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新技术进展专题PPT.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43833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高新技术进展专题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农业高新技术进展专题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农业高新技术进展专题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农业高新技术进展专题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农业高新技术进展专题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高新技术进展专题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高新技术进展专题PPT.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高新技术进展专题,引言:,一、农业高新技术的概念与特点:二、农业高新技术的主要领域: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基本理论 1、舒尔茨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 2、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基本原理 四、我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实践五、国外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模式与经验六、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模式,引言,在20世纪,世界农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农业相对落后的状态在短时期内还难以彻底消除,人口、资源、环境、食品和安全等问题使农业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引言,进入21 世纪,各个国家都在积极调整科技发展战略,高新技术正逐步走进农业的每一个领域,世界农业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迅速

2、发展推动下将实现一个新的历史性跨越。高新技术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用它改造和武装传统农业,正在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主流。,引言,我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耕地资源不足,且气候资源复杂多变和水资源匮乏。在这种自然资源约束和分布不均衡的背景下,农业生产要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根本出路就在于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去打破农业生产自然资源的约束,以高新技术作为支撑点,大力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一、农业高新技术的概念与特点:,(一)概念:高新技术包含了高技术和新技术,但这两者是不同的:高技术一词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产物,它的概念产生于美国,是英文high technol

3、ogy的意译。一般认为,高技术是处于当代科学技术最尖端的技术群,是高层次的、核心的、前言的、尖端的技术。,(一)概念:,新技术:在高技术一词产生之前,新技术一词就早已使用,指在一定的时空 范围内初次产生的技术,或是原来已出现过又经过改进创新的、在性能上有新突破、刚投入或尚未生产使用的开发研究技术或工程技术。新技术所包括的范围比高技术要广,新技术并不一定是高技术,但高技术必是新技术。,(二)农业高新技术的特点:,1、时空性。2、先进性。3、共容性。4、资金与技术密集性。5、高增值与高风险性。,二、农业高新技术的主要领域:,农业高新技术内涵丰富,范围广泛,从产业角度看,它涉及到种植业、林业、畜牧业

4、、渔业等不同领域。从较高层次上概括或从技术构成的内容来看,可以将农业高新技术分为三大类,即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工程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高新技术。,农业部科技教育司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加快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把它概括为6大技术群体:信息技术群、新材料技术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海洋技术群和空间技术群。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认为农业高新技术包括:农业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细胞技术)繁育的动植物良种;农业信息技术(包括各种专家系统、农业网络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包括温室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基质栽培技术);节水栽培技术(包括滴灌、微灌和喷灌技术);核技术(用于农业育种技术)

5、;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带电脑程序控制);农产品精加工、保鲜技术;精准(确)农业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以生态农业为主的多色农业技术等。,1、农业生物技术:,其研发开始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培育抗病、抗虫、耐除草等新品种阶段和改善作物的品质、提高营养价值阶段后拓展到基因生物新品种(包括转基因植物、动物、微生物),最后延伸到以生物为中心的新型农业体系:食品系统、营养系统、健康医疗系统、资源与环境系统、生态系统。,2、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应用学科,是农业科学和信息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的学科。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目前主要有: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数据库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6、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自动控制技术,3、农业环境技术,严重的农业污染,已经是世界性的难题,由此导致的水资源破坏、农产品品质下降,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农业环境科学的研究也提上议事日程。一是:研究高效低毒的杀虫剂、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农作物的抗病技术等-二是:加强动植物的检验检疫研究,转基因植物对环境影响评估研究等等。,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基本理论,(一)舒尔茨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二战以后,发达国家纷纷实现农业现代化,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行工业化的同时,也在进行农业现代化。西方农经学界,出版了不少著作,有的对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总结,有的就其中存的问题加以分析,有的则对未来

7、发展提出看法。这里对有代表性的重要论著加以评述。,背景介绍:20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有一些农经学家认为,农业是落后的从属的部门,只能为工业提供粮食、原料、和劳动力,它本身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发展中国家只有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才能找到出路。因而许多国家都片面追求工业化,忽视农业的发展。西方的基金会、经济科技专家援助发展中国家,都按西方的模式。结果,工农业脱节,出现严重问题。,6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家才重视研究和发展农业,逐渐重视农业增长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舒尔茨原先是研究美国农业的,后来转向发展中国家,他亲自到各国作考察研究,是农经学家中较早关注这方面问题并取得重要成果的代表人物。他

8、在60年代就认为,农业增长是经济持久发展的源泉,发展中国家应重视发展农业,应该按新的路子加快发展农业。他还提出改造传统农业的系统理论,写出了改造传统农业一书,第一个在农业经济研究方面获得诺贝尔奖。,舒尔茨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主要内容,传统农业的定义和主要特征: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是一个经济范畴,要从其经济本身,而不能根据文化特征、制度结构等非经济因素人手去分析。,1、他由简而繁,先后给传统农业下了几个定义(1)“完全以农民世代相传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以称之为传统农业”(2)传统农业“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均衡状态”。所谓的一种特殊均衡状态是指:它的生产状况、技术水平、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投人

9、与产出的关系等等,都是长期稳定不变,保持着相对静态的均衡。从以上两个方面下定义基本上说清了传统农业的性质。,2、传统农业的主要特征有三:生产要素和技术长期不变。人们在长期内没有增加传统的生产要素的动力(机),不愿增加投资,因为传统要素不能带来更多的回报;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长期维持均衡不变。总之,舒尔茨说的传统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它是长期没有变化、基本上维持简单再生产、生产消费不变、没有积累、生产要素和技术水平长期停滞不前、规模细小的自给性很强的农业。,改造传统农业的必要性,传统农业如不改造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农业迅速的增长,但是依靠传统农业则达

10、不到。因为:靠传统农业的国家必然是贫穷的,它的大部分收人用于食物,不能用来促进经济的增长。,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的配置是合理的,资源分配是有效的,企图把它们打乱重新配置,不会使农业迅速增长。舒尔茨把这点概括为传统农业是“贫穷而且有效率的”。把投资用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要素上,付出高、收益率低,而且报酬不断递减,靠它们来增产,经济增长的代价高昂。,因此,要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率,用比较低廉的代价使它能较大增长并推动整个经济发展,必须改造传统的农业。当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就是对农业进行过改造,使它成为发达的农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欧洲原来土壤贫疾,两百年前,西欧大多数人很穷,勉强维持生活。现在,欧洲土壤变

11、得肥沃了。芬兰原来土壤不如邻近的俄罗斯西部,而现在则优于它。日本耕地比印度南部差得多,印度的灌溉面积为日本的3倍,但现在日本的土地比印度的肥沃,每英亩的产量为印度的8倍。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那些国家对农业进行了改造,实现了现代化,大大提高了科技水平和人的素质。,改造传统农业的途径,舒尔茨认为,只靠使用传统的生产要素是办不到的,要对它进行物和人的投资。“一个关键部分”,“是要用刺激的办法去指导和奖励农民”。他说,“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刺激,农民将会点石成金”。对此,他着重谈了三个问题:1、进行制度改革。2、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为农民使用现代的生产要素创造条件。3、培养农民和农业研究人员,对他们进

12、行人力资本的投资。,1、进行制度改革。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市场制度,即建立以经济刺激为基础的市场制度,它通过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及其比价的变动来刺激农民的积极性,而不是靠行政命令。二是实行私有的家庭农场制。他反对建立规模很大的农场,主张发展所有制和经营权合一、能适应市场变化的家庭农场,他认为,家庭农场的效率胜过规模很大的农场。许多国家改造传统农业的计划失败,原因就是搞大规模的农场,以为那样才能取得规模效益。,他说:“马克思所提出的农业生产概念特别偏重于大农场相信大生产单位的优越性和必要性,认为大农场可以比中小农场以更少的实际成本生产农产品。在农业中生产单位越大效率越高。这就是大农场学

13、说”。但是,“在改造传统农业中至关重要的投资类型并不取决于大农场的建立”。“作出生产决策的个人与机构的所在地是决定农业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反对关于使用拖拉机要求农场规模必须很大才有效率这种说法。他认为拖拉机可以按各种不同的规格和型号来制造,也可以在耕作中用各种方式把拖拉机组合在一起。在人力便宜的地方,一个单人或单个家庭农场用小型园林拖拉机可能更有效率。在人力比较贵的地方,单人农场使用两三部不同规格的拖拉机可能更有效率。有效地使用大型拖拉机群要求一些非常特殊的条件,这些条件实际上是很少有的。日本、丹麦、美国家庭农场效率很高,就证明搞规模很大的农场不是必需的。,三是改变所有制的形式。那就

14、是把土地所有者不住在自己的土地上不亲自经营农业的形式,改变为土地所有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并亲自经营农业的形式。原因何在?舒尔茨认为,农业生产是分散操作的,没有人能代替农民按当时当地的情况作出合适的决定,没有一个国家用集中权力的方式能成功地实现农业现代化。苏联和加拿大,两国气候相差不多,苏联的集体农民也非常聪明,肥料供应相当充足,但加拿大农业搞得好,而苏联则不成功。“我认为原因非常简单:太过于集中和组织化,从最上层一直组织下来”(经济参考报1994年3月28日),2、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为农民使用现代的生产要素创造条件。,从供给方面说,要改造传统农业,就要让农民使用现代生产资料,要在这方面进行投资,

15、还要使这些东西适合于当地的条件。为此,除了引进之外,政府和其他非赢利机构要研究、开发、制造适合本国条件的新的生产要素,并且通过推广站等组织机构将它们发放、传送给农民。,从需求或从农民使用的角度来看,一是要给农民提供有关新要素方面的信息;二是要让农民乐于使用,有利可图。因此,产品和生产要素的比价要合理。租佃关系中,租金、成本、收益之间的分配关系要适当。,三是要让农民学会使用它们,要进行培训、示范、推广等等。舒尔茨认为,只要农民知道使用它很合算,并且能得到这些技术,他们就会千方百计积攒资金购买和使用它们。他反对把农民看成保守落后的人,他说,“全世界农民在考虑成本、利润及各种风险时,都是很会盘算的生

16、意人。”“他们都是精明的企业家,精明到许多专家都想不到的地步。”,3、培养农民和农业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他说,传统的观点认为各国农业生产存在显著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和拖拉机,在他看来这只是部分原因。“在解释农业生产的增长量和增长率的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差别是相当重要的,而农民能力的差别是最重要。,他多次强调,不要总念念不忘土地面积,这不是决定性的,美国农产品出口多实际上是出口科技,而不是靠土地。他认为,“基本问题在人的素质教育、健康、经验和新知识新技术,这才是提高生产力的因素。”,他还强调,农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以及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民在农业现代化中有头等重

17、要作用,而这些人的能力是靠投资培养才能获得的。他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的体力、知力、经验、技能等等,同土地、机器等物质资料一样,也是资本,是人力资本。要获得和增加人力资本,需要进行投资,即科研教育方面的投资。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回报率很高的投资,因此,发展中国家搞现代化,必须大力进行人力投资。,简要的评价:,西方的经济学家在60年代就能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改造提出有独到见解的看法,是难能可贵的。舒尔茨主张实行私有制,我们不必赞同,但他对于家庭农场及大规模农场的论述,则很值得我们思考。舒尔茨十分重视科技和教育的作用,强调人的因素,叫人们在考虑农业问题时,不要受土地资源数量的限制,并在土地资源既定

18、的情况下无能为力。这些都是正确的,有积极意义。但他低估土地在农业中的作用,也不妥当。,传统农业是物质的东西,要改造它的面貌,大大提高其产量,须靠物质的力量、经济的力量,人的主观能动性固然重要,但它要以一定的物质(首先是土地)作为基础,缺少了它,总有再大本事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过分强调人忽视物,会走向唯心论。土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它仍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或基础作用。考虑一国的农业产量时,土地数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美国之所以能为其本国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并大量出口,人均土地面积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对这一问题,美国另一位有名的经济学家、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金德伯尔格就有不同的

19、看法。他认为,土地的多少并不起决定的作用,但它对一个国家还是有重要作用的。其相对重要性的大小要看各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它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发达国家有充裕的资本可以改变资源的性质和能力,(如把荒漠变成良田),能用人的创造力来弥补或代替自然的不足,其土地相对说不很重要。但在不发达国家,资金不足技术不高,土地的多少便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在增长的最初阶段,资本就是粮食”。他用事实说明,农业土地多而且好的国家,自然比少而差的国家强。一个人多地少而贫穷的国家,发展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因为,因为:它缺少可用来代替土地的技术能力和资本;经济发展以后,人口会增加,人地比例更为不利,人口密集,劳动力很难有效利用。而地

20、多人少的国家,人的行动选择性大,有更多的行动自由。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国肥沃的土地可无限供给,当然是幸运的国家。李嘉图也认为,发展早期,拥有“无限土地供应”的国家比较幸运。,舒尔茨对中国的农业有独到的看法。他说,“当欧洲还处在黑暗时代的时候,中国已经出现了当时的农业现代化。中国人在欧洲人用木犁的时候就用铁犁了,而且早就掌握了轮作制。14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国农业产量增加约5倍,实在惊人!但不知为什么没有继续下去,被欧洲、日本超过?他说:“中国有非常成功的历史,农业非常发达,靠劳力密集,但是没有发展成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他认为,中国要形成1000-2000名35-

21、55岁的农业科学家核心,成为“关键性力量”,分布在各个地方,研究当地的问题。这些建议是值得重视的。,(2)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基本原理,首先,用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劳动者,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其次,科学技术具有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的功能。再次,科学技术的作用表现在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劳动对象,使原来尚未开 的自然资源得到广泛的发掘和利用。最后,高新技术是三者在新的水平上实现更佳的组合,把生产力提高到新的高水平。,终上所述,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原理是:使高新技术向传统农业领域迅速地渗透和扩散,使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农业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去,从而促进农业生产资料的不断变革,农业劳动对象不断地扩

22、大,农业劳动者素质不断地提高,形成和构建一个全新的高级农业生产系统。,从广义上讲,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则是一项系统工程,客观上要求我国农业科技、教育、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新的生产力机构系统,包括:,1、从农业的自身特性看,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在生产交织过程。第一,包括动植、微生物,也就是生物和自然环境进行物资和能量的转换过。第二,包括农牧产品的运输、储藏、加工等可生产过程过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系统。第三,在以上转换和运行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必须经过人的劳动 和经济活动的干预,运用高新技术,才能提高能量和物资的转换率,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社

23、会、生态效益。,2、从高新技术与我国农业经济结合的要素看,应由四种相关内容所组成。农业科技成果的生产者农业科研人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者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接纳者广大农民、农民技术员、科技户和专业户。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的组织管理者。,3、从科技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看,科技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大系统中,科技是诸多环节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的这个系统,包括农业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生态等广阔的领域,涉及农业、工业、贸易、能源、运输、资金、市场、城乡的方方面面。因此,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的

24、过程,不仅仅是“科技”孤军独立作战,而是科技、政策、资金投入的三位一体,只有实施以政策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资金投入为保障的战略结构体系,才能达到科技的总体输入,合力推进的目的。,4、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是一个长期的分阶段的发展运动过程。由于受到经济方面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低、资金缺乏、市场发育不足等),体制方面的(市场经济体制刚刚起步,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等),农民素质低(农业教育落后等),思想方面的(科技进步观念淡薄)和农业生物性特点(农业外生变量大,生产的分散性、季节性,技术发展的依附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决定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一场“持久战”

25、,这一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5、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通过“科技兴农”,把科技进步转化为我国农业的现实生产力,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科技实惠。,五、国外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模式与经验,北美模式、日本模式、欧洲大陆模式主要经验:1、政府主拨农业科研经费2、营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3、建立农业高新技术投融资机制4、重视培养和吸纳优秀人才 5、企业主体定为明确,六、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模式,在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中,由于各地农业生态类型、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因而在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动作上有不同的模

26、式。从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的总结角度出发,对各地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模式进行分析,做出归结和总结,这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义。,(一)农业高新技术走廊的运行模式(潍坊模式),所谓农业高新技术走廊运行模式,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域内由不同投资主体建设的、相互联接多个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群体,这些群体的各个园区的功能基本相同、或者相互补充,园区的生产围绕某种类型产业进行,园区之间在产业链的联接上相互补充,从而使整个走廊形成一个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群体,这个产业群体是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带,在这个产业带中,采用集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生

27、产,并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规模化生产水平来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使之在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带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山东省潍坊市,从1999年开始建设潍坊至寿光、青州、诸城、昌邑四条“农业高新技术走廊”的战略工程,营建中国的“农业硅谷”。潍坊市的四条农业高新技术走廊总长达250公里,集中了272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2万公顷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等各类项目区和示范区。四条走廊的建设状况,从潍坊至寿光长达50公里的公路两侧即可看见,长廊中集中了6大主导产业,以商业示范农场、生物工程中心和进口及国产现代温室为代表的40多个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项目、1000

28、多个农作物高新品种,组成了一个“农业硅谷”的雏形。,走廊内作物种苗的生产已初具规模,如占地10000亩的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除进行大田生产(设施农业)外,每年仅七彩辣椒苗的生产量即达到1000万株。以种苗生产为中心,带动了种植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也使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速度大大加快。,潍坊农业高新技术走廊运行模式的主要特点是:,1、加大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力度 整个走廊充分显示农业高新技术的特色,并通过高新技术的引进及与传统农业的嫁接,提高走廊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其国际竞争能力。在具体技术方面,以商业示范农场、生物工程中心和进口及国产现代温室为技术示范的载体,像

29、工厂化农业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作物种苗生产技术、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在走廊已得到广泛应用。,2、全面实行企业化管理 走廊内一个农业科技园区就是一家专业公司,园区的生产、产品销售等一般由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实行完全的企业化管理,园区内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完全根据市场的需要来组织,由企业实行自主经营。,3、多种类型园区相互配和、共同发展 走廊内除以优质蔬菜、高档花卉和瓜果等精品农产品为主的生产性园区外,还涵盖了农产品加工,作物种苗生产等园区及农业生产资源服务、农产品专业化销售等各种类型公司,各种园区之间在产业上相互配合,既延长了产业链,又大幅度提高了各园区的专业化生产水平,在此同

30、时,其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高。如潍禾示范农场是以种苗生产为主的园区,其自动化育苗工厂的10000平米育苗温室,每年可向农民提供30000万株优质蔬菜、花卉、林果种苗,极大地促进了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和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4、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注重特色农产品的生产 走廊内各园区在生产的组织、产品类型的选择上均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并积极向国际农产品市场靠拢,组织农产品出口,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在产品的选择上,各园区均十分注重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并已具有较大的规模和优势,“七彩辣椒”、“樱桃西红柿”、“大棚葡萄”等,在走廊内生产已形成规模。,据山东省潍坊市提供的资料统计,通过农业高新技术走廊建

31、设等的带动,潍坊市从2003年以来财政收入每年增加5亿元,农业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全市每年引进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00余个,先进栽培、饲养和加工技术100余项,作物、畜禽良种率达90%以上,创造的经济效益估计在50亿元以上;同时,潍坊的各种农产品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并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二)院地联营型的运行模式(唐河模式),所谓院地联营型的运行模式,是指由地方政府充当农业科研单位与农户联系的纽带,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把农业科研单位的高新技术成果引入到农业科技园进行试验、示范,然后再把成熟实用的高新技术推广到农户手中,并使农业科研单位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运用

32、利益机制来加快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对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建立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模式。即“政府+科技成果+示范园+农户”的模式,这种模式称为唐河模式。,从1997年起,唐河县委、县政府积极与中国农科院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每年从财政中拿出300万元,引进中国农科院的高科技成果,构筑科技投入体系。通过政府搭桥,利益联结,把农民、政府、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捆在一起,建立起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机制,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院地联营型的运行模式的主要特点是:,1、依靠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根据中国农科院专家的考察论证,唐河确立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主攻效益”的农

33、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以科技和市场为先导,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发展以黄牛为主的畜牧业,黄牛生产发挥品牌优势,坚持走“小群体、大规模、高科技、高效益”的路子;巩固壮大以唐大酥梨为主的林果业;强力推进以无籽西瓜为主的瓜菜业;稳定发展优质烟以及薹蒜、双孢菇等优质高效农业。,2、实行灵活的经验和管理机制,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的加快转化,县委领导重视机制创新,无论是建立农业科技园和科技示基地,搞项目开发,还是发展龙头组织,都以利益为纽带,实行灵活多样的管理与经营机制。在唐河的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与经营的主要形式有:股份公司制、承贷承还制

34、、股份合作制、私营业主制等。,3、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示范点,带动规模开发 对引进的每个高效农业项目和支柱产业,都分别建立不同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引导群众进行规模开发。例如,优质唐酥梨开发之后,要求梨园种不同种高杆作物,为了不降低收入水平,农民在专家指导下,探索出了果蒜瓜、果瓜菜、果菜薯等套种模式,使种优质梨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先导,使农民从根本上改变了低产低效的种植结构,同时也促进了优质梨的发展。,4、运用现代科技收集信息,建立完备的服务体系从1997年以来,唐河县乡两级政府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建立了互联网。农副产品购销直接与国际国内农副产品中心联网,利用微机联网,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全国农副产品的市场

35、信息,以便指导销售。同时,在广州、武汉、西安等大城市设立销售服务窗口,对购买唐河农产品的客商开展全方位服务,以增加销售渠道,扩大销售网络。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使农民没有了卖难的后顾之忧,放心的采用高新技术和新品种,既促进了唐河农业的发展,又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三)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园的运行模式(河南许昌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条件适宜的农村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区,在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创新机制,实行“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运行机制的创新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的改革,使农业科技创新始终与市场紧密联系,不再是无的放矢。使农业科技推广始终与千家万

36、户相联,增加农民收入。使农业科技人员的业绩始终与报酬相联,工作有热情。这种“高效农业园+机制创新+农户”的运行模式,又称为许昌模式。,为解决农村改革和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探索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途径,许昌市委、市政府在广泛调研和科学决策的基础上,于1995年下发了关于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决定,建设了一批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有力的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使农村经济和民收入都获得了较大增长,开创出了一条有特色的适应市场经济的高效农业之路。,高效农业示范园运行模式的特点是:,1、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对园区的运行机制进行创新 为了使园区建设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许昌市在高效农业示范园

37、建设中实行了“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的运行机制。这一创新机制优化了生产要素的配置,激发了各种投资主体投资农业的热情,促进了许昌的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对发挥科技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突出7个重点 一是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的保护地栽培开发,在反季节蔬菜种植的基础上,逐步向蔬菜的精细和深加工延伸,生产无公害蔬菜和脱水蔬菜;二是以间作套种为主的立体农业开发,优化粮经比例,提高复种指数,实行集约经营;三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单品种优质高产高效开发,重点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主产品和名、优、特新品种,实行规模化生产、区域化种植;,四是

38、园区内畜牧业发展达到单向养殖向上规模、整体开发成区域的方向发展;五是按照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要求,积极推进沟、渠、河、路的产权拍卖,改善农业主态条件;六是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大力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七是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搞好园区市场体系建设。通过一系列配套措施实施,形成了一批在全市、全省仍至全国有影响的区域性支柱产业和产品。,3、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 许昌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基本思路,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一个方向(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为发展方向);围绕两大目标(增加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搞好三个调整(合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农业结构和调整种植业结构);推进四个转变(使

39、农业由数量型和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产品型向商品型、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实行“五个一”运作模式(根据各地资源优势,选择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建设一个产品基地,吸收一批科技人员,带动一大批农民致富)。,4、建立生产基地,开发名、特、优、新产品 许昌市按照现代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狠抓生产基地建设。具体来说,一是进一步搞好基础建设的区域化布局。建立各具特色的产业化生产基地,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二是在条件具备而农民又自愿的地方,通过引导、扶持,采取出租、反包等有效形式使土地逐步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由兼业向专业转变。三是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传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基地,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工商企业、个体私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乡(镇)、村、户结合,建立较为稳定的农业产品生产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