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第五单元的文言文复习.ppt
《下册第五单元的文言文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册第五单元的文言文复习.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7、公输 一、按课文内容填词: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邻有敝()而欲窃之;舍其()(),邻有短()而欲窃之;舍其()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二、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1、起于鲁 2、公输盘不说 3、子 墨子起,4、知而不争,不可谓知类 5、然胡 不已 乎 6、胡不见 我于王 7、子墨子九距 之 8、守圉 有余 9、公输盘诎 10、吾知所以 距子矣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 矣 12、宋之地方 五千里 13、舍其文轩 14、吾义 固不杀人 15、请 献十金 17、不可谓仁 18、宋无长 木,九下文言文复习知识整理,三、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1、夫子何命焉为?译:
2、先生有什么见教呢?2、宋何罪之有?译:宋国有什么罪呢?3、此为何若人?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4、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译:北方有个欺侮我的人,希望借助您的力量杀了他。5、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译:楚国有多余的土地却缺少民众,杀死自己缺少的民众却去争夺自己有多余的土地,不能算作有智慧。6、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译: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就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与破车相比。7、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译:我认为楚王您派官吏攻打宋国,是与这种人同一类别。8、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译:即使如此,公输盘
3、替我制造了云梯这种器械,一定要攻取宋国。9、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译:公输盘多次设下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挡住了他。10、虽杀臣,不能绝也。译: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守御者啊。11、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译:好吧,我不攻打宋国了。,四、文意把握:,1、课文内容:课文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2、第一段的作用:交待事情的起因。析:“行十日十夜”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出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闻、起、行、至这一系列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攻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爱国精神。),3、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分为三个步骤:,(一)、墨子巧言劝阻公输
4、盘使公输盘理屈词穷。析:1、墨子先以假意求助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接着又以“宋何罪之有?”一句,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接着,墨子又连用五个“不可谓”,从各个角度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是不义的,使其理屈词穷,无从辩驳。2、一句“义不杀少而杀众”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一个“服”字传神的写出了公输盘在墨子有理有力的论说下的失败。3、此部分墨子论说技巧概括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接着指出:攻无罪之宋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之举,重重否定,极有气势,批判强悍有力,使公输盘陷于自相矛盾的困境,无从辩驳。4、墨子见
5、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二)、墨子巧言劝阻楚王,使楚王理屈词穷。析:对楚王,墨子采用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不过,在楚王面前,墨子更加注意劝说的婉转和艺术性。先设喻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再以对比、类比、夸饰手法,极言楚国的物产丰富和宋国的物产贫乏,类推出楚国的模拟攻守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使楚王无话可说。(三)、墨子与公输盘模拟攻守,以实力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析:1、文中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攻械尽”,“守圉有余”交待
6、激战结果,用“诎”点明了公输盘已经技穷。2、在意识到墨子将是攻宋的一个极大障碍时,公输盘陡起杀机,所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3、墨子“虽杀臣,不能绝也”一句,是使公输盘与楚王不敢轻举妄动,楚王不得不取消攻宋打算的原因。,4、文中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善于将道义与实力结合,并运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对比、类比等劝说技巧。启示:如何使别人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要对人晓这以理,并结合实际讲究技巧策略。5、从本文事件的结局看,你可以得到关于战争的启示,如:面对大国的不义战争,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还要有足够的实力作后盾,这样才能使侵略
7、者的野心无法得逞。6、学过的课文中通过外交手段避免战争爆发的事例有:唐雎用自己的智慧,阻止了秦王的易地要求,捍卫了领土的完整等。7、文中人物形象概括:墨子:热爱和平,反对不义战争,能吃苦耐劳,坚守正义,有勇有谋,能言善辩,大义凛然。楚王:顽固狡诈,骄横,傲慢公输盘:阴险狡诈,仗势欺人,18、孟子两章,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 而攻之而不胜 城 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 委 而去 之 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 寡助之 至,亲戚 畔 之天下顺 之 故君子 有不战,2、翻译下列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有利
8、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译:包围着攻打它,一定是得到有利的天气时令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势啊。3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译: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支持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全国人民都会归顺他。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
9、不战,战必胜矣。译:凭全国人民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国君,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要么不作战,战就一定胜利。,3、文意把握:,、本文开头指出在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是“人和”,意思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并由此而推导论述治理国家的首要条件是“得道”,意思是施行仁政。、由全文看“得道”即得人心,也就是文中所说的“人和”,“多助”和“天下顺之”,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3、本文论述可分为两层,第一层论述战争取胜的首要条件是人和,第二论述治理国家的首要条件是得道。4、本文所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5、联系学过的课文,举一个事例论证文中“得道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册 第五 单元 文言文 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37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