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与华夏文明.ppt
《黄河与华夏文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与华夏文明.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黄河与华夏文明,1.中华民族的摇篮 1.1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1.2 民族的起源 1.3 文字的发明与发展2.灿烂的古代文明 2.1 远古文化遗存 2.2 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引 子,典曰:“天地初开,女娲搏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横泥中,举以为人。”在中国远古神话中,人是在黄水与黄土的混融中诞生的。于是,在中华民族的魂魄里,就不能不始终透射出黄河的气息。,1.中华民族的摇篮1.1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现在的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远古时代,这里的气候比今天优越得多。那时,亚热带的北界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黄河流域的中游、关中盆地一带部属于亚热带,气候温和
2、湿润,雨量充沛。,这个区域内,光照时间比较长,一年中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充足的阳光可以充分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此时正值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农作物生长旺盛,恰当的温度和降水组合,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冬季不太寒冷,夏季不太炎热,分明的四季又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黄河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这里土壤肥沃,为发展原始农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古代的黄土高原,草本植物生长得很茂密,土壤中腐殖质含量较高,腐殖层较厚,而且黄土结构也比较疏松,对于使用石器等原始生产工具的古代人来说,比较容易耕种。诗经人雅生民中有:“涎后稷之樯,有相之道。笰厥丰草,种之黄茂”,意思是后稷种植
3、庄稼,好像有神人相助,除掉繁茂的野草,使之长出金黄色茂盛的庄稼,生动地描写了周人先祖后稷在肥沃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获得丰收的情况。,后稷:周的始祖名弃,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民皆效法。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远古时代,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森林茂密,种类繁多的野兽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攻击野兽,把战利品当做食物,用兽皮缝制衣裙,蔽体御寒,而深厚的黄土质则给人类提供了躲避野兽和挖洞穴居的条件。水是生命的源泉,逐水而居是人类的生存本能
4、。作为我国北方的主要水源,黄河与黄河流域成为我们祖先的自然选择。,1.2 民族的起源据考证,大约4000年前,黄河流域已经聚居着许多血缘氏族和部落。相传最早的是黄帝和炎帝两大部族。黄帝族发祥于陕西北部的姬水。黄帝是有熊氏,又号轩辕氏。随着这一部族势力的发展壮大,它逐渐地向南面和东西迁移,定居在黄河中游我们今天泛称为“中原”的地带,成为这里一支显赫的势力。他们的活动影响深远,后世这一带的居民,都尊黄帝为自己的直系始祖,尧、舜、禹都是黄帝氏族的子孙,因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第一人”。,与黄帝接邻的是炎帝部族,最初活动在今天中游渭水流域的姜水。姜水在今陕西歧山以东。炎帝号神农氏,传说神农氏种五谷、制
5、陶器、尝百草,因而可以断定炎帝部族是一个农业部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各部落也不断扩大,部落间为了土地和食物,不但相互交往、分化组合,而且不断进行战争或联盟。,黄帝部落击败炎帝部落,夺取了盟主地位,炎黄两族便逐渐融合,在中原地区定居下来,与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和苗族相互融合影响,共同发展黄河两岸的经济文化,使这个地区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摇篮。相传夏、商、周的祖先也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诸夏”或“华夏”,也称“华”或“夏”。由于中原地区是华夏族的发祥地,而古时候,人们认为中原是四方的中心,就又把这里称做“中华”。华族是汉族的前身,所以现在的汉族人都把黄帝奉为始祖。,F,补充:伏
6、 羲 通过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的深入研究,将把中华文明史推向更早的年代,中华文明史可能是800010000年。据史载,伏羲曾教人们织网捕鱼,从而使人类原始的狩猎状态进入到初级的畜牧业生产;他确定了婚嫁制度,创造了历法,发明了乐器,教会了们制作和食用熟食,结束了人类身披树叶,茹毛饮血的野性状态;最重要的是,伏羲始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秘密符号八卦,这是一组代表自然界天地水火山川雷电的象形文字,也是中国文字的起源。,伏羲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由于伏羲是蛇身人首,故有“龙的传人”之说。有学者指出:“伏羲出生于蛇系氏族,并且以蛇为尊。他身上穿的树叶或鹿皮,形如蛇之鳞身或花纹,这正是蛇系氏
7、的族徽或图腾标志。,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1992年8月,江泽民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大的,现今古成纪有规模的伏羲庙有三处和伏羲台一处,即位于河南淮阳的太昊陵,天水市区的伏羲庙,卦台山伏羲庙,秦安泰山庙的伏羲庙,河北新乐伏羲台。尤以淮阳县的太昊陵规模宏大。,1.3 文字的发明与发展人类社会是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被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的。黄河流域跨进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文字的出现。关于文字的发明,古代曾流传
8、过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长着龙的容貌,生着四只眼睛有着锐利的目光,善于观察事物。他仰视天象之变,俯察鸟兽之蹄迹,穷天地之变化而创制文字,从而震撼了天地鬼神,“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现今河南新郑市有仓颉造字台,开封市有仓颉墓、造字台。西安市南15公里处也有仓颉造字台。其实,这只是古人对仓颉的 一种盲目崇拜,又经历代文 人和史学家炒作,仓颉便成 了中国文字发明的始祖。实 际上中国的文字史早在仓颉以前数千年就已经诞生了。仓颉的功绩就在于,他广泛搜集民间的图画文字加以整理,创造了有系统的象形文字。,从目前已掌握的考古资料来看,中国的文字似应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新石器时
9、代的陶刻符号。据半坡遗址的发掘报告,在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共发现有l13个刻画符号标本。这些符号是人们有意识刻画的,代表一定的意义。中国比较成熟的汉文字,是黄河流域河南安阳小屯衬的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已具备了后世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今天中、日、韩等国正在使用的汉字的鼻祖。这是黄河儿女对中华文明乃至东亚文明所做出的一项伟大贡献。以甲骨文为鼻祖的汉字,与古埃及纸草文字和古巴比伦泥板楔形文字同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但是后来纸草文字和楔形文字都相继消失了,即使是晚出的美洲玛雅人的图形文字,也只在历史上存在了l000多年便告灭绝,惟有中国的汉字青春常在,至今仍在通行使
10、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2.灿烂的古代文明2.1 远古文化遗存(1)古人类遗迹循着黄河流域远古的蓝田人、北京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的足迹,考察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灿若群星的古人类遗址,我们犹如徜徉在中国古代文明的长河中。这些古人类文化遗迹,数量多、类型全、总体水平高,延续发展、由远及近地展现了中国历史的童年发展过程。,1)西侯度飘渺的人类踪迹截至目前的考古发现,如果按辈份算起来,黄河流域最早的人类祖先当推距今200万年左有的西侯度人。西侯度是一个平凡的小山村。它位于山西省芮城县西北隅中条山南麓,南距风陵渡约10公里。黄河从它的西边和南边日夜不息地滚滚流过。遗憾的是,
11、西侯度人,这些早在200万年前就已经生息在黄河流域的人类祖先,行迹匆匆,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飘渺的影子和几件使用过的器物,而他们究竟长得什么模样,到底安息在什么地方?对于我们来说,至今仍然是一个待解之谜。,2)蓝田人迄今为止,我们所能见到的黄河流域最早的人类祖先,是百万年以前的“老祖母”蓝田人。蓝田人,指陕西省蓝田县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化石,其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古地磁断定的年代数据为l00万年。蓝图人化石是亚洲北部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人类学家对蓝田人的头骨进行了研究,断定其为女性。,他们生活在丰饶的渭河平原上,与牛羊为伍,和禽兽同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他们不但奇迹般的保
12、存了自身,而且养育了昌盛的后代。蓝田人是黄河流域旧石器时代初期的文化代表。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最韧起步猿人阶段,也是地球上这个最伟大的种类所经历的最艰难的阶段。,3)丁村人丁村人世代生活在山西境内汾河之滨。1954年,考古工作者在汾河中游临汾宽谷南端的第三阶地上,发现了11处旧石器地点和数处动物化石地点。并发现了一个小孩头顶骨,经专家分析,丁村人与北京人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应该是现代蒙古人种的祖先。丁村人所处的时期,汾河流域的气候温暖湿润,汾河水势也比较大。丁村人在水草丰盛的汾河两岸或采集野生植物,或利用遍地的石头制作石器工具进行原始的渔猎活动。,丁村人在继承前辈文化的基础上,又创造出了新的更为
13、先进的文化。他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石器类型“丁村尖状器”。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丁村人不仅创造出了更加先进的文化,也创造了他们自身。不论是从体质特征,还是从石器制作水平来看,丁村人比他们的猿人祖先前进了一大步。他们基本上摆脱了比较原始的猿人特征,从而成为人类进化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古人”的杰出代表。,4)山顶洞人 距今1万年左右,是黄河演变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也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一时期寒冷的冰期宣告结束。从此,沉睡的黄河青春勃发,在广大的华北大地上奔流宣泄。与此同时,黄河流域的远古人类也伴随着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的消退,告别“古人”阶段,进入“新人”的天地。黄河流域的人类文化也从此揭开
14、辉煌夺目的新篇章!山顶洞人正是这一转折时期的典型代表。,从山顶洞出土的人类化石,我们可以看到;山顶洞人的体质已经非常进步,特征和现代人相一致。从其形态来看,山顶洞人头骨的许多特征都和蒙古人种相吻合。可以说,山顶洞人与丁村人一样,是原始的蒙古人种,是黄河流域中华民族的直系祖先。在山顶洞人的文化遗存中,发现了石珠、穿孔的兽牙和贝壳、钻孔的砾石等丰富的装饰品,工艺制作相当进步。它一方面反映出山顶洞人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原始的磨制和钻孔技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远古人类原始审美意识的最初产生。,5)仰韶人1921年,受聘于中国政府农商部任顾问的瑞典学者安特生和中国地质工作者,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用手中
15、的铁铲启开古老的地层,揭示出中华远古文化新的一页:仰韶文化以其绚丽无比的光彩震惊了全世界!,(2)远古文化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称为仰韶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共计2040 处,占全国的仰韶文化遗址数量 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我国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最典型的仰韶文化遗址,分布在黄河中游及其附近地区。其中心在陕西中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以及汉水中上游,并且以此为中心向外辐射,北达内蒙古河套地区,西抵甘肃境内
16、渭河上游,东接山东。仰韶文化时期,是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大发展的繁荣阶段。,马家沟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城西南 10公里洮河西岸马家窑村南面。面积约 9 万平方米。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马家窑、半山、马厂等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为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遗址。其历史年代从距今8000年一直延续到距今5000年。其中一期文化距今约8000年,是我国西北地区迄今为止考古发现中最早
17、的新石器文化。对研究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明乃至华夏文明的起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庙底沟遗址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的陕县。庙底沟遗址的发现,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分期,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中华民族的祖先从远古时代起经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直至商周,在黄河流域不断地发展并创造了高度的文明,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裴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西北约8公里的裴李岗村西,面积2万平方米。裴李岗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证明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先民们已开始定居,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
18、济生产活动。,磁山遗址位于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东约1公里处的南洺河北岸台地上,东北依鼓山,距武安城17公里,是我国最初发现的一种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距今约10300年,突破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考古的年代,因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考古学上定名为“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被人们食用后遗弃的多种动物骨骸,其中家鸡、家猪、家犬的骨骸最引人注目。磁山遗址出土的家鸡骨骸是至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家鸡骨骸,比原来认为的世界最早饲养家鸡的印度,要早3300多年。,陕西省西安附近的半坡村遗址(距今约68006300年),可以作为仰韶文化的代表。如果我们把仰韶文化时期看做是黄河文化的第一个繁荣时期,那么
19、,处于枢纽位置的黄河中游就宛如一个熔炉,在它的影响下,分布在广大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在人类社会早期的经济活动和意识形态上表现出的一致性,是令人惊讶的。,这一时期: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家畜的驯养开始了;原始手工业的发明,也是这个阶段的突出成就。这个时期还出现了纺织业。人类的精神生活,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上的。远古的黄河儿女,在同自然界作斗争中,逐步发展了自己的思维,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原始的美术、音乐、舞蹈也就和宗教观念一起产生了。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也正是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的大发展阶段。,继仰韶文化而起的龙山文化遗址广泛地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早期以河南三门峡庙底沟遗址为代表,晚期在晋、陕
![黄河与华夏文明.ppt_第1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6/11/aed85207-6bb9-450c-87d2-6ba05634f10f/aed85207-6bb9-450c-87d2-6ba05634f10f1.gif)
![黄河与华夏文明.ppt_第2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6/11/aed85207-6bb9-450c-87d2-6ba05634f10f/aed85207-6bb9-450c-87d2-6ba05634f10f2.gif)
![黄河与华夏文明.ppt_第3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6/11/aed85207-6bb9-450c-87d2-6ba05634f10f/aed85207-6bb9-450c-87d2-6ba05634f10f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河 华夏 文明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34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