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45183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6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前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前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前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前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前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关键词:意识 自我意识 独立行走 游戏 词的思维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实物活动,一、前幼儿期的一般特征,前幼儿期:指儿童从1岁到3岁的时期。又叫先学前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发展有了极其重大的变化:,1、学会独立行走,手的动作有了相当的发展。2、言语在迅速发展,词的概括作用与对行为的调节作用初步发展起来。3、开始出现最初的游戏活动,并有了进行最简单的摹拟活动和自我服务性的劳动,特别是实物活动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4.思维能力开始出现5、儿童心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意识与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二、生理的发展,(一)身体的发育身高:2岁(85cm)3岁(93c

2、m)体重:3岁(14kg)骨骼:仍处于骨化过程中,富于弹性、易变形。肌肉:大肌肉有发展、耐力差、小肌肉还未发展,不能从事精细活动。心跳:100次/分,(二)神经系统的发展,1、脑的重量继续增加 2岁半到3岁的时候增加到9001011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2/3。脑的结构上,细胞体在增大,神经纤维在增长,神经纤维的髓鞘化过程在迅速进行。,2、皮质抑制机能继续发展,兴奋过程变得比以前集中了,有利于更多的、更复杂的暂时联系的形成。总的来说还是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但纵向来看,由于抑制过程的发展,有可能使儿童的冲动性逐渐减少,神经过程更能集中,从而有利于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综合,使儿童心理过程有进一步

3、的发展。从整个儿童时期来说,抑制的发展还很差,兴奋与抑制过程还是不平衡的。表现为:易激动、易疲倦、易受外界刺激物的影响而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等。,3、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发展,两种信号系统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直接刺激直接反应(8个月以前)第二阶段:词的刺激直接反应(一岁之前)第三阶段:直接刺激词的反应(1岁到1岁半)第四阶段:词的刺激词的反应(1岁半以后),三、动作和活动的发展,(一)学会随意独立行走 行走动作的发展,扩大了儿童认识的范围,使得空间定向的能力发展起来。,表5-1 前幼儿期行走动作发展的顺序,(二)手摆弄物体动作的发展,使儿童进一步认识了事物的各种属性和联系,发展儿童知觉

4、的完整性和具体思维能力,知觉更有概括性。,手的动作的发展,13岁的儿童逐渐能够根据物体的特点和功用,比较灵活、准确、熟练地运用物体.孩子开始学习使用各种用具的动作,经历四个阶段:1.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进行动作;2.进行同一动作的时间有所延长,不再连续变换新方式;3.能够有意重复有效动作,不再是等待有效动作的偶然出现;4.能够按照用具的特点来使用。,表5-2 前幼儿期手的动作发展的顺序,(三)出现最初有目的的活动,1.基本的生活活动 逐渐学会使用一些日常用具,除了自我服务外,也可以从事一些简单的服务性活动。2.模仿性游戏活动 在手玩弄物体动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游戏内容非常简单、贫乏而片断。,3

5、.实物活动,实物活动是指儿童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实物活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认识了事物的本质,获得了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也获得了深刻认识事物的心理机能-思维.,四、言语的发展,这是“最初掌握语言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语言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不完整句阶段:1.单词句(1-1.5岁)指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单词句具有以下特点:A单音重复 B一词多义 C以音代物 D内容与日常生活有关,多为名词,2.双词句阶段(1.5-2岁),1)句子简单 简单的主谓句 简单的谓宾句 简单的主谓宾句 2)句子不完整 3)词序颠倒,(二)、出现完整句阶段(2-3岁)儿童语言的发

6、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2.词汇量迅速增加.这个阶段是儿童掌握最基本的言语阶段.,表5-3 儿童掌握各种词类比例变化表,言语发展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1、使儿童的心理活动开始有了概括性2、使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开始有了随意性3、促使儿童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生。“我”言语发展与行走动作的同步性。,五、儿童心理的发展,(一)认识过程的发展1、感觉的发展视觉:开始能正确辨别各种基本颜色(如:红、黄、蓝、绿)。听觉:能更好的辨别语音。皮肤觉:辨别客体的各种不同属性。软硬、冷热等。,2、知觉的发展,颜色知觉:倾向于鲜明的暖色数的知觉:最早是辨数,而后是认数,最后是点数。空间

7、知觉:仅能通过目测辨别形状相似图形的大小,不能进行比较后比较。时间知觉:2岁后有了很多表达时间概念的词汇,如:马上、一分钟、今天、昨天、天黑了等。对时间认识含糊不清。,感知觉发展的特点,1.感知觉较婴儿精细;2.知觉开始具有概括性和随意性;3.复杂知觉初步发展,3、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有意注意开始萌芽。无意注意是整个先学前期占主导地位的注意形式。表现在:1)对周围事物的无意注意 2)对别人谈话的无意注意 3)对事物的变化的无意注意,4、记忆的发展,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刚刚萌芽。(1)最容易记住的是那些印象强烈的或带有情绪色彩的事情,再认和重现的能力较低。(2)再认能力的发展,表

8、现在记忆保持时间的加长上。,5、思维与想象的发展,1)思维的直觉行动性 特点:思维与儿童的感知觉和行动密切联系,只能在感知行动中思维。与此同时,词的概括调节作用逐步产生。2)想象的发生 想象是借助于词实现的对已有的表象所进行的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分析综合活动。想象的内容非常简单贫乏,缺乏自觉的、确定的目的,因而是零散片断的。,(二)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1、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1)基本具备各种形式的情绪情感 2)社会性情感开始萌芽 3)情绪和情感的易变性 2、意志的萌芽 最初的意志表现在能按成人的指示完成一定的动作上,以后便能借助自己的言语来控制自己的行动。,3、个性特征的发展,(1)个性特征明显的

9、表现:好奇心的强度主动性与积极性合作性活动性情绪稳定性,(2)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儿童生活第一年没有自我意识,没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周围世界的客体中区分出来。大约到第一年以后,儿童逐步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感觉。,儿童能用词标志自己身体的各个主要部位,也知道了自己的名字。2-3岁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这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当儿童学会用“我”这个人称代词时,标志着儿童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客体看待,而是作为主体来认识了。也只有这个时候才能说儿童产生了自我意识。同时独立性开始产生。,儿童什么时候开始认识镜子里的形象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呢?实验研究 实验过程:先观察记

10、录婴儿在实验前用手摸鼻子的频率。然后不让儿童察觉,在他们鼻子上用胭脂画个小圆点,然后观察婴儿对镜子里自己映象的反映。,实验结果:发现婴儿认识自己的形象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一岁左右。认为镜子里映象是另一个儿童,常会看看镜子里的形象,又到镜子后面去找那个并不存在的儿童。第二阶段:显示了自我形象意识的迹象。他们傻乎乎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带点自我欣赏的样子。第三阶段:自我意识发生阶段。能利用镜子很快用手找到自己鼻子上的小圆点。20个月时照镜子不去用手指或碰镜子里的映象鼻子,而是摸自己的鼻子,到24个月,几乎所有儿童都已能认识镜子里的映象就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参考文献,1杨期正等.婴幼儿辨别物体大小能力发展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通讯,1981.2.2姚平子等.幼儿观察力发展的实验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2,复习题:,1.概述前幼儿期言语发展的过程。2.言语的掌握是怎样促成自我意识的发生的?3.概述前幼儿期自我意识的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