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教材分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33028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2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酸碱盐教材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酸碱盐教材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酸碱盐教材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酸碱盐教材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酸碱盐教材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酸碱盐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碱盐教材分析.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酸、碱、盐教材教法分析,主讲人:理工大附中李玉竹,一、本章教材在全书中的地位,本章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用语并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到了一些酸、碱、盐、氧化物之后,为进一步继续系统地学习酸、碱、盐的性质及其相互反应规律和他们的应用而安排的。可见本章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头戏,是本书的重点、难点、中考的考点和学生学习化学的再次分化点。本章按照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即在学习了酸、碱、盐各类物质代表物之后,得出其共性,找到其存在共性的原因,这样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演绎、归纳的科学方法。,二、本章知识的特点,特点:“三多一广”涉及到的物质种类多方程式多

2、实验多物质的应用广,三、本章知识重点、难点,知识重点: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知识难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本章教材的教学方法,1、加强实验教学2、加强学法指导3、全章讲授重点放在酸这部分知识上总原则:稳扎稳打、讲深讲透。,五、本章知识结构(见教参),六、我们的一些做法,1、对教材的处理和使用,整合课本有关内容课本顺序:从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初步定义酸、碱、盐学习各类代表物的性质再由其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引出酸、碱、盐的科学定义,整合后顺序:将酸、碱、盐溶液导电性实验放在一起,且放在前面来学习,通过实验得出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等概念,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电离方程式的特点,

3、直接得出酸、碱、盐的科学概念,一步到位,然后再按照书本内容的顺序进行学习。,扩充课本外知识对于一些物质的用途(硫酸、氢氧化钠等),可让学生自己查找,或教师提供网站,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渠道主动获取知识的这种能力。在讲解几种重要的盐时,可列出标题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交流自己课下搜集到的我国盐业发展概况和侯氏炼碱法的内容,在此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之间的重要反应及转化规律,可依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灵活使用八圈图。,2、改变教法、寻找学法、总结方法,本章内容特点实验多 第一可适当多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我个人认为,在开始讲解盐酸性质时,以教师作演示实验为主,在讲解稀硫酸性

4、质时,就可以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这些实验易操作,没有危险性,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对获得化学知识,记忆实验现象有好处。,第二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做家庭小试验。在前面学生已经具有一些家中实验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如:在家中现有条件下如何区分两种白色固体食盐和使用碱(碳酸钠)?如何证明鸡蛋皮的成分中含有碳酸钙?如何清洗水壶中的水垢?等等第三将某些验证性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探究性实验,使学生由只是看一看、记一记,这种看客、旁观者的角色,变为动脑想动手做真正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例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是通过气球的形状变化来证明其反应的。此实验变为探究性实

5、验,可分为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完成实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加入NaOH溶液,振荡,第二步学生作出假设结论假设一:没有反应,没有生成新物质假设二:反应了,生成了新物质第三步设计方案,验证结论,过程:,实验到此并没有结束,追问我们如何改进这个实验?通过直接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两者真正发生了反应这一结论。学生思维活动:想到了书上的装置 有些同学可能会想到用一个软塑料瓶盛装 二氧化碳 其他方法,继续追问,如果在不打开瓶盖的情况下,加入NaOH溶液,又如何改进装置呢?学生会想到漏斗或注射器,经过这样一改,这个实验不但有趣,内容也更加丰富了。对学生今后学习喷泉实验作了铺垫。其次,本章学习中,学生最感头

6、痛的问题是方程式多,一是记不住,二是不会写或写错。针对此情况,应大大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为此,每年我们都在这章教学的同时,要搞至少两次化学用语大赛,内容主要是重要物质的化学式,重要反应的方程式及现象。目的之一:通过竞赛这种方式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依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出更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目的之二:发现问题较多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修正自己针对这部分学生的补课方案,使之更贴近这部分学生,然后,在通过补课、练习,让问题较多的学生间相互竞赛或要求学生写下来,贴在家中床头边,每天看几遍,几天一更新,请家长监督。让这些学生达到基本掌握的目的。然后再专门给这些学生进行一次化

7、学用语竞赛,进行大面积的表彰和鼓励,向家长报喜不报忧,当学生们一旦有了成就感,就会爱学化学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成就感和被认可就将成为这些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其次,书写方程式还要告诉学生一些规律,如交换成分、正价在前、画连线等。另外,对于化学现象,我是让学生用方程式来记忆,平时学习中自己要善于总结记忆常见物质的色态等,联想式记忆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典型颜色、典型物质、典型反应学会联想:看到典型的颜色,应联想到其对应的典型物质,再联想到生成或有这种物质参加的典型反应,将三者有机的联系起来。,例如:想到 想到 红褐色沉淀 Fe(OH)3 FeCl3+3NaOH=Fe(OH)3+3NaCl

8、 想到 想到蓝色沉淀 Cu(O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想到蓝色溶液(含有铜离子的溶液)硫酸铜溶液 等等,看到个别要联想到一般,看到一般要联想到个别。例如:看到酸与盐的反应,应立刻联想到四个典型反应: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氯化钡与硫酸的反应、硝酸银与盐酸的反应。看到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应联想到这是酸与碱的反应。,学会发散:对于某些典型的化学反应,不但要会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而且要体会其反应的情景;需要什么条件,有何现象产生,更要掌握它的应用;如解释现象,除杂、检验、鉴别等。,例如:对于2NaOH+CO2=Na2CO3+H2O 这个反应 第一:

9、除杂:CO中有少量CO2,可用该反应除去第二:NaOH应密封保存,易变质,可用该反应来解释第三:干燥:CO2 中混有少量水蒸气,不应用NaOH 做干燥剂,另外还应联想到怎样检验其变质?变质后的物质是什么物质?变质后怎样除去那种杂质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掌握化学反应的内涵和外延,以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总之,最重要的应让学生明白,学习了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可以解决:制备物质、鉴别物质、物质推断 等,对于物质的推断、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制备等内容,可设计为专题课进行,课上尽可能让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同学相互评价,从中找到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本章知识容量大,教材可挖掘、探究的地方也很多,教学方法也就更加多样化,不能肯定那种方法就一定好,就一定不好,但是只要从自己学生实际出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就是有效的方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