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33792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1.宇宙是物质世界,物质的形态多种多样,恒星、星云、行星及其卫星、流星、彗星、气体和尘埃等,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2.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宇宙的特点,地月系,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宇宙,天体系统的层次,例题,1、在各类天体中,最基本的是()A恒星和星云 B行星和彗星 C地球和月球 D流星和卫星2、目前,人类能探测到的宇宙范围被称为()A太阳系B银河系 C总星系 D地月系 3、未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A太阳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特点,同向

2、性近圆性共面性,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运行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a、太阳辐射能是日常生产和生活的能源,b.维持地表温度;影响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二、太阳活动与地球,1、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分为哪几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分别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哪个圈层?,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太阳内部,太阳大气层,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太阳大气结构及太阳活动示意图,二、

3、太阳活动与地球,1、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的标志,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1)类型,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黑子,耀斑,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与降水的相关性,(耀斑、日珥)干扰短波、无线电通讯,(太阳风引起)极光、磁暴等,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983年3月发生的几十个强烈耀斑活动,引起短波通讯15次部分中断,24次完全中断。2003年10月下旬,太阳表面发生了激烈的能量爆发,强大的太阳风,在一周多的时间里陆续扑向地球,卫星通讯遭受强烈干扰,中国北方许多地区的卫星电视信号中断了24小时。,地轴,赤道平面,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4、,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两极点为零,其它15/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为零,地球运动(一)地球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太阳日:24时(昼夜交替周期),地轴,赤道平面,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两极点为零,其它各地15/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为零,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太阳日:24时(昼夜交替周期),(二)地球的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太阳,黄道平面,同左,地球绕太阳运行,北极上空看

5、: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近日点大,远日点小(约 59天),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黄赤交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黄赤交角的意义,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每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的往返运动。,思考:若黄赤交角为零,还会有四季变化吗?,周期。,(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2.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移,3.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经度每差15,地方时差1小时。经度每差1,地方时差4分钟。,(1)地方时,同经度,同地方时;不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东早西晚,时区的划分,经度每隔15度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

6、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0,15,15,东一区,中时区,东西12时区,180,东11区,西一区,西11区,时区的划分,(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原则:“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已知经度求时区:,a、时区数经度15 余数7.5,商 为时区 余数7.5,商1 为时区B、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区时计算公式:,所求时区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区差;(所求地时区在东,用“+”;反之,用“”),2.当北京时间是8日17点时,华盛顿(西五区)的时间是(),4.当北京时间是8:00时,北京的地方时是(),1.132E 位于()时区,练习,东9区,8日4点,3.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8时起飞,飞行两个小时后到达日

7、本东京,此时东京时间为()6时 B.5时 C.10时 D.11时,D,7:44,5.1,4.30,(3)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注意:东12区比西12区早一天。东12区在180度经线西侧!,大致和180度经线重合,东12时区,西12时区,一架飞机4月30日14时由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到达东十二区的日期和时间()A5月1日14时 B.4月29日14时C.4月30日15时 D.4月30日13时,A,(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注意:1、赤道上永远昼夜;2、全球各地昼夜等长3.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 夜。,自春分至秋分,太阳直射 半球,北半球昼 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8、。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 值,而且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自秋分至次年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 短 夜 长,纬度越高,夜越 长,昼越 短。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 小 值,而且北极圈内出现 极夜 现象。,北 长 短,长 短大 极昼,等长,春、秋分日,长 短,昼夜长短的变化,随纬度变化:同一时间(如夏至日),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随季节变化:同一地点(如青岛),季节不同,昼夜长短不同。,(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各地在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1)随纬度的变化:,同一时刻从太阳直射点

9、向南北两侧递减,(2)随季节变化:,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春分、秋分:赤道为最大值,向南、北递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例如:北纬40度的地方,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90(4023.5)=73.5,90(4023.5)=26.5,例如:北纬40度的地方,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纬度 直射点纬度,当地与直射点同半球,用.异.,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四季的形成,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

10、较小的季节;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思考: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四季形成示意图,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四季更替,(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四季的形成,4.五带的划分,赤 道,00,23.50,23.50,66.50,66.50,北 回 归 线,南 回 归 线,北 极 圈,南 极 圈,900,900,热 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二)地球的外部圈层,根

11、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平均厚度约17千米,陆地平均33千米,海洋平均厚度6千米,2900千米,地球内部圈层,某海域发生地震,此时在震中的人们会感到A.只有上下颠簸 B.只有前后、左右摇晃C.先上下颠簸,后前后、左右摇晃D.先前后、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1)由岩石组成(2)各地厚度不均,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海洋平均6千米,整个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3)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铝层不连续分布,(1)主要物资为铁、镁的硅酸盐,由上而下,铁、镁含

12、量增加。(2)上部有一软流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称为岩石圈,(1)物质成分以铁、镍为主(2)温度、压力、密度均很大,内核,外核,接近液体,固体,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1)范围:,(3)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大气组成:,从地面到20003000m的高空,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干洁空气:N2、O2、Ar、CO2,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了云、雨、雾、雪等天 气现象。,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3、生物圈:,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2、水圈:,组成:,按存在位置和状态分类:,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指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空间区域,黄赤交角1,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2326N,0,2326S,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