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理论综述.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31056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0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增长理论综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经济增长理论综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经济增长理论综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经济增长理论综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经济增长理论综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增长理论综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增长理论综述.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吴江,经济增长理论综述,增长问题并没有什么新东西,只不过是为古老的问题穿上了一件新衣,增长是一个永远使经济学者着迷和神往的问题: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詹姆斯托宾 有没有印度政府可以采用,并使印度经济像印度尼西亚或埃及那样增长的做法呢?如果有的话,确切的说,这种做法是什么呢?如果没有的话,造成这种情况的“印度的特点”是什么呢?在这类问题中所涉及的人类福利的结果是如此令人惊愕:一旦你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就很难再思考任何其他问题。罗伯特卢卡斯,经济增长理论综述,增长:宏观经济学古老而新鲜的主题,为什么有的国家穷,有的国家富?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增长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论题之

2、一。Solow(1956)的经典模型让经济学家们觉得增长方面似乎已经无话可说。从60年代到80年代中后期,各种经济学流派的争论焦点都是产出、就业、消费和投资的短期波动,以及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直到Romer(1986)把经济增长问题再度唤醒,把它拉回到宏观经济学家们的视野。,1930年前的经济增长研究,早期研究经济增长问题:亚当斯密Adam.Smith 国富论:Smith认为市场容量的扩大导致分工加深,而分工又促使劳动效率的提高,并最终导致经济增长。Smith认为,资本积累可以使得资本存量扩大,与之相联系的劳动数量增加,从而与专业化和分工相联系,并借助于分工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1930年前的

3、经济增长研究,早期研究经济增长问题:David.Richado和Malthus 悲观的增长理论 大卫李嘉图Richado更注重Smith增长分析中的劳动量增加和资本积累的作用。但由于土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这两个因素对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小,因而长期的经济增长趋势在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而停止。,1930年前的经济增长研究,早期研究经济增长问题:David.Richado和Malthus 悲观的增长理论“马尔萨斯陷阱”:Malthus(1798)对经济增长的讨论是与他的人口原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受到两个不同规律的作用,任何耕种土地的数量扩大或技术进步都将导致超过产出增长的人口增

4、长,即人口灾难是不可避免的。,古典阶段小结,马歇尔以前,经济学文献中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属于古典阶段。古典经济学家已经指出了经济增长的规模性动因(资本、技术、土地)以及拓扑性机制(分工),也注意到了自然资源在增长中的特殊性。但他们的分析侧重于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肥力递减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被过分地强化了。技术进步的连续性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他们的分析显得有些悲观,即经济增长不具有持续性。,新古典阶段,马歇尔(A.Marshall)在1890年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也论述了经济增长问题中的规模收益问题。一方面,行业的扩大可以借助于厂商的内部经济发挥作用,从而使厂商成本下降,呈现规模收益

5、递增;另一方面,行业产出的扩大也产生外部的经济,也使得厂商出现规模收益递增。这便成了后来经济增长理论的“外溢”模型的思想渊源。,新古典阶段,Shumpeter.J对经济发展过程的分析独辟蹊径,为新增长理论中的技术创新模型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Shumpeter使用“创新”概念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他认为,在一个简单再生的静态经济中,当所有的生产资源达到最佳使用状态时,经济处于均衡。如果经济中各种投入量能维持给定的数据,这种均衡就会自行重复。不过,在静态均衡中,没有超额利润、没有积累、也没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可能性来自于静态均衡的破坏,而打破静态均衡的关键乃在于超额利润诱发的创新。,新古

6、典阶段,Shumpeter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职能,其目的是为了获取超额利润。企业通过创新获取垄断地位,从而得到超额利润,这便打破了原有的均衡状态,于是经济中的总收入增加,经济出现增长。同时经济中存在着对创新的模仿。在超额利润的诱使下,许多厂商开始模仿创新厂商,从而使得创新在整个经济中展开,并使创新厂商的超额利润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此时,经济来到了新的均衡状态。在Shumpeter看来,由一次创新到另一次创新之间的演进,正是经济的一个周期性变动。与传统经济理论不同,Shumpeter认为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伴随着经济周期(经济波动)而出现的。,现代经济学阶段,现代经济学源于Keynes,

7、J.M.(1936)的“有效需求”革命。与新古典的倚重于供给分析不同,Keynes则倚重于需求分析,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则是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运用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短期静态均衡分析理论框架,考察经济社会生产力在长时期内的动态发展过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基于Keynes的理论,Harrod.R.(1939)和Domar.E.(1946)分别独立地建立了经济增长理论。尽管二者所建立的模型存在着一些差异,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Harrod-Domar模型的关键假定是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不能相互替代,即总量生产函数具有固定的比例。在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不变且不存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折旧的情况下,得出有保证的经

8、济增长率为gw=s/v,现代经济增长理论,Solow-Swan(1956)建立的增长模型奠定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该模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正统地位。Solow模型有效地解决了Harrod模型中经济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间的不能自发相等的困难。在既定的劳动数量下,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保证经济增长稳定在一个特定值上。,现代经济增长理论,Solow模型中的储蓄率仍是外生给定的。Cass-Koopmans(1965)将消费者最优化分析引入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从而内生化了储蓄率,这样便建立了一个更为一般的经济增长模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尽管实现了储蓄率的内

9、生化,Ramsey-Cass-Koopmans模型与Solow-Swan模型对长期稳定增长状态的结论是相同的,即经济的长期增长率取决于外生的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新古典模型做了根本性的修正。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相比,新增长理论从不同侧面探究了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机制,并在更大范围内解释了经济现象,也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最优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最优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最优增长理论,Ramsey(1928):效用最大化储蓄率内生Cass(1965)、Koopmans(1965):

10、将Ramsey(1928)引入新古典增长模型Ramsey-Cass-Koopmans模型,80年代后经济增长理论的新突破 新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模型中技术因素的内生化在原模型中,技术被作为一种外生变量80年代后,美国的罗默(Romer)、卢卡斯等人,建立了把技术作为经济增长模型内生变量的新经济模型,发展脉络,Harrod-Domar模型:经济增长理论的第一次革命Solow-Swan模型:经济增长理论的第二次革命:技术进步外生Ramsey-Cass-Koopmans模型:内生了储蓄率,技术进步依然外生Arrow模型:“干中学”,技术进步率内生,但是取决于外生的人口增长率,发展脉络,Uzawa:两部

11、门模型。经济增长率依然依赖于外生的人口增长率Romer(1986):Arrow-Romer模型,技术外部性(知识溢出效应),内生了技术进步Lucas(1988):Uzawa-Lucas模型,人力资本外部性Aghion-Howitt模型:Schumpter(1934),经济增长研究总结新古典增长模型Solow-Swan modelRamsey-Cass-Koopmans modelOLG(overlapping generation)or Diamond model内生增长模型:Romer:知识溢出模型(1986)、研发模型(1990)Lucas:人力资本模型(1988)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增长

12、理论的检验方面的文献,库兹涅茨(S.Kuznets)索洛(solow)丹尼森(E.F.Denison),库兹涅茨(S.Kuznets),“GNP”之父“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该国向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上升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及思想意识之不断调整的基础上的”库兹涅茨很重视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他把知识因素、生产因素和结构因素联系起来,以强调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都发生了迅速的经济结构转变。一是经济活动从农业先转向非农业活动,再从工业活动转向服务业;二是企业从个体中、小型企业转向全国性或跨过性大公司;三是

13、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农业与非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人数比例在下降。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变化缓慢,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传统的结构把劳动力大都束缚在传统的农业生产部门,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又阻碍着经济的增长。,索洛(solow),索洛指出,在经济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往复循环历史长河中,决定一年度国民收入较前增长的源泉一般可归结为三种:劳动投入增加、资本投入增加、以及技术进步引起的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率的提高。这三种源泉又可概括为两类: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索洛在一些严格的假设前提下,把导致经济增长的这两大源泉从统计核算种分解出来。索洛根据美国1909-1949年的

14、统计数据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40年间美国的技术进步大致为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率平均每年为3.1,40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约增加一倍,从0.623美元增为1.275美元,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占87.5,其余12.5则是依靠人均资本投入量的增加。,丹尼森(E.F.Denison),丹尼森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把索洛最初称为“技术进步”的这一增长源泉进行了进一步分解。他从劳动投入增长中分解出了就业人数增长基础上的劳动素质的提高,又把全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分解为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三个项目,从而丹尼森把引起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七类:就业人数及年龄-性别构成、包括非全日工作的工人在内的工时数、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资本存量大小、资源配置的改进、规模经济、知识进展。其中,前四项代表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后三项代表全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丹尼森得出的结论是,知识进步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丹尼森认为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进步是同等重要的,不能重视其中一个而忽视另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