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宏观经济学分析讨论题.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44889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9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宏观经济学分析讨论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级宏观经济学分析讨论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级宏观经济学分析讨论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级宏观经济学分析讨论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级宏观经济学分析讨论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宏观经济学分析讨论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宏观经济学分析讨论题.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级宏观经济学分析讨论题,产出指GDP的生产,即新创造的价值,而不是各经济部门的产品价值总和,例如长期来我们所讲的工农业总产值。假定某纺纱厂1年产出成品(纱)值20万元,其中包括消耗棉花价值为15万元(我们用棉花代表生产纱的耗费的全部中间产品价值),则创造的价值只有5万元,而不是20万元。,答:,1、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为什么产出等于收入呢?如果我们暂不考虑折旧和间接税,那么,新创造的这5万元价值就被认为是生产纱的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及企业管理才能)共同创造的,因而要化为这些要素的报酬,即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其中,利润是产品卖价20万元扣除原材料价格、工

2、资、利息和地租后的余额。假定工资是2万元,利息是1.5万元,地租是5千元,则利润就是1万元。正由于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把利润看成是产品卖价扣除成本后的余额,因此,总产出总等于总收入。,总产出总等于总支出是指就全社会来看,总产出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例如,假定一件上衣卖500元,就意味着消费者购买时支出500元,而这500元又是许多与之有关的生产经营者(如棉农、纱厂、织布厂、售衣商等)创造的价值即产出。上衣如此,千千万万最终产品也是如此,因而就全社会来看,总产出就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2、“如果一企业用5台新机器替换5台报废的旧机器,它没有使GDP增加,因为机器数量未变.”这一说法对吗?

3、,答:,不对。购买新机器属投资行为,不管这种购买使资本存量增加还是不变。,S,3、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的说法对吗?,答:,不对。总投资等于重置投资加净投资。总投资增加时净投资不一定增加,而只有净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才能增加。例如,某国某年总投资是1000亿美元,重置投资也是1000亿美元,则净投资为零,资本存量并未增加。,S,4、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

4、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5、为什么存货会被算作资本,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答:,存货对厂商来说,象设备一样,能提供某种服务。例如,当市场发生意料之外的需求增加时,存货可应付这种临时增加的需要,同时,生产过程要顺利地连续不断地维持下去,仓库也必须有足够的原材料储备。至于商店,更需要库存必需的商品,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可见,存货对厂商的正常经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构成资本存量的一部分。,GDP是某

5、经济社会在每一时期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如果把存货排除在GDP之外,所计得的就只是销售额,而不是生产额。例如,某国某年生产9000亿美元产值,但只卖掉8500亿美元,还有500亿美元要作为存货投资计入GDP,即看作是企业自己购买存货的支出计入GDP。,6、为什么计入GDP的只能是净出口而不是出口?,答:,出口是本国生产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本国GDP的一部分,而从外国进口的货物并不是本国生产的一部分,只是外国生产的一部分,但却被计入本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购买的一部分。例如,进口1台价值10万美元的机器,被计入本国投资,进口价值5万美元的香水被计入本国消费,进口价值15万美元军火被计入政府购买。如果

6、我们计算投资、消费和政府购买时不把这30万美元的进口减去,就会误把外国生产的GDP计作本国的GDP。因此,我们计算GDP时,必须从出口中扣除进口即仅计算净出口,否则,我们就会犯多计算GDP的错误。,7、假定甲为乙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乙为甲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甲乙商定相互的支付互相抵消300美元,结果甲只收乙100美元.试问:计入GDP的是否就这100美元?,答:,不是。计入GDP的应当是300美元加400美元共700美元,因为GDP计算的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现在甲乙两厂商生产的劳务价值总共是700美元而不是100美元,因此,计入GDP的应是700美元,至于双方抵消多少

7、,和GDP计量武官,否则的话,甲乙两厂商相互销售时计入GDP的都只是相互收支抵消后的支付余额了。,8、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

8、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9、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答:,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人们在一定时期可用各种形式拥有其有限的财富,它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多些,则以其他

9、形式(如实物资产及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拥有的财富就会少些,拥有其他形式的资产会带来收益,而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通常不会带来收益(比方说1万元钱放在手中哪怕10年也仍是1万元)。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总要吃有一定的货币余额呢?人们宁肯把不能生息的货币贮存在手边,而不是把货币换成能带来收入的资产拥有,按凯恩斯的说法,是出于以下几种动机:,一是对货币的交易需求,指家庭或厂商为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人们收入和支出的非同步性。如果收入和支出时间是完全同步的,就不会需要有闲置的货币放在手边。如人们货币收入常是按月、按季、甚至按年获得的,但支出都是经常不断的,这就产生了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二是

10、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指人们为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如人们为应付疾病、工伤事故和其他不测事变而需要留些货币在身边。三是投机性需求,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例如,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会上升时,需要及时买进债券,以使以后卖出时得到收益,这样就产生了对货币的投机需求。,10、怎样理解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答:,当收入水平上升时,人们需要较多货币作预防不测之用,也有能力积累较多货币作预防用。但为预防需要而持有的货币越多,牺牲的利益或者说损失利息收入也越多。因此,预防性需求也是利率的

11、减函数,但在一般情况下,预防性货币需求受利率影响而变动的两不太大,因而只把它看作是收入的增函数。,11、除了利率的变化,还有什么因素能带来货币需求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变化?,答:,凯恩斯的理论认为,除了利率的变化,收入的变化也会影响货币需求,人们收入越高,他想持有的货币越多,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简单。除了利率的变化,以下一些因素也能带来货币需求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变化:第一,货币交易需求很多发生于购买金融资产,而不是商品和劳务,而金融资产(如股票)的交易量并不一定与收入变化同方向变化。例如,人们预期股市要上扬或下跌,交易量可能大幅增加,这时货币需求量的变化不一定与收入成正比。第二,交易不一定需要货币,

12、信用方式支付就可以大大减少对现金或活期存款的需求。第三,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可以大大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从而大大促使货币对收入比率下降,即降低货币需求。,12、什么叫“流动性陷阱”?,答:,凯恩斯指出,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即利率下降时货币需求会增加,然而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说临界程度时,即债券价格上升到足够高度时,人们购买生息的债券会面临亏损的极大风险,这时,人们估计,如此高的债券价格只会下降,不会在上升,于是他们就会不肯再买债券,而宁肯保留货币在手中。在这样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就不能使利率再向下降低,因为人们手中即使有多余的货币,再也不肯去买债券,从而不会使债券价格再上升,即利率不会再

13、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就说经济正处于“流动性陷阱”之中。这时实行扩张货币政策就对利率和投资从而对就业和产出不会有效果。,13、什么叫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答:,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又译为货币基础,指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基础货币是银行体系乘数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当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供应或收缩基础货币时,通过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创造或收缩过程,可使市场货币供应量多倍扩张或收缩,因此,基础货币是一种活动力强的货币,具有高能量,故又称“强力货币”或者“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例如,当公众将100美元现金存入银行时,若法定准备率为20%

14、,则在没有超额储备及存款中没有现金漏出情况下可使存款派生到500美元,同样,若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增加100美元准备金,同样可有500美元派生存款。,14、政府若想刺激经济却不改变预算赤字规模是可能的吗?,答:,可能的。由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因此增加一笔政府购买性支出,同时增加一笔数目相同的税收,预算赤字规模没有变化,但收入还是增加了,其增加量等与这笔购买性支出(或增税数目)乘以平衡预算乘数。,15、为什么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即投资的利率系数d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答:,投资对利率变动越敏感,则政府扩张财政使利率上升时对私人投资的“挤出”就越多,从而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15、在ISLM模型中,投资的利率系数d越大,IS曲线越平缓,这时,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16、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答:,按西方经济学家观点,由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呈反方向关系,因而LM曲线向右上倾斜,但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时,因保留闲置货币而产生的利息损失将变得很大,而利率进一步上升将引起的资本损失风险变得很小,这就是货币的投机需求完全消失,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利率很高,意味着债券价格很低。当债券价格低到正常水平以下时,买进债券不会再使本金受到因债券价格再跌的损失,因而手中人和闲置货币局可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再让它保留在手中,这就

16、是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的意思。由于利率涨到足够高度使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货币需求全由交易动机产生,因而货币需求曲线从而LM曲线就表现为垂直线形状。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产生,只和收入有关,而和利率波动而产生的投机需求无关,这时古典学派的的观点,因此垂直的LM曲线区域被认为是古典区域。,当LM成垂直形状时,变动预算收支的财政政策不可能影响产出和收入,相反,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则对国民收入有很大作用,这正是古典货币数量轮的观点和主张。因此,古典学派强调货币政策作用的观点和主张就表现为IS曲线移动(它表现财政政策)在垂直的:LM曲线区域及古典区域不会影响产出和投入(见图38.1a),而

17、移动LM曲线(它表现为货币政策)却对产出和收入有很大作用(见图38.1b)。,为什么LM曲线为垂直形状时货币政策极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呢?这是因为,当人们只有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机需求时,如果政府采用膨胀性货币政策,这些增加的货币将全部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样,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上升,而利率大幅度下降,使投资和收入大幅度增加,因而货币政策很有效。如图38.1b。相反,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完全无效,因为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因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小,几近于零),从而导致极大的挤出效应,因而使得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效果极小,如图38.1a

18、。所以古典主义这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而否定财政政策作用。,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呢?因为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很低水平时,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可是如果将货币购买债券的话,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利率基地表示债券价格极高),因而只会跌而不会再涨,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经济陷入所谓“灵活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状态,这时的货币需求曲线从而LM曲线呈水平状。如果政府增加支出,IS曲线右翼,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发生“挤出效应”,于是财政政策极有效,这可以在图38.2a上得到表现,相反,这时政府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不可能再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因为人们在不肯去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持在手中,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即利率不会下降,既然如此,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投资和国民收入,就不可能,因此货币政策无效,这可以在图38.2b上得到表现,因而凯恩斯主义首先强调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的作用。,17、如果经济处于衰退时期,政府特别关心富人在近年蒙受的损失,那么,政府更喜欢用什么政策工具来刺激经济?,答:,降低个人所得税会降低富人纳税等级,增加他们收入,从而刺激消费,减免公司税收也可以增加富人收入,因为公司红利和股息的增加主要由富人获得,于是公司税减免既可刺激消费,也可刺激投资。,初级宏观经济学分析讨论题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