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38511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药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药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药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药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6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作用、适应范围。2.明确燥湿化痰、温肺化痰、清热化痰、息风化痰、软 坚化痰、润肺化痰等概念。3.掌握或了解本章所载药物的功效、应用及功效近似药 物的鉴别。二、课程内容 1.化痰药(1)掌握:半夏 天南星(附:胆南星)旋复花 贝母 瓜 蒌 竹茹 桔梗(2)熟悉:白附子 白芥子 白前 竹沥 前胡(3)了解:皂荚(附:皂角刺)天竺黄 胖大海 海藻 昆布 黄药子 海蛤 海浮石 瓦楞子 礞石,2止咳平喘药(1)掌握:杏仁(附:甜杏仁)苏子 百部 枇杷叶 葶苈子(2)熟悉:紫菀 款冬花 桑白皮 白果(附:银杏叶)(3)了解

2、:马兜铃 矮地茶 洋金花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本章掌握药和熟悉药的功能与主治。2.领会:本章药物的分类特点及配伍理气药与健 脾药的意义。3.应用:本章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半夏、南星、杏仁的炮制。,概述:1.定 义:凡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凡能缓和或制止咳嗽、喘息的药 物,称止咳平喘药。2.作 用:温化寒痰、清化热痰、祛风止痉 软坚散结、止咳平喘等作用 3.适应症:(1)化痰药主要用于痰多咳嗽或痰饮气喘,咯痰不爽及与痰有关的癫痫,惊厥,瘿瘤,瘰疬,阴疽,流注等症。(2)止咳平喘药主要用于内伤、外感所引起的咳嗽和喘息以及久咳痨嗽等多种疾患。,痰饮的含义:广义:是多种水液病

3、的总称,是泛指体内水液转输不到、停积于体腔、四肢等处的一类疾病。病因多与脾、肺、肾、三焦有关。狭义:是水液病的一种,四饮之一(分虚症和实症)水饮停聚于胃肠、沥沥有声。(有痰、悬、溢、支饮四饮),痰饮的形式:有形的: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听之有声的痰或饮而言,这类痰饮的区别是:稠者为痰、稀者为饮。无形的:指有痰饮的常见症状: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气短心悸或癫狂,昏不识人等,但却看不到有排出来的或其它实质性的痰饮,但这类病症按痰饮的治疗方法治疗,可以取得同样的疗效。,4.配伍方法:(1)根据痰与咳喘的关系,两种药物要 互相应用(要辨清 咳、痰、喘何症 为主)(2)根据致病原因和证型作适当配伍(3)

4、根据痰的性质不同选相应化痰止咳 平喘药;随兼症配伍相应的药。常见到的有形痰分五种见下表。,五痰征象:,重点配伍:1.化痰药配伍健脾药的道理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也是致病的根本所在,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若脾脏有病或脾气本虚,运化无力,使水湿不利停聚而为痰饮。所以在治痰时,要注意配健脾药。景岳全书:“见痰休治痰”“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就是这个道理。,2.化痰药配伍行气药道理:痰涎滑利,流动不居,随气升降,故汪昂在医方集解中说“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惊、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其变不可甚穷也”。痰随气的升降无处不到、痰聚则气滞,气顺则痰消,故在祛痰剂中宜灼加理气之品,以调畅气

5、机,气机通畅,则痰易清,故证治准绳中庞安常说:“善治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之而顺矣。”,半 夏本经 1.燥湿化痰:(1)湿痰:-治湿痰之要药二陈汤(治痰祖方)(2)寒痰:-配干姜、砂仁以温中祛痰;(3)热痰:配黄芩、知母、瓜蒌等清化热痰药。(4)风痰(无形痰)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术,麻)2.降逆止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止呕药(1)寒饮呕吐:(痰饮呕吐偏寒者)-小半夏汤(2)胃虚呕吐:-大半夏汤(半夏.人参.白蜜)(3)胃热呕吐:配黄连、竹茹等清胃之品。(4)妊娠呕吐:配苏梗、砂仁、竹茹等。,3.消痞散结:有辛散消痞,化痰散结之功。(1)小结胸症:(痰热互结于心下)-小

6、陷胸汤。(2)梅核气:-半夏厚朴汤(夏,苓,厚朴,苏叶,生姜)(3)瘿瘤痰核:配昆布、海藻、浙贝母等(4)痈疽发背及乳疮:研末 别录有半夏坠胎之记载,但金匮之干姜人参半夏丸早已用治妊娠呕吐而并不碍胎 陈修园说:“半夏得人参不惟不碍胎,且能固胎”后世又经常用金匮小半夏汤治疗妊娠呕吐。实践证明,半夏用于妊娠,无毒副作用,故不应为妊娠禁忌药 清半夏,长于化痰;姜半夏,长于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和胃;半夏曲,善助消化而化痰散结 半夏的作用为:化 降 散;半夏的主治为:痰 呕 气:(气结.气滞等),天南星本经 1.燥湿化痰:顽痰:燥烈之性胜过半夏,配半夏、枳实 湿痰:配半夏、陈皮、茯苓 热痰:配黄芩、瓜

7、萎、胆南星 寒痰:配细辛、干姜、半夏、2.祛风止痉:善祛经路之风痰 风痰阻络、肢体麻木、口眼歪斜-配川乌、白 附子、半夏、防风等。破伤风-玉真散(白附.白芷.南星.天麻.防风.羌活)风痰眩晕:头重如裹、恶心呕吐、苔白、脉懦 滑-半夏白术天麻汤 此外:外用散结消肿,还可治痈肿疮疡(生用研末调敷患处),禹白附中药志(独角莲的块茎)1.祛风痰(燥湿化痰)-风痰壅盛、口眼歪斜。配:南星、半夏、全蝎、僵蚕等熄风止痰药 2.祛风止痉-破伤风:颈强、四肢强直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配南星.天麻.防风-玉真散 3.止痛-偏正头痛(寒湿、风痰所致)本品辛热升散,性能上行,入阳明经走头面部,逐寒湿、祛风痰,治寒

8、湿、风痰所致的头痛、偏头痛。4.解毒散结-蛇咬伤及瘰疠痰核,有解毒散结之功(1)治蛇伤,单用外敷,也可配其它解毒药外敷内服(2)瘰疠痰核:用本品捣敷,或鲜品 制成注射液,白芥子新修本草 1.温肺化痰,利气:(1)寒痰咳喘-三子养亲汤。能祛皮里膜外或筋骨间的痰结,因其祛痰之力较强,故有豁痰之功。近治渗出性胸膜炎,慢性气管炎有消除胸水的作用。(2)悬饮,配甘遂、大戟-控涎丹。表现突然胸背、颈项、腰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灼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或头痛不可忍,或神志昏倦多睡,饮食无味,痰唾粘稠,夜间喉中痰鸣。控涎丹重在痰涎停在胸膈;十枣汤重在水饮停蓄胸腹。2.散结消肿(通络止痛):(1)肢体关节疼痛

9、,麻木(痰滞经络)-白芥子散(2)阻疽流注-阳和汤(鹿胶.桂.姜.熟地.麻黄.甘草),旋复花本经 1.降气行水化痰(1)痰涎壅肺、咳喘痰多 寒者兼有表证配姜、夏、细辛 金沸草散;热者配瓜蒌,前胡,桔梗,桑皮,大黄旋复花汤;顽痰胶结者配配浮海石、海蛤壳、半夏等。(2)痰饮蓄结、胸膈痞闷配陈皮、夏、桑白皮。2.降逆止呕 噫气、呕吐配赭石、夏、姜、参-旋复代赭石汤(治脾胃气虚、痰湿上逆之呕吐,噫气,心下痞满之症)。亦治梅核气,配苏梗、半夏、厚朴等。本品性降,有“诸花皆升,惟旋复花独降”之说。苏子降气兼开郁温中;旋复花降气兼消痰利水。,第二节 清热化痰药桔 梗本经 1.宣肺、祛痰-咳嗽痰多,胸膈痞闷等

10、症。肺寒或外感风寒配杏仁、苏叶、陈皮、生姜如杏苏散;肺热或外感风热,配桑叶、菊花等方如桑菊饮 2.利咽-咽喉肿痛、失音 咽喉为肺之门户,肺有火热可致咽喉红肿疼痛、渴喜冷饮,配甘草、山豆根、牛子、射干等 3.排脓-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此为肺有内热、风寒外束、内热不能及时宣发疏散邪郁化热、壅滞不散、蕴而成脓-肺痈。配甘草,如金匮之桔梗汤。,4.引经:桔梗有引药上浮入肺的作用,引药入经,直达病所。故常用本品作为引经药,本药有升提肺气作用。肺主通调水道,因肺气不得宣通而气化不利,导致全身水肿、尿少者,加入应症汤药及利水药(如五皮饮)中,可起升提肺气而利尿的作用。杏仁降肺气而化痰祛浊;桔梗开

11、肺气而祛痰排脓。,贝 母本经1.清热化痰 润肺止咳(1)痰热咳嗽,二贝均清肺化痰而止咳-二母散。(2)阴虚肺燥咳嗽或痰中带血或劳嗽吐血(川贝),配西洋参,北沙参。川贝性凉甘润,有润肺之功。(3)肺热咳嗽或痰火郁结的咳嗽(浙贝),因其苦寒而无甘味,开泄力胜,清火散结作用较强,多配伍桑叶、牛蒡子、前胡、李仁等宣肺祛痰药。2.散结消肿:二贝均有清热散结之功,浙贝优甚。(1)瘰疠:配玄参、牡蛎即消瘰丸(2)疮痈:乳痈:配公英、天花粉、连翘等(3)肺痈:配鱼腥草、鲜芦根、薏苡仁等同用。浙贝近治甲状腺瘤,配夏枯草、海藻、昆莪术等,瓜 蒌别录 瓜蒌皮:清肺化痰、宽胸散结;瓜蒌仁:润燥化痰、润肠通便;瓜蒌仁霜

12、:润燥化痰、润肠通便而力较缓 全瓜蒌:并具皮、仁两者功效。能荡涤胸中郁热,消除肺经痰结,清上焦之火 1.清肺化痰:热痰:肺热咳嗽,痰黄稠粘不易咯配知母 浙贝等。燥痰:配川贝、知母等。肺热咳嗽:配黄芩、桑白皮等。,2.宽胸散结:用于胸痹,结胸、胸膈痞闷或作痛 胸痹证:方如瓜蒌薤白半夏汤,主治胸痹不得卧。近年来用治冠心病取得了一定效果。通阳宣痹,活血祛瘀,芳香开窍 治疗冠心病三大法则。小结胸证:痰热互结,配半夏、黄连 小陷胸汤 治肺痈、肠痈、乳痈:配鱼腥草,败酱草,公英,乳药等。3.润肠通便:-肠燥便秘,配润下药。,竹 茹别录一、清热化痰:1.治热痰肺热咳嗽(咳痰黄稠)配黄芩、瓜蒌。2.治痰热心烦

13、不寐-温胆汤(枳实,半夏,茯苓等)二、除烦止呕 1.竹茹善清胃热止呕吐。治胃热呕吐可配黄连 2.痰热互结,烦闷呕逆,配陈皮、半夏。3.胃虚有热而呕吐者可与益气和胃之陈皮、生姜、人参同用。如金匮之桔皮竹茹汤。4.如娠呕吐亦可应用。三、凉血止血-吐、衄血、崩漏、牙龈出血等。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清上焦烦热,凉心利水。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清中焦烦热,和胃止呕。,竹 沥别录 清热豁痰 定惊利窍:甘寒清心肺胃三经之火,清化热痰作用较竹茹强 1.用于痰热咳喘 配:瓜蒌、枇杷叶 2.中风痰迷,惊痫癫狂 单用或配生姜汁。近年来用治乙脑,流脑之高热,痰迷,呕吐可用竹沥频饮,能祛四肢经络,皮里膜外痰浊,治中

14、风半身不遂,痰声漉漉,言语不利,可用竹沥9-30g(兑入生姜汁2、3滴)随汤药冲服。或鼻饲,50200ml/次,2-3/日,连用3日。3.治小儿惊风、大人癫狂 本品能够清心胃痰热、化痰熄风,常用3-6g灌服。或随汤药冲服。,白芥子:除皮里膜外之痰其性温;竹沥水:除经络之痰其性寒,当有所别。竹沥性寒滑,最好每两加入生姜汁数滴,既可增加其行经络,达四肢,祛皮里膜外之痰的效果,又可防其过寒害胃。,天竺黄 功用特点:清心经热痰而开窍醒神,豁痰定惊 1.清热化痰痰热咳嗽,配黄芩、浙贝等。2.清心定惊小儿惊风,中风癫痫,热病神昏 功似竹沥而力较逊,无寒滑之弊,配胆南星、朱砂、白姜蚕以加强清热化痰,定惊熄风

15、的作用 量:3-9g入汤剂 研末吞服,每次0.6-1g 胆南星偏涤消肺、脾、肝三经热痰,清热豁痰作用强。天竹黄偏于清豁心经热痰,定惊、止搐、安神作用强。川贝母润燥,化肺经之痰。天竹黄定惊,除心经之痰。,海 藻本经 昆布别录1.消痰软坚:(1)主治瘿瘤 功能消痰软坚为治疗瘿瘤的要药,甲瘤:海藻、昆布、贝母、青皮-海藻玉壶汤 甲肿:配昆布、海合壳-昆布丸-主治瘿气、胸膈 痞塞,咽喉颈项渐粗。(2)用于瘰疬 配连翘夏枯草玄参(内消瘰疬丸)(3)治睾丸肿大 配荔枝核川栋子、芍药、沉香等 2.利水消肿-水肿,有利水之功,配利水药。海藻与昆布作用相似,惟海藻药力效缓和,昆布药力较雄悍而且滑利。对海藻、昆布

16、之类,前人有多服能令人瘦的说法。焦树德用于体胖、动脉硬化、血脂高者,或嘱其多食海带,对治疗有一定帮助,仅供参考。,前 胡别录 1.降气化痰-肺热咳嗽 苦寒能清泻肺热下气而消痰,用于热痰肺热咳嗽,痰黄粘稠、胸闷不舒(由于热邪入肺而致的肺气宣降失调)时有烦热,配清热药、桑白皮、川贝母,邪热较甚的可配黄芩。2.疏散风热-风热咳嗽 辛散能宣肺气而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咳嗽痰多,粘稠或咽喉肿痛,配银花、连翘、薄荷、防风(性平和)桔梗(性平和),二前的比较:前胡与白前都能降气化痰,但前胡尚可宣散风热,白前则专主降气。二胡的比较:前胡与柴胡均有发散的力量、两药配伍可用于散风热,故前人称二胡为风药,但前胡治在

17、肺经而主降,柴胡则在肝胆而主升,这是两药的不同点。,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一、定义:能够减轻或制止咳嗽喘息的药物 称。二、作用:宣通肺气,下气平喘,止咳化痰 等作用。三、用途:主要用于咳嗽、喘息、痰多等症.四、注意:1.要辩症施治 外感的有:风寒、风热、秋燥等 内伤的有:湿邪内侵,脏气虚弱(肺肾)等。,咳嗽喘息有虚实之分:实:风寒咳喘:配麻黄;风热咳喘:配荆芥、银花、连翘等 肝火咳喘:配桑叶;秋燥咳喘:配沙参、西洋参、虚:肾气虚咳喘:配蛤蚧;冬虫草等。肺气虚咳喘:配人参.党参.西洋参;肺阴虚咳喘:配川贝母、冬虫草等。2.麻疹初期咳嗽不易使用收敛止咳的药物 3.个别药量要慎重,如洋金花(麻醉剂),苦

18、杏仁本经 1.止咳平喘-咳嗽气喘(1)咳嗽 1)风寒咳嗽:-(杏苏散)。2)风热咳嗽:-(桑菊饮)凡肺气上逆而致咳嗽均可用,多配旋复花、苏子、白前、枇杷叶等(2)喘息 前人有治喘“杏仁是麻黄的臂助”之说。在治疗喘的方剂中多数都用麻黄+杏仁。例如:三拗汤-治风寒喘;麻杏石甘汤-治肺有郁热、外感风寒的喘;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所致的哮喘证。2.润肠通便-便秘(1)大肠气秘:配瓜蒌.桃仁.槟榔.枳实-清气化痰丸(2)津亏便秘:配火麻.郁李.桃.柏子仁等,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苏叶:解表散寒,有香气,能芳香避秽、祛暑化 浊、解鱼蟹毒。苏梗:行气宽中,还可理气安眙,治妊娠呕 吐腹 胀。

19、紫苏:(梗叶齐用)和胃止呕,(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百 部别录 1.润肺止咳-各种咳嗽 是一个很好的止咳药,所以好,是因为可以治疗别的药难以治疗的咳嗽.关键在“久”咳,本品温而不燥,润而不腻,对新、久、寒、热咳嗽均可。尤治肺痨咳嗽:治痨咳要药.配白及.冬虫草 新咳(伤风感冒咳嗽)配:荆芥、桔梗、甘草。久咳:配五味子.诃子.久病难治,所以要注意培补 寒咳:配干姜、半夏、李仁。热咳:配黄芩、竹茹。治百日咳:对百日咳既防又治.配沙参.二冬。,2.灭虱杀虫-疥癣、头虱、蛲虫、滴虫 也可杀灭农作物害虫,百部是一味具有抗痨作用的药物,用本品配合黄芩、丹参等治疗肺结核,具有一定的疗效。还可用于荨麻

20、疹、皮炎、体癣、蚊虫、叮咬,以鲜品切断用断面涂搽患部,每日数次。,紫 菀本经润肺化痰止咳-多种咳嗽、痰多 紫菀辛散苦清,祛痰作用较强,而止咳力量略逊。它性温而不燥烈,不论新、久、寒、热、虚、实只要是咳嗽有痰,咯吐不爽者,都可配伍应用。冬花与紫菀两药功能相近,都能化痰止咳,故在临床上经常配合应用,但冬花止咳的作用较强,而祛痰的力量较弱;紫菀祛痰作用较强,而止咳力量较弱。,枇杷叶别录 1.清肺止咳 由于肺气不降、气郁化热、肺热生痰而致痰热咳喘。(1)肺热咳喘:痰黄稠而喘息,咳嗽,配瓜蒌,浙贝等(2)风热咳嗽:配:前胡、桑叶(3)燥热咳嗽:配:桑白皮、沙参 杷叶泄热苦降,既能清肺而止咳,又可降胃而止

21、呕 2.降逆止呕:有很好的清泄胃热之功而降逆止呕。(1)口渴:配芦根、麦冬、天花粉;(2)呕哕:配半夏、芦根、竹茹,近年用治妊娠呕吐。蜜制:止咳、平喘、化痰 生用:和胃降逆,毛无刷去者包煎。,葶苈子本经 泻肺降气,逐痰饮而利水消肿,功似桑皮力较强 1.泻肺平喘-痰涎壅肺,喘息不得卧,咳嗽痰喘,喉中有痰声如拉锯。配桑白皮、旋复花等。苦葶苈,力峻性急,泻肺而易伤胃,故常配大枣以护中气。如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甜葶苈子,性缓,泻肺而不伤胃,用于虚人及老年人 2.利水消肿-水肿、悬饮、腹水、小便不利等 本品入肺经泻肺气之闭,入膀胱经利膀胱之水 故对肺气壅滞,气化不利,肺失清肃而引起的全身 面目浮

22、肿,胸胁胀闷,喘不得卧,腹水,小便不利等 疗效较佳 近年来治疗,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亦有用本品研末服或配附子、黄芪等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水肿喘满。,白果,即银杏。白果树亦称公孙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称。长兴银杏面积有24万亩,常年盛产384吨。复旦大学检查,全国唯八都界的百年银杏树果有仰制癌细胞功能,世人少心脑血管疾病,老人少见老年斑。本县八都的“十里古银杏林”国内外闻名,拥有百年以上古银杏达2370多株。白果不仅是上好的食用佳品,还具有极佳的保健功能,日本人尊银杏为“圣果”、“长寿果”每年大量从我国进口,首选长兴银杏,用以制作保健食品和药品。日本客商多次对我国12个省区的银杏进行化验,发现长兴银杏中的五碳多糖、精氨酸、麦脂固醇、蛋白质等5种营养成份,明显高于其它11个产区的银杏。日本生产的银杏晶、银杏粉及治病的银杏药丸,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目前,山东、江苏等省也在开发银杏保健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