作状语现象。高考中作过考查。例1、1998年上海卷22题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束氏日市肉啖之A、则群聚而笑之B、吾得兄事之C、令两个蹲踞而背倚之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解析:例句中“日”与A、B、C中加点字用法都是名词作状语,D项中的“前”是名词作动词,所以答案是D。,阿房宫赋杜 牧,关于“赋

15、”,赋,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始于战国赵荀卿的赋篇,汉代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至唐代已散文化,称“文赋”“散赋”。其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常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正音,缦回mn囷囷焉qn不霁j何虹妃嫔媵嫱pnyngqing焚椒jio兰辘辘l杳yo极妍yn剽掠pio鼎铛chng逦迤ly锱铢zzh架梁之椽chun在庾之粟粒ys横槛jin呕哑uy参差cnc兀w啄zhu,“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一句有什么深意?,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16、。,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不爱其民。,阿房宫赋,杜牧,剽掠其人(建宫宇),自灭,秦朝,六国,不爱六国之人(阿房宫),自族,唐 宝历,大起宫室 广声色(哀之而不鉴之),自取灭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写阿房宫建筑之奇。写阿房宫美女之众。写阿房宫珍宝之多。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阿房宫赋词语、句式归纳,一、词的活用:它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 的

17、灵活用法。,1.名词活用为动词。鼎铛玉石,金块玉砾。铛,当成铁锅。石,当成石头。块,当成土块。砾,当成石子。,2.名词直接做状语:骊山北构而西折 骊山,从骊山,表处所。北,向北。西,向西。表方向。廊腰缦回 缦,像丝绸一样。蜂房水窝 像蜂房像水窝一样辇来于秦 用辇车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鼎,把宝鼎。玉,把美玉。金,把黄金。珠,把珠宝。,二、一词多义:,一,六王毕,四海一一肌一容楚人一炬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统一全部一把专一,族,族秦者,秦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使灭族家族聚结,三、虚词“焉”和“而”的用法,焉,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2.或师焉,或不焉3.且

18、焉置土石4.焉用亡郑以陪邻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形容词尾,“的样子”兼词,“于之”疑问代词,“哪里”反问语气,“何必”兼词,“从哪里”,而,1.骊山北构而西折2.不敢怒而敢言3.谁得而族灭也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顺接连词转接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的连词并列连词递进连词,四、古今异义,钩心斗角,古义:今义:,见课本注释用尽心机,明争暗斗,几千万落,古义:今义:,座,所下降,衰败,直走咸阳,古义:今义:,跑,奔,趋向行,五、判断句,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也”表示判断。形式是“者也”。,如:灭六国者,六国也。,六、倒装句,如:多于市人之言语。介词结构后置句

19、,“比集市上众人的话语还多”。,练习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

20、哀后人也。,唉!一个人的心思,也是千万人的心思(人同此心)呀!秦统治者嗜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挥霍起来却像泥沙一样随便呢?(甚至)让支承屋梁的柱子,比农田里的农夫还多;让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布机上的织女还多;让(建筑物上)颗颗突出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让参差不齐的瓦缝,比全身丝绸衣服的纱线还多;直的横的栏杆,比全国城郭的围墙还多;嘈杂的笛声琴声,比闹市里的人声还多。(终于)致使天下人心里憋满了愤怒,却不敢说话。暴君秦始皇的心,一天比一天骄横顽固。(待到)戍边的士兵们一声呐喊,函谷关的天险就被攻破,(入关的)楚人一把大火,可惜(富丽堂皇

21、的阿房宫)化成了一片焦土!,哎!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消灭秦宗族的是秦统治者本身,也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国诸侯各自爱护自己的百姓,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抵抗强秦;如果秦(在统一全国后)同样能爱护六国的百姓,那么就可以从二世、三世以至传到万世一直作君王,谁还能灭掉(它)呢?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1.下面句子中变色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A.chun l jin B.chun lu k

22、n C.yun l kn D.yun lu jin,A,2.为文中加括号处选择一组恰当的虚词是()A.耶 于 则 B.也 乎 而 C.也 于 而 D.耶 乎 则,C,3.对下列加横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爱护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灭族,杀一族的人 C.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拒,拒绝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栋,房梁,C,抗拒,抵抗,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D.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B,5.对文中变色的四个“后人”的理

23、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第二和第四个“后人”指秦的后人,第三个“后人”指的是“后人”的后人,即唐代统治者。B.前三个“后人”指秦的后人,即唐代统治者,第四个“后人”指的是“后人”的后人。C.第三个“后人”指秦朝的统治者,其余三个“后人”皆指秦以后的统治者,主要指唐朝统治者。D.第三个“后人”指唐以后的统治者,其余三个“后人”皆指秦以后的统治者,主要指唐朝统治者。,D,6.将文中加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译文:,如果秦(在统一全国后)同样能爱护六国的百姓,那么就可以从二世、三世以至传到万世一直作君王,谁还能灭掉(它)呢?,7.文中“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一句涉及了那三件历史事实和那四个历史人物?答:,陈胜、吴广起义;刘邦入咸阳,驻兵函谷关;项羽火烧阿房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