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经验.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232660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经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思想品德经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思想品德经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思想品德经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思想品德经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经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经验.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5年思想品德经验交流,洪庄杨乡中 杨庆丰2015年3月19日,一、教材与时政中考命题往往以时事材料、社会热点为背景设计考题,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关注社会热点,最好养成爱看新闻的好习惯。除此还应多关注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让中学生与时代的脉搏同跳动。学生应该关注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如: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全国两会3.15晚会等。通过关注社会热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问题的强烈意识,又可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中考应试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效果不太理想的原因是:1、教师原因教学理念落后,既没有一套有效的时事政

2、治教学机制又不善于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今时事热点,造成时事政治学习观念淡化,方法落后,效果很差。有的老师的时事政治教学,普遍是采取考前由老师划出的一些重要时事范围,接着让学生记忆,然后参加考试,其题目基本上是单项选择。这种形式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因而考试完没多久,学生们就,将时事忘得一干二净。这种平时不学习、考前搞突击、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被动式教与学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时事的积极性,也往往达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时给学生造成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以为时事学习只是记条条、背条条和考条条,把时事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一种包袱而不是一种乐趣。这样日久天长学生对这些原本有兴趣的东西也会产生厌恶感,形

3、成一种恶性循环。一些教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忽视时事和教材有密切的联系,使用新鲜材料捉襟见肘,论证问题缺乏事实,尤其是忽视了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时事学习活动的开展。,总之,教师对于时事政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从认识方面看,主要是从政治角度和战略高度认识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学的重要性不到位,对于在学生中进行时事政治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到位,对时事政治教学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2、学生原因学习被动,既在心理上对时事政治恐惧,又对在校很难接触到时事政治新闻深感不安。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全体学生全部住校。一方面,学生在校接触时事政治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由于学

4、校设施落后,学生没有机会通过上网浏览网页、读报刊杂志、看电视新闻、听广播信息获得现在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另一方面,农村初中学生没有学习时事政治的氛围。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根本无暇关心国事和天下大事,有时间闲聊也只是关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现在电视十分普及,学生放假回家可以通过看电视来了解时事,但是实事并非如此,现在农村初中生大都对连续剧情有独钟。,我平时的时政教学方面:首先,自己必须订阅时政资料,如: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理论热点面对面等等,特别是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学生人手一份。其次,我作为班主任利用晚自习前20分钟读报时间加强对学生时政教育,,教学

5、实践,时政教学常态化(1)、“新闻发布”培养兴趣、发展个性手中有资料,心中有素材,课课有体现,关注重大主题,突出地方特色,通常在思想品德课前,由我对学生进行3-5分钟报道国内外大事。具体的内容由学生本人根据自己兴趣来决定,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科技等。学生发布后,由其他同学补充或指正,然后教师作简要评论。这种发布会一般每周举行两次,每次发布近两天来的重要新闻,较好地体现了时事教育的及时性和经常性。学生为了准备课堂上的新闻报道,在课余时间由课代表及时政社团学生进集体办公室上网搜集时政、搞摘抄、整理要闻,看报纸等等,有利于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表达

6、能力等。,(2)、“时政园地”汲取知识、积累素材我教四个班,每个班组成一个小组在每个班的教室外白板上进行时政新闻的编写。也可以以观察思考的形式,也可以活动探索形式等等。总之以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问法来命题,课下学生围观思考、议论、有的学生拿笔会答上自己的答案。这种形式既可以增长学生时事知识,又同时提高学生们的组织能力、思考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竞争意识等。,(3)立足课堂,注重延伸是提高时事政治教学水平的关键近几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频频出现在中考试卷上,如网络问题、科学技术、三农问题、河南特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所以,在时事政治教学中,围绕考点、热点,立足课堂,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并尝试用学科知识分析社会现象。一节好的思品课,如果没有把时政政治引进课堂,带到课堂,这节课讲看再好,也没有生命力,失去了灵魂。同时,注重课外延伸,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时政热点探析、社会热点调查,引导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4)“知识竞赛”激发情感、培养能力时事知识竞赛通常是将一定时期内的重大时政问题和有关新闻知识编制成多种形式的竞赛题,每个月我抽出一节时间进行时事政治知识竞赛,时事知识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8、促进他们平时学习,增强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的自觉性。,二、谈辨析题辨析题是对试题所提供的观点或材料进行辨别和分析,着重考查考生辨证思维能力的一种题型,辨析题是辨与析的有机结合,不能只辨不析,也不能只分析为什么错误而不分析为什么正确。辨析题常见的类型有观点单一型和双观点型。由于辨析题的观点有的正确,有的错误,有的片面,有的正误交叉,初中生是未成年人,身心都在发育成长时期,辨证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再加上部分考生对课标要求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够好,故得分率比较低。做辨析题必须做到:首先仔细审题,找出辨点,辨别正误,然后进行分析,答出观点正误的原因,要从多方在多角度思考并作答。,今年是第六年,中招试卷的辨析题还

9、是双辨点正误混杂型,权重 10分,考生要分别对两个观点辨别分析,找出原因,并对这两个观点涉及的同一主题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正确结论。这几年的辨析题它是结合社会重大热点,考查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学生答辨析题的情况来看,得高分的学生1、学生字迹写得比较好,2、答题切入点准确,条理比较清晰,就是咱们平常要求学生做答要分条或分层次,让改卷老理由一看一目了然,给人以舒畅感。3、考查的知识做答得比较全面具体,得低分指的是得5分以下的学生,这些学生做答分层次,不分条,条理不清晰,用自己的大白话写答案,不能用专业书面语来表达,切入点不正确,有的考生分条理也去做答了,但答案离题意太远,

10、对题干的正误难以判断等等。要掌握辨析题的作题方法,观点正确的可以从为什么角度分析,观点错误的可以从正确的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分析,观点正错交叉的可以从在什么情况下正确,在什么情况下不正确,如何补充完整等角度分析,在辨析做答的过程中,避免单向思维,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在平时的做题训练中,辨析题是学生的难点,也是学生失分比较严重的试题,所以我在教学中平常就注意训练它,课堂上对于所学内容或一个问题或一种社会现象试着让学生提出正反观点,组织学生讨论、辩论。教每一单元的每框的知识,我就平时查阅多年来的复习资料,把辨析题整出来,利用辅导课堂教学生做辨析题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回答,然后

11、找小组代表发言,要让学生大胆说话,大胆发言,来启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整理辨析题试题集本,利用教室外边走廊上的学生白板,让课代表一周写两道辨析题,课余时间让学生议论分析,辅导堂进行集中点拨。,我今年的打算(一)依据课标,抓好双基今年的中招试题基础知识及应用占83%,去年78%,在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考察了学生的归纳、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课标的要求,抓好双基。首先要科学安排教学时间,作好计划。其次要在一定时间段内依据课标卓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九年级仍然使用人教版教材,全册共10课,

12、段考前5课,期考全册完,每学习一个单元都要总结,测试,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做好各课各单元内容的归纳整理,,以备复习之用,要让学生明白开卷考试不是简单的抄书,从思想上有一下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搞好新授课的学习,眼前是进行的第一轮复习,这一轮复习的时间大致用一个月,四月中询结束,这一轮复习要以课标为线,逐课进行,帮助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由点到面,每一课,每一单元每一本书要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将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好。在中招命题时,为灵活地体现课程标准精神,试题从表面上看离教材似乎有点“

13、远”,但实质上仍然是“理在书中”,因此,我们必须掌握书中之“理”,牢固打好基础知识。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进入第二轮复习,这一轮复习(1)要以考试说明与检测为线(2)要以重大时政为线进行知识专题与时政专题的复习。,以考试说明与检测为线,分板块复习,每板块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类,整合,还要穿插相关的时政,并运用所学知识去透析新闻,时政热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重大时政为线,在对重大时政的疏理、分析中,渗透对教知识的梳理,迁移应用,串起相关的教材知识。最后五月中旬到六月中询第三轮复习,主要是以作题为线,通过分题型或整套卷子的练习或各地市区的调研试卷,达到对教材知识的覆盖和巩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这一轮复习中老师还要有计划对主干知识进行回顾串讲,指导学生回归教材。,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